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格言聯璧

國學經典:格言聯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英華 譯
圖書標籤:
  • 國學
  • 經典
  • 格言
  • 聯璧
  • 傳統文化
  • 智慧
  • 修身
  • 警句
  • 人生
  • 中華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330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4675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8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格言聯璧》是金纓所編的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全書以儒傢修身、齊傢、治國的次第為經,以對所收格言的詮釋為緯,涵蓋瞭人生從讀書修身到處世、理傢、治國、平天下的各個方麵,其內容包括學識、涵養、品格、訓誡等十篇,條分縷晰,情給理明。該書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後人之良範,對於青少年修身養性、處事做人、治傢從政具有很好的參考藉鑒價值,讀者也可從中可學到正確適用的生存之道。

目錄

學問類
存養類
持躬類
攝生(附)
敦品類
處事類
接物類
齊傢類
從政類
惠吉類
悖凶類


精彩書摘

  文藝自多,浮薄之心也;
  富貴自雄,卑陋之見也。
  [原注]
  此二人者,皆可憐也,而雄富貴者,尤鄙。滿麵富貴氣,此是市井小兒,不堪入有道門牆。
  [譯文]
  憑著自己的文纔自負,這是浮躁淺薄的錶現;憑著位高財多而傲視彆人,這是市井小兒的卑劣習氣。
  位尊身危,財多命殆。
  [原注]
  田靜持雲:位高未必危人,而禍常加之。傢富未必樹怨,而怨常集之者,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廉也。故處世宜知退,律身須知廉。
  張夢復雲:人生適意之事有三:曰貴,曰富,曰多子孫。然是三者,善處之則為福,不善處之則反足為纍。至為纍,而求所謂福者,不可見矣。何則?高位者責備之地、忌嫉之門、怨尤之府、利害之關、憂患之窟、勞苦之藪、謗訕之的、攻擊之場。古之智人,往往望而卻步。況有榮則必有辱,有得則必有失,有進則必有退,有親則必有疏。若但計邱山之得,而不容銖兩之失,天下安有此理?但己身無大譴過,而外來者平談視之,此處貴之道也。前人以貨財為五傢公共之物,一曰國傢,二曰官吏,三曰水火,四曰盜賊,五曰不肖子孫。夫人厚積,則必經營布置,生息防守,其勞不可勝言,則必親戚之請求,貧窮之怨望,僮僕之奸騙,大而盜賊之劫取,小而穿窬之鼠竊,經商之虧拆,行路之失脫,田禾之災傷,攘奪之爭訟,子弟之浪費,種種之苦,貧者不知,惟富厚者兼而有之。人能知富之為纍,則取之當廉,而不必厚積以招怨。視之當淡,而不必深忮以纍心,思我既有此財貨,彼貧窮者不取我而誰取?不怨我而誰怨?平心息忿,庶不為外物所纍。儉於居身,而裕於待物,薄於取利,而謹於蓋藏,此處富之道也。至子孫之纍,尤多矣!少小則有疾病之慮,稍長則有功中之慮、浮奢不善治傢之慮、納交匪類之慮,一離膝下則有道路、寒暑、飢渴之慮,以至由子而孫,輾轉無窮,更無底止。夫年壽既高,子息蕃衍,安保無疾病痛苦之事?賢愚不齊,升沉各異,聚散無常,憂樂自彆。但當教之孝友、教之廉讓、教之立品、教之讀書、教之擇友、教之養身、教之儉用、教之作傢,其成敗利鈍,父母不必過為縈心,聚散苦樂,父母不必憂念成疾。但念己無甚刻薄,後人自當無悖齣之患;己無甚偏私,後人自當無攘奪之患:己無甚貪婪,後人自當無蕩盡之患。至於天行之數,稟賦之愚,有纔而不遇,無因而緻疾,延良醫,慎調治,延良師,謹教訓,父母之責盡矣。父母之心盡矣,此處多子孫之道也。予每見世人,處好境而鬱鬱不樂,動多悔吝憂威,必皆此三者之故。由不明斯理,是以心褊見隘,未食其報,先受其苦。能靜體吾言,於擾擾之中,存熒熒之亮。豈非熱火坑中,一服清涼散7苦海波中,一架八寶筏哉?
  ……


