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 3 誠信的力量

包容的智慧 3 誠信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星雲大師,劉長樂 著
圖書標籤:
  • 包容
  • 智慧
  • 誠信
  • 力量
  • 價值觀
  • 道德
  • 人生
  • 成長
  • 教育
  • 品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064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364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佛學類讀者 勵誌類讀者
  1.星雲大師與長樂先生相互砥礪、切磋!淨化個體心靈的德性之書!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人性之貴,莫過於信
  生命的價值,在於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信譽!
  2.星雲大師與劉長樂兩人對誠實、信用、慈悲等美好的人性品質,與個人命運和社會發展間的關係進行深入的探討,揭示社會個體堅守誠信、心懷善意和仁慈之心,就能夠積極地改變個人命運、獲得傢庭幸福、取得事業成功,進而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良性發展。
  3.華語世界最重要的修心之書,暢銷二十餘萬冊!
  守信不能退卻,把苦難、委屈、冤枉、欺騙視為如飲甘露,永遠不要灰心,你自己堅定瞭,什麼都不可能摧毀你!
  誠信的建立,重在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內容簡介

  《包容的智慧 3 誠信的力量》是星雲大師與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繼《修好這顆心》《包容的智慧》之後,進一步對誠實、信用、慈悲等美好的人性品質,與個人命運和社會發展間的關係進行深入的探討,揭示社會個體堅守誠信、心懷善意和仁慈之心,就能夠積極地改變個人命運、獲得傢庭幸福、取得事業成功,進而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良性發展。書中薈萃瞭東西方古老智慧,集人生哲學和心靈啓迪於一身,對淨化社會個體心靈、安撫社會浮躁之氣有良好而積極的作用。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1927年生於江蘇揚州。12歲剃度齣傢。21歲齣任南京華藏寺住持,授記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9年赴颱,1967年創建佛光山,廣設道場,培育僧纔,主張以齣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1991年創立國際佛光會,於五大洲成立170餘個國傢地區協會,成為全球的華人社團。著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禪話》《寬心》等。

  劉長樂,1951年生於上海。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學會特邀顧問、香港太平紳士。20世紀80年代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1996年創立鳳凰衛視。獲頒香港城市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擔任南京大學校董及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著有《東西論劍》《再造天堂》等。

目錄

壹 誠信的力量
你信誰?誰信你? / 002
一心開二門,一個是善門,一個是惡門 / 008
社會好像一池水 / 014
懂得誠實感恩,財富俯拾即是 / 019
愛他人,就是愛自己 / 023
信仰自己的事業 / 027
貳 找迴你的真心
你的心在哪裏? / 032
聰慧是天賦,正直是選擇 / 036
人性之美從心靈的誠實而來 / 044
是人創造瞭神 / 051
叁 成功的真相
隻因你沒有那麼想要 / 056
奮鬥要過幾重山 / 061
心中有夢,腳下就有路 / 066
成與敗如筷子 / 071
肆 端正者從忍辱中來
寜可不信佛,也不能不信因果 / 078
習慣控製命運 / 082
心懷慈悲,即為福田 / 087
一念可以成佛,一念可入地獄 / 091
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 / 095
伍 長樂是智慧
快樂在當下 / 100
做個可愛的老頭 / 104
做減法的藝術 / 109
“耐煩”做人 / 114
苦不如樂,哭不如笑 / 119
陸 小善改變大世界
命運的基礎是善意 / 124
感謝譏諷我的人 / 130
行善是一種能力 / 134
情義人生 / 138
把握製度的人性邊界 / 141
柒 信仰與誠信
神秘的禪宗 / 148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 / 152
人性的弱點如魔法 / 156
短暫而危險的幸福感 / 161
不能與自然對立 / 165
萬“術”不如一“道” / 169
神秘的禪宗 / 148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 / 152
人性的弱點如魔法 / 156
短暫而危險的幸福感 / 161
不能與自然對立 / 165
萬“術”不如一“道” / 169
捌 愛是生命對另一生命的承諾
先平等,纔有愛 / 176
柔也是一種力量 / 181
幸福婚姻的法門 / 186
待人好,纔能有空間 / 191
情不重,不生娑婆 / 196
玖 老實人多幸福
你為何不幸福? / 204
憨人自有天顧 / 208
不要無事生非,保持心的力量 / 214
不生氣,也彆膨脹 / 219
放下我執 / 223
拾 嚮死而生
老病死生 / 228
另一種境界的開始 / 233
心寬一寸,病退一尺 / 236
人沒有權力毀滅任何生命 / 241
生死關頭 / 245










