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鞦雨經典文化散文全麵升級版。餘鞦雨追尋人類文明足跡的旅程筆記,萬裏曆程、文明追溯、曆史思索、心靈對話。《文化苦旅》後,通過餘鞦雨的眼睛來發現世界。
· 餘鞦雨考察伊斯蘭文明全紀錄,解讀世界文化史。一流美文,一流深度,大幅修改、新修訂上市!
· 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在這些人類文明遺跡的行走考察中,餘鞦雨有哪些肉眼觀察和深度思索,遇到瞭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
· 餘鞦雨微博坦言:《韆年一嘆》是他“特彆珍貴的作品”
《韆年一嘆》記錄瞭餘鞦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數萬公裏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跡的經曆。行跡遍布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車輪緊貼地麵,一公裏一公裏的碾過去,完全不知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隻是一幕幕驚心動魄真實的故事。
這是一個當代人心中的世界文化史,流的美文,流的深度。全新版的《韆年一嘆》經過餘鞦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增刪,全新修訂再度齣版。
餘鞦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測驗和專傢推舉,成為當時中國大陸年輕的高校校長,並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傢突齣貢獻專傢”,“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並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這些遺址由此受到保護和弘揚,他也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重新梳理傳統文化的主要代錶人物。所寫作品,開創瞭“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追慕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又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裏考察人類重要的文明故地,對當代世界文明作齣瞭一係列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作為國際間親身完成這種穿越的人文教授,及時判斷瞭新一輪恐怖主義的發生地,準確預言瞭歐洲不同國傢的經濟危局,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關注。在這過程中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颱灣一地,就囊括瞭白金作傢奬、桂冠文學傢奬、讀書人佳書奬、金石堂有影響力書奬等一係列重大奬項。
以高層級的思考性作品,持續二十年創造瞭驚人的暢銷奇跡。直至二○一○年一月,國內發行量大的《揚子晚報》和江蘇教育齣版社在全國各省青年學生中票選“誰是您喜愛的當代作傢”,仍名列,且遙遙領先。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纔》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奬,錶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麵閤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中外文化對比史”等課題,廣受好評。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餘鞦雨大師工作室”。近幾年,兼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自序
希臘
哀希臘
荷馬的邁锡尼
閑散第一
永恒的坐標
神殿銘言
我一定復活
伏羲睡瞭
人類還非常無知
掛過黑帆的大海
埃及
巨大的問號
想念秦始皇
元氣損耗
中國迴送什麼
一路槍口
碧血黃沙
他們老淚縱橫
封存的法老人
枯萎屬於正常
荒原滄海
西眺的終點
蝕骨的冷
海已枯而石未爛
以色列、巴勒斯坦
所羅門石柱
嚮誰爭奪
年老的你
神的花園
每一步都麵對孩子
寫三遍和平
交纏的聖地
警惕玩弄曆史的人
尋找底綫
我們不哭
約旦
幽默的笑意
山洞盛宴
把傷痕當酒窩
文字外的文明
告彆妻子
人生的最後智慧
伊拉剋
我的大河
如何下腳
一屋悲愴
奇怪的巴比倫
你們的祖先
中國有茶嗎
河畔烤魚
忽閃的眼睛
過 關
且聽下迴分解
伊朗
白鬍子、黑鬍子
翻開伊朗史
闊氣的近鄰
黑袍飄飄
再鑿西域
荊天棘地
絲路旅棧
中國人為他打燈
一代霸主
西風夕陽
再闖險境
劄黑丹話彆
巴基斯坦
黑影幢幢
赤腳密如森林
美的無奈
麵對犍陀羅
玄奘和法顯
遠行的人們
國門奇觀
“佛祖笑瞭”
印度
傑齣的建築狂
憂心忡忡
甘地遺言
成人童話
潔淨的起點
我拒絕說它美麗
菩提樹和洞窟
告彆阿育王
尼泊爾
車輪前的泥人
本來就是一夥
萬仞銀亮
整理一路感受
魚尾山屋
“盛極必衰”嗎?
難道是文明造的孽?
中國為何成瞭例外?
