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世強科技博文精選:與青年朋友談科研與學習方略

戴世強科技博文精選:與青年朋友談科研與學習方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世強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891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587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0
字数:532000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戴世強科技博文精選:與青年朋友談科研與學習方略》抓住瞭青年人開始進入社會的兩個最主要的方麵進行講解,即學習和研究。其實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依靠的這兩點,繼承和創新。繼承就是要學習,而創新就是要研究。所以它的意義遠不僅僅是針對教育和科研行業的青年學子,它對於任何一個行業的青年同樣有參考作用。因為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實在是每一個年輕人所麵對的最重要的問題。作者在這兩個中心主題之外還增加瞭若乾其他篇章,這些篇章有的言及科技道德、有的言及名人傳記、還有若乾圖書序跋。這些篇章也都是關於學習和研究的,如果把本書的主題看做紅花,它們則可以看做烘托本書的主題的綠葉,使主題更加突齣和豐富多彩。

作者簡介

戴世強,上海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1941年齣生於浙江省定海縣,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係力學專業,1966年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師從郭永懷教授)。1966年至1984年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等單位從事科研工作,1984年至今在上海大學上海市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工作,曾任該所副所長。現任中國力學學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非綫性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並任《上海大學學報(英文版)》主編、《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編委會副主任、《應用數學和力學》常務編委。曾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第九、十屆評審委員。
長期從事流體力學和應用數學研究,曾主持或參加30多個科研項目,其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國傢973計劃項目的課題1項,國傢“攀登”計劃子課題1項;所主持的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城市交通流研究”和“城市交通流非綫性動力學特性研究”在結題時分獲“A”級評價。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170餘篇,齣版專著、譯著、編著10餘種(逾600萬字)。業餘從事力學史與方法論研究,審訂齣版瞭《錢偉長的教育思想和治學理念》等著作。曾於1986年和1994年兩獲國傢教委科技進步二等奬,1995年獲周培源優秀水動力學論文奬,1999年獲上海市“育纔奬”,2003年獲上海大學名師奬,2007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

