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瞭作者近二十年對中國史部分領域研究理論與方法的迴顧與思考,內容涉及古代官製研究、石刻文獻研究、史料批判研究及曆史研究整體。相關思考一部分源自作者平時的學習與探討,一部分是在授課和指導學生過程中萌發。這些思考大抵結閤學界已有成果展開,避免空談理論,對於有誌於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同學或能提供些許啓示。
##制度研究部分提出“制度取径”,即立足制度观其他,具体操作层面则重视从职官志记录、印绶、舆服、朝位、礼仪切入(作者对南朝士人皇帝、九卿排序的研究)。碑志研究总结六大动向(谱系、异刻、景观、个体、记忆、地域社会),罗列颇觉冗杂。史料批判是作者得意处,第七章读来也最清通,离析史料来源、书写体例、成书背景、撰述意图四种取径,增订版提出尤重前二者为内证,一定程度上避免东瀛诸学者仅重外证的暴论,旨趣亦大有分殊。最后,不负责任地呼吁孙老师尽快出版《历史文献学》或《当代史学史》以飨读者。
评分##真好书,相当于一份学术文献阅读指南+相关领域写作方法手册。
评分##一个庞大的、团结的、进步的中古史学术共同体浮现在眼前
评分##观所曾观,观未曾观
评分##一个庞大的、团结的、进步的中古史学术共同体浮现在眼前
评分终于等到孙正军老师出书了,而且一出两本,另一本唐宋岭南不是我的菜,没有兴趣,这本书开始还以为是其有关中古官制(九卿制度)、碑刻等系列论文的大合集,实际上则是作者多年来对于学术史、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反思和批判,有思想、有深度,这才是像仇神、徐冲、胡鸿、陈侃理、苗润博等80后这代极优秀的史学中间力量所体现出的一流水平,其中关于魏晋南北朝史料批判一文,曾在文史哲期刊上读过,当时就深为叹服。此外关于碑志谱系的构建、二重证据法等方面也相当精彩。这次收入本书或多或少都有增补调整,值得一读。 听说孙正军老师还有第三本书也要在上古出?
评分 评分##观所曾观,观未曾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