最後一個話題
今天我及時趕到
哀希臘
看到瞭愛琴海。浩大而不威嚴,溫和而不柔媚,在海邊熾熱的陽光下隻須藉得幾分雲靄,立即涼意爽然。有一些簡樸的房子,靜靜地圍護著一個遠古的海。
一個立著很多潔白石柱的巨大峭壁齣現在海邊。白色石柱被岩石一比,被大海一襯,顯得精雅輕盈,十分年輕,但這是公元前五世紀的遺跡。
在這些石柱開始屹立的時候,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幾乎同時在東方思考。而這裏的海邊,則徘徊著埃斯庫羅斯、索福剋勒斯、蘇格拉底、希羅多德和柏拉圖。公元前五世紀的世界在整體上還十分荒昧,但如此耀眼的精神星座燦爛於一時,卻使後世人類幾乎永遠地望塵莫及。這就是被稱為“軸心時代”的神秘歲月。
現代世界上再囂張、再霸道的那些國傢,說起那個時代,也會謙卑起來。他們會突然明白自己的輩分,自己的幼稚。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越是看到長者的衰老就越是覬覦他們的傢業和財寶。因此,衰老的長者總是各自躲在一隅,承受淒涼。
在現在世界留存的“軸心時代”遺跡中,眼前這個石柱群,顯得特彆壯觀和完整。這對於同樣擁有過“軸心時代”的中國人來說,一見便有一種特殊的親切。
石柱群矗立在一個高颱上,周圍攔著繩子,遠處有警衛,防止人們越繩而入。我與另一位主持人許戈輝小姐在攔繩外轉著圈子抬頭仰望,耳邊飄來一位導遊的片言隻語:“石柱上刻有很多遊人的名字,包括一位著名的英國詩人……”
“拜倫!”我立即脫口而齣。拜倫酷愛希臘文明,不僅到這裏遊曆,而且還在希臘與土耳其打仗的時候參加過誌願隊。我告訴許戈輝,拜倫在長詩《唐璜》中有一節寫一位希臘行吟詩人自彈自唱,悲嘆祖國擁有如此燦爛的文明而終於敗落,十分動人。我還能記得其中一段的大緻意思:
祖國啊,此刻你在哪裏?你美妙的詩情,怎麼全然歸於無聲?你高貴的琴弦,怎麼落到瞭我這樣平庸的流浪者手中?
拜倫的祖國不是希臘,但他願意把希臘看成自己的文化祖國。因此,自己也就成瞭接過希臘琴弦的流浪者。
文化祖國,這個概念與地域祖國、血緣祖國、政治祖國不同,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精神故鄉的主動選擇。相比之下,地域祖國、血緣祖國、政治祖國往往是一種先天的被動接受。主動選擇自己的文化祖國,選擇的對象並不多,隻能集中在一些德高望重而又神秘莫測的古文明之中。拜倫選擇希臘是慎重的,我知道他經曆瞭漫長的“認祖儀式”,因此深信他一定會到海神殿來參拜,並留下自己的名字。猜測引發瞭好奇,我和戈輝都想偷偷地越過攔繩去尋找,一再迴頭,隻見警衛已對我們兩人虎視眈眈。
同來的夥伴們看齣瞭我們兩人的意圖,不知用什麼花招引開瞭警衛,然後一揮手,我和戈輝就鑽進去瞭。石柱很多,會是哪一柱?我靈機一動,心想如果拜倫刻瞭名,一定會有很多後人圍著刻,因此隻需找那個刻名最密的石柱。這很容易,一眼就可辨彆,刻得最密的是右邊第二柱,但這一柱上上下下全是名字,拜倫會在哪裏?我雖然隻見過他的半身胸像卻猜測他的身材應該頎長,因此抬頭在高處找,找瞭兩遍沒有找到。剛剛移動目光,猛然看見,在稍低處,正是他的刻名。
刻得那麼低,可以想見他刻寫時的心情。文化祖先在上,我必須低頭刻寫,如對神明。很多人都理解瞭拜倫的心情,也跟著他往低處刻,彎腰刻,跪著刻。因此在他刻名的周圍,早已是密密層層一片熱鬧。
由拜倫的刻名,我想起瞭蘇曼殊。這位詩僧把拜倫《唐璜》中寫希臘行吟詩人的那一節,翻譯成為中國舊體詩,取名《哀希臘》,一度在中國影響很大。翻譯的時間好像是一九○九年,離今年正好九十年,翻譯的地點是日本東京章太炎先生的寓所,章太炎曾為譯詩潤飾,另一位國學大師黃侃也動過筆。蘇曼殊藉著拜倫的聲音哀悼中華文明,有些譯句已充滿激憤,如“我為希臘羞,我為希臘哭”。
蘇曼殊、章太炎他們都沒有來過希臘,但在本世紀初,他們已知道,中華文明與希臘文明具有曆史的可比性。同樣的蒼老,同樣的偉大,同樣的屈辱,同樣的不甘。因此,他們在遠遠地哀悼希臘,其實在近近地感嘆中國。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一種超越前人的眼光。
我們在世紀末來到這裏,隻是他們眼光的一種延續。所不同的是,我們今天已不會像拜倫、蘇曼殊那樣痛心疾首。希臘文明早已奉獻給全人類,以狹隘的國傢觀念來呼喚,反而降低瞭它。拜倫的原意,其實要寬廣得多。
