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

茶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笛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导言: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城市政治转型
第二章 同业公会的终结与小商业的困境
民国时期的茶社业公会
第三章 国家力量与社会主义娱乐的兴起
第四章 茶馆生活的衰落
第五章 改革时期茶馆业的复苏
第六章 公共生活中的市民与外来工
第七章 麻将与社区生活
第八章 结论:国家、茶馆与公共领域
征引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著名曆史學者王笛新作。從茶館齣發,走進城市日常生活,通過考察20世紀下半葉成都的茶館,探究大眾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興衰起伏,理解當代中國的轉型與變遷。

☆ 內容簡介

茶館是成都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地人習慣在那裏打麻將、掏耳朵、約會、看戲等。

本書為著名學者王笛新作,通過考察20世紀下半葉成都的茶館,探究大眾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興衰起伏,從而透視中國社會半個世紀的劇變。書中,作者將曆史人類學和社會人類學的方法結閤起來,利用檔案材料及田野調查,聚焦茶館業主、顧客、藝人、掏耳匠等底層人物,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他們在茶館這一公共空間的喜怒哀樂、命運抉擇,從而展現齣一幅飽滿、立體的城市生活圖景。通過本書,人們不僅可以看到城市的發展及其邏輯,還可以從這些細節背後,重新觸摸一座城市的曆史與記憶,理解當代中國的轉型與變遷。

☆ 本書亮點

1.著名曆史學者王笛新作,《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姊妹篇,榮獲美國城市史學會“最佳著作奬”,《曆史新書評論》《中國評論》等刊物一緻推薦。

2.從成都茶館觀察百年中國的轉型與變遷。本書從茶館的休閑、社交、娛樂、經營、群體、組織、秩序等多個角度,切入茶館的社會、文化、政治角色,考察20世紀下半葉成都的茶館、大眾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興衰起伏,理解當代中國的轉型與變遷。

3.走進居民日常生活,感受城市曆史脈動。本書聚焦茶館業主、顧客、藝人、掏耳匠等底層人物,以白描式的手法勾勒他們在茶館這一公共空間的喜怒哀樂、命運抉擇,從而展現齣一幅飽滿、立體的城市生活圖景。

4.史料詳實,內容豐富,故事生動。本書運用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理論方法,挖掘瞭報紙、日記、私人記錄等曆史資料,並搜集茶館文化的口述曆史,通過細節重構普通人的公共生活,展現瞭小人物的鮮活故事。

5.對中國和全球城市史的研究做齣重要貢獻。現時對中國城市變遷的研究仍舊側重沿海大城市,但王笛的研究聚焦內陸城市成都,迴顧瞭成都百年曆史,這對研究中國城市變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非西方語境下的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這樣的重大問題。

☆ 叢書介紹

大學問•中國城市史研究係列

在城市中發現中國曆史

以史傢之筆觸碰城市的曆史和記憶

窺見一個已經消失但在當今時代留下印記的世界

為城市寫史,為小人物立傳

齣版信息:

《亦官亦商:明清時期天津的鹽商與社會》《晚清中國城市的水與電:生活在天津的丹麥人,1860—1912》《天津工人:1900—1949》《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50—2000)》

☆ 書評推薦

本書的魅力在於從小的城市空間展示齣大的曆史變遷,這樣,成都茶館成瞭一個微觀世界,由此可觀察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公共生活和經濟發展。……本書以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取嚮,采用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的方法和理論,挖掘各種曆史文獻,包括報紙、日記、個人記錄,以及茶館文化的口述史料,使這個研究非常深入。總之,本書不僅對中國和全球城市史的研究做齣重要貢獻,而且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非西方語境下的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這樣的重大問題。

——美國城市史學會(The Urban History Association)

“最佳著作奬”(2018—2019)頒奬詞

本書呈現瞭作者王笛作為新一代中國城市研究者的全部特徵。如同他的其他幾本專著一樣,本書展示瞭敏銳的思想、廣博的知識,以及把抽象觀念(公共領域和民間社會)與檔案和文化資料(報紙、照片和繪畫、實地考察和電視節目等)高超地結閤在一起的能力。因此,如果要理解當代中國的轉型與變遷,本書將是必讀之作。

——《曆史新書評論》(History:Reviews of New Books)

王笛通過考察20世紀下半葉成都的茶館、大眾文化以及公共生活的興衰起伏,重新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作者將曆史人類學和社會人類學的方法、對新發現檔案的深入分析以及對各種茶館的田野調查,成功地結閤起來……任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或中國近代社會有興趣的讀者,都應該閱讀這本書。

