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要注(套裝上下冊)

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要注(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餘太山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西域
  • 兩漢
  • 魏晉
  • 南北朝
  • 正史
  • 史學
  • 文獻
  • 古代史
  • 套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90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608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23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作者長期研究西域史和古代中外關係史,對塞種、貴霜、嚈噠以及兩漢魏晉南北朝與西域關係史有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作者就各篇西域傳所見西域文化、宗教、習俗、製度,以及人種、語言、文字作瞭分門彆類的研究,結集而成《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研究》,再依據研究的結論,撰寫瞭《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要注(套裝上下冊)》為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有關西域的記載提供瞭一個係統的注解。
好的,這裏為您提供一份關於其他曆史、文獻或文化主題圖書的詳細簡介,確保不涉及《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要注(套裝上下冊)》的內容。 --- 圖書名稱:盛唐氣象:長安城的社會變遷與文化融閤 作者:[虛構作者姓名,例如:陳景明] 齣版社:[虛構齣版社名稱,例如:華夏文史齣版社] 書籍定價:[虛構價格,例如:188.00元] 裝幀:精裝,全彩插圖 頁數:約850頁 --- 內容提要 本書是近年來唐代曆史研究領域的一部重量級著作,聚焦於盛唐時期(約開元、天寶年間)都城長安城的全景式社會畫捲。作者深入挖掘瞭豐富的史料,包括唐代的正史、筆記、詩歌、碑刻以及考古發掘資料,力圖重構這座世界級大都市在鼎盛時期的真實麵貌,探討其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個維度上所展現齣的獨特“氣象”。 全書以長安城為核心空間,輻射至周邊區域和整個帝國肌理,旨在揭示盛唐何以成為中國曆史上一個關鍵的文化熔爐和製度高峰。作者不僅關注宏大的政治事件和宮廷生活,更著墨於市井百態、坊市製度的運作、以及來自四麵八方的異域人群在長安的融閤與互動。 第一部分:帝都的規劃與權力中樞 本書首先對唐長安城的城市規劃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從隋朝的奠基到唐代的完善,長安城如何體現瞭儒傢禮製、陰陽五行思想的宇宙觀?我們詳細分析瞭宏大的裏坊製度如何管理城市人口、劃分社會等級,以及硃雀大街作為帝國中軸綫所承載的政治象徵意義。 深入探討瞭皇城與大明宮、太極宮的建築布局,它們不僅僅是皇帝的居所,更是權力運行的物理載體。通過對三省六部製的運行空間、朝會的流程復原,讀者可以直觀感受到盛唐政治運作的精密與威儀。 第二部分:經濟脈動與商業繁榮 盛唐時期的長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也是全球性的貿易樞紐。本書專門闢齣一章,詳細考察瞭西市的興盛。不同於東市的官府和貴族消費為主,西市是國際貿易的集散地。我們藉助《唐六典》和各類邸報,描繪瞭鬍商、粟特商人、波斯使節在長安的活動場景,探討瞭金銀器的製造、絲綢的流通、乃至早期金融工具(如飛錢)的發展。 同時,本書也細緻考察瞭城內的手工業作坊、酒肆茶坊的分布與運營模式,展現瞭城市經濟活力對社會階層流動的潛在影響。 第三部分:文化交融與思想激蕩 “兼容並包”是盛唐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作者在此部分著重分析瞭長安城內多元宗教的並存與競爭。佛教在唐代的鼎盛,不僅體現在宏偉的寺院建築(如大慈恩寺),更在於其對哲學、藝術乃至社會生活的滲透。玄奘取經後的譯場活動,對漢傳佛教體係的定型起到瞭決定性作用。 此外,景教(基督教聶斯脫裏派)、摩尼教、祆教等外來宗教如何在長安設立寺院、吸收信徒,形成瞭“萬國來朝”的文化景觀。通過對這些宗教文本和遺跡的研究,本書闡明瞭這些思想資源如何與儒傢、道傢思想進行碰撞與融閤,共同塑造瞭盛唐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 第四部分:市井生活與社會風貌 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對長安市民日常生活的細緻描摹。我們不再將普通百姓視為背景,而是通過唐代風俗畫、大量齣現的“俚語”和“笑話”來還原他們的衣食住行。 裏坊製度在日常管理中的實際執行情況,是本書重點探討的議題。宵禁製度的鬆緊,直接影響瞭市民的夜生活與娛樂方式。從邸宅的形製到平民的居所,從“麯江宴”的盛大場麵到底層工匠的生存狀態,本書勾勒齣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圖景。特彆是對女性角色的分析,探討瞭盛唐社會對女性地位的相對開放態度,以及她們在文化生活中的參與程度。 第五部分:盛世的裂痕與轉摺 任何盛世的描述都無法迴避其潛在的危機。本書最後一部分,審視瞭盛唐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安史之亂前夕長安城內部的社會矛盾。土地兼並的加劇、藩鎮勢力的崛起、以及宮廷內部權力的鬥爭,是如何在繁華的錶象下積纍瞭巨大的不確定性?本書通過對開元末期社會風氣的描述,揭示瞭這座偉大的城市在走嚮曆史轉摺點時的復雜心態與深層結構性問題。 本書特色: 多維視角: 結閤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宗教史和城市考古學,構建多層次的敘事結構。 翔實考據: 引用大量唐人筆記(如《酉陽雜俎》)、碑文(如《大唐故懷仁大師碑》)和海外發現的文獻進行印證,確保史實的嚴謹性。 地圖與插圖: 配有精心繪製的長安城功能分區圖、裏坊微縮模型圖及重要建築復原圖,極大增強瞭可讀性。 《盛唐氣象》不僅是一部嚴謹的學術專著,也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文化史讀物,它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個輝煌而又充滿活力的黃金時代。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對於細節的考據功夫,簡直可以用“吹毛求疵”來形容,但這種“吹毛求疵”恰恰是史學著作的立身之本。我留意到,書中對於一些關鍵地理名稱、人名異譯的辨析,都做瞭詳盡的比對和說明。這對於我們理解古代不同史料之間的差異,以及曆史地理的變遷,提供瞭極其寶貴的參照係。許多其他相關著作中一帶而過、含糊其辭的地方,在這裏都被細緻地解剖和論證。它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是在展示曆史研究的方法論,讓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學習瞭如何去審視和質疑文獻,這種深層次的學術訓練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评分

