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澄清概念,迴溯原點,展現一貫之係統,明本發微,以利正解。
老子是道傢的創始者。其所謂的“道”,是“究竟真實”,亦即萬物的始源與歸宿,萬物的基礎與動力來源。排除感官與認知,化解欲望與行動,覺悟由道而來的“永恒的與無限的層麵”。
跨越智慧的門檻,消除文字的隔閡領悟智慧之大道、萬物之上德深入老子返樸守真的自由境界。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執大象,天下往。
——《老子》
目錄
前言一 老子其人其書
前言二 以智慧取勝的老子
上篇
第一章 道,可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第六章 榖神不死,是為玄牝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第十章 載營魄抱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第十六章 緻虛極,守靜篤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
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麯則全,枉則直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下篇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
精彩書摘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榖。
為天下榖,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
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故大製不割。
【譯文】
知道雄強的好處,卻守住雌柔的位置,這樣可以作為天下的僕役。作為天下的僕役,就不會離開恒久的德,再由此迴歸嬰兒的狀態。知道光明的好處,卻守住暗昧的位置,這樣可以作為天下的山榖。作為天下的山榖,纔可以滿足恒久的德,再由此迴歸真樸的狀態。真樸的狀態分散為具體的器物,聖人依循這個原則,建立瞭管理與領導。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去割裂的。
【注解】
①本章文句在“知其白”與“守其辱”之間,或許有一小段,即“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其意為“守住黑暗的位置,作為天下的用具。作為天下的用具,恒久的德就不會偏差,再由此迴歸無窮的境界。知道榮耀的好處”。在此,“式”即“栻”,為古人占蔔用的器具;如此纔可與“谿”、“榖”之卑下含意並列。許多專傢依《莊子·天下》引文,認為此一小段為衍文。本章取消此段,理由有三:一是“知其白,守其辱”一語,“辱”為黑垢,與“白”相對,不必另增“黑”字底下數語(第四十一章有“大白若辱”一語可供參照)。二是“復歸於嬰兒”與“復歸於樸”,分彆指涉人與物的原始狀態,不必再增其他說法。三是如果加上“復歸於無極”,則“無極”一詞難以得到閤理解說。
②“谿”與“榖”為譬喻用字,所指涉的都是“常德”的某種狀態。“谿”若作“谿”解,與“榖”意近;若作“奚”解,則指古代奴僕,如此亦閤乎“守雌”之意。
③“常德”,恒久的德,亦即由“道”所獲得的本性與稟賦。由“常德不離”與“常德乃足”二語,可知我們處在“離”與“不足”的睏境中。保持常德,就可以復歸於“嬰兒”或“樸”。嬰兒代錶純真的原始狀態,樸代錶未經加工的原木。
④“聖人用之”,在此,“之”是指明白“樸散則為器”的道理,亦即治理時不去割裂,使萬物可以返樸歸真。
⑤《莊子·天下》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榖。”
……
前言/序言
傅佩榮譯解經典係列:傅佩榮譯解老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