不管怎麼說,我們來希臘的第一天就找到瞭大海,找到瞭神殿,找到瞭公元前五世紀,找到瞭拜倫,並由此而引齣瞭蘇曼殊和中國,已經足夠。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希臘雅典,夜宿Herodion旅館
荷馬的邁锡尼
迴想希臘當初,幾乎所有的學問傢都風塵僕僕。他們行路,他們發現,他們思索,他們校正,這纔構成生龍活虎的希臘文明。曆史學傢希羅多德從三十歲開始就長距離漫遊,這纔有後來的《曆史》。
更引起我興趣的是哲學傢德謨剋利特(Democritus),他一生所走的路綫與我們這次考察基本重閤。從希臘齣發,到埃及、巴比倫、波斯、印度。他漫遊的資金,是父親留下來的遺産。等他迴到希臘,父親的遺産也基本耗盡。當時他所在的城邦對於子女揮霍父輩遺産是要問罪的,據說他在法庭上成功地為自己辯護,終於說服法官,免予處罰。
正是追隨著這樣的風範,我們這次考察的重點就不是圖書館、研究所、大學、博物館,而是文明遺址的實地。
希臘文明的早期搖籃,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尤其是其中的邁锡尼(Mycenae)。邁锡尼的繁榮期比希臘早瞭一韆年,它是一種野性十足的尚武文明,卻也默默地滋養瞭希臘。
人們對邁锡尼的印象,大概都是從荷馬史詩中獲得的吧?那位無法形容的美女海倫,被特洛伊人從邁锡尼搶去,居然引起十年大戰。有一次元老院開會,白發蒼蒼的元老們覺得為一個女人打十年仗不值得,沒想到就在這時海倫齣現在他們麵前,與會者全部驚艷,立即改口,說再打十年也應該。最後,大傢知道,邁锡尼人以“木馬計”取得瞭勝利。但勝利者剛剛凱鏇就遭到篡權者的殘酷殺害……這些情節,原以為是傳說,卻被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一位德國考古學傢的發掘所部分證實。
這就一定要去瞭。
在荒涼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上尋找邁锡尼,不能沒有當地導遊的幫助。找來一位,一問,她的名字也叫海倫。不過我們的這位海倫年歲已長,身材粗壯,說著讓人睏倦的嗡鼻子英語,大口抽著煙。與她搭檔的司機是個壯漢,頭發稀少,麵容深刻,活像蘇格拉底。
海倫和蘇格拉底帶我們越過刀切劍割般的科林斯運河,進入丘陵延綿的半島。隻見綠樹遍野,人煙稀少,偶爾見到一個小村莊,總有幾間樸拙的石頭小屋掛著齣租的招牌,但好像沒有什麼生意。
路實在太長瞭,太陽已經偏西,汽車終於停瞭,抬頭一看,是一個傍山而築的古劇場。對古劇場我當然有興趣,但一路上我們已見瞭好幾個,而海倫說,前麵還有一個更美的。這使我們提起瞭警覺,連忙問:“邁锡尼呢,邁锡尼在哪裏?”
海倫搖頭說:“邁锡尼已經過瞭,那裏一點也不好看。”她居然自作主張改變瞭我們的路綫。後來纔知,她接待過東方來的旅遊團,到瞭邁锡尼都不願爬山,隻在山腳下看看,覺得沒有意思,她也就悄悄取消瞭。
我們當然不答應。她隻得叫蘇格拉底把汽車調頭,開迴去。
邁锡尼遺址是一個三韆三百年前的王城,占據瞭整整一座小石山。遠遠一看,隻見滿山坡的頹敗城牆,一般遊客以為已經一覽無餘,就不願再攀登瞭。其實,它的第一魅力正在於路。而路,也是這座王城作為戰爭基地的最好驗證。
路很隱秘,走近前去,纔不斷驚嘆它那種躲躲藏藏的寬闊。我帶頭沿路登山,走著走著,突然一轉彎,見到一個由巨石堆積齣來的山門,仰頭一望,巍峨極瞭。山門的門楣上是兩頭母獅的浮雕,這便是我們以前在很多畫冊中見到過的獅門。
山門石框的橫竪之間有深凹的門臼,地下石材上有戰車進齣的轍印。當門一站,眼前立即齣現當年戰雲密布、車馬喧騰的氣氛。
進得山門嚮上一拐,是兩個皇族墓地。一個王城進門的第一風景就是墳墓,這種格局與中華文明有太大的差彆,卻準確地反映瞭一個窮兵黷武的王朝的榮譽結構。
邁锡尼王朝除瞭對外用兵之外,還熱衷於宮廷謀殺。考古學傢在墓廓裏發現的屍體,例如用金葉包裹的兩個嬰兒和三具女屍等等,竟能證明荷馬史詩裏的許多殘酷故事並非虛構。
從墓區嚮上攀登,石梯越來越詭秘,繞來繞去像是進入瞭一個立體的盤陀陣。當年這裏埋藏瞭無數防禦機巧,隻等進城的敵兵付齣沉重的代價。終於到瞭山頂,那是王宮,現在隻留下瞭平整的基座。眼下山河茫茫,當年的統治者在這裏盤算著更大的方略。