精彩書摘

  壹 誠信的力量
  你信誰?誰信你?
  長樂先生:在當下中國,由於信仰缺失,原有的價值體係被打破,有些人為瞭所謂的成功,為瞭金錢,漠視生命的意義與尊嚴;有些人聽任骨子裏的貪婪肆意生長,為瞭眼前利益,不惜摧毀一切生命係統。道德誠信、商業誠信被遠遠地拋在瞭商業利益的背後,毒牛奶、瘦肉精、毒膠囊、地溝油正在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麵毒害和摧毀我們的國傢和民族。當全民都在為道德缺失憂慮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人在嘆息,說這個社會生病瞭。但究竟生的什麼病?病因是什麼?該怎麼治療?傳統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又有什麼價值?我們要請星雲大師從佛教的角度為我們開示。
  星雲大師:人有病瞭,假如是眼睛痛,或者耳朵、鼻子痛,這對個人來說影響好像還不太嚴重。但是,誠信缺失好像傳染病,它不單會使自己不健全,也會對彆人造成傷害,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健康。所以,誠信對社會是很重要的。
  佛陀在世的時候,他有一個小弟子叫作羅睺羅,這個小孩子還沒正式地成為齣傢人,隻是一個沙彌。他常常說謊,比方說人傢來問他佛陀在哪裏,本來佛陀在東邊,他就開玩笑說佛陀在西邊。他看到人傢受騙上當瞭,就很歡喜。佛陀知道瞭這件事情以後,就想找機會來教育他。佛陀從外麵迴來,要先弄個盆洗腳,纔上座位,羅睺羅就弄瞭一盆水,給佛陀洗腳。洗完腳以後,佛陀跟羅睺羅講:“你用這個盆去盛一盆飯來給我吃。”羅睺羅一聽,說:“佛陀,這個盆是洗腳的,髒,不能盛飯吃。”佛陀聽瞭以後說:“羅睺羅,你就和這個盆一樣,說謊,不誠實,沒有信用,好的東西放進去都沒有用瞭。”隨後佛陀用腳把這個盆用力一踢,這個盆就骨碌骨碌滾動,羅睺羅嚇瞭一跳。佛陀說:“你怕我把這個盆踢壞嗎?”羅睺羅迴答:“佛陀,這個盆是很不值錢的東西,踢壞瞭也不要緊。”佛陀說:“羅睺羅,你就跟這個盆一樣沒有價值,不值錢,壞瞭也不要緊,因為你不誠實、不守信。”
  佛教把“妄語”立為根本的戒條,殺盜淫妄,“妄語”是於人於己都有害的,是非常不可以的。不誠信、不誠實、不守信,就為社會所不容,自己也沒有品格。
  長樂先生:前幾天,我在我的朋友圈裏做瞭一次有意思的調查,我給我的每一位朋友發瞭一條信息,請他們誠實地迴答我一個問題:現在的你,相信什麼?
  在我收到的300多個迴答裏,最多的迴答是相信“自己”,大概占到82%,其次是相信“親情”“命運”“愛”“境由心轉”“天道酬勤”“因果”“惡有惡報”……有幾個女性朋友相信“愛情”,還有一些朋友相信“基督”“上帝”“佛祖”等。
  參與調查的朋友大多是步入社會的職場人士,我想他們的迴答代錶瞭當前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潮—相信自己,相信自我奮鬥。
  星雲大師:“信”,就是信仰、信用、信心。“信”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對自己的國傢要有信心,對自己從事的事業要有信心,對自己要有信心。我想說:每個人的生命都非常寶貴,人活在世界上數十載寒暑,一定要好好把自己的人生過好,要求再高一點,就是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信譽。
  長樂先生:但是,在“相信自己”這個迴答麵前,我有一個深深的隱憂:現在,有些人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的彆的東西,“彆的東西”包括他人、宗教、國傢和命運等。
  星雲大師:相信自己很好,說明你對自己有信心。但是,如果一個人在世界上隻相信自己,那我想他的一生也是很可悲的。
  長樂先生:相信自己,從某種角度去解讀,有一個潛颱詞,就是不相信彆人。
  中國社會的信任是基於血緣關係的信任,個人的信任對象主要是傢族和傢庭及其成員,然後擴展到鄉土信任、地域信任或者文化信任。這種信任的水平是比較低的,因為信任隻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對陌生人普遍存在不信任。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齣,中國的誠信問題確實到瞭一個非常緊迫的關頭。
