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最偉大的思想傢:薩特 [On Sartr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序
1 哲學傢: 讓-保羅·薩特
A. 作為哲學傢的讓-保羅·薩特
B. 西濛·波伏娃與存在主義
2 生平和著述
A. 薩特的童年與教育: 1905—1929 年
B. 軍人?教師?哲學傢與作傢: 1930—1938 年
C. 戰爭年代: 1939—1944 年
D. 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者: 1945—1951 年
E. 共産主義的同伴: 1952—1956 年
F. 獨立的馬剋思主義者: 1956—1960 年
G. 反對帝國主義者: 1960—1967 年
H. 左翼保衛者與福樓拜傳記作者: 1968—1972 年
I. 希望和博愛的代言人: 1973—1980 年
3 感知與實在
A. 薩特替直接實在論的辯護
4 本體論
A. 虛無
B. 自在的存在
C. 上帝
D. 為他者的存在(Being?for?Others)
E. 薩特本體論的要點
5 自由意誌?心理學與曆史唯物主義
A. 自由意誌和決定論的問題
B. 薩特的自由意誌理論
C. 薩特的心理學
D. 曆史唯物主義
6 倫理學
A. 為倫理學原則的辯護
B. 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
C. 倫理學與馬剋思主義
D. 希望的倫理學
參考書目
感知與實在
A.薩特替直接實在論的辯護
(一)薩特的直接實在論
作為一個作傢和哲學傢,雖然薩特在許多事情上都改變瞭看法,但從未改變他對物理對象獨立存在的常識性信念。像許多人一樣,薩特相信:物理對象有一種不依賴於被感知的實在性。例如,他相信,公寓窗外的樹,即使在宇宙間沒有意識的存在碰巧去感知它,它也繼續存在著。同樣,像其他人一樣,他還相信:我們對物理對象的感知把我們推到同物理對象的直接接觸中,相當可靠地嚮我們顯示齣這些對象實際看起來、摸起來、聞起來等等是怎樣的。這兩個信念構成瞭一種名為直接實在論的哲學立場的基礎。盡管薩特在《存在與虛無》裏拒絕使用“實在論和理念論”這兩個詞,但他似乎把實在論等同於因果的或錶現的實在論。(我會簡短地解釋一下因果實在論或錶現實在論。)盡管薩特對“實在論”一詞感到彆扭,但他確實是個直接實在論者。
然而,薩特不是個樸素實在論者。樸素實在論者分享直接實在論的確定的信念,但他們在我們對物理對象的感知同這些對象固有性質之間沒有作齣區分。在樸素實在論者看來,我看襯衣時所見到的灰綠色就是襯衣的顔色。但樸素實在論導緻明顯的不融貫性。如果那襯衣在我看來是灰綠色的,而在你看來是灰藍色的,那麼我們中到底誰看到瞭襯衣真實的顔色呢?薩特會說,既然襯衣自身嚮我的眼睛所顯示的是灰綠,而嚮你的眼睛所顯示的灰藍,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兩個人都看到瞭襯衣的真實顔色。但是,他還會補充說,人類社會(包括科學社會)在一些條件下把觀察選定為真實,而在另一些條件下選定為缺陷。結果是,你用你正常的人的眼睛所看到的灰藍,比我用我那有點不正常的眼睛所看到的灰綠可以更契閤社會對“真實顔色”的標準。既然樸素實在論沒有給此類區分留有餘地,那麼也許就不可能為樸素實在論辯護瞭。即便直接實在論,作為一種哲學立場,也不那麼好辯護。
(二)對直接實在論的哲學挑戰
從一種非哲學的眼光來看,直接實在論如此顯而易見地正確,以緻於沒人會嚴肅地去反對它,但這遠遠不是如此。許多哲學傢已經對直接實在論提齣過反對性證明,並就物理對象的獨立性和人的感知的可靠性得齣瞭不同的結論。要理解薩特為何費勁地在他的現象學論文、小說《惡心》和《存在與虛無》中為直接實在論辯護,有必要就其他哲學傢對直接實在論的挑戰作些瞭解。
像他那一代的所有法國哲學傢那樣,薩特受到過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思想的訓練。有時被稱為“現代哲學之父”的笛卡爾試圖揭示,所有我們直接地知曉的東西就是居留在我們心中的東西。他以如下的方式論證道:當我認為我看見一棵樹時,我確信那就是我所認為的東西。我也許弄錯自己麵前的東西——可能在做夢或者産生幻覺,但直接地、明白無誤地知道什麼在我心中。依笛卡爾所言,感知是存在於我們心中的觀念,而我們的感知絕非顯而易見地對應於我們心靈之外實在之物。笛卡爾推論道,當我們做夢時,我們以為我們看到、聽到瞭各種各樣的事物,然而沒有一個這樣的事物被實際地看到和聽到。我夢中的栗子樹不會比站在它旁邊的尖叫的女巫更真實。笛卡爾也相信物理世界的獨立存在,但他不相信感知會把我們推到與物理對象的直接照麵中、或者給予我們關於它們的可靠的知識。
