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如《進化主義在中國的興起(增補版):一個新的全能式世界觀》所分析的,進化論原本作為有哲學意義的科學理論,在中國並無多少影響,然而它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需要相聯係,成瞭有科學意義的哲學理論,風靡中國,極大地影響瞭從戊戌維新到五四時期的兩代人。(陳衛平:《西方哲學東漸的曆史總結》,載《中華讀書報》,2006-05-29)
《進化主義在中國的興起(增補版):一個新的全能式世界觀》對進化論與康有為的“三世說”之曆史圖式、革命黨人的競爭觀、新文化運動對“新人”的塑造等之間的關係,做瞭相當深刻的解析,正是這些來自西方的思想,成為瞭中國人改造舊世界、創闢新天地的理論武器。(景海峰:《中西思想激蕩與交融的壯麗曆史畫捲——“20世紀西方哲學東漸史”叢書讀後》,載《學術研究》,2004(10))
中國人在接受西方哲學時,還希望其能對解決現實問題産生直接的作用,能成為我們的行動指南。比如“進化論”思想的傳入,強化瞭中國人建立在“保種”基礎上的民族主義。(乾春鬆:《誰影響瞭20世紀中國人的觀念——讀“20世紀西方哲學東漸史”叢書》,載《中國哲學史》,2004(4))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由於遭遇到瞭一個高度異質文明而處在劇烈的變化過程中,那個時代的人們常常把它描繪成從未遭遇過的大變局。外來的新事物需要接觸瞭解,傳統的舊事物需要重新審視,現實的危機必須擺脫,國傢必須富強,為此而興起的進化主義新世界觀滿足瞭人們的廣泛需要,它扮演瞭既解釋中國近代危機又提供變革動力和方嚮的多重角色,對近代中國的思想和社會革新産生瞭普遍的影響,同變法、革命、新文化以及後來的體係化哲學等巨大運動息息相關、同伴而行,各種主義話語和訴求都從中找到瞭適閤自己需要的理論基礎。
作者簡介
王中江,1957年生,哲學博士。先後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現任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常務副會長。緻力於中國哲學和思想史研究,先後齣版專著有《嚴復與福澤諭吉——中日啓濛思想比較》(1991)、《理性與浪漫一一金嶽霖的生活及其哲學》(1993)、《嚴復》(1997)、《殷海光評傳》(1997)、《道傢形而上學》(2001)、《進化主義在中國》(2002)、《視域變化中的中國人文和思想世界》(2005)、《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演變的趨勢》(2008);譯著有《論語與算盤》(1996)、《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2000);主編有《新哲學》(第一輯至第八輯)、“中國哲學前沿叢書”(已齣版兩輯13種)、《中國儒學》(閤作,中華孔子學會主辦,已齣版四輯);先後在海內外學術刊物發錶論文120餘篇。
目錄
導論 西方進化主義及其東漸
一、從古希臘到18世紀
二、達爾文:進化主義的突破及其震撼
三、進化主義的變奏
第一章 進化主義初傳中國及其早期形態
一、進化主義初傳中國
二、早期形態
第二章 中國進化主義與日本的中介作用
一、進化主義在日本
二、日本進化主義對中國的影響
三、日本進化主義著作的翻譯
第三章 在天道與人道之間:中國進化主義的誕生
——嚴復進化主義的復閤結構
一、遊心進化主義的過程
二、“進化”原理及其普遍性
三、“進化”法則與“人道”世界
四、進化:“個體”、“群體”與“社會有機體”
五、進化或進步信念
六、社會改革閤理性的進化尺度
第四章 進化主義與漸進“變法”思想
——康有為和梁啓超的視角
一、“富強之道”——“變法”、“閤群”、“進化”
二、“三世”進化曆史圖式
三、“競爭”、“烏托邦”與“種族論”
四、明證性:作為“公理”的“進化主義”
五、“閤群”與“競爭”和“進化”
六、“強權主義”邏輯
七、進步樂觀主義
第五章 進化主義與激進“革命”思想
——以革命派和無政府主義者為中心
一、“進化”與“革命”
二、進化:“競爭”耶?“互助”耶?
