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中國文明正麵臨嚴重危機,而正是對社會與政治問題的憂患,在當時的儒者間引發瞭“道德倫理”與“事功倫理”之爭。“明道誼而計功利”,遂成為衝齣程硃框架的新口號,顯示齣儒學發展的新傾嚮。在“責任倫理”的原則已成為共識的今天,重新迴顧這段思想脈絡,或可為儒傢文化對現代社會的迴應,尋找到傳統的哲學資源。
中國思想史這門學科的使命,乃在於潛心到過去的生存境遇下,考察古人的思維過程。田浩教授的這本成名作,在新發現的陳亮作品的支持下,具體探討瞭陳亮思想的演變過程,尤其是在宋代的特定曆史背景下,參照著兩位論辯對手的具體閱曆及性格,展示瞭陳亮、硃熹間的“道德與事功”之辯,從而再現瞭中國思想的豐富性、復雜性和曆史性。緣此,本書被漢學宗師史華慈推許為自己所讀到的“以西方語言敘述宋代儒學思想多種特徵的最生動、最易理解的作品之一”。
##很一般。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相较于朱-陆,陈-朱之间的对峙似乎更为明显与尖锐。就陈亮的批判而言,或许焦点在于,对于现实情境的考察是否能被还原为一个有关永恒的道的形而上学命题。事实上,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作为一种内在潜能和标准(义务)的形而上学理念实际上加剧了为道德奋斗的难度。这样的道德,正如牟宗三所说,无法处理实际的结构。对事功的强调和富有历史主义意味的学说构成了陈亮的特点,在功利方面的强调则不如叶水心。 本文的翻译腔很怪,顺带一提,对陈亮生平的考据很好,但此人真的好抽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