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堪稱一絕,留白的處理非常到位,讓人在閱讀時感到心胸開闊,不會有閱讀疲勞感。內容編排上,邏輯性極強,從基礎概念到高深心法,層層遞進,過渡自然流暢。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鞭闢入裏的分析能力,他總能用最精煉的語言點齣問題的核心。比如在討論“用筆”時,他沒有堆砌復雜的術語,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將枯燥的運筆過程描繪得如聽覺、觸覺盛宴。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思考框架,而不是簡單的標準答案,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很大程度上源於它所展現齣的兼容並蓄的胸懷。它既尊重傳統,不輕易否定前人的成果,又敢於提齣新的見解,激發讀者獨立思考。在探討一些流派差異時,作者的處理非常客觀公正,沒有偏頗,隻是客觀地呈現瞭不同觀點之間的張力與和諧。這種學術上的嚴謹性,使得這本書不僅適閤入門者,對於一些在書法領域摸索已久的人來說,也能從中汲取新的靈感。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將學術深度、藝術美感與人文關懷完美融閤的佳作,絕對值得反復品讀。
评分這本《書法六問》的封麵設計著實抓人眼球,墨香中帶著一股現代氣息,讓人不禁好奇裏麵究竟蘊含瞭怎樣一番天地。初翻閱時,我被那種沉穩又不失靈動的字體所吸引,感覺作者在字裏行間都散發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書的裝幀很精緻,紙張的觸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很有分量,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技法書,但讀瞭幾頁後發現,它更像是一場與古人對話的旅程。作者的文字功底很紮實,敘述娓娓道來,一點也不覺拖遝。那種對筆墨的理解,似乎不僅僅停留在技巧層麵,更是觸及瞭精神內核。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寜靜。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靜下心來讀一本關於傳統藝術的書實屬不易。作者的文字自帶一種定力,讀著讀著,我就感覺到自己的心也跟著沉澱瞭下來。它不是那種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書,它要求你慢下來,去體會每一個筆畫背後的力量和剋製。我甚至會讀完一頁後,停下來在腦海中復盤作者的觀點,想象著古人是如何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創造齣這些不朽的作品的。這本書的份量,不單單體現在物理上,更在於它在精神層麵給予讀者的滋養,讓人在浮躁中尋得一處安寜的港灣。
评分說實話,我本來對書法瞭解不多,隻停留在“寫得好看”的層麵,但這套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是那種手把手教你寫某個字帖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本關於“為什麼”的書。它深入淺齣地探討瞭一些我從未想過的問題,比如不同時代書風的演變背後的社會原因,以及書法傢個人心境如何影響其筆下綫條的粗細、疾緩。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書法藝術有瞭更立體的認識。尤其是其中對“氣韻生動”的解讀,讀起來讓人茅塞頓開,仿佛一下子看到瞭綫條背後的生命力。閱讀過程如同解謎,每解開一個“問”,就對傳統藝術多瞭一份敬畏。
评分颐,字固庵,又字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生,广东潮安人。父饶锷,为潮州大学者,著作甚富。幼承家学,未冠整理其父遗著《潮州艺文志》,于1937年刊于《岭南学报》,以此知名。1935~1937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1939~1941年协助叶恭绰编《全清词钞》。1943~1945年任无锡国专教授。1947~1948年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总编纂。1949年迁居香港。1952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62年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汉学儒莲奖”。1963年,曾至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学术研究。1965~1966年又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1968~1973年应新加坡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1970~1971年,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1972~1973年,又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1973~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于1974年,为法国远东学院院士。1978年退休後,又于1978~1979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1980年,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79~1986年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期间于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复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衔。1981~1988年曾担任澳门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起被复旦大学聘为顾问教授。1994年起又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学术研究院院长;同年获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学研究特别奖,并将全部奖金捐赠香港中文大学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1998年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国学大师荣衔,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首任荣誉院务委员。
评分饶宗颐先生是当代绝无仅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国学大师,其煌煌巨着《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他没有耀眼的学历,却独辟蹊径,成为蜚声国际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经学家、文学家以及书画大家。这样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那在许多人看来枯燥乏味、高深莫测的学问,对现代人究竟意味着甚麽?他独特的学术道路和研究方法,对后辈学子的启示又是甚麽?
评分一问:中国书法之“法”
评分五问:中国书法之“理”
评分,篆书特有的美,正在于它笔画的婉转曲折。段玉裁《说文解
评分“篆,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书,而谓史籀所作
评分式的装饰美。
评分送得很快!我很喜欢!一本好书!应该是老爹喜欢!
评分心内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