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


[德] 瓦爾特·本雅明 著,潘小鬆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2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88312
版次:1
商品編碼:11025603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涵芬書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6
正文語種:中文

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莫斯科日記》是本雅明生活轉摺時期最個人化的文本。在日記中,本雅明敘述瞭他在莫斯科短暫停留期間(1926年12月6日—1927年1月底)的所見所聞,還有他與拉脫維亞女共産黨人阿斯婭若即若離的微妙關係。《柏林紀事》是本雅明對其青少年時代曾經生活過的城市——柏林的斷想式迴憶。

目錄

中譯本再版序言(潘小鬆)
譯序(潘小鬆)
莫斯科日記
序言(格什溫·肖勒姆)
莫斯科日記
附錄一俄羅斯玩具
附錄二 自序
附錄三本雅明書信選輯
後記(蓋裏·史密斯)
柏林紀事
柏林紀事

精彩書摘

本雅明自己對莫斯科經曆的評估可以從他迴來三個星期後(1927年2月23日)寫給馬丁·布伯的信中精確推斷。他在此信中宣布他的“莫斯科”文章即將完成。我似乎覺得本雅明的總結值得摘引如下:“我的話不會有任何理論。我希望以這種方式能讓‘作品’自己說話。因為我已成功掌握瞭這種非常新的沒有傾嚮的語言;這種語言往往能響亮地迴應完全轉變瞭的語境的假象。我想給目前的莫斯科作一個描述;在這個描述裏,‘所有事實已然是理論’,因此可以免於演繹抽象,免於任何預測,甚至在一定的範圍裏免於任何判斷——這些我絕對堅信不可能是在精神上的‘數據’之基礎上形成的,而隻能形成於經濟上的事實之基礎。很少有人(即便是在俄國)對此有足夠的廣泛的把握。就目前而言,莫斯科以藍圖的形式展現瞭各種可能性:首先是革命本身也許成功也許失敗。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結果都不可預料,其情形將遠不同於人們為未來所畫的藍圖。那裏的人民和他們的生活環境已明顯錶現齣這種跡象,一點也不掩飾。”對目前的讀者來說,這話是濃縮的現實,以前在日記中隻有胚胎,尚不成形。他接觸到的所有人(不知他意識到與否,他們清一色都是猶太人)屬於政治或藝術上的反對派——那時多少還能區分兩者。就我能對他們的命運所做的追蹤,無論是托洛茨基派或其他什麼派,遲早成為斯大林時期的犧牲品(一旦政權鞏固)。連他的朋友阿斯婭·拉西斯在斯大林“清洗”之初都被迫在勞改營中度過許多年。此外,本雅明越發意識到許多最親密的朋友或齣於恐懼或齣於世故都采取機會主義的態度,這是他不能無視的;這終於導緻嚴重衝突,包括跟阿斯婭·拉西斯。伯恩哈德·賴希是很有學識的導演(曾執導於柏林德意誌劇院),阿斯婭·拉西斯的伴侶(在她晚年時他還願娶她)。他同本雅明的關係雖緊張,但對本雅明的莫斯科活動幫助更大,在學術上也更能為本雅明提供指導。日記錶明,賴希的關係網也比拉西斯大。不過,到1927年1月,本雅明同賴希的關係已近破裂——一種盡力掩飾的決裂。這本日記的核心無疑是本雅明與阿斯婭·拉西斯(189蔔1979年)那問題不斷的關係。幾年前她齣瞭本迴憶錄《職業革命傢》,其中有一章是寫瓦爾特·本雅明的。對讀過那個章節的讀者來說,這本日記會令其不快並沮喪、吃驚。本雅明1924年5月在卡普裏初遇阿斯婭·拉西斯。在他從卡普裏給我的信中他每提到她往往不指其名,而稱之為“來自裏加的拉脫維亞布爾什維剋”,“對迫切需要激進的共産主義有著透徹的見地”。本雅明稱她為“來自裏加的俄國革命者,我所見過的最傑齣的女子之一”。從這一刻至少直到1930年,阿斯婭無疑對他的生活有著決定性的影響。1924年他們一起在柏林,1925年一起在裏加;在去莫斯科之前也許還在柏林一起待過,他去莫斯科主要也是為瞭見她。她是繼朵拉·凱爾納和硃拉·科恩[一拉德]之後第三個在他生活中有過核心重要位置的女人。本雅明對她的迷戀與她對本雅明學術上的強有力影響有關。這一點從《單行道》的題詞可以看齣:“這條街被命名為阿斯婭·拉西斯街,這位工程師通過作者之手鋪就瞭這條街。”然而這本日記卻沒有讓我們見識這位他愛的女人學術的一麵。這本日記所敘述的是從頭到尾的沮喪求愛,以及作者追求她的急切。從他到莫斯科直到臨離開,阿斯婭一直生病住在精神病院,但我們對她的病狀一無所知。他倆見麵大抵是在她的病房裏,隻有幾次在本雅明的旅館。她與前伴侶生的女兒(估計八九歲光景)也身體不好,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外的兒童醫院裏。阿斯婭·拉西斯因此很少參加他積極從事的活動。她隻是友好地傾聽本雅明對各種活動的敘述。她是本雅明難以捉摸的追求對象,最終還是充滿敵意較量的爭論對手,還經常是如此。多少次白等阿斯婭赴約,多少次被她拒絕,她在一定程度上錶現齣的對性的玩世不恭——這一切都令人沮喪地詳細記錄於這本日記,更讓人覺得奇怪,怎麼這個女人一點學術輪廓都看不齣。親見過本雅明與阿斯婭·拉西斯相處的人都有這種印象並將這種印象轉告瞭我:真是奇怪,這對戀人除瞭吵架什麼都不乾。這是在1929年和1930年,當時她來到柏林和法蘭剋福,本雅明正在為她而鬧離婚!這個謎的一部分仍懸而未解;不過,事實上這種情況發生在本雅明這種人的生活裏也完全恰如其分。
……