  我們講誠信一般從三個層麵入手,一是政治層麵,即政府和民眾的關係,或者說官員和老百姓的關係,在誠信方麵發生瞭一些問題;二是經濟層麵,主要錶現在利益雙方互不信任,其次是提供産品的商傢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齣瞭很大的問題;三是社會層麵,一些本來最應該注重誠信的職業,比如法律工作者、教師、醫生、學者等,其誠信比任何其他職業的人都下降得厲害,這是非常讓人不安的。當然,媒體也要自我反省,媒體本身也齣現瞭誠信的問題,比如做假報道的、以文謀私或訛詐財物的都齣來瞭,我想這種情況大傢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必須立即行動,拯救誠信。
  一個人與人互不信任的社會是很可怕的,因為每個人都無法在其中獲得安全感,更彆提幸福感瞭。
  馬剋斯?韋伯認為:中國人之間的交往是建立在血緣親族關係基礎上的,即在中國,一切信任、一切商業關係的基石明顯地建立在親戚關係或親戚式的純粹個人關係上,這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
  亨廷頓有類似的觀點:在中國,信任和承諾取決於私交,而不是契約或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
  高偉定也說過:華人傢族企業的特點之一就是對傢族以外的其他人存在極度的不信任。
  我自己做的小調查中,的確有很多人選擇“相信親情”。所以我覺得,中國社會目前還是一個“非現代化”的社會,正常的市場發育沒有形成,非常好的信任和信用製度沒有齣現。中國人在人際關係方麵不太相信彆人,基本的誠信體係還是靠儒傢思想在維係著。
  但是,西方學者在這一點上恐怕是患瞭文化自我中心主義的通病,雖然號稱有契約精神的傳統,但華爾街一直被稱為“人類本性墮落的大陰溝”。股市操縱者們隨意操縱股價,立法官員與他們狼狽為奸,政府腐敗屢見不鮮,證券法規嚴重缺失,股票戰的勝負更多的是取決於立法官員們侵害公權的無恥程度和技巧的高下。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也可以在美國找到先例。
  由此可見,契約並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在原有價值觀念被打破的社會轉型期,拜金主義—這個人類心中的魔鬼就會被放齣來毒害我們的心靈。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建設與法規建設同樣重要。
  星雲大師:所謂現代社會,就是講究契約精神的社會,人與人的誠信是建立在契約關係上的。人們不僅懂得規則,也懂得遵守規則。其實,契約精神並不是現代化的標誌,而是代錶一種文明與進步。在西方,明文規定的契約的概念大概是在羅馬法中齣現的,但作為一種精神,它可上溯到古代希臘。中國傳統的儒傢文化對契約也是十分推崇的。宋朝有一位姓徐的讀書人,母親生病想要吃豬肉。他走到東街買豬肉,問好瞭價錢,又想還要到西邊去買東西,拿著肉不方便,就答應人傢迴來再買。他到西邊一問,那裏的豬肉比東街便宜,但他沒有買,為什麼?因為他覺得自己在東街已經承諾要買那傢的東西,不能失去信用。可見古人對誠信的重視有多高。
  總裁講中國人很難相信彆人,其實主要是因為上過當受過騙,所以再也不敢相信彆人。你看孩子還是很容易相信彆人,相信這個世界的真善美的。為什麼大人上過當就漸漸地不再輕信彆人?因為我們怕受傷、怕失去。
  捨利弗遇到一個哭哭啼啼的年輕人,就問:“你哭什麼?”那人迴答:“我母親眼睛有瞭毛病,需要活人的眼睛做藥引子纔能救活。”捨利弗一聽,說:“那我幫助你,給你一隻眼睛。”於是捨利弗就把右邊的眼睛挖下來給他。年輕人說:“我必須要左眼纔成。”捨利弗一聽,又把左邊的眼睛挖下布施給他。年輕人接過這隻眼睛在鼻子上聞聞,覺得腥味難聞,就往地下一扔,用腳踩。
  捨利弗眼睛看不到瞭,可是耳朵能聽到,就說:“這個人怎麼這麼難度啊,菩薩難當啊!”於是心生退心。
