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集”係列叢書:遠去的文學時代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遠去的文學時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子平 著
圖書標籤:
  • 文學史
  • 文化評論
  • 時代精神
  • 迴憶錄
  • 散文集
  • 中國文學
  • 20世紀文學
  • 個人體驗
  • 時代變遷
  • 知識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8184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7552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复旦悦读精品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9
字数:4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躍在學術界和文化領域的著名學者與知識分子。他們大多齣生於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對於他們而言,過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製度恢復,一批“知青”的命運由此而改變,並被投入到與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時代洪流之中。在這潮頭多變的三十年裏,他們執著地行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在洶湧而來的滾滾紅塵中,也不曾失卻人文關懷。為著一個信念、一份眷戀,他們不懈地尋覓著。這裏的每一本書所記錄的就正是他們自己三十年來的心路曆程,他們的經曆、感受、體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姿態。
   這是他們個人的獨特道路,也是我們時代的獨特風貌。

作者簡介

黃子平,1949年生於廣東梅縣。1969年到海南島當農場工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七七級,1984年北京大學文學碩士。曾任北京大學齣版社文史編輯,北京大學中文係講師。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芝加哥心理社會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國內浙江大學文學院任訪問學者。現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係榮譽教授,北京大學特聘教授。
主要著作有《沉思的老樹的精靈》《文學的意思》《幸存者的文學》《革命·曆史·小說》《邊緣閱讀》和《害怕寫作》等。參與編著的有“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漫說文化”叢書、中國年度小說以及《中國小說與宗教》等。

目錄

小序
一九八○
星光,從黑暗和血泊中升起--讀小說《波動》隨想錄
一九八一
從雲到火--論公劉“復齣”之後的詩
一九八二
“沉思的老樹的精靈”--林斤瀾近年小說初探
一九八三
當代文學中的宏觀研究
一九八四
論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藝術發展
一九八五
深刻的片麵
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個“敘事模式”的抽樣分析
一九八六
《艱難的選擇》小引
一九八七
韆古艱難唯一死--讀幾部寫老捨、傅雷之死的小說
一九八八
灰闌中的敘述
沙之書
一九八九
演戲或者無所為
語言洪水中的壩與碑--重讀中篇小說《小鮑莊》
一九九○
《中國小說一九八九》序
“革命曆史小說”:時間與敘述
一九九一
病的隱喻和文學生産
一九九二
與他人共舞
一九九三
“革命”的經典化與再浪漫化
一九九四
革命?土匪?英雄傳奇
一九九五
《新寫實小說選》序
“革命曆史小說”中的宗教修辭
一九九六
一九九七
世紀末寒夜中不滅的燭光
一九九八
在詞語的風暴中藉詩還魂--讀黃燦然的《哀歌》之一至之七
一九九九
危機時刻的思想與言說
二○○○
更衣對照亦惘然--張愛玲作品中的衣飾
二○○一
香港文學史:從何說起
二○○二
“故鄉的食物”:現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覺記憶
二○○三
魯迅、薩義德、批評的位置與方法
從北大到McBeida
二○○四
學詩以言誌
以“體裁”為重點的文學教學
二○○五
《文字還能感人的時代》序
有所不飲酒中聖,或小說寫手的藝術控製
二○○六
真理、謊言與扯淡
曆史碎片以及中國詩的現代行程
二○○七
陳冠中《香港三部麯》導讀
魯迅的文化研究
二○○八
左翼文學新論--曹清華《左翼文學史稿(1921-1936)》序
七十年代日常語言學
二○○九
中國新文學大係與文學史
早晨,北大!
世紀末的華麗……與汙穢
二○一○
業餘讀史者的讀史筆記
附錄
害怕寫作
喜歡閱讀
那些年裏的讀和寫
著述目錄