三、進化:平等主義烏托邦
四、章太炎的“反進化主義”
第六章 進化主義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一、“五四”人物、思潮與進化主義
二、作為“五四”激烈反傳統的進化主義
三、進化之“源”與“人”的塑造
第七章 生命主義的進化思想
——生命、心靈和進化
一、生命和人心的進化
二、“真情之流”與宇宙進化
三、“本心”進化論
第八章 實在主義的進化思想
——實在、進化和人類
一、“架構”進化論
二、“道演”:進化與人類
三、進化:從物質實在到生命和人
結語
中國進化思想文獻
研究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書名索引
附錄一 學術自述
附錄二 從經驗領域到道德革新及其古典教化
附錄三 儒傢道德理想主義視野下的救世論、文明觀和信仰
附錄四 “天人閤一”與“心靈境界”
增補版後記
精彩書摘
從以上所說來看,在梁啓超的進化主義中貫穿著以“力”為後盾的“強權主義”,他所說的“優劣”、“適與不適”,完全是以“強弱”、“有力無力”為標準來衡量的,並賦予瞭“適者”、“不適者”的道德和應該價值。梁啓超的強權主義具有歐洲強權政治原則的基本內涵。②在“強權戰勝公理”還是“公理戰勝強權”這兩種針鋒相對的不同信念之間,他堅定地站在瞭前者一邊,他所信奉的也就是剋羅齊的“強權即公理”、“正義即勝利”的邏輯,他推崇的是俾斯麥的“鐵血主義”。因此,浦嘉瑉把梁啓超的“閤群競爭”,看成是“反帝國主義”並不準確。③準確地說,他自己采用的就是帝國主義的邏輯。梁啓超與嚴復明顯不同,他不喜歡訴諸國際“公理”或“正義”來譴責或反擊帝國主義、強權。他用來對抗“帝國主義”的邏輯本身就是“帝國主義”,他相信中國隻有成為“帝國主義”纔能與“帝國主義”較量,盡管中國還處在“劣勢”之中,但隻要它迅速覺醒,很快就能強盛。正是為瞭鼓勵和推動中國像日本那樣盡快成為帝國主義,梁啓超提倡瞭一套適閤“強權主義”的“新道德”;為瞭使人們相信激烈的生存競爭是人類社會的常態,梁啓超把人類的曆史看成是一部充滿著血腥的生存競爭、弱肉強食的曆史,使曆史成為社會達爾文主義法則的注腳。浦嘉瑉把梁啓超的“閤群競爭”同“互助”聯係到一起,也不恰當。
前言/序言
“思想”的輸入,始終不會像“物品”的輸入那樣,有所謂“原裝”的情形。在思想輸入中,哪怕是最“忠實性”的翻譯(“直譯”),也總伴隨著“理解”和“消化”,目的是為瞭讓原作品在另一種“語境”中“投胎轉世”。①思想的介紹、傳播和運用,往往更伴隨著我們的立場、理解結構和興趣,“改裝”和“重組”不過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這並非公然鼓勵“隨意”地處理任何思想,而隻是說“思想”在傳播過程中不僅會發生變化,而且也會增長(如創造性地解釋)。
進化主義是19世紀後期以來輸入中國的許多西方思想中的一種,它在中國的復雜“經曆”提供瞭“思想”移植和再生的典型個案。
誕生在西方的進化主義,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復閤體”。其源也遠,其流也長。站在許多人的肩上,達爾文以無與倫比的創造性實現瞭“進化主義革命”,使作為上帝傑齣作品的“人”,成為無限時間之流中長期演化和適應的産物。盡管一些人仍然寜願站在“天使”一邊而不願成為“猿猴”的近親,但達爾文的勇敢捍衛者(如“鬥犬”赫胥黎),最終為達爾文贏得瞭廣闊的存在地盤,並衍化齣瞭許多“進化”理論。主要限於“生物”領域的達爾文進化主義,迅速擴展為“社會”進化主義(如“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進步主義。在這一方麵,斯賓塞的“普遍進化主義”扮演瞭關鍵性的角色。正如本書導論所說:“進化主義像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和慈善傢一樣,資助著一切‘事業’。它具有無限的解釋力,它本身也在經曆著理論上的變遷,不斷衍生齣新的理論。”進化主義的泛化和普遍運用,為它增加瞭撲朔迷離的不定性。(詳見導論部分)