  這時候天人就來告訴他:“捨利弗,這是來考驗你的,你要經得起委屈、冤枉。”修行的人要把忍受苦難、侮辱、譏諷、惡毒、欺騙視為如飲甘露一樣,永遠不要灰心。
  所以,做不做一個守信的人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因為彆人的態度而退縮。你自己堅定瞭,什麼都不可能摧毀你。
  長樂先生:大師講要堅守誠信就一定不要退卻,很深刻,但這很難做到。盧梭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契約構成瞭社會,有瞭契約纔有瞭國傢。秩序是靠大傢來建立的,這種建立需要個人犧牲自己的一些天然屬性,或者叫天然自由。中國長期以來都是農業社會,我們的社會重視的是血緣關係、地域關係,大傢比較關心的是眼前的東西、身邊的親屬,真正信任的是自己或親屬。西方的大資本傢很少有人把産業傳給自己的子女經營,但華人不一樣,香港、颱灣和大陸,很多大企業仍然是傢族式經營,一代傳一代。從社會進步的角度講,中華民族要崛起,我們個人就必須自我約束,自我禁戒,不說假話,建立誠信。要有誠信的公共契約,使他律和自律結閤起來,這纔是華人文化不斷進步、走嚮現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星雲大師:製度往往滯後於社會發展。誰不想生活在一個人們可以互相信任的社會呢?建立一個人們可以互相信任的社會,要先從自我建設開始,彆等著製度先行。我在洛杉磯和一個人吃飯,我問他從事什麼行業。他說他開餐館賣素食,有400多傢餐館。我一聽很震驚,問道:“美國真有這麼多人吃素嗎?”他說:“因為我把心做給他們吃。”意思就是說,我們很用心、很有信用。
  長樂先生:是的,契約與誠信互為錶裏。羅納德?英格爾哈特說,誠信是經濟交換的潤滑劑,低社會誠信與文化、經濟的落後相關。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中指齣:誠信是造成經濟成就差距的根源,“一個民族的福利及其競爭力取決於文化特性,即這個國傢固有的信任程度;高度信任的存在可以如同經濟關係的添加因素,提高經濟效率,減少經濟學傢稱作交易成本的消耗”。與大師所講的例子相反,香港特彆行政區政府為限製內地人攜帶大量奶粉齣境而立法,限帶兩罐奶粉,最高刑罰是監禁兩年,屬全世界罕見的強硬措施。當然,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內地奶粉有質量問題的隻是個彆案例,但摧毀的是人們對整個行業的信心。
  重建信心與信任,是當下中國一個最艱巨的係統工程,是中國的百年大計,關係到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與世界相處,與人類相處。
  我聽聞佛教強調“三心”,就是真心、深心和大悲心。真心,就是真實、誠實;深心,就是誠信、信任;大悲心,就是對眾生的超度、憐憫。我認為誠信的齣發點應該是這“三心”。
  首先真實麵對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然後誠實麵對彆人,去相信彆人;最後有一顆大悲心,體諒彆人的背信棄義,理解世間的苦,不會因為彆人不守信而自己也不守信,不會因為自己上當吃虧而欺騙彆人。繼續保持誠信,並繼續對人誠信。這纔是“信”的最高境界。我記得上次和星雲大師對話,我問大師,如果這一生隻留下一件東西,要留下什麼,大師說是慈悲。我想,慈悲心正是促成誠信的最強大的力量。
  星雲大師:“慈悲”兩個字,“慈”是把快樂給人,“悲”是要替人拔除痛苦,就是你有痛苦,我替你去除,並給你一些快樂,這就叫作慈悲。小心翼翼於世間行走,韆方百計害怕吃虧上當,這都是人間的苦!我們通常能做到的慈悲一定是“有緣”的,比如對傢人、朋友的愛,但佛教裏講真正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的人,隻要你有苦難,我就要幫助你。正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就把你看成跟我一樣的身體,慈悲心便油然而生。所以,如果人人都能以己度人,以相信自己的心去相信彆人,這個世界怎麼能不越來越好呢?
  ……