但是,在我看來,邁锡尼這座山頭,活生生地堆壘齣瞭一個早期文明的重大教訓。那就是:不管是多麼強悍的君主,多麼成功的徵戰,多麼機智的謀殺,到頭來都是自我毀滅。不可一世的邁锡尼留下的遺址,為什麼遠比其他文明遺址單調和乾澀?原因就在這裏。
唯一讓邁锡尼留名於世的人,不是君主,不是將軍,不是刺客,也不是學者,而是一位詩人,而且,他已經失去視力。因此,它不屬於任何一個形式上的勝利者,隻屬於荷馬。曆史的最終所有者,多半都是手無寸鐵的藝術傢。
一九九九年九月三十日,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
夜宿納夫裏亞(Nafpias)的King-Minos旅館
閑散第一
離開邁锡尼後,半路投宿納夫裏亞,一個海濱小城。
此時的海水沒有波浪,岸邊全是釣魚和閑坐的人,離岸幾百米的水中,有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座灰白石壁的古堡,斜陽照得它金光灼灼。迴頭一看,西邊兩座山上還各有一座古堡,比這座更美。趕緊登山去看,其中一座叫帕勒密地(Palamidi),很大,裏邊高高低低地築造著炮颱、崗樓、宮室、監獄,這是當年土耳其占領者建造的,現在空無一人。人們留下瞭它們,又淡然於它們,沒把它們太當一迴事。
但在當初,像希臘這樣一個文明古國長期被土耳其占領,隻要略有文明記憶的人一定會非常痛苦。因為文明早已成為一種生態習慣,怎麼能夠忍受一種低劣的方式徹底替代?
但是希臘明白,占領早已結束,我們已經有瞭選擇記憶的權利。於是,他們選擇瞭優雅的古代,而不選擇痛苦。在他們看來,納夫裏亞海濱的這些城堡,現在既然猙獰不再,那就讓它成為景觀,不拆不修,不捧不貶,不驚不咋,也不藉著它們說多少曆史、道多少滄桑。大傢隻在城堡之下,釣魚、閑坐、看海。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閑。
我到希臘纔明白,悠閑,首先是擺脫曆史的重壓。由此産生對比,我們中國人悠閑不起來,不是物質條件不夠,而是腦子裏課題太多、使命太重。
以前我走遍意大利南北,一直驚嘆意大利人的閑散,但是,在這裏的一位中國外交傢告訴我:論閑散,在歐洲,意大利隻能排到第三。第一是希臘,第二是西班牙。
在意大利時,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幾個外國人在一個機關窗口排隊等著辦事,而窗口內辦事的先生卻慢悠悠地走過兩條街道喝咖啡去瞭,周圍沒有人産生異議。在希臘,每次吃飯都等得太久,隻能去吃快餐,但快餐也要等上一個多小時。希臘人想:急什麼?吃完,不也坐著聊天?
他們信奉那個大傢都熟悉的寓言故事:一個人在魚群如梭的海邊釣魚,釣到兩條就收竿迴傢,外國遊客問,為什麼不多釣幾條,他反問,多釣幾條乾什麼。外國遊客說,多釣可以賣錢,然後買船、買房、開店、投資……
“然後呢?”他問。
“然後你可以悠閑地曬著太陽在海邊釣魚瞭。”外國遊客說。
“這我現在已經做到。”他說。
既然走瞭一圈大循環還是迴到原地,希臘人也就不去辛苦瞭。
這種生活方式也包含著諸多弊病。有很大一部分閑散走嚮瞭疲憊、慵懶和木然,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貧血和失重,結果被現代文明所遺落。這一點,我們也看到瞭。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
夜宿納夫裏亞(Nafpias)的King-Minos旅館
永恒的坐標
終於來到瞭奧林匹亞。
無數蒼老的巨石,全都從韆年的頹弛或掩埋中踉蹌走齣,整整規規地排列在大道兩旁。就像無數古代老將軍們煙塵滿麵地站立著,接受現代人的檢閱。
見到瞭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抬頭仰望無數石柱,終於明白,健康是他們的宗教。
走進一個連環拱廊,便到瞭早期最重要的競技場。跑道四周的觀眾看颱是一個綠草茵茵的環形斜坡,能坐三四萬人,中間有幾個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貴賓的席位。
實在忍不住,我在這條神聖的跑道上跑瞭整整一圈。許戈輝在一旁起哄:“鞦雨老師跑得不對,古代奧運選手比賽時全都一絲不掛!”
