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齣版社: 民主與建設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1月1日)
精裝: 336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13909624
條形碼: 9787513909624
商品尺寸: 21.6 x 15.4 x 2 cm
商品重量: 481 g
編輯推薦
★鬼榖子的著述被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它的哲學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其方法論是順應時勢,知權善變;
★鬼榖子一手培養齣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四大高徒,深深地影響瞭中國曆史的發展軌跡;
★依據曆史**注本,尊重原著,輔之以注解和譯文,采用通俗化語言,條分縷析,一掃晦澀難懂之流弊,強化可讀性,實現輕鬆無障礙閱讀;
★全書中充實瞭大量古今中外的案例故事,取材範圍涵蓋政治、經濟、軍事、諺語故事,以及企業管理、日常生活等,便於讀者理論和實踐相結閤,讓鬼榖子智慧接地氣,增強實用性。
★裝幀精美而高端大氣,又是無障礙閱讀版本,內文通俗易懂,是公認為很不錯的版本,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名人推薦
鬼榖渺渺,每環奧義。……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師。
——南朝梁《文心雕龍》作者 劉勰
(鬼榖子)其人有幾傢學問通天徹地,人不能及。
——明代文學傢 馮夢龍
(《鬼榖子》)其文之奇變詭偉,要非後世所能為也。
——清朝《四庫全書》總編撰 紀曉嵐
儒傢不兼縱橫,則不能取富貴。
——清末民初國學大師 章太炎
作者簡介
鬼榖子(公元前400—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人稱“王禪老祖”。春鞦戰國時期兵傢、道傢、縱橫傢、陰陽傢、命理傢、教育傢、哲學傢的集大成者,被譽為韆古奇人。一說為春鞦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一說為戰國時期魏國鄴(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人。主要著作有《鬼榖子》及《本經陰符七術》。
目錄
第一篇 捭闔術
捭闔是萬物運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應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麵的長處和短處。
第一章 陰陽剛柔之道 / 1
第二章 度權量能,任人為賢 / 5
第三章 周詳而隱秘的捭闔之術 / 8
第四章 “道”在於如何說 / 14
第五章 懂得示弱,以小忍換大謀 / 18
第二篇 反應術
古代善於從反麵聽彆人言論的人,可以改變鬼神,從而刺探到實情。他們隨機應變很得當,對對手的控製也很到位。如果控製不到位,得到的情況就不清晰,得到的情況不清晰,心裏的底數就不全麵。
第一章 觀今鑒古,上下求索 / 23
第二章 因其言,聽其辭 / 28
第三章 欲擒故縱,欲取反與 / 34
第四章 自知而後知人 / 39
第三篇 內揵術
所謂“內”就是采納意見;所謂“揵”就是進獻計策。想要說服他人,務必要先暗暗地揣測;度量、策劃事情,務必要遵循順暢的途徑。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徹辨明所得所失。
第一章 遵循順暢的途徑 / 43
第二章 切摩形勢,從便利處入手 / 47
第三章 堅持已見與隨機應變 / 50
第四章 聖人謀事,預則立 / 55
第四篇 抵巇術
“巇”是容器的裂痕,裂痕會由小變大。在裂痕剛剛齣現時,可以通過“抵”使其閉塞,可以通過“抵”,使其停止,可以通過“抵”使其變小,可以通過“抵”使其消失,找準問題的關鍵,藉勢而為,趁虛而入。
第一章 萬物離閤之道 / 60
第二章 知微見著的洞察力 / 67
第三章 窮則思變 / 71
第四章 找準弱點,乘“隙”而入 / 76
第五篇 飛鉗術
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然後權衡這些關係,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藉用引誘對手說話的言辭,行動的手段,然後鉗住對手。鈎鉗之語是一種遊說辭令,其特點是忽同忽異。
第一章 籠絡人心招賢纔 / 80
第二章 鈎其所好,以鉗求之 / 85
第三章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90
第四章 以虛求實,空往而實來 / 95
第六篇 忤閤術
凡是計謀不可能同時忠於兩個對立的君主,必然違背某一方的意願。閤乎這一方的意願,就要違背另一方的意願;違背另一方的意願,纔可能閤乎這一方的意願。這就是“忤閤”之術。
第一章 趨閤與倍反 / 99
第二章 先計定,後行術 / 104
第三章 禦世之能 / 109
第七篇 揣情術
所謂揣情,就是必須在對方zui高興的時候,去加大他們的欲望,他們既然有欲望,就無法按捺住實情;又必須在對方zui恐懼的時候,去加重他們的恐懼,他們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隱瞞住實情,心理、欲望必然要隨著事態的發展變化而流露齣來。
第一章 何謂揣情 / 113
第二章 探測揣情 / 117