前言/序言

西方現當代哲學傢在中國真是受到非常的禮遇,他們的知名度高得有點莫名其妙。比如說本雅明(WalterBenjamin,1892—1940年),其實沒有多少讀者能真正讀懂他(包括從事德語文學研究的德國本土教授),卻常有人提他。我自己也遇到這種尷尬。我幾年前曾以《卡夫卡般孤獨的批評傢>為題寫過動態,介紹他的日記在國外齣版的情況,及至朋友來問我本雅明的理論到底是什麼,我卻無言以對。海德格爾的情人漢娜·阿倫特說,本雅明“學識淵博,但卻不是學者;他研究文本及注釋,但卻不是語言學傢;他翻譯普魯斯特、聖一瓊.佩斯和波德萊爾的作品,但卻不是翻譯傢:他對神學頗有興趣,但卻不是神學傢;他寫文學評論,但卻不是文學批評傢”。本雅明的朋友肖勒姆和他的中國知音劉象愚都說他是純粹的哲學傢。好吧,讓我們來看看瓦爾特.本雅明這位德國哲學傢寫的(莫斯科日記》是怎麼迴事。1926年12月6日到1927年1月底,本雅明在莫斯科待瞭兩個月。導緻他成行的有三個因素:首先,他不能忘懷昔日在意大利卡普裏相遇的情人、拉脫維亞女導演阿斯婭·拉西斯;其次,他想近距離觀察俄羅斯的情形,以便考慮久懸未決的德國共産黨黨籍問題:最後,他要為提供川資的報紙寫報道。《莫斯科》等長文於1927年初發錶。《莫斯科日記》是本雅明去世後四十年纔發錶的,這顯然是他自己的意願。本雅明滿心希望為俄國文學貢獻自己的德國文學和文化知識,然而他所看到的蘇俄現實卻令他大失所望,終於不再抱幻想。《莫斯科日記》對前蘇聯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麵都有坦率的批評。《莫斯科日記》的另一核心內容是本雅明自己和阿斯婭的尷尬關係。阿斯婭此時已另有男人(德國導演伯恩哈德·賴希)。在死前齣版的迴憶錄《職業革命傢》裏,阿斯婭用瞭一個章節寫本雅明。據說她的迴憶錄與本雅明的《莫斯科日記》大有齣入。本雅明1924年5月在意大利卡普裏初遇阿斯婭。阿斯婭是本雅明生活中第三個起到重要作用的女人。然而,肖勒姆說,《莫斯科日記》看不齣他所愛的這個女人智慧上有什麼齣眾。我在讀英文本的《莫斯科日記》時也有這種感覺,在那裏麵阿斯婭成天病歪歪的,隻知道讓本雅明給她買吃買穿。本雅明寫她住精神病院,但卻隻字沒提她到底得的什麼病。日記裏大抵寫他倆在她的病房,隻有幾次在他旅館的房間。拉西斯此前生的孩子已八九歲,也是一副病病歪歪的樣子。本雅明徒勞地追逐阿斯婭,日記裏經常齣現爭吵的場麵。朋友們都很奇怪:這對情人除瞭吵架好像沒有什麼交流。1929年和1930年阿斯婭兩度前往柏林和法蘭剋福,本雅明為瞭她競要離婚!《莫斯科日記》當然不止這些。就我閱讀所及,本雅明在日記中對戲劇錶演、建築藝術、城市風俗、俄羅斯宗教、飲食、衣著諸多方麵都發錶瞭自己的見解。另外,他的《莫斯科日記》對研究斯大林時期的文學藝術(哪怕是為政治服務的)史來講,也是一份詳盡的史料。關於《柏林紀事》我不想再多說什麼瞭,因為它的個人色彩太濃,是本雅明式(卡夫卡式?)的迴憶錄,講的是他少年時代柏林及他傢庭的情形。這本書是本雅明在“不惑”之年寫的,有許多牢騷和情緒,有些筆觸還很晦澀。我想,嚮讀者交待一下本雅明的生平還是必要的。本雅明1892年7月15日生於柏林一個猶太商人傢庭。祖母與海涅是姑錶兄妹。二十歲之前主要在愷撒·弗裏德裏希學校(從前譯作腓特烈一伊頓公學)受教育。這一段經曆是《柏林紀事》對舊式教育的牢騷之主要源頭,本雅明矛頭直指“現代化的閤理主義與普魯士傳統的等級製、軍國主義以及宗教倫理等權威製度……在本雅明眼中,柏林舊式的建築就像是這些舊製度的象徵,構成瞭他少年時代的社會氛圍”。1912年,本雅明入弗賴堡大學。他的學習方法獨特,廣覽書籍,從不參加考試。他還參加學生運動,擔任過柏林自由學生會主席,積極從事“青年文化運動”。這一時期結識瞭主張弘揚猶太傳統並從事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肖勒姆。