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雖然很高,但其內在的邏輯結構卻如同精密的鍾錶,部件環環相扣,清晰可見。尤其是在梳理數百年間錯綜復雜的朝代更迭和西域諸國的興衰起伏時,作者構建瞭一套非常有效的索引和對照係統,使得讀者能夠輕鬆地在不同時間段和地理區域之間進行跳轉和比對。這種對宏大曆史框架的精準把握,確保瞭讀者在消化大量具體史料的同時,不會迷失在紛繁復雜的細節之中。它不僅是一部資料匯編,更是一部結構嚴謹的導覽圖,引領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洞悉其運作的深層機製。

评分

閱讀一些關於古代史的著作時,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種過於晦澀難懂、術語堆砌的文字,讓人不得不時刻停下來查閱各種背景知識,極大地打斷瞭思維的連貫性。然而,這本書在行文的流暢度和敘述的娓娓道來上,展現瞭極高的水準。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進入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憑藉其清晰的脈絡和生動的筆觸,快速把握住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它並非那種枯燥的年代記,更像是史學傢在為你細緻勾勒一幅幅西域風貌圖,讓你能真切感受到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文化交融的盛況。這種敘事技巧的成熟,使得閱讀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评分

書中的觀點闡發,體現瞭一種難得的平衡感與審慎態度。在處理涉及民族關係、文化衝突或權力更迭等敏感的曆史議題時,作者明顯避免瞭簡單化的二元對立敘事,而是力求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剖析。例如,在描述某一政權對外部勢力的接納與排斥時,書中援引的材料既涵蓋瞭官方記錄,也參考瞭地方誌乃至域外史料,使得論證的立體感十足。這種不偏不倚、力求公正的學術立場,給予讀者極大的思考空間,讓人感到自己是在與一位嚴謹且公正的智者對話,而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結論。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著實令人稱道,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即便是長時間的閱讀也不會感到眼部疲勞。打開扉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這種精心的製作在如今的齣版物中已屬難得。裝幀設計上,那種古樸中又不失典雅的風格,恰到好處地烘托瞭內容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疏朗有緻,即便是那些需要反復查閱的注釋部分,也處理得井井有條,邏輯清晰。每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精心準備的學術朝聖,那種對知識的尊重感油然而生。無論是放在書架上作為陳列,還是在案頭供隨時取閱,它都散發著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質感。這樣的實體書,比任何電子版本都更能讓人沉浸於曆史的氛圍之中,實在值得珍藏。

评分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是研究公元七世纪以前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和北非的重要史料,自成体系,历来中外史学界重视。自清末丁谦作注以来,已近百年,除若干单篇外,还没有人将这批资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诠释。在西域史、特别是中亚史研究业已有长足进步的今天,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傅作新注无疑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有一十五种,包涵以下有關西域的傅记:《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晋书·西戎传》、《梁书·西北诸戎传》、《魏书·西域传》、《周书·異域传下》、《隋书·西域傅》、《南史·西域诸国傅》、《北史·西域傅》,加上《三国志》裴注所引《魏略·西戎传》,凡一十一篇。余太山,男,江苏无锡人,汉族,1945年7月生于上海。无党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主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主要著作有《嚈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塞种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古族新考》(中华书局,200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5)、《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余先生说:“ 孙毓棠先生(1911-19850是我的老师。他从1978年起指导我学习中亚史和中外关系史,直至去世。在他晚年的学生中,我是追随他时间最久,受到教诲最多的一个。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唯独对我十分严肃,难得露出笑容;见面时,只指点学问,话题极少涉及其他。我每完成一篇论文,总要请先生审阅。一次,他皱着眉头说:”你的文章越写越枯燥,令人难以卒读,这样不好。一个史学家应该是半个文学家。“我率尔而对:“难道不应该是半个数学家?”先生一笑,说:”这并不矛盾。“听说现在有人提倡作家要学者化,我因此想到,学者(至少史学家)也应该作家化,不仅要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也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宝马》在这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启示。孙毓棠先生临终前,中外关系史研究室郝镇华先生去协和医院探视。孙先生对他说:”余太山老问我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你去告诉他,人活着的意义和一条狗活着的意义没有什么两样“!郝先生如实地向我传达了孙先生的话。”

评分

余太山,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此后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至今,1991年起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1993年起任研究员。

评分

人物简介

评分

余太山,男,江苏无锡人,汉族,1945年7月生于上海。无党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评分

余太山,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此后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至今,1991年起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1993年起任研究员。

评分

史料之类,多多益善,永不嫌多。

评分

余太山,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此后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至今,1991年起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1993年起任研究员。

评分

选取汉书等关于西域的章节 进行逐段注解

评分

西域史经典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