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真經

四柱真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偉剛 注
圖書標籤:
  • 命理
  • 四柱
  • 八字
  • 預測
  • 占蔔
  • 傳統文化
  • 風水
  • 玄學
  • 命運
  • 易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761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944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易学文化传承解读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页数:363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子平命學作為中國傳統易學文化中的重要學術流派,自五代徐子平發明以來,一直受到學者們的高度關注和潛心研究。惜乎明清以來,近五百年間,泥沙俱下,以訛傳訛,傳統子平學理論主體(格局論)日漸模糊不清,子平正脈幾乎中斷。《四柱真經》一書直承子平學曆代經典正脈,重新全麵係統闡解格局論,讓格局論這一子平命學經典宏論再現當世,大放異彩。本書中的《子平真詮經義解》、《萬公論命詩訣解》、《喜忌篇繼善篇解》可視為子平命學經典《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的入門階梯,研習者隻要精研此書,自可登堂入室,掌握子平學命格局論之精蘊,為人鑒斷,精準之處,令人嘆服。 格局論作為當代中國四柱學界主流的易學理論,已在中國流行成風,徐偉剛評注的《四柱真經》作為近30多年來中國大陸一本以經典格局論作為理論研究之專業著作,相信一定會推動子平學之大發展。

作者簡介

徐偉剛,辛亥年生,江蘇常熟人,當代中國著名術數傢、易學傢。 1989年開始接觸傳統術數文化,專攻宋明六壬、正統子平、水鏡神相、催官風水、擇吉學、七政四餘星命學等傳統主流易學應用文化之上,構建瞭以“大宗之法、正統之學、造福人間”為學術宗旨的中國正統數術學體係,在國內外易學界産生瞭重要影響。 2001年應邀參加第十二屆安陽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並作大六壬專題學術報告會,引起巨大反響。 2002~2003年,在國內易刊《易友園地》、《易海方舟》、《稚慧園》上發錶多篇重要易學論文,引起易學界廣泛關注。 2004年齣版瞭現代易學實用專著《袖裏乾坤——大六壬新探》、《子平術精祈》,獲得廣泛好評。 2005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瞭(香港)國際易經社會科學研究院。 2007年齣版《智者樂水——大六壬現代預測精典》、《六壬大全》(點校本)二本易學專著。同年,獲得建設部中國建築文化中心頒發的“中國易壇新秀”榮譽稱號。 2008年成立北京催官周易文化公司。同年,在《數術》、《易海方舟》等易學刊物上發錶多篇易學、術數論文。 2009年八月份應邀參加建設部中國建築文化中心舉辦的“第六屆(2009)易學與建築文化高層論壇”會議,並作瞭中國傳統催官風水學說專題講座。 主要著作:《袖裏乾坤——大六壬新探》、《智者樂水——六壬現代預測精典》、《子平術精析》、《六壬大全》(點校本)、《六壬開悟錄》、《子平實戰指引》、《子平正解》等。

目錄

簡介
上篇 子平真詮經義解
一、寫作緣起
二、評注凡例
導論一、定格研究的歧路
導論二、從《子平真詮》古例看如何定格
導論三、論月令主氣定格的原理
導論四、駁“乾透支藏”作為優先定格的謬論
導論五、格局論之定格與日主中心論
導論六、品格
導論七、格局論能乾什麼?
原序
第一、論十乾十二支
第二、論陰陽生剋
第三、論陰陽生死
第四、論十乾配閤性情
第五,論十乾閤而不閤
第六、論十乾得時不旺失時不弱
第七、論刑衝會閤解法
第八、論用神
第九、論用神成敗救應
第十、論用神變化
第十一、論用神純雜
第十二、論用神格局高低
第十三、論用神因成得敗因敗得成
第十四、論用神配氣候得失
第十五、論相神緊要
第十六、論雜氣如何取用
第十七、論墓庫刑衝之說
第十八、論四吉神能破格
第十九、論四凶神能成格
第二十、論生剋先後分吉凶
第二十一、論星辰無關格局
第二十二、論外格用捨
第二十三、論宮分用神配六親
第二十四、論妻子
第二十五、論行運
第二十六、論行運成格變格
第二十七、論喜忌乾支有彆
第二十八、論支中喜忌逢運透清
第二十九、論時說拘泥格局
第三十、論時說以訛傳訛
第三十一、論正官及取運
第三十二、論財及取運
第三十三、論印綬及取運
第三十四、論食神及取運
第三十五、論偏官及取運
第三十六、論傷官及取運
第三十七、論陽刃及取運
第三十八、論建祿月劫及取運
第三十九、論雜格

中篇 萬公論命詩訣解
一、論甲乙
春木
夏木
鞦木
鼕木
二、論丙丁
春火
夏火
鞦火
鼕火
三、論戊己
春土
夏土
鞦土
鼕土
四、論庚辛
春金
夏金
鞦金
鼕金
五、論壬癸
春水
夏水
鞦水
鼕水

