本書講述的是一些獨行者對古典的彆擇。他們走上各自的學問之路,卻沒有隨著慣性一路嚮前,不願亦步亦趨跟從受到現代精神宰製的正統古典學術,反而對古典精神情有獨鍾,要獨闢蹊徑尋索真正的古典精神,並在這個過程中成為自己。無論是秉持“愛希臘主義”來抗衡曆史主義古典學的德國古典學者,還是提倡“語文學嚮哲學的轉化”來反對曆史語文學的尼采,無論是汲引古希臘的詩性精神展開大背於傳統的“中西化閤”的王國維,還是藉助古希臘神話和神話思維引領離經叛道的“雜學”的周作人,這些獨行者都實現瞭自己的人生彆擇,並且也為他們各自所屬的文化做齣瞭彆擇。
##古典的别择并不是创造新的真理主宰,而是用个人的整全思考激发古典文本的活力,让古典学内部不同的观点对抗,让古典和现代对抗,让古典文本与人的灵魂对抗从而达到二者的新高度。
评分 评分 评分##从内容到装帧用纸都非常喜爱,结课后用几个早晨不紧不慢地看完了,非常喜欢,感觉把这几年读过的张老师的书和他编辑的刊物做的talk串起来了。我收获最大的是前两篇,让我对德国的学术史有了整体的了解。体会到了研究“诗教”的意义;对《研究指南》中提到的古典精神有了更具体的描述。而全书的核心当然是“别择”:对于正在读周作人的我来说,看到这个取自周二作品的词儿颇感亲切(以及看到了周二也用过的定于一尊一词,笑场),最后一篇中也有许多点不谋而合。这本小书是“古典”的,也是“比较文学”的,更超出了一般“做学问”的常规做法,令人思考。
评分 评分张老师是借着四种别择在讲自己认为中国,和中国学者应该如何对待古典学与古典传统。如果简言之概括就是两个观点,一是古典学与古典精神的连接而非全然学术化的,第二是古典学和文明点连接而非政治优先的。一是对应中国的古典学学术派,二是对应施派。同门在他论文致谢里面归纳的好,以中国思想接纳佛教的形式来化古典精神为自有知识门类。我觉得这个是学施两造论理上都能接受的,既可从中生出学术派,也可生出所谓古典精神的政治论。张老师文笔很好,用中文写法式论说文的典范。
评分##古典的别择并不是创造新的真理主宰,而是用个人的整全思考激发古典文本的活力,让古典学内部不同的观点对抗,让古典和现代对抗,让古典文本与人的灵魂对抗从而达到二者的新高度。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