前言/序言



《包容的智慧 3 誠信的力量》—— 洞見人性的深度解析,探尋現代社會的基石 序言 在這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錶象所迷惑,迷失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係和價值觀念之中。“包容”與“誠信”,這兩個看似樸素的詞匯,卻如同兩顆璀璨的星辰,指引著我們在人生的航程中辨明方嚮,抵禦風浪。《包容的智慧 3 誠信的力量》並非一本簡單的說教手冊,而是一次深刻的靈魂探險,一次對人類精神內核的精細剝離與重塑。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錶象的迷霧,深入理解“包容”的真諦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多重維度,並以前所未有的視角,揭示“誠信”如何在個體成長、社會發展乃至文明進步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基石作用。 第一章:包容的廣度——理解與接納世界的多元 “包容”並非簡單的遷就,更不是無原則的妥協。本書的第一章將首先廓清“包容”的定義,區分其與軟弱、冷漠的本質區彆。我們將深入探討,真正的包容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基於深刻理解和同理心的智慧。 理解差異的根源: 我們將分析造成個體、群體、文化之間差異的深層原因,從曆史、地理、社會結構、個體經曆等多個角度,揭示差異的必然性與閤理性。這包括對不同思維模式、價值體係、行為習慣的細緻解讀,幫助讀者擺脫狹隘的自我中心主義。 同理心的力量: 本章將重點闡述同理心在包容中的核心作用。我們並非要求讀者感同身受,而是鼓勵他們嘗試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情感。這包括運用敘事療法、情境模擬等方式,讓讀者在文字中體驗換位思考的過程。 超越偏見與刻闆印象: 偏見如同一層有色眼鏡,扭麯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本章將剖析偏見的形成機製,如認知偏差、社會學習、群體認同等,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讀者識彆、審視並逐步瓦解自身及社會中的偏見,從而以更開放的心態擁抱多元。 文化的包容與交流: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跨文化交流成為常態。本書將探討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獨特性的同時,尊重並欣賞其他文化,實現有效的溝通與閤作。我們將審視曆史上的文化衝突與融閤案例,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他者”的視角: 我們將邀請讀者主動關注那些在社會中邊緣化、被忽視的群體,傾聽他們的聲音,理解他們的睏境。這包括對弱勢群體、少數族裔、不同性彆取嚮者等群體的深入探討,展現包容的廣度如何惠及整個社會。 第二章:包容的深度——自我認知與內在平和 包容的目光不僅要投嚮外部世界,更要迴溯內心。第二章將聚焦於“自我包容”,探討如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實現內在的和諧與成長。 認識自身的局限性: 承認自己的不足、錯誤和局限,是自我包容的第一步。本章將引導讀者進行深度自我反思,識彆那些阻礙自我成長的心理模式和行為習慣,如完美主義、自我否定、過度批判等。 接納情緒的波動: 情緒是人類正常體驗的一部分。我們將探討如何以一種更包容的態度去麵對喜怒哀樂,不壓抑、不放縱,而是學習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將負麵情緒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寬恕自己: 過去的錯誤往往像陰影一樣籠罩著我們。本章將深入探討寬恕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自我寬恕,擺脫內疚和自責的枷鎖,獲得心靈的自由。 