——《中國評論》(The China Review)

本書令人非常陶醉,王笛把傳統中國茶館文化、大眾娛樂和社會主義國傢進入日常生活空間的復雜關係交織在一起,為我們提供瞭這部有關社會主義時期成都茶館的傑齣研究作品。本書的寫作非常清晰,敘事手法生動,不但是對中國社會史有興趣的人的必讀之書,對那些希望瞭解公共空間、日常生活和文化的一般讀者也是非常適閤的……王笛的中心論題再次證明,像成都茶館這樣小的城市空間,也能提供一個“理想的窗口”去觀察中國社會的轉型。

——《中國研究書評》(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王笛兩本有關茶館的專著,展示瞭茶館作為20世紀成都公共空間的重要性,分析瞭茶館在過去幾十年中為城市居民服務的多種方式……正如王笛所觀察的,今天的成都茶館已成為一種休閑生活的象徵,對當代中國人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

王笛對20世紀下半葉成都茶館的精心研究錶明,政府如何能夠極大地影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這是有關茶館在成都城市文化中所起作用的最好敘事。如果結閤王笛上一部關於1950年之前茶館的研究作品一起閱讀,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時期國傢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其實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現時對中國城市變遷的研究仍舊側重沿海大城市,但王笛的研究則迴顧瞭成都百年曆史,這對研究中國城市變遷是必不可少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評論》(The PRC History Review)

☆編輯推薦

市井中的茶館,既是私人生活的延展,也是成都最具有標本意義的公共空間。改革開放後,中國城市化進程進入飛速發展,土地重新規劃,農民工湧入城市。隨著這些改變,成都和全國一樣,公共生活蓬勃發展起來,茶館提供瞭一個觀察這些變化的窗口。

進城謀生的人們

市場經濟給城市麵貌、日常生活等方麵帶來瞭改變,街角茶館為居民和流動人口提供瞭重要的服務乃至謀生機會。

改革開放後,大量農民離開傢鄉,來到城市謀生,他們以挖耳師、擦鞋匠、小販、理發匠等角色,試圖在茶館周圍討生活。盡管他們生活艱難,但和以往的鄉村相比,生存狀態已有所改善,他們有瞭改變自己經濟情況的機會。流動人口的存在,幫助瞭城市的日常生活維持運轉,對整個城市的經濟和公共生活的發展繁榮做齣瞭巨大貢獻。

老年人的世界

人們經常可以在公園看到老年人的身影,他們在從事跳舞,打太極拳等健身活動。至於花費不多的社交、聚餐、打麻將等,茶館成為老年人的首選地點。人們常說茶館“多半是老年人的天地”,老年人有充足的時間,想在茶館待多久就待多久。作者結閤自己在大慈莊的實地觀察,得齣結論:成都茶館的繁榮與老年茶客的光顧密不可分。隨著中國人口逐漸老齡化,大多年輕人必須圍著工作轉,而老年人有瞭更多的空閑以及社交的需要,因此成為許多城市公共場所的占領者。茶館滿足瞭退休老人的需要,同時,這些退休老人也幫助維持茶館生活和茶館文化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3.0怎么写?

评分

##终于出来了,上次在四川人民,被退回重审,然后没下文,这次到广西师范了,总能出了吧,已经看到邦道预售了,开买,他们家到货最快,第一批肯定有货,上市就能发。

评分

##并没有很厉害很创新,但毕竟是四川学者的话语与声音,读来还是很亲切的

评分

##好看

评分

##MD,下午刚买了港版,晚上就出陆版

评分

##3.0怎么写?

评分

##好看

评分

##王笛的《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通过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视角,考察了20世纪下半叶成都茶馆在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变革中的命运,揭示了公共生活与国家权力、社会转型的复杂互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同业公会取缔、营业许可限制、卫生条例等手段控制茶馆,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改造框架。茶馆从多元社交空间变为单一的饮茶场所,部分被改造成社会娱乐中心。改革开放后,茶馆数量激增,至2000年达三四千家。茶馆成为农民工的谋生空间。茶馆作为街坊社交中心,是观察政治权力如何发挥作用的绝佳地点,揭示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国家政策对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控制的时紧时松。王笛通过茶馆这一微观世界,不仅重构了成都的百年城市史,也为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延续与断裂提供了重要视角。

评分

##感觉已经从历史学范畴变更为了社会学范畴,跨了界,无论什么原因,呈现出来的力度都不如第一本。简单的罗列和归类有点太多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