我說:“這要怪你們,當年這裏沒有女觀眾。”
確實,當年有很長時間是不準女性進入賽場的,要看,隻能在很遠的地方。據說,進門左側背後的大山坡上,可讓已婚女子觀看,未婚女子隻能在進門正前方一公裏處的山頭上遠眺。
當年有一個母親化裝成男子進入賽場觀看兒子比賽,得知兒子獲得冠軍後她一聲驚呼露齣女聲,上前擁抱又露齣女形。照理應該懲罰,但人們說,運動冠軍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們怎麼能懲罰神的母親?此端一開,漸漸女性可以入場觀看比賽瞭。
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集閤在一起,纔是他們有關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齣土的古希臘哲人、賢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須發茂密,肌肉發達。身上隻披一幅布,以彆針和腰帶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著腳,偶爾有鞋。除瞭憂鬱深思的眼神,其他與運動員沒有太大的差彆。
彆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這兩方麵的提倡,但做起來常常顧此失彼。或追慕盲目之勇,或沉迷萎衰之學,很少兩相熔鑄。因此,奧林匹亞是永恒的人類坐標。
相比之下,中華文明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把太多的精力投注在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上,既缺少個體健全的標誌,也缺少這方麵的賽場。隻有一些孤獨的個人,在林泉之間悄悄強健,又悄悄衰老。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日,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
奧林匹亞(Olympia),夜宿Europa旅館
神殿銘言
今天起瞭個大早,去德爾斐(Delfi)。
在古代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希臘各邦國相信,小亞細亞的人相信,連西西裏島的人也相信,德爾斐是世界的中心,而且是世界精神文化的中心。那兒硬是有一塊石頭,被看成是“地球的肚臍”(Omphalos)。
這個在今天並不為世人熟知的地名,為什麼會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到瞭那裏就明白瞭。德爾斐在山上,背景是更高的山壁,麵對科林斯海灣,光憑這氣勢,在古代必然成為某種原始宗教的據點。
它原是大地女神吉斯(Gis)的奉禮地。公元前十二世紀末,從剋裏特島傳過來另一位更強大的神靈,那就是大傢都知道的太陽神阿波羅。阿波羅英俊而雄健,很快取代瞭大地女神,德爾斐也就成瞭他的聖地。從此以後,遠近執政者凡要決定一件大事,總要到這裏來嚮阿波羅求討神諭。連一場大戰要不要爆發,也由這裏決定。既然阿波羅如此重要,各邦國也就盡力以金、銀、象牙等等珍貴財物來供奉,結果,德爾斐的財力一時稱雄。
討神諭的手續是這樣的:在特定的時節,選齣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女祭司,先到聖泉沐浴,再讓她吸入殿中熏燒的月桂樹的蒸氣,她就能讓阿波羅附身,用韻文寫齣神諭。
神諭大多是模棱兩可的。史載,西亞的裏底亞王不知該不該與波斯交戰,來問神諭,神諭說,一旦交戰,“一個大帝國將亡。”裏底亞王大喜,隨即用兵,結果大敗,便來責問祭司,祭司解釋說:“當初神諭所說的大帝國,正是您的國傢。”
占蔔問事,幾乎是一切古人類群落的共同文化生態,我們華夏民族把這一過程清楚地鎸刻在甲骨上。像德爾斐這樣成為歐亞廣闊地區的公用祭壇,在世界上卻絕無僅有。
我想看看“地球的肚臍”,一問,搬到博物館裏去瞭。趕緊追到博物館,進門就是它,一個不高的石礅,鼓形,上刻菱形花紋,但這已是公元之後的復製品。又想看看祭司沐浴的聖泉,迴答說因被碎石堵塞,早已乾涸。
其實,我知道,德爾斐在精神上很早就已乾涸。當理性的雅典文明開始發齣光芒,它的黯淡已經注定。它的最後湮滅是在羅馬帝國禁止“異教”時期,但在公元前六世紀至五世紀,希臘的精神文化中心,已經移到瞭雅典。
這種轉移,在德爾斐也有明顯跡象。就在阿波羅神殿的外側,刻有七位智者的銘言,其中一位叫塔列斯,他的銘言是:“人啊,認識你自己!”
這句話看似一般,但刻在神殿上,具有明顯的挑戰性質。它至少錶明,已經有人對神諭很不信任。
該信任誰呢?照過去的慣例,換一個神。但這次要換的,居然是人。也不是神化的人,而是人自身。
那麼,這句銘言就成瞭一個路標,指點著通嚮雅典的另一種文明。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日,希臘德爾斐,
夜宿雅典Royal Olympic旅館
我一定復活
早晨起來,想讀幾份昨天得到的資料。剛坐下又站起身來,原來發現巴特農神殿就在我的左前方山頂。
我重新坐下,久久地抬頭仰望著它。
迴想二十年前我在中國講授古希臘戲劇史,不斷地提到狄奧尼索斯劇場(Theatron Dionyssou),到這裏纔明白,那個劇場建在巴特農神殿的腳下,是“天上”、“人間”的中間部位。戲劇是天人之間的渡橋,而巴特農神殿則是最高主宰。設想那時的雅典,是一個多麼神奇而又完滿的所在!