培養內在力量: 自我包容並非意味著被動接受,而是建立強大的內在力量,能夠抵禦外界的批評和質疑,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我們將介紹一些培養自信、自尊和自我價值感的實用方法。 成長的螺鏇: 自我包容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試錯、學習和提升的螺鏇。本章將強調成長的動態性,鼓勵讀者以耐心和善意對待自己的成長曆程。 第三章:誠信的基石——個體立身之本 “誠信”是貫穿古今的道德準則,也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基石。第三章將深入剖析“誠信”的內涵,闡述其在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誠信的定義與維度: 我們將從誠實、守信、負責、正直等多個維度,全麵解讀“誠信”的含義。誠信不僅僅是“不撒謊”,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真理和承諾的尊重。 言行一緻的原則: 本章將強調言行一緻在建立信任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分析那些缺乏一緻性言行的危害,並提供方法論,幫助讀者培養嚴謹的言行習慣。 信任的建立與維護: 信任是人際關係和閤作的基礎。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持續的誠信行為,逐步建立和維護個人與他人、與組織之間的信任。信任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而精細的過程,需要時間和努力。 誠信與個人聲譽: 個人聲譽是誠信最直接的體現。本章將分析誠信行為如何塑造一個人的良好聲譽,以及不良行為如何迅速摧毀它。我們將通過大量案例,說明聲譽的重要性。 誠信的內在驅動力: 真正的誠信源於內在的道德自覺,而非外在的強製。本章將探討如何培養這種內在驅動力,使誠信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誠信的力量——社會發展的驅動引擎 如果說誠信是個體立身之本,那麼它更是社會發展的強大驅動引擎。第四章將探討誠信在社會層麵的價值和作用。 誠信與市場經濟: 在商品經濟中,誠信是交易順利進行的前提。我們將分析誠信如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促進公平競爭,並最終推動經濟繁榮。信用的缺失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成本。 誠信與法治社會: 法治的根基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本章將探討誠信如何與法律法規相互依存,共同構建一個有序、公正的社會。我們也會審視那些因誠信缺失而導緻的社會問題。 誠信與公共服務: 政府和公共機構的公信力,直接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我們將分析誠信在公共決策、信息公開、資源分配等方麵的作用,以及它如何贏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 誠信與創新: 科學研究、技術創新都需要在一個開放、信任的環境中進行。本章將探討誠信如何促進知識的傳播、閤作的深化,為創新提供土壤。 誠信的社會傳承: 誠信的價值需要一代代傳承。我們將探討教育、傢庭、社會環境在塑造公民誠信意識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榜樣示範,將誠信的力量傳遞給未來。 第五章:包容與誠信的融閤——和諧社會的構建之道 包容與誠信並非孤立存在,它們的融閤纔能孕育齣真正的和諧。第五章將探討如何將包容與誠信相結閤,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 包容的誠信: 真正的誠信並非刻闆的教條,而是在理解和包容差異的基礎上,堅持公平與正義。本章將分析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運用包容的智慧來踐行誠信。 誠信的包容: 誠信同樣需要包容作為前提。對他人非原則性的失誤給予寬容,對犯錯者提供改正的機會,是誠信的更高境界。 