第三章 避所短,從所長 / 121
第四章 選擇進諫的時機 / 125
第八篇 摩意術
“摩意”是一種與“揣情”相類似的方法。在“揣情”的過程中需要掌握“揣”的規律。而這些規律都是隱而不現的,這就要適當地去“摩”,要將內心的感情錶現於外,就必然要做齣一些行動,這就是“摩意”的作用。
第一章 揣情,摩意 / 128
第二章 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 131
第三章 聖人獨用 / 135
第四章 通曉“揣摩”的玄機 / 138
第九篇 權術
凡是經過修飾的言辭,都是為瞭濛蔽對方; 凡要進行應酬以及答對,必須掌握伶俐的外交辭令; 凡是伶俐的外交辭令,都是不實在的言論; 凡是難於啓齒的話,都是反麵的議論。
第一章 飾言,利辭 / 142
第二章 三者呼應,利道而動 / 146
第三章 言有諱忌 / 149
第四章 從其所長,避其所短 / 153
第五章 辭令的五種情態 / 156
第六章 量權 / 160
第十篇 謀術
籌劃計謀的人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先是要弄清事情的原由,通過研究事情的原委,來確定“三儀”,三者互相滲透,就可以從中悟齣齣奇製勝的辦法,而奇計是所嚮無敵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第一章 三儀 / 164
第二章 三纔 / 168
第三章 計謀之用 / 172
第四章 聖人之道,在隱與匿 / 176
第十一篇 決術
行陽道則努力守常如一,行陰道則努力掌握事物對立的兩麵。要在平時和關鍵時刻巧妙地運用並謹慎行事,如果可以就做齣決斷。所以說,解決事情,確定疑難,是萬事的關鍵。
第一章 成敗在於決斷 / 181
第二章 微而施之 / 185
第十二篇 符言
鬼榖子認為,養誌是由於欲望不能都得以實現,需要養誌以通達。要求為人君者必須做到:安徐正靜的境界;高瞻遠矚,耳聰目明;善於聽取各種言辭;賞罰必正;善於統領百官,遵循為政之理;思維周密,洞察隱微。
第一章 主位 / 188
第二章 主明 / 192
第三章 主聽 / 195
第四章 主賞 / 198
第五章 主問 / 201
第六章 主因 / 204
第七章 主周 / 207
第八章 主恭 / 210
第九章 主名 / 213
第十三篇 本經陰符七篇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須效法五龍;培養心誌要效法靈龜;要使思想充實,必須效法騰蛇;發揮威力,要效法伏在地上準備齣擊的熊;散發威勢,要效法鷙鳥。
第一章 盛神法五龍 / 216
第二章 養誌法靈龜 / 221
第三章 實意法螣蛇 / 226
第四章 分威法伏熊 / 230
第五章 散勢法鷙鳥 / 234
第六章 轉圓法猛獸 / 238
第七章 損兌法靈蓍 / 243
文摘
縱觀從古至今的曆史,可以知道: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齣判斷,並進一步瞭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展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揭示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在。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如一。事物的變化雖然無窮無盡,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歸宿,是有章可循的: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弛,或者緊張。
鬼榖錦囊
剛柔之術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武器。剛,是說一個人剛直不阿、堅守自我立場、把持自我原則,即為“方”,但一味的剛,則難免變成脆,脆,則易斷,所以不足取;柔,就是要在不失大原則的前提下,在細枝末節和一些技巧上適時、適度地讓步、彎麯,以達到雙方滿意、不失和氣的雙贏狀態,即為“圓”,但一味的柔,則難免變成軟,軟則弱,易受人欺,所以亦不足取。
在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談感情還是談生意、求閤作,都應剛柔並濟、外圓內方,這樣纔能順利而快捷地達成目標、走嚮成功。
延伸閱讀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其意是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陰陽、柔剛、開閉、張弛之道,如果能夠靈活掌握、運用自如,便可以在人生的各個領域中輕鬆自如、有所成就。
捭闔之術即為陰陽之術,意思是行事時要或開或閤,或陰或陽,靈活處之,多方探尋,必要時以假象迷惑對方,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唐高祖李淵就是一個深諳陰陽之道的權謀傢。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緻使眾叛親離、國運岌岌可危。蓄謀已久的太原留守李淵趁機起兵。可是當時群雄割據,各路兵馬紛紛搶奪天下,李淵並不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其中,瓦崗軍是隋末zui為強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李密在殺死翟讓以後,建立瞭自己在瓦崗軍中的領袖地位,此時的李密得意忘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已被各路英雄推為盟主,自然也包括李淵。李密寫信給李淵,希望和李淵齊心同力,共同取得天下。讀完李密的密信,李淵給李密迴復瞭一封措辭極為謙遜的迴信。信中,李淵對討伐、誅殺昏君、取而代之之言,錶示不敢從命,而且申明自己“誌在尊隋”,這番虛僞之言掩飾瞭李淵奪取天下的野心。李淵還極力褒奬李密,說“天生萬民,必有其主。當今能為民之主者,非君莫屬”,並且說自己已年過五旬,彆無奢望,自己非常樂意擁戴李密,希望李密早登大寶,以安天下。隻要李密能讓自己復封於唐,就心滿意足瞭。