怪不得,全世界介紹希臘的圖片,如果隻有一幅,一定是巴特農;如果有一本,那封麵也必定是它。
希臘文明是在它的腳下一步步走齣來的,但是,當希臘文明的黃金時代過去之後,它還在。
它太氣派、太美麗,後世的權勢者們一個也放不過它,不會讓它安靜自處。
羅馬帝國時代,它成瞭基督教堂;土耳其占領時期,它又成瞭迴教堂;在十七世紀威尼斯軍和土耳其軍的戰爭中,它又成瞭土耳其軍的火藥庫,火藥庫曾經爆炸,而威尼斯軍又把它作為一個敵方據點進行猛烈炮轟。在一片真正的廢墟中,十九世紀初年,英國駐土耳其大使又把遺留的巴特農神殿精華部分的雕刻作品運到英國,至今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摧殘來自野蠻,也來自其他試圖強加彆人的文明。因此巴特農,既是文明延續的象徵,也是文明受辱的象徵。
本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的那幾天,德國法西斯還在統治著希臘,有兩個希臘青年,徒手攀登巴特農神殿東端的垂直峭壁,升起瞭一麵希臘國旗。這事很為巴特農神殿爭光,那兩個青年當即被捕,幾天後德國投降,他們成瞭英雄。今天,這麵希臘國旗還在那裏飄著,一麵兒孫們獻給老祖母的旗。
記得昨天傍晚我們離開巴特農神殿很晚,已經到瞭關門的時分,工作人員輪番用希臘語、英語和日語催我們離開,我們假裝聽不懂,依然如飢似渴地到處瞻望著,這倒是把這些工作人員感動瞭。他們突然想起,眼前可能就是當地報紙上反復報道過的那幾個中國人?於是反倒是他們停下來看我們瞭。
這些工作人員大多是年輕姑娘,標準的希臘美女,韆年神殿由她們在衛護,蒼老的柱石襯托著她們輕盈的身影。她們在山坡上施然而行,除瞭衣服,一切都像兩韆年前的女祭司。
終於不得不離開時,門口有人在發資料。當時拿瞭未及細看,現在翻齣來一讀,眼睛就離不開瞭。原來,一個組織、幾位教授,在嚮全世界的遊客呼籲,把巴特農神殿的精華雕刻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請迴來。
理由寫得很強硬:
一、這些文物有自己的共同姓名,叫巴特農,而巴特農在雅典,不在倫敦;
二、這些文物隻有迴到雅典,纔能找到自己天生的方位,構成前後左右的完整;
三、巴特農是希臘文明的最高象徵,也是聯閤國評選的人類文化遺産,英國可以不為希臘負責,卻也要對人類文化遺産的完整性負責……
真是義正辭嚴,令人動容,特彆是對我這樣的中國人。
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我曾寫瞭一篇文章錶達自己對斯坦因等人取走敦煌文物的不甘心,說很想早生多少年到沙漠上攔住他們的車隊,與他們辯論一番。沒想到這種想法受到很多年輕評論傢的訕笑,有一位評論傢說:“你辯得過人傢博學的斯坦因嗎?還是識相一點,趁早放行。”
我對彆人的各種嘲弄都不會生氣,但這次是真正難過瞭,因為事情已不是對我個人。
看到希臘嚮英國索要巴特農文物的這份材料,我也想仿效著迴答國內那些年輕的評論傢幾條:
一、那些文物都以敦煌命名,敦煌不在巴黎、倫敦,而在中國,不要說中國學者,哪怕是中國農民也有權利攔住車隊辯論幾句;
二、我們也許缺少水平,但敦煌經文上寫的是中文,斯坦因完全不懂中文,難道他更具有讀解能力?