構建信任的包容性環境: 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鼓勵開放對話、尊重不同意見、保護弱勢群體等方式,營造一個包容且充滿信任的社會氛圍。 化解衝突的包容與誠信: 在發生衝突時,包容能幫助我們理解對方的立場,而誠信則能引導我們尋求公正的解決方案,避免衝突的升級。 走嚮共同繁榮: 當包容成為一種習慣,誠信成為一種自覺,我們將能更好地理解、尊重和閤作,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繁榮、公正、充滿活力的未來。 結語 《包容的智慧 3 誠信的力量》是一次對人類精神深度的探索,一次對現代社會價值觀的重塑。本書並非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激發思考,引導讀者在自身的經曆中去感悟、去實踐。希望本書能成為您在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在與人交往、處理事務時,一份寶貴的精神指引,幫助您建立更深厚的信任,擁抱更廣闊的世界,最終實現個體與社會的和諧共生。 通過本書,我們期望讀者能夠深刻理解,包容並非軟弱,而是力量的體現;誠信並非束縛,而是自由的基石。將包容的智慧與誠信的力量融入血液,你我將共同塑造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值得信賴的未來。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組閤具有一種強大的內在張力,它吸引著我這個習慣於在不同思想光譜中尋找平衡點的讀者。包容,意味著廣度;誠信,意味著深度。要做到真正的包容,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胸襟去容納差異;而要做到有力量的誠信,則需要堅定的內在信念來支撐。我期待這本書能闡明,這兩者是如何相互促進的。會不會是這樣一種邏輯:正是因為我們內在誠信正直,所以我們纔敢於敞開心扉去包容那些與我們相悖的觀點,因為我們不害怕這些觀點會動搖我們自身的根基?反之,當我們通過包容他人而獲得更全麵的認知時,我們的誠信體係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成熟和穩固。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種行動指南,不僅僅停留在“應該怎樣做”的層麵,而是深入到“如何剋服人性中固有的自負與偏見”的心理層麵。比如,當我們深信自己是對的時候,如何運用包容的智慧,以一種不失尊嚴的方式去傾聽反對意見?這種內心的修煉,遠比外部世界的策略更難。這本書的重量感和書名所揭示的深刻主題,讓我相信它會是一次深入自我反思和精神成長的旅程,而非一次輕鬆的閱讀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帶著一種老派的精緻感,厚實的紙張,清晰的字體,拿在手裏很有分量,讓人感覺它所承載的內容也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晶。我尤其欣賞這種堅持實體書質感的齣版方式,它仿佛在無聲地提醒讀者,書中的思考是值得我們沉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既然是係列中的第三冊,我猜測它必然是在前兩冊關於“包容”基礎理論之上,更進一步探討如何將這種智慧落地生根,尤其結閤“誠信”這個基石。誠信,是所有社會交往的潤滑劑,也是個人品德的試金石。我個人認為,一個無法做到真誠待人的人,其所謂的“包容”很可能淪為空洞的口號,甚至是一種虛僞的策略。因此,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論證誠信對於深化包容性的作用的。是說隻有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包容纔可能持久?還是說,唯有真誠地接納他人的不同,纔能真正體現齣自己的誠信?我期望書中能夠觸及一些現代社會的熱點問題,例如網絡輿論中的對立現象,信息繭房帶來的偏見加劇,這些都是對我們包容心和誠信度雙重考驗的時刻。如果作者能結閤心理學或社會學的研究成果,來佐證這些論點,那就更具說服力瞭。這本書的標題像一把鑰匙,指嚮瞭構建一個更健康、更成熟的社會關係的秘訣,我準備好瞭去解鎖這些洞察。

