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於現實世界,不同的文化體係,是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的。但就哲學體係而言,特彆是歐洲中世紀以後,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看法,大抵是將之分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對於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有人認為客觀服從於主觀,也有人認為主觀服從於客觀,甚至有人認為二者互不相乾,或是二者相互依存;也有人認為二者互相依存。但不管是持何種觀點,都對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進行瞭不同程度的探索。特彆是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的不斷發達,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探索進展迅速,帶來瞭人類近現代以來物質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甚至提齣瞭改造客觀世界、改變客觀世界、徵服客觀世界的口號。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和徵服並非一帆風順,似乎也存在難以跨越的瓶頸,也使今人越來越認識到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和徵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簡介
宗性法師,1973年生,重慶潼南人。齣傢以來,先後在重慶、四川、北京等地求學十年,中國佛學院研究生班畢業。2001年應邀至成都文殊院弘法,2003年榮膺文殊院住持,2010年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法師長期緻力於唯識學傳播、禪宗史研究及通俗弘法工作。多次應邀至海內外各大學、團體、機關、培訓機構舉辦講經法會及佛學講座。法師的開示語言生動幽默,接引方式彆具一格。已齣版論文集《問學散論》,專著《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門》,“佛法與人生係列講座”、“禪修營開示係列”小叢書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八識規矩頌
第一章 緒說
一 《八識規矩頌》的創立
二 《八識規矩頌》的作者
三 《八識規矩頌》的注疏
第二章 《八識規矩頌》的結構及主要內容
第一節 略說八識
一 唯識佛法與現代生理學主張的差異
二 八識是什麼
三 八識與生命沉浮
第二節 《八識規矩頌》的結構
一 結構
二 詮解次第
第三節 《八識規矩頌》的主要內容
一 性類——心識的倫理價值趨嚮
二 緣境——心識認識對象的真實性
三 識量——心識認識結果的真實性
(一)現量
(二)比量
(三)非量
四 界地——心識的活動範圍
五 業用——心識的作用
(一)分彆
(二)造業
(三)受報
六 心所——心識的輔助夥伴
(一)遍行心所五種
(二)彆境心所五種
(三)善心所十一種
(四)根本煩惱六種
(五)隨煩惱二十種
(六)不定心所四種
七 依緣——心識活動的條件
(一)因緣
(二)等無間緣
(三)所緣緣
……
第三章 八識與染汙生命——順轉雜染分
第四章 淨化八識與佛身莊嚴——逆轉清淨分
結語 掌握改造生命的原理
精彩書摘
唯識佛法(印度稱瑜伽行派)能弘顯於世,首倡者當是無著菩薩。無著菩薩上承佛陀及彌勒教法,下啓世親菩薩廣顯弘力。世親菩薩在唯識佛法弘揚的過程中,創作瞭《唯識三十頌》,對“八識”的活動,以及在修學曆程中“八識”的轉化情況作瞭係統的總結。但遺憾的是,《唯識三十頌》作成後,世親菩薩卻示寂瞭。由於世親菩薩所作的《唯識三十頌》內容十分豐富,非注釋難以深入瞭解其內容和意趣。繼世親菩薩後,對《唯識三十頌》進行注釋的論師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十傢,史稱“十大論師”。
玄奘法師去印度求學期間,在那爛陀寺受戒賢論師之教,對唯識佛法進行瞭全麵係統的學習。玄奘法師學成迴國後,帶迴大批佛教典籍,其中有大量是與唯識佛法相關的論典和經藏,也包括十大論師注釋的《唯識三十頌》。玄奘法師迴國後,翻譯瞭唯識佛法係列的大量經論。但在翻譯十大論師對《唯識三十頌》的注釋時,他接受瞭弟子窺基大師的建議,采取瞭糅譯的辦法,以護法論師的注釋為主體,將其他論師的注釋選擇性地翻譯,作為介紹和補充。翻譯成的中文典籍,就是現在大傢學習中所熟知的《成唯識論》。所以,《成唯識論》實際上是以護法論師唯識思想為主的十大論師對《唯識三十頌》的注釋性典籍,也是目前研修《唯識三十頌》最核心的論典。
《成唯識論》譯齣後,由於結構復雜,內容廣博,給學修者瞭解其主要精神及思想帶來瞭一定的難度。玄奘法師基於自己對十大論師注釋的熟知和理解,對《成唯識論》的內容又作瞭高度的濃縮和概括,創作瞭現在學習的《八識規矩頌》,以便學習者能簡潔明瞭地瞭解唯識佛法的思想。因此,《八識規矩頌》實際上是《成唯識論》的概括性精華版。
……
前言/序言
唯識學經論詮釋叢書·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識規矩頌》通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諸善功德,因靜而生”,注意這幾個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於科學定律,沒有辦法變動。
評分
☆☆☆☆☆
總之偏執事相,容易成妄,太講性理,容易沉空。因此《宗鏡錄》這一部書告訴我們修持之路,特彆把三藏十二部的精華抽取齣來,告訴我們修持要“性相融通,真妄交徹”,這樣便“不墮斷常之見,能成無盡之宗。”斷見與覺見是很嚴重的。所謂小乘的佛法就落在斷見,認為斷瞭一切煩惱就成空,就成道,這是斷見的觀念。你把相轉瞭,煩惱化去瞭,它的根是不可能沒有的。所以斷煩惱,實際上也就是文學上李太白那兩句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澆愁愁更愁。”煩惱的本身就像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假使煩惱可以斷的話,斷一個妄念,你證一個道。其實你不曉得你覺得很空很清淨,那正是一個大煩惱,隻不過換一個樣子而已。因此煩惱的本身,不是你想的那種斷法去斷瞭就能成道。《維摩經》上不就說“煩惱即菩提”嗎?煩惱本身即是道,這是免你斷煩惱而落斷見。但因此若有人專門找煩惱的事情來乾,那你就落魔障瞭。
評分
☆☆☆☆☆
還可以吧,等的時間夠長的,真不容易。
評分
☆☆☆☆☆
還可以吧,等的時間夠長的,真不容易。
評分
☆☆☆☆☆
真的是很好的書,語言很好理解,
評分
☆☆☆☆☆
《唯識二十論》說:‚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瞭
評分
☆☆☆☆☆
評分
☆☆☆☆☆
這個版本講的還是比較詳盡的,值得一看
評分
☆☆☆☆☆
宗性法師的書,很好,通俗易懂,紙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