三、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同時,中國還發現瞭甲骨文。從甲骨文考證齣一個清晰的商代,主要是由中國學人閤力完成的,並沒有去請教斯坦因他們。所以中國人在當時也具備瞭研究敦煌的水平。
我這樣說,並不是齣於狹隘民族主義,但實在無法理解那些年輕評論傢的諂媚。他們也許以為自己已經獲得瞭純西方化的立場,但是且慢,連西方文明的搖籃希臘,也不同意。
你看這份呼籲索迴巴特農文物的資料還引述瞭希臘一位已故文化部長的話:
我希望巴特農文物能在我死之前迴到希臘,如果在我死後迴來,我一定復活。
這種令人鼻酸的聲音,包含著一個文明古國最後的尊嚴。這位文化部長是位女士,叫曼考麗(Melina Mercouri)。發資料的組織把這段話寫進瞭緻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公開信。
一九九九年十月五日,希臘雅典,
夜宿Royal Olympic旅館
……
自序
一
我辭去院長職務之後,便披瞭一件深褐色的薄棉襖,獨自消失在荒野大漠間整整十年,去尋找中華文化的關鍵性遺址。
當時交通還極其不便,這條路走得非常辛苦。總是一個人背著背包步行,好不容易見到一個鄉民就上前問路,卻怎麼也問不清楚。那年月,中國各地民眾剛剛開始要去擺脫數百年貧睏,誰也沒有心思去想,在數百年貧睏背後是否還蘊藏著數韆年魂魄。
終於,我走下來瞭,還寫成瞭《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與廣大讀者一起,梳理瞭中華文化的經絡。
接下來的問題無法迴避:這樣一種悠久的文化,與人類的其他文化相比處於什麼地位?長處在哪裏?短處又在哪裏?
在尋訪中華文化遺址的十年間,我也曾反復想過這些問題,還讀過不少對比性的文獻。但是,我隻相信實地考察,隻相信文化現場,隻相信廢墟遺跡,隻相信親自到達。我已經染上瞭盧梭同樣的毛病:“我隻能行走,不行走時就無法思考。”我知道這種“隻能”太狹隘瞭,但已經無法擺脫。對於一切未經實地考察所得齣的文化結論,本不應該全然排斥,但我卻很難信任。
因此,我把自己推進到瞭一個尷尬境地:要麼今後隻敢小聲講述中國文化,要麼為瞭能夠大聲,不顧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廢墟。
我知道,後一種可能等於零。即便是人類曆史上那幾個著名的曆險傢,每次行走都有具體的專業目的,考察的範圍也沒有那麼完整。怎麼能夠設想,先由一個中國學者把古文化的荒路全部走遍?
但是,恰恰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齣現瞭可能。就在二十世紀臨近結束的時候,天意垂顧中國,香港鳳凰衛視突然立下宏願,要在全球觀眾麵前行走數萬公裏,考察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址,聘請我擔任嘉賓主持。聘請我的理由,就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文化,呈現齣瞭自身的伸展邏輯。
二
這個行程,需要穿越很多恐怖主義蔓延的地區,例如北非、中東、南亞,而且還必須貼地穿越。對此,現在世界上沒有一個政府、一個集團能作齣安全的保證,包括美國和歐洲的幾個發達國傢在內。所以,多少年瞭,找不到有哪個國傢派齣過什麼采訪組做過類似的事,更不必說采訪組裏還躲著一個年紀不輕的學者。
感謝鳳凰衛視為中國人搶得瞭獨占鰲頭的勇敢。但是,對於一路上會遇到什麼,他們也沒有把握。王紀言颱長壓根兒不相信我能夠走完全程,不斷地設想著我在沙漠邊的哪個國傢病倒瞭,送進當地醫院,立即搶救,再通知我妻子趕去探視等等各種預案。他們還一再詢問,對於這樣一次凶吉未蔔的行程,需要嚮我支付多少報酬。我說,這本是我夢想中的考察計劃,應該由我來支付纔對。
我把打算參加這次數萬公裏曆險的決定,通知瞭妻子。我和妻子,心心相印,對任何重大問題都不必討論,隻須通知。但這次她破例說,讓她仔細想一想。妻子熟知國際政治和世界地圖,這一點與其他錶演藝術傢很不一樣。那一夜,她滿腦子都是戰壕、鐵絲網、地雷、炸彈。終於,她同意瞭,但希望在那些最危險地段,由她陪著我。
臨齣發前,我和妻子一起,去與爸爸、媽媽告彆,卻又不能把真實情況告訴他們。不是怕他們阻止,而是怕他們擔心。尤其是爸爸,如果知道我的去嚮,今後的時日,就會每天深埋在國際新聞的字裏行間,齣不來瞭。
就在那天晚上,我年邁的媽媽像是接受瞭上天的暗示,神色詭秘地朝我妻子招招手,說要送給她一個特殊的禮物。這個禮物,就是我剛齣生時穿的第一雙鞋。妻子一下子跳瞭起來,兩手捧起那雙軟軟的小鞋子,低頭問她:“媽媽,你當時有沒有想過,那雙肉團團的小腳,將會走遍全中國,走遍全世界?”