《國學經典:格言聯璧》是一部匯集中華古今智慧的寶藏,它如同一麵明鏡,映照齣人生百態,又如同一盞明燈,指引人們前行的方嚮。本書並非羅列陳舊的道德說教,而是精選曆代先賢的精闢語錄,將深邃的哲理、精妙的智慧、人生的大智慧,以凝練的語言呈現齣來。它囊括瞭修身養性、治傢處世、為官之道、交友原則、學習方法、人生感悟等方方麵麵,每一則格言都飽含深意,發人深省。 本書的編纂者,傾注瞭大量心血,從浩如煙海的古典文獻中,甄選齣最具代錶性、最能啓迪人心的佳句。這些格言,或齣自儒釋道三傢經典,或源自名傢史冊,或凝結於民間諺語,它們穿越時空的阻隔,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這些文字,簡短有力,卻能觸及靈魂深處,引發讀者對自身、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格言聯璧》的魅力,在於其“聯璧”之巧。作者並非簡單地將格言堆砌,而是精心將意義相近、論調一緻、互為補充的格言並列,形成一種呼應和遞進的關係。這種編排方式,使得原本就精闢的格言,在聯璧之下,更顯其思想的係統性和完整性。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某種思想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物身上的傳承與發展,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 例如,關於“勤勉”的論述,書中會並列諸如“天道酬勤”、“業精於勤,荒於嬉”等耳熟能詳的佳句,同時也可能收入一些不那麼常見但同樣意味深長的引語。通過這些格言的聯結,讀者不僅能體會到“勤奮是成功的基石”這一樸素的道理,更能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勤奮的內涵——它不僅是努力付齣,更是持之以恒的毅力,是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剋服惰性的決心。這種“聯璧”的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格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再如,關於“人際交往”的論述,書中會匯集“君子之交淡如水”、“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等經典。這些格言從不同側麵闡述瞭真摯友誼的價值、社交的智慧以及與品德高尚之人交往的重要性。通過“聯璧”的編排,讀者可以更全麵地認識到,在人與人之間,真誠、理解、尊重是構建和諧關係的基礎,而遠離小人、親近君子,則是明智的選擇。 《格言聯璧》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其包容性。它並非狹隘地推崇某一傢之言,而是廣納百傢之長。無論是孔子的仁愛,老子的無為,還是釋迦牟尼的慈悲,抑或是其他先賢的洞見,都在這裏得到瞭體現。這種開放的態度,使得本書的智慧更加多元,能夠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也更加貼近中國傳統文化兼容並蓄的精神。 在“修身養性”方麵,書中會涵蓋諸如“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格言。這些文字引導讀者審視內心,培養高尚的品德,做到自律自愛。通過對這些格言的深入體悟,讀者可以學會如何處理內心的衝突,如何麵對誘惑,如何過上更為寜靜、充實的生活。 在“治傢處世”方麵,《格言聯璧》也提供瞭寶貴的經驗。諸如“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傢和萬事興”、“誠信立身,仁義興傢”等格言,都深刻地揭示瞭傢庭的重要性以及維護傢庭和諧的原則。這些格言不僅適用於古代,在現代社會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幫助讀者建立和諧的傢庭關係,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成員。 在“為官之道”方麵,書中同樣不乏精闢的論述。例如,“公生明,廉生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居官以不貪為寶”等格言,強調瞭為官者的廉潔奉公、以民為本的原則。這些格言不僅是對古代官員的告誡,也是對當今公職人員的深刻警示,提醒他們時刻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交友原則”方麵,《格言聯璧》提供瞭許多實用的指導。諸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患難見真情”等格言,幫助讀者辨彆益友與損友,理解友誼的真諦,並在人生道路上結交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 此外,本書在“學習方法”上也有精彩的呈現。例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格言,強調瞭學習的係統性、反思的重要性以及勤奮的必要性。它們鼓勵讀者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進步。 《格言聯璧》並非是枯燥乏味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實踐指導意義。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最精煉的語言,與讀者進行心靈的對話。每一則格言,都像一顆飽滿的種子,播撒在讀者的心田,經過時間的滋養,終將生根發芽,開齣智慧的花朵。 閱讀《格言聯璧》,是一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發現,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它能夠幫助讀者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保持內心的清明,找到人生的坐標,並以更加從容、智慧的態度去麵對生活的挑戰。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也適閤所有渴望提升自我、豐富人生內涵的求知者。它是一本可以常讀常新、受益終生的經典讀物。 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厚的底蘊。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賣弄,隻有真誠的智慧和樸素的道理。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使得格言更容易被讀者接受和內化,成為指導人生實踐的力量。 總而言之,《國學經典:格言聯璧》是一部集智慧、哲理、人生感悟於一體的經典之作。它以精妙的編排、凝練的語言、包容的廣度,為讀者打開瞭一扇通往中華傳統智慧的大門。通過閱讀本書,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古人高深的智慧,更能從中汲取力量,不斷完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珍藏的國學瑰寶。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之前,對“格言聯璧”這類傳統文化匯編是抱持著一絲保留態度的,總擔心會是那種枯燥乏味、佶屈聱牙的文字堆砌。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的編排結構簡直是匠心獨運,不同於常見的按時間或主題的綫性排列,它似乎更側重於一種意境的流動和哲思的遞進。我注意到很多章節的過渡處理得非常自然,仿佛一個老者在娓娓道來,從修身養性講到治國安邦,再到人際交往的藝術,邏輯鏈條清晰卻又不失韻味。書中的配圖,那些水墨寫意的小品,更是點睛之筆,它們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對文字意境的視覺延伸和補充,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我常常在午後,泡一壺清茶,伴著窗外的微風,慢慢品讀其中一二,那種心靜如水的體驗,是電子閱讀完全無法替代的。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工具書,不如說是一件值得常置案頭的藝術品。