精彩書摘

你瞧,由這兒嚮西南對麵看,那是我母親的舊居:由這兒往西北瞧,那是薊門故裏,是我父親的墳墓。這兒在我父母長眠之地的中間,正好是兩綫的交點。又僻靜,又乾淨,湖水裏又恬適,又溫存,還會給我留下個囫圇屍首,況且,這地方不會有行俠仗義的君子來擋著我走完人生的路。全北京,全北京啊,上哪兒再去找這麼閤適,這麼可我心意的死地呢?
這一推斷是否確鑿,留待“老捨學”專傢們去商榷。令我們讀者感到不太舒服的,主要是,即便是獲得瞭解脫的靈魂,能否一邊瞧著自己濕淋淋的軀殼,一邊用如此溫和親熱的語調說話。這語調,顯然與小說中當時的整個曆史氛圍大不協調。另一方麵,依小說所寫,懷著“落葉歸根”願望的老捨,由護國寺小羊圈鬍同,走到瞭西直門(沒找著母親去世時住的葡萄院),順著城牆打算到薊門故裏去,在護城河邊猛地看到瞭太平湖--這一切都可能是在下意識推動下完成的,必得用相應的語言文體結構來錶達纔會有真實感。盡管如此,小說對“死在哪裏閤適”這一問題的異常關注,卻恰好觸及瞭“自殺“主題中最具民族獨特性的一個方麵。
在但丁《神麯·地獄篇》中,自願尋死的人變成樹木,樹上結有善施巫術的鳥身女妖的巢穴,在陰森慘厲的“自殺林”中,住滿瞭既自我叛逆,又反抗上帝的人們。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並沒有類似的專門撥給自殺者居住的所在。“落葉歸根”是任何一種形式的死亡者的共同願望--死作異域之鬼或成為無傢可歸的遊魂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中國人似乎相信,死在哪兒魂就長住哪兒--祭屈原的總在汨羅江邊而不在尼羅河畔。因此,既然是自己結束生命,便有可能在地點上做齣選擇。《老捨之死》以“太平湖”為焦點,無意中暗閤瞭那個由司馬遷提齣、曆代聚訟不已的問題:屈原被放之後,為何不肯遠遊他國,而是執著地死在自己的故土?《老捨之死》在太平湖這個地點上,強調的正是那種經由傢族血緣、眷戀故土的強烈感情,並進一步把老捨之死與中國文化的被糟踐聯係起來--在靈魂平靜溫和的告白中,爆齣來僅有的一段激越憤懣之辭:
我想不明白的是“文化大革命”,為什麼偏偏要糟踐文化?我到過外國,我承認外國的文化自有高明之處,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化不應當留著嗎?不應當發展嗎?憑什麼要燒瞭,毀瞭?我一輩子追著革命呀,為什麼要罵我個裏裏外外不是人?人的尊嚴可以隨便兒地汙辱,人的價值可以隨便兒地踐踏,這能忍受嗎?中國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兒?往後還怎麼過?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黄子平的文章很巧妙 很值得让人玩味 他不以厚重见长 但文风很畅丽 很喜欢

评分

评分

  予窥道上,人多于蚁阵,而人人悉函惧意,惘然而行。手多有挟持,或徒其手,王翁语予,盖图逃难者耳。中多何墟人,来奔芜市;而芜市居民,则争走何墟。王翁自云前经患难,止吾家勿仓皇。李媪亦至金氏问讯,云仆犹弗归,独见众如夫人,方检脂粉芗泽纨扇罗衣之属,纳行箧中。此富家姨太太,似视逃难亦如春游,不可废口红眉黛者。予不暇问长毛事,自扑青蝇诱蚁出,践杀之,又舀水灌其穴,以窘蚁禹。未几见日脚遽去木末,李媪呼予饭。予殊弗解今日何短,若在平日,则此时正苦思属对,看秃先生作倦面也。饭已,李媪挈予出。王翁亦已出而纳凉,弗改常度。惟环而立者极多,张其口如睹鬼怪,月光娟娟,照见众齿,历落如排朽琼〔15〕,王翁吸烟,语甚缓。

评分

评分

您的评价将帮助其他客户了解这本书并作出购买决定,欢迎您撰写这本书的原创书评。

评分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评分

  “盖长毛叩门,赵五叔坚不启,斥曰:‘主人弗在,若辈强欲入盗耳。’长……”

评分

  “此种乱人,运必弗长,试搜尽《纲鉴易知录》〔11〕,岂见有成者?……特特亦间不无成功者。饭之,亦可也。虽然,耀宗兄!足下切勿自列名,委诸地甲可耳。”

评分

  予窥道上,人多于蚁阵,而人人悉函惧意,惘然而行。手多有挟持,或徒其手,王翁语予,盖图逃难者耳。中多何墟人,来奔芜市;而芜市居民,则争走何墟。王翁自云前经患难,止吾家勿仓皇。李媪亦至金氏问讯,云仆犹弗归,独见众如夫人,方检脂粉芗泽纨扇罗衣之属,纳行箧中。此富家姨太太,似视逃难亦如春游,不可废口红眉黛者。予不暇问长毛事,自扑青蝇诱蚁出,践杀之,又舀水灌其穴,以窘蚁禹。未几见日脚遽去木末,李媪呼予饭。予殊弗解今日何短,若在平日,则此时正苦思属对,看秃先生作倦面也。饭已,李媪挈予出。王翁亦已出而纳凉,弗改常度。惟环而立者极多,张其口如睹鬼怪,月光娟娟,照见众齿,历落如排朽琼〔15〕,王翁吸烟,语甚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