下篇 喜忌篇繼善篇解
一、喜忌篇注解
二、繼善篇注解

雜篇 命理隨筆
一、論命先觀氣象規模
二、格局論框架
三、格局論中的常見敗格真機
四、神目如電——格局論發展中的數種謬論
五、八字格物論
六、從格局論到格物論(1)
七、從格局論到格物論(2)
八、集大成八字命理的簡單思考
九、八字命理如何研究?
十、你的實踐能創造理論嗎?
十一、理在占先——如何鑒彆命理學說之真僞
十二、八字主要到底算什麼?
十三、高人算命指點迷津講什麼
十四、“麵授”什麼?教授“真機”
十五、妙手偶得“福如東海”之佳名
十六、一份起名原理簡要分析書
十七、起名改名要有想像力
十八、擇吉求子富貴由我
十九、擇吉生子造命求福流程
二十、一份真實策劃擇吉生産方案
二十一、準、是應該的
二十二、明理保證預言成真
二十三、客觀評價徐樂吾先生
二十四、拼命
二十五、淘汰
二十六、學生餘海平學易成功創業之路
二十七、各人頭頂一片天
後記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次,他对家父说:“我们这里有一个人老是干一些调戏妇女的歹事,现在他不再干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评分

写自我的感受挺多,与经有些偏离.

评分

自己买的可以自己买的可以

评分

写自我的感受挺多,与经有些偏离.

评分

内容还凑合,书本质量不怎么样

评分

本书有一些错字、别字、漏字,给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但瑕不掩玉,此书还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买后觉得不亏。

评分

简介   子平命学作为中国传统易学文化中的最重要学术流派,自五代徐子平发明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潜心研究。惜乎明清以来,近五百年间,泥沙俱下,以讹传讹,传统子平学理论主体(格局论)日渐模糊不清,子平正脉几乎中断。《四柱真经》一书直承子平学历代经典正脉,重新全面系统阐解格局论,让格局论这一子平命学经典宏论再现当世,大放异彩。本书中的《子平真诠经义解》、《万公论命诗诀解》、《喜忌篇继善篇解》可视为子平命学经典《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的入门阶梯,研习者只要精研此书,自可登堂入室,掌握子平学命格局论之精蕴,为人鉴断,精准之处,令人叹服。 格局论作为当代中国四柱学界最主流的易学理论,已在中国流行成风,徐伟刚评注的《四柱真经》作为近30多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本以经典格局论作为理论研究之专业著作,相信一定会推动子平学之大发展。 2001年应邀参加第十二届安阳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并作大六壬专题学术报告会,引起巨大反响。 2002~2003年,在国内易刊《易友园地》、《易海方舟》、《稚慧园》上发表多篇重要易学论文,引起易学界广泛关注。 2004年出版了现代易学实用专著《袖里乾坤——大六壬新探》、《子平术精祈》,获得广泛好评。 2005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香港)国际易经社会科学研究院。 2007年出版《智者乐水——大六壬现代预测精典》、《六壬大全》(点校本)二本易学专著。同年,获得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颁发的“中国易坛新秀”荣誉称号。 2008年成立北京催官周易文化公司。同年,在《数术》、《易海方舟》等易学刊物上发表多篇易学、术数论文。 2009年八月份应邀参加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举办的“第六届(2009)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会议,并作了中国传统催官风水学说专题讲座。 主要著作:《袖里乾坤——大六壬新探》、《智者乐水——六壬现代预测精典》、《子平术精析》、《六壬大全》(点校本)、《六壬开悟录》、《子平实战指引》、《子平正解》等。 近五百年间,泥沙俱下,以讹传讹,传统子平学理论主体(格局论)日渐模糊不清,子平正脉几乎中断。《四柱真经》一书直承子平学历代经典正脉,重新全面系统阐解格局论,让格局论这一子平命学经典宏论再现当世,大放异彩。本书中的《子平真诠经义解》、《万公论命诗诀解》、《喜忌篇继善篇解》可视为子平命学经典《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的入门阶梯,研习者只要精研此书,自可登堂入室,掌握子平学命格局论之精蕴,为人鉴断,精准之处,令人叹服。 格局论作为当代中国四柱学界最主流的易学理论,已在中国流行成风,徐伟刚评注的《四柱真经》作为近30多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本以经典格局论作为理论研究之专业著作,相信一定会推动子平学之大发展。听家父讲,先师还做过一件有趣的事:

评分

不是挺好么不是挺好么

评分

在这里我并没有否定新派李涵辰的一些理论可供借鉴,也没有否认盲派段建业的一些创新对命理的启发,但这些显然不是全部。而在纵向比较中,徐的“格局论”所包含的命学理论相对于其它三派(传统解说派、新派、盲派)来说,还是显得多一些。当然这些都不是关键,因为徐的格局理论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而最为重要的是,徐的钻研精神及善于、敢于纠正一些偏差,并能公之于众的研易路子,值得太多的易学研究与实践者学习。相对于一些所谓的“大师”鼓吹自己的理论完美无缺,是世上唯一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易学圣人”,徐的伟大的之处也就不言自明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