1916年,本雅明入慕尼黑大學,依然以自學為主。1919年通過博士論文《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並獲相應學位。20年代前期,本氏嚮海德堡大學和法蘭剋福大學申請教授資格未成功,日後資格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倒成為他最重要的著作。1925年起賣文為生,隨後流亡巴黎,1926年訪莫斯科。其問修訂《追憶逝水年華》譯稿,為《文學世界》撰寫書稿。1928—1933年,本雅明在柏林和法蘭剋福電颱任記者兼撰稿人。1933年3月中旬,希特勒上颱不久,本雅明離德赴巴黎和西班牙、丹麥、意大利等地流亡八年,其間完成論波德萊爾、卡夫卡等重要論著。1940年9月26日,為避蓋世太保,本雅明在法西邊境自殺。“本雅明懷著巨大的思想矛盾與痛苦過早地離開瞭人間。他短暫而坎坷的一生既刻上瞭個人悲劇命運的印記,也刻上瞭他那個多難而憂鬱的時代的印記。他為後人留下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①關於本雅明的學術思想和代錶性論著不是譯者筆力堪述的,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他的主要著作讀讀,這裏就不談瞭。譯者要感謝東方齣版社劉麗華為此書的編輯所付齣的辛勤勞動。另外,沒有她的鼓勵,譯者也不敢譯本雅明的文字。《莫斯科日記》和《柏林紀事》皆由英文轉譯。注解除注明外均為英譯者原注。是為譯序。
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一代文豪老捨的閱讀習慣有一個優美的名字—“印象法”。他說:“我讀書似乎隻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瞭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瞭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著名數學傢華羅庚則喜歡“厚薄”法。他認為,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紮紮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尋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瞭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瞭。這一步以後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纔能真正提高效率。 當代著名作傢秦牧的閱讀法有極為幽默的名字:“牛嚼”與“鯨吞”。“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復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而“鯨吞”則是指,鯨類中的龐然大物是以海裏的小魚小蝦為主食的,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瞭。“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一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隻有精讀,沒有泛讀,知識是強壯不起來的。”

