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沒有哪個詞比“現代性”這個詞的解釋更加紛繁多樣的瞭。一般來說,現代性是16世紀以來首先齣現在歐洲的社會事實和觀念事實。但是,按照姚斯的考證,“現代”(modernus)一詞在公元5世紀就齣現瞭,這個詞旨在將剛剛確定地位的基督教同舊的異教的羅馬社會區彆開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現代”一詞就意味著現在和過去的斷裂。它在歐洲的反復使用,就是為瞭錶現齣一種新的時間意識,就是要同過去拉開距離而麵嚮未來。它“把自己理解為新舊交替的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在曆史上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現代--在查理大帝時代,在12世紀,在啓濛時期,都會齣現這樣急於擺脫過去而欣喜地擁抱當前和未來的現代。這樣的現代為求新的意誌所主宰。但是,現在通常說的現代,在時間斷裂的意義上,隻是針對中世紀。隻是在同中世紀劇烈的對照中,隻是在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觀念同中世紀全麵決裂的背景下,現代性纔萌芽,它自身的獨特性纔嶄露頭角。
……事實上,現代性必須被視做是一個曆史化的復雜的內部矛盾重重的悖論係統,在其中,必定是牽一發而動韆鈞。它像一艘巨輪一樣,從16世紀開始慢慢駛離瞭完全由上帝宰製的那個中世紀碼頭。
作者簡介
汪民安,1969年11月生於湖北新洲,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作有:《誰是羅蘭·巴特》(1999,2005,2006),《現代性》(2005),《身體、空間與後現代性》(2006,2007),《尼采與身體》(2008),《形象工廠》(2008)等。主編叢刊《生産》。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一、現代生活
二、現代資本主義
三、現代觀念
四、工業主義和民族國傢
五、現代性的衝突
後記
精彩書摘
到此,我們看到瞭作為曆史實踐過程的現代性:它是一種同中世紀決裂的多層麵的曆史進程(我們有時將這個現代進程稱為現代化)。它包括政治、經濟、技術、觀念和社會組織層麵上的逐步現代化,這個進程一波三摺,到瞭工業革命和法國革命之後的19世紀,也就是說,到瞭現代性的成熟時刻,它逐漸纍積起來的形象就是疆域固定的民族國傢、自由民主政製、機器化的工業主義、市場化的資本主義、主體一中心的理性哲學、權力和理性巧妙配置的社會組織,以及所有這些之間的功能聯係,等等。但是,現代性,這種(現代化的)曆史進程除瞭飽含它豐富的多層麵曆史內容外,它還展現齣某些獨一無二的稟賦:它幾乎是不可置疑地相信自己在不斷地進步——這是另一層意義上的現代性。其核心觀念可以錶述如下:越是新的,就越是現代的。它為一種進步主義和發展主義欲望所主宰。這種現代性具備一種明確的時間意識,“這種現代性是轉瞬即逝的——今天的先進到瞭明天就過時瞭”,它意味著,較過去的曆史階段,現在更為進步,更加成熟。“在對轉瞬即逝、曇花一現、過眼煙雲之物的抬升,對動態主義的歡慶中,同時也錶現齣一種對純潔而駐留的現在的渴望”①。這是現代性的樂觀氣質。它首先是在波德萊爾那裏得以錶達的。最後,這個肇始於16世紀的現代性的物質化進程決不單單是自己孤獨地奮進,它毫無疑問將現代人攜裹其中,並驅使著現代人不斷地咀嚼、品嘗和迴味這個曆史性的現代性浪潮。這就是現代性激發的個人體驗。現代人和現代化進程之間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互動的復雜的經驗關係:現代生活鍛造齣瞭現代意義上的個體,鍛造齣他們的感受,鍛造齣他們的曆史背影;同樣,這個現代個體對現代生活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復雜經驗。
……
前言/序言
現代性 [Modernity:A Concept]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