英國哲學傢約翰·洛剋(John Locke,1623—1704年)以相似的口吻斷言:物理對象應該被認定為我們感知的原因。洛剋認為,物理對象也許是由運動著的原子所構成,非常不同於我們對它們描繪的常識性圖景。他區分瞭硬度、廣延性、形狀和運動這些歸屬於所有物體的“第一性徵”與諸如顔色、溫度、味道和氣味等由這些物體的能量所引起的主觀效應的“第二性徵”。笛卡爾和洛剋都總結說,感知隻是那些不完滿地錶現引發它們的對象的觀念。笛卡爾和洛剋都是錶現實在論者。
錶現實在論是一種比直接實在論更為小心謹慎的立場,然而,是錶現實在論也遭受瞭其他哲學傢的猛烈攻擊。英裔愛爾蘭哲學傢喬治·貝剋萊(George Berkeley,1685—1753年)斷言:一個人沒法證明物理對象的獨立存在,也沒有必要這麼去做。在貝剋萊看來,物理對象所有的性徵,第一性徵同第二性徵一樣,離開瞭對它們實際的或可能的感知,就不可思議。大小、形狀等特性同顔色、味道等特性一樣,除非從視覺考察、度量的某些感知過程角度看,否則甚至不可想象。於是,貝剋萊總結齣,物理對象的實在性純然在於它們“被感知”。當然,貝剋萊仍不得不處理關於我們對物理對象的感知的起源、連續性和共同特徵等問題。我為何把森林裏的某棵樹認作一整套獨特的特徵?當我在後來看到那棵樹時,為何那些特徵仍然實際地相同呢?在你感知那棵樹時,為何你認識到的與我所認識到的有基本相同的特徵?為迴答這些問題,貝剋萊提齣瞭如下的理論,即認為:上帝是我們外在的感知的源泉,正是“他”維持著這些感知的連續性和共性。貝剋萊自稱是個“非物質論者”,但他也以一個主觀唯心主義者而齣名。
繼貝剋萊之後,唯心主義及其相關的理論錶現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1776年)贊同:沒法證明物理對象的獨立存在,但他還斷言:上帝、甚至人的心靈的獨立存在性也沒法證明。在休謨看來,在沒有哲學地思考問題時,我們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傾嚮,要去相信物理對象的獨立實在性,而實際上,所有我們能夠知道存在的東西無非是我們自己的“印象和觀念”。這個觀點被稱為現象論。伊曼努爾·康德認為存在一個超齣人的感覺經驗界限之外的獨立實在(“物自體”,things-in-themselves),但我們不能通過我們的感覺經驗直接地或可靠地推知有關這個實在的任何東西。康德稱他的立場是批判的、或先驗的唯心主義。黑格爾精心構築瞭一種辯證唯心主義的理論,在其中,整個心靈和觀念的宇宙世界在時間中展現。對黑格爾來說,意識與意識的對象、自然與精神,乃至人類和上帝無非是同一個展現著的實在的不同側麵罷瞭。
好書而且不貴,一天一本。
評分另外國內剛剛翻譯過來的劍橋思想史專著,是斯金納主編的,由復旦大學李宏圖組織編譯的。其中有一本《洛剋的語境》,這套書中的其他書中也多有涉及。
評分感覺很不錯 這一係列書除瞭內頁紙質不太好 有點粗糙 其他的真的讓我很感動 引進這一係列書就能看齣一個齣版社的態度
評分我五年級,看這本書,我再也不打王者瞭,原來世界還有許許多多比王者好玩的。
評分書質量非常好,精品,看著舒服,值得收藏~
評分期待已久的一套書,小開本,紙張不錯,認真看書,開捲有益!
評分每一個思想體係就如一個精神殿堂。對於初學者而言,要想領略和欣賞其中的奧妙和美麗,需要一個好的引導。這位引導者需要給初學者既展示齣其整體麵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頭的學術專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節因其篇幅限製顯得過於簡略。《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深入淺齣,用十萬字左右的篇幅,嚮讀者勾勒齣瞭每位思想傢的精神概貌,引人入勝。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研究人員,閱讀這些係列叢書,都會感到獲益匪淺。
評分一韆年後人類如果還在,他們的活法照樣離不開《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紹介的那些哲人理念的形塑效應。這或許也就是你應當通過這套叢書走進這些哲人的理念世界的最重要理由。
評分最偉大的思想傢:薩特 [On Sartr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