評分

一代文豪老捨的閱讀習慣有一個優美的名字—“印象法”。他說:“我讀書似乎隻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瞭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瞭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著名數學傢華羅庚則喜歡“厚薄”法。他認為,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紮紮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尋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瞭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瞭。這一步以後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纔能真正提高效率。 當代著名作傢秦牧的閱讀法有極為幽默的名字:“牛嚼”與“鯨吞”。“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復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而“鯨吞”則是指,鯨類中的龐然大物是以海裏的小魚小蝦為主食的,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瞭。“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一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隻有精讀,沒有泛讀,知識是強壯不起來的。”

評分

買這種書的人,應該是對本雅明較有瞭解,或對兩座城市有興趣的人。不論這樣,本書稱得上是本雅明風格獨具的散文選,值得買。

評分

  我的自我教我一種新的驕傲,我把這種驕傲教給世人:不再把頭埋進上天的事情的沙堆裏,而要自由地昂起頭,昂起這大地的頭,為大地創造意義。

評分

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自古以來,書便是人類靈魂的伴侶,在中國,有“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警示;在西方,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格言。處於不同的社會時期,身在不同的術業當中,名傢學者們各抱著不同的閱讀心態,有些是書迷,有些是書癡,有些是書的攫取者,有些是書的捍衛者;同時他們形成瞭迥異的閱讀習慣,甚至由此産生瞭許多佳話。當我們走進這個名傢閱讀的大觀園,一定會被他們讀書的故事深深吸引,更會為他們的讀書心得和做人智慧頷首贊嘆。上周著名主持人梁文道來到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時,給深圳市民提到一個閱讀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更有效率的辦法,就是讀得更多。其實在曆史上,這種“讀得更多”而成為大學問傢的例子比比皆是。魯迅就對青年提齣讀書應博覽的建議。他認為,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乾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科的,偏看看理科書,“看看彆個在那裏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迴事。這樣子,對於彆人,彆事,可以有更深的瞭解。在博的基礎上,要漸擇而入於己所愛的一門或幾門。”

評分

  這個神也是人,隻不過是一個可憐蟲,而我昵:我覺得這個幽靈是從自我的死灰和火炭中來的,這是韆真萬確的!我認為它不是從彼岸來的!

評分

好書,多讀書使人睿智

評分

  這個最真誠的存在,這個自我,——即使在它創作、狂想和以摺斷的翅膀飛行時,它也談說肉體,也還需要肉體。

評分

  是的,這個自我與自我的矛盾和紛亂,最真誠地述說自己的存在,這個創造的、願意的、評價的自我,它是事物的標準和價值。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莫斯科日記 柏林紀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