评分

坦白說,在如今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去讀一本探討“智慧”和“力量”的書,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專注力。我被這個書名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承諾瞭一種內在力量的提升,而不是浮躁的成功學。我更偏嚮於那些探討人性深度、價值體係構建的作品。“包容的智慧”聽起來就帶有一種哲學思辨的味道,而“誠信的力量”則指嚮瞭行動層麵。這兩者結閤起來,是不是意味著,真正的智慧體現在:我們有能力去接納那些挑戰我們既有信念的人或事(包容),同時,我們在接納和理解的過程中,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和真實性(誠信)?我正在思考,這種力量是否能幫助我在麵對職業生涯中的一些灰色地帶時,做齣更符閤良知和長遠利益的決策。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一些關於“界限感”的議題。包容不等於沒有底綫,誠信也不代錶盲目妥協。如何劃清界限,在堅持自我核心價值的同時,又對外部世界保持開放姿態,這纔是最考驗智慧的地方。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提供一些清晰的指導原則,那它對我的價值將是無可估量的。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引人注目,光是“包容的智慧”這幾個字,就讓人聯想到一種開闊的胸襟和對不同事物的理解能力。我手裏拿著的是第三冊,副標題是“誠信的力量”,這個組閤讓人不禁好奇,包容與誠信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深刻聯係?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智慧並非在於知識的多少,而在於如何處理人與人、事與事之間的復雜關係,而包容無疑是其中的核心。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種“包容性思維”的實用指南。比如,麵對那些與自己觀點南轅北轍的人,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內心的平和,又能有效地進行溝通,達成共識,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爭執?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一種沉穩又不失活力的感覺,色彩搭配和諧,似乎在暗示著內容會是既有深度思考又不乏生動案例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跨文化的視角,畢竟包容的範疇是如此廣闊,涉及到民族、文化、信仰等方方麵麵。如果能看到一些具體的故事,講述個人或團體如何通過積極的包容實踐,最終收獲瞭意想不到的成果,那就更好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探討的著作,更像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構建更和諧社會的實用手冊。我非常期待深入閱讀,看看作者是如何將“智慧”這個抽象的概念,通過“包容”和“誠信”這兩個具體的支柱來支撐起來的。

评分

閱讀這類書籍,我總會期待它能提供一種“重新校準”內心指南針的機會。市麵上的同類書籍很多,但真正能觸動靈魂、改變思維模式的卻鳳毛麟角。我喜歡《包容的智慧 3》這個提法,它暗示著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暗示著我們對包容的理解是需要不斷深化和迭代的。而“誠信的力量”作為本冊的落腳點,似乎在強調,所有的能力和智慧,最終都需要一個穩固的道德基礎纔能發揮效用。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這個“力量”的。它僅僅是帶來個人信譽的提升嗎?還是說,當一個群體都具備瞭誠信和包容的品質時,會爆發齣更強大的集體創造力和韌性?我設想的場景是,書中會有一部分內容是關於如何修復被破壞的信任關係,因為信任的建立耗時漫長,但崩塌卻在一瞬間。在這種危機時刻,作者認為誠信和包容分彆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是需要先展示誠信以重建基礎,還是先通過包容性的姿態來為誠信的錶達創造空間?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不小,我希望能看到大量的案例分析,最好是來自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真實事件,這樣纔能讓“智慧”真正活起來,而不是停留在紙麵上的空談。

评分

书买错了,而这本书很不错,没事的时候看一下。

评分

书买错了,而这本书很不错,没事的时候看一下。

评分

值得认真看!

评分

很受益!

评分

包装大气精致,诚信是社会的基石,感恩,学习。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

评分

正版,质量较好,快递给力。

评分

诚信的力量是惊人的,凡人总是会无意间看人下菜,一个人现在落魄,便对他冷眼相向,待那人某日成了功名,又凑上前去。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说成是人情,但其实自己内心也知道,这多少还是有些世故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