目錄

1 科研方略
1.1 科學創造十日談
1.1.1 生生不息 刻意求新——創造概論
1.1.2 循序漸進 追求輝煌——創造的過程
1.1.3 不拘一格 全力創新——創新的類型
1.1.4 心無旁騖 爭分奪秒——創造的時段
1.1.5 碧落黃泉 窮其究竟——創造的意境
1.1.6 擺脫窠臼 信馬由繮——創造的精神
1.1.7 銳意創新 超凡脫俗——案例分析1:錢偉長的彈性圓薄闆大撓度理論研究
1.1.8 衝破束縛 破舊立新——案例分析2:發現氧氣的曆程
1.1.9 抓住綫索 窮追不捨——案例分析3:孤立波史話
1.1.10 專心緻誌 探微知著——案例分析4:發現X射綫的故事
1.2 科研入門十日談
1.2.1 投入科研要準備多久
1.2.2 揭穿瞭謎底的魔術不稀奇
1.2.3 擺脫“Yes, sir”的精神枷鎖
1.2.4 謹防“老虎吃天”
1.2.5 科研的idea從何而來
1.2.6 怎樣寫開題報告
1.2.7 怎樣進行文獻調研
1.2.8 “應用數學過程”:一種科研“常規武器”
1.2.9 怎樣進行數學建模
1.2.10 怎樣進行數學建模(續)
1.3 基金申請十日談
楔子:審時度勢 用足機會
1.3.1 未雨綢繆 精心準備
1.3.2 通盤考慮 縝密選題
1.3.3 標新立異 務實創新
1.3.4 適當搭配 聚集隊伍
1.3.5 認真設計 清晰鋪陳
1.3.6 放眼四海 廣結善緣
1.3.7 精準構思 言簡意賅
1.3.8 字斟句酌 畫龍點睛
1.3.9 形式清新 奪人眼球
1.3.10 心態平和 百摺不迴
附錄:遵守規範 謹防超項
1.4 基金申請新議
1.4.1 吃透政策 投入競爭
1.4.2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1.4.3 預留空間 擇善加盟
1.4.4 一絲不苟 實現目標
1.4.5 著力提煉 拷問機理
1.4.6 反復推敲 力求完美
1.4.7 學習積纍 貴在平時
1.5 論文寫作淺談
1.5.1 在“臨門一腳”上狠下功夫
1.5.2 寫論文“四戒”:戒雜、戒淺、戒亂、戒錯
1.5.3 縝密構思 精心陳述
1.5.4 大師手筆 非同凡響
1.5.5 文題:畫龍點睛 概括主題
1.5.6 摘要:言簡意賅 提綱挈領
1.5.7 引言:開宗明義 引領全文
1.5.8 正文:邏輯嚴密 詳略有緻
1.6 論文投稿十日談
1.6.1 學術論文功能的異化和改轍
1.6.2 不要把科技著述弄得麵目可憎
1.6.3 怎樣使論文投稿適得其所
1.6.4 怎樣使論文投稿各得其所(續)
1.6.5 怎樣使論文投稿適得其所(案例分析)
1.6.6 國刊?洋刊?
1.6.7 你寫論文投稿前有“冷凍期”嗎
1.6.8 談老師給學生改文章
1.6.9 你怎樣對待經修改的論文
1.6.10 怎樣為學生修改科技論文
1.7 學術交流漫談
1.7.1 怎樣聆聽學術報告
1.7.2 怎樣做好口頭錶述
1.7.3 怎樣在學術報告會上提問和答問
1.7.4 學術會議功能的異化和改轍
1.8 科研雜談
1.8.1 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小議科研方嚮的轉換
1.8.2 審時度勢 量力而行——再議科研方嚮的轉換
1.8.3 怎樣麵對科研的失敗
1.8.4 林傢翹先生提醒青年學者:不要“Garbage in,garbage out”
2 學習攻略
2.1 學習漫談(名言篇)——大學問傢的學問觀淺評
2.1.1 學問改變氣質——淺評培根的學問觀
2.1.2 做學問像螞蟻、蜘蛛,還是蜜蜂——再評培根的學問觀
2.1.3 真理不是權威之女——三評培根的學問觀
2.1.4 沉醉於科學之美——淺評居裏夫人的學問觀
2.1.5 非功利的獻身精神——淺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6 宏觀把握所獻身的學科——二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7 負擔過重必然導緻膚淺——三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8 衝破傳統觀念的桎梏——四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9 自由探索 追求深邃——五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10 最重要的動機是樂趣——六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11 亮劍:唯理論的實在論——七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12 創造的原理存在於數學中——八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13 理論思維威力無窮——九評愛因斯坦的學問觀
2.1.14 人貴有自知之明——淺評達爾文的學問觀
2.1.15 實事求是 以勤補拙——淺評周培源的學問觀
2.2 學習漫談(勵誌篇)
2.2.1 從愛因斯坦的座右銘談起
2.2.2 “為學正如撐上水船”
2.2.3 熟讀精思 知行統一
2.2.4 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
2.2.5 一個人知識再多也是滄海一粟
2.2.6 非學不可 非會不可 非行不可 非好不可
2.2.7 知為力——知識就是力量
2.2.8 彆人浮躁我讀書
2.2.9 快樂是成功之母——談讀書樂
2.2.10 怎樣快樂讀書
2.2.11 讀書的三種境界:沉入、沉浸、沉醉
2.2.12 什麼時候開始都不遲
2.2.13 研究生能掘得“第一桶金”嗎
2.2.14 入晚,研究生在做什麼
2.3 學習漫談(謀略篇)
2.3.1 在高處立 著平處坐 嚮闊處行
2.3.2 穩紮穩打 循序漸進——從巴甫洛夫的臨終遺言談起
2.3.3 怎一個“專”字瞭得
2.3.4 日積月纍 水滴石穿——談熟讀
2.3.5 “一目十行”做得到嗎——談快速閱讀
2.3.6 學會“攔腰讀”“跳著讀”——兼案例分析
2.3.7 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談博大精深
2.3.8 “裏打進”和“外打進”——推介鄭逸梅讀書法
2.3.9 怎樣纔不會把學過的知識全還給老師
2.3.10 在大腦裏“開中藥鋪”
2.3.11 多岐為貴 不取苟同
2.3.12 學問是用時間堆齣來的
2.3.13 做學問貴在鍥而不捨
2.3.14 大學裏主要學什麼
2.3.15 學分歸學分 學問歸學問
2.3.16 我的學習我做主
2.3.17 研究生應該主動設計自己的學習
2.3.18 研究生怎樣設計自己的學習
2.4 學習漫談(緻知篇)
2.4.1 學真功夫 不學花拳綉腿
2.4.2 理工科學人缺少什麼真纔實學——談學習真本事
2.4.3 彆給一些術語嚇住瞭——再談學習真本事
2.4.4 量綱分析是銳利武器——三談學習真本事
2.4.5 給理工科學人開一個數學學習科目清單
2.4.6 為年青學子開一張科學方法論讀物清單
2.4.7 為年青學子開一張數理科學傢傳記清單
2.4.8 為年青學子開一張科學史讀物清單
2.4.9 學一點形式邏輯
2.4.10 學一點漢語語法
2.4.11 學一點寫作
2.4.12 學一點國史(外一篇)
2.5 外語學習方法十日談
2.5.1 拒絕“Spoon-Feeding”
2.5.2 拒絕“投機”模式
2.5.3 拒絕“啞巴英語”
2.5.4 拒絕死記硬背
2.5.5 選詞典用詞典小貼士
2.5.6 推介季羨林先生的外語學習觀
2.5.7 推介蘇步青活學活用外語法
2.5.8 推介錢穆中年學英語的名著閱讀法
2.5.9 推介錢偉長學英語的拆字法
2.5.10 推介隨時隨地學習外語法
……
3 科海隨筆
4 寄語學子
5 書評序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二要去读。现在我有个不好的习惯,长篇大论读不下去。这是常看《喷嚏图卦》的后果。推特对语言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和菜头先生说,现在已有人用140字的篇幅向树洞投稿了。我觉得读写得好的长篇文章,是很能培养逻辑感的。比如《经济学人》上的文章,被《英语文摘》翻译成中文,还是说理清楚的好文章。不是依靠语调、修辞、风格之类。我看完全靠得是逻辑。而微博上的短句、很多时候有很强的感染力、机锋也很健。但有时想想,是不通的。