進化主義在中國的興起:一個新的全能式世界觀(增補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自然,在道教教義中是指“道”的存在、運動、變化的一種特性或狀態。道教以“道”名教,將“道”作為教義思想的核心。由“道”齣發,從不同角度派生齣瞭“樸”、“一”、“柔弱”、“無為”、“不爭”等觀念,“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自然”所描述的就是“道”的不加任何強製、不依靠任何外在原因、自己發生、自己存在、自己演化、自己消滅的一種性質和狀態。《通玄真經》捲八《自然》篇,唐代默希子題注稱:“自然,蓋道之絕稱,不知而然,亦非不然,萬物皆然,不得不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無所因寄,故曰自然也。”即自然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道生萬物都是不假外力自然而然的,而且是不得不然的。“自然”這一概念,首見《道德經》。“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四大,指道、天、地、人。道法自然,就是說,道是自然而然的。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稱:“疑惑之人,不達經理,乃謂大道仿法自然。若有自然居於道之上,則是域中兼自然有五大也。”又稱:“大道以虛無為體,自然為性。
評分
☆☆☆☆☆
在所有頭腦的影響之中,大自然的影響可謂是在時間上最先,在作用上最為重要的。 ——Emerson
評分
☆☆☆☆☆
隻有按照自然所啓示的經驗來生活。——叔本華
評分
☆☆☆☆☆
非但不能強製自然,還要順從自然。——埃斯庫羅斯
評分
☆☆☆☆☆
名教與自然
評分
☆☆☆☆☆
——見廣西師大《老子感悟》
評分
☆☆☆☆☆
大自然從來不欺騙我們,欺騙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盧梭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然”的本義為燃燒之“燃”,是“燃”的本字。古人占蔔時灼燒龜殼,根據灼燒後的龜殼裂紋蔔算事態命運。這樣做其實是基於一種假想:灼燒過程加快瞭事態演變的進程,使事態結果得以提前呈現;灼燒過後龜殼裂紋的形態,對應於事物火速演化後的樣子,可以作為一種徵兆來預示事態正常演變的結果。因此,“燃”後之所“然”可以理解成事物在經過一定的演變過程之後所穩定下來的確定態,沒有經過“灼燒”、促迫而安處的狀態即為“自然”。
評分
☆☆☆☆☆
隻有服從大自然,纔能戰勝大自然。——達爾文
評分
☆☆☆☆☆
自然,在道教教義中是指“道”的存在、運動、變化的一種特性或狀態。道教以“道”名教,將“道”作為教義思想的核心。由“道”齣發,從不同角度派生齣瞭“樸”、“一”、“柔弱”、“無為”、“不爭”等觀念,“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自然”所描述的就是“道”的不加任何強製、不依靠任何外在原因、自己發生、自己存在、自己演化、自己消滅的一種性質和狀態。《通玄真經》捲八《自然》篇,唐代默希子題注稱:“自然,蓋道之絕稱,不知而然,亦非不然,萬物皆然,不得不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無所因寄,故曰自然也。”即自然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道生萬物都是不假外力自然而然的,而且是不得不然的。“自然”這一概念,首見《道德經》。“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四大,指道、天、地、人。道法自然,就是說,道是自然而然的。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稱:“疑惑之人,不達經理,乃謂大道仿法自然。若有自然居於道之上,則是域中兼自然有五大也。”又稱:“大道以虛無為體,自然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