评分

說實話,我最看重的是這本書的“實用性”,畢竟古代的智慧如果不與現代生活産生共鳴,那終究是象牙塔裏的陳舊理論。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的注釋部分,簡潔明瞭,用現代的白話文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古義闡釋得通透易懂,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學者腔調。更關鍵的是,編者似乎深諳現代人的睏惑,他們挑選的那些關於“處世之道”、“知進退”的箴言,恰恰對應瞭我們在職場和傢庭生活中常遇到的兩難境地。我曾因為一句關於“持中守正”的論述而改變瞭對某個復雜人際關係的判斷,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比我讀瞭十本心靈雞湯都要來得實在。它教人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是“如何輕鬆地成功”,這種紮根於現實的深刻洞察,纔是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裝幀和細節處理感到非常驚喜。書脊的鎖綫裝訂,讓我可以完全平攤開來閱讀,不用擔心書頁閤攏而遺漏中間的內容,這對於深度閱讀者來說,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考量。內頁的字體選擇,是偏嚮宋體的古樸風格,字裏行間留白得當,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長時間盯著也不會感到疲勞。我特彆喜歡扉頁上引用的一段關於“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話,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的基調定格在瞭勤勉與自律上。這本書的紙張似乎經過瞭特殊的處理,即便是用高亮的熒光筆做瞭標記,也不會有墨水洇透到下一頁的現象,可見在選材上的精益求精。這種對讀者體驗的尊重,讓閱讀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一種儀式感。

评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打動我的,是它所蘊含的那股“精氣神”。它沒有試圖去“翻新”或“解構”傳統文化,而是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將那些凝練的語言呈現齣來。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著這些文字的重量。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讀物,而是需要你慢下來,反芻,甚至要去實踐的內容。例如,關於“敬畏之心”的那幾篇選段,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自然、對傳統、對自己能力的認知邊界。它教會的不是技巧,而是格局。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能讓你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角落,讓心緒沉澱下來,重新校準自己的人生坐標。它是一本可以伴隨人一生,每次重讀都有新領悟的寶典。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典雅,那種深沉的硃紅色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讓人感覺到瞭它厚重的文化底蘊。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就被那種紙張的質感所吸引,摸上去不是那種光滑的現代紙張,而是帶著一絲粗糲和溫度,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紋理。內容上,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堆砌晦澀難懂的古文,而是采用瞭精選和注釋相結閤的方式,這對於我這種半路齣傢的國學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流派思想的平衡處理,沒有偏袒某一傢的學說,而是力求展現一個更全麵、更立體的古代智慧圖景。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選取篇目時,非常注重實踐性和啓發性,很多格言警句放在今天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讀完之後,感覺不僅僅是在迴顧曆史,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人的深度對話,心靈得到瞭極大的洗滌和滋養。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直接的說教有效得多,讓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言行。

评分

书已经收到了,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质量非常好。京东送货上门速度快。包装严实非常好。

评分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生灭、常断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指经过几年或则几十年的修养,调理自己的思想,断除大脑里面不好的思想、程序、情感,最终达到没有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也就是无所得,无执着,随缘而不变的圆满境界。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都灭尽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

评分

一直在京东上买书 这次同样买了不少 索性把暂时到的书都晾晾~宿舍实在简陋 放书的地方也是绞尽脑汁???

评分

国学经典,活动买了很多书需要慢慢看慢慢消化!

评分

书比较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厚实,不太满意这一点。但是内容不错,注释和评点都有,但注释太少

评分

朋友推荐这本书,也想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及市景民俗,这本书非常对味。京东配送很准时。

评分

静坐应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评分

南朝宋人刘义庆有《世说新语》一书,新奇精警,广受青睐。明人曹臣显然是深受此书启发,于是我们便读到了这部可以与之媲美而更见广博的义一佳制。《世说》集中记载了从东汉到东晋士大夫的趣事妙语,而《舌华录》则是广泛记载了上自远古、下至明代后期这一漫长时期内的类似内容。由于所取特在“仓卒口谈”,故名曰“舌华”。信手展卷,妙语纷呈。常置案头,启颜益智,岂不快哉!

评分

京东自营就是方便,配送小马哥服务一直很好,信赖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