评分

好好

评分

  由于我现在是失业青年,心情浮躁、这篇文章条理不清。这本书是极好的书,详尽的讲解了国文读写两个方面。但我不能细细体会其中提及的读书、写文章的种种关窍。还期在即、略作小记,算没有白见识一番名家手段。

评分

近来,我经常看到一些青年朋友,他们做科研时,跟我年青时一样,化太多的时间在读书,自己很少做深入思考,经常事倍功半,迟迟出不了成果。钱校长一再教导我们,跳下海去,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这才是正确的科研之路。最后再引用朱清时院士的话:“博学从少读书开始,花少量的时间,掌握最本质的东西。”青年朋友们,看准了方向就干,干起来再说,实在干不动了再到书海里求教,然后及时地跳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千万别让自己淹死在书海里!

评分

  说起读书来,我觉得挺疑惑的。是不是只有读“虚构类作品”才算读?比起职业作家来,有些人写的文章不但更有用处,比如知道我国桥梁风工程发展现状之类。而且论文笔更不遑多让,我觉得读这些东西,脑子越读越清楚,大有裨益。

评分

买了两次了,很好,价格实惠!

评分

  要想写好,我想第一得努力地去生活、去观察。比如这回坐T110和T109往返于无锡和北京、我才明白什么叫穷困:一百六十多个人困在定员112人的车厢里。这点见解,才叫深刻。至于周乐华那种读书触发,我觉得是“思而不学则殆”。“我听见夜半的鸡声,不禁想到革命者的呼号”。好像没什么联系。

评分

  

评分

书稍微有点脏。内容还可以,应该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