三
整個行程,是一個偉大的課程。
麵對稀世的偉大,我隻能竭力使自己平靜,慢慢品咂。但是,當偉大牽連齣越來越多的凶險,平靜也就漸漸被驚懼所替代。
吉普車貼著地麵一公裏、一公裏地碾過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裏會遇到什麼。我是這夥人裏年齡最大的兄長,大傢要從我的眼神裏讀取信心。我朝大傢微微一笑,輕輕點頭,然後,繼續走嚮前方。前方的信息越來越吃緊:這裏,恐怖主義分子在幾分鍾內射殺瞭幾十名外國旅客;那裏,近兩個月就有三批外國人質被綁架;再往前,三十幾名警察剛剛被販毒集團殺害……
我這個人,越到最艱難的時刻越會迸發齣最大的勇氣,這大概是兒時在傢鄉虎狼山嶺間獨自夜行練下的“幼功”。此刻我麵對著路邊接連不斷的頹壁殘堡、幢幢黑影,對夥伴們說:“我們不裝備武器,就像不戴頭盔和手套,直接用自己的手,去撫摸一個個老人身上的纍纍傷痕。”
如此一路潛行,我來不及細看,更來不及細想,隻能每天記一篇日記,通過衛星通訊發送到世界各地的華文報紙,讓廣大讀者一起來體會。但在這樣的險路之上,連記日記也非常睏難。很多地方根本無法寫作,我隻能趴在車上寫,蹲在路邊寫。漸漸也寫瞭不少,我一張張地放在一個洗衣袋裏,積成瞭厚厚一包。
在穿越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邊境這一目前世界上最危險地段時,我把這包日記放在離身體最近的背包裏,又不時地把背包拉到身前,用雙手抱著。晚上做夢,一次次都是抱著這個背包奔逃的情景。而且,每次奔逃的結果都一樣:雪花般的紙頁在荒山間片片飄落,匪徒們紛紛去搶,搶到瞭拿起來一看,卻完全不認識黑森森的中國字,於是又嚮我追來……
四
這雪花般的紙頁,終於變成瞭眼前的這本書。
從紐約發生“9·11事件”後的第二天開始,我不斷收到海內外很多讀者的來信、來電,肯定這本書較早地指齣瞭目前世界上最恐怖地區的所在,並憂心忡忡地發齣瞭警告。韓國和日本快速地翻譯瞭這本顯然太厚的書,並把這件事說成是“亞洲人自己的發現”。
不久,聯閤國舉辦的世界文明大會邀請我嚮世界各國代錶,講述那再也難以重復的數萬公裏。但是,我在演講的開頭就聲明,我自己最看重的,不是發現瞭那數萬公裏,而是從那數萬公裏重新發現瞭中國文化。
熟悉我文風的讀者,也許會抱怨這本書的寫法過於質樸,完全不講究文采,那就請原諒瞭。執筆的當時完全沒有可能進行潤飾和修改,過後我又對這種特殊的“寫作狀態”分外珍惜,捨不得多加改動。我想,匆促本是為文之忌,但是,如果這種匆促齣自於一種萬裏恐怖中的生命重壓,那就是另一迴事瞭。
現在這個版本與原來的版本有較大不同的地方,是最後部分。那是我走完全程之後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尼泊爾博剋拉一個叫“魚尾山屋”的旅館中,對一路感受的整理。當時在火爐旁、燭光下寫瞭不少,而每天要在各報連載的隻是其中一部分。這次找齣存稿,經過對比,對於已經發錶的文字有所補充和替代。
我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思考,稍稍彌補瞭每天一邊趕路一邊寫作的匆促。讀者既然陪我走瞭驚心動魄的這一路,那麼,最後也不妨在那個安靜的地方一起坐下來,聽我聊一會兒。世界屋脊下的爐火、燭光,實在太迷人瞭。
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家,这个商品还真好,非常喜欢,也很欣赏京东的售后服务和配送速度真的不错,买东西就在京东买,选自营没有错更:多正品保障更多售后保障更快到货和退换速度无人能敌,看天下网购发货速度谁最快答京东商城售后服务谁最好答:京东商城配送服务谁最强:京东商城,品质保障谁最棒答:京东商城,正所谓:要问电商哪家强,中国网购数京东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
评分这条路从迈出那一步
评分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好书。
评分宝贝已收到,孩子很喜欢,物流很快,22号下单23号就到了,5分
评分看余秋雨心中的中国文化史。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是正品!买了太多,还没有来得及看...
评分6.18优惠买的,半价再加券,超值,这一波书都很精美,期待细啃。
评分余秋雨的书,家里的宝贝要求买的,作为寒假的阅读书之一
评分和此卖家交流,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我在京东买了这么多年,所谓阅商无数,但与卖家您交流,我只想说,老板你实在是太好了,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本人对此卖家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交易成功后,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自古英雄出少年,卖家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声雷,飞沙走石,大雾迷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花见花开,人见人爱,这位英雄手持双斧,二目如电,一斧下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乃国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看着交易成功,我竟产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卖家,如果将来我再也遇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地把卖家的店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静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卖家,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牺牲小我,奉献大我。我要以此评价奉献给世人赏阅,我要给好评……评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