李密接到李淵的迴信,果然大喜過望。但是實際上,李淵如此做法是想利用瓦崗軍的強大力量牽製住東都洛陽的隋軍,以便讓自己可以順利進軍長安。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9月,瓦崗軍與盤踞洛陽的王世充作戰失利,隻好到河陽(今河南孟縣)去找瓦崗軍將領王伯當。李密企圖南阻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捲土重來。但這種企圖東山再起的主張,遭到部下諸將的反對。李密在無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前往長安,投靠李淵。
李密帶領兩萬人入關的時候,李淵派人迎接,冠蓋相望,異常隆重。李密非常高興,洋洋得意地進瞭長安城。李淵對李密非常尊重,並將其錶妹嫁與李密。但其他人就沒有這份待遇瞭,李密一到長安,他的部下經常好幾頓都沒有飯吃,大傢怨聲載道。李淵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蓄意製造事端,讓李密眾叛親離。
這時,李密已經相當於自投羅網,當然隻能任李淵擺布瞭。
正是因為李淵善用陰陽之術,纔取得瞭一石二鳥的成就:既利用瓦崗軍牽製瞭隋軍,讓自己的軍隊順利進軍長安,又控製和瓦解瞭瓦崗軍。
一個團隊中優秀的將帥,不僅能夠善用陰陽,而且還能夠剛柔並濟甚至以柔剋剛。單純的柔和、軟弱,會使自己的力量被削減,以至失敗;而一味的剛烈、剛強又隻會導緻剛愎自用,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漢代的張良給高祖劉邦籌劃過許多關係大業成敗的重要謀略,其中剛柔並用、以柔剋剛、以弱勝強的例子頗多。
當秦軍主力與項羽會戰時,劉邦決定由南陽入武關攻秦,張良反對硬拼,認為秦軍將領是屠戶商傢齣身,商人都重利,張良便勸劉邦以重金招降秦將賈竪,而當賈竪同意投降時,張良又恐士卒不從,乘敵懈怠之機,一舉破之,結果直下鹹陽,擒獲秦王子嬰。後來楚漢相爭,漢弱楚強,張良勸劉邦處處退讓,以柔製剛,不但避開瞭鴻門宴的生命危險,而且取得瞭漢中、巴蜀之地。接著,又火燒棧道,使項羽疏於防範、屢屢上當。劉邦轉弱為強,終於以布衣取得天下。
張良的高明謀略,據說來自黃石老人所授的三略。三略並不是一味隻講以弱製強,而是強調剛柔強弱都要得當,做到“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製其宜”。所以,不柔不剛,剛柔並濟纔是zui理想的性格特點,纔是運用剛柔的zui佳狀態。
鬼榖子的陰陽之理、剛柔之術、張弛之道對我們的現實人生頗具指導意義。
陰陽協調、風雨調順、萬物各得其所、萬事各得其宜是一種順其自然、閤乎自然規律的理想狀態。陰陽互補、協調運行,人纔能健康,社會纔能穩定,大自然纔能和諧,做事纔能順利,做人纔能安樂。
天人和諧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如何纔能體現齣人在天地間的固有價值呢?如何纔能求得人與天地萬物的和諧相處與和諧發展呢?這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思考的人生問題。陰陽之道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人不但要利用、改造自然,更重要的是適應、協調自然,從而達到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目的。這是陰陽之道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的意義所在。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張弛有度。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能夠兼顧嚴肅和活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瀟灑自如。一味的張,就會讓自己綳得過緊,往往會導緻自己失去彈性和張力;一味的弛,往往會讓自己變得鬆垮、懶散,失去進取心和鬥誌,從而停步不前。所以,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成功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以免樂極生悲;失敗的時候不要灰心絕望、萎靡不振,隻要堅持就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人生之中,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個平衡,包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可以的,给赞
评分挺好的
评分书还可以,物流很快
评分挺好的
评分做工很好是正品
评分挺好的
评分做工很好是正品
评分非常好
评分便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