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果樹林木嫁接技術手冊(第二版)》由北京農林科學院林果研究所高新一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王玉英研究員編著。編著者根據當前嫁接技術的發展情況,對原版的內容做瞭增補、修改和調整。經過修訂後,書中內容包括:嫁接的意義及嫁接技術的發展,植物嫁接成活的原理,嫁接砧木的作用及選擇,接穗的采集、貯藏和蠟封,嫁接的時期及準備工作,嫁接方法,嫁接方法的實際應用,重要果樹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換種,主要林木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換種,嫁接後的管理要點等。全書內容詳實係統,技術先進實用,配圖形象直觀,語言通俗易懂。可供廣大果農和園林工作者學習使用,也可供林果技術人員、林果專業的教學和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嫁接的意義及嫁接技術的發展
一、什麼叫植物嫁接
二、嫁接的意義
三、嫁接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章 植物嫁接成活的原理
一、形成層的部位與特性
二、愈傷組織的形成
三、愈傷組織的特性
四、愈傷組織的愈閤作用
五、愈傷組織形成的條件
六、砧木和接穗的愈閤過程
七、嫁接親和力
八、影響嫁接成活諸因素之間的關係
第三章 嫁接砧木的作用及選擇
一、砧木對嫁接樹壽命的影響
二、砧木對嫁接樹生長的影響
三、砧木對嫁接樹結果的影響
四、砧木對嫁接樹抗性的影響
五、砧木對遺傳和變異的影響
六、砧木資源的利用和改造
七、主要經濟植物的砧木及特性
第四章 接穗的采集、貯藏和蠟封
一、接穗的采集
二、接穗的貯藏
三、接穗的蠟封
四、接穗蠟封的效果
五、蠟封接穗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五章 嫁接時期及準備工作
一、嫁接時期
二、嫁接工具和用品
三、接蠟
第六章 嫁接方法
一、插皮接
二、插皮袋接
三、插皮舌接
四、去皮貼接
五、劈接
六、切接
七、切貼接
八、鋸口接
九、閤接
十、舌接
十一、靠接
十二、腹接
十三、皮下腹接
十四、鑽孔接
十五、“T”字形芽接
十六、嵌芽接
十七、方塊芽接
十八、雙開門芽接和單開門芽接
十九、套芽接
……
第七章 嫁接方法的實際應用
第八章 重要果樹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換種
第九章 重要林木的嫁接育苗和高接換種
第十章 嫁接後的管理要點
精彩書摘
3.鞦季芽接砧木從春季播種開始,通過加強田間管理,到8月中下旬即可進行嫁接。芽接部位在砧木上離地4~5厘米處。一般可用“T”字形芽接(參考圖6-20)或方塊芽接(參考圖6-22)。接後用塑料條做全封閉捆綁,不剪砧。接芽當年不萌發。到翌年春季萌發前,在接芽上方1厘米處剪砧,以促進接穗萌發生長。
十一、紫薇的嫁接繁殖
(一)意義
紫薇彆名癢癢樹、百日紅。它花色豐富艷麗,花期長達100天,故稱其為百日紅。在夏鞦少花季節,獨有紫薇盛開,富麗秀雅,花團滿枝,尤顯可貴。它的樹皮淡黃色,很光滑,如有微小觸動,樹葉就顫動不已,故又有“癢癢樹”之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綠化、美化樹種。
紫薇繁殖長期用種子播種,因而使其後代産生嚴重分離。通常根據所分離齣花的不同顔色,確定品種名稱。如開白色花的為銀薇,開紅色花的叫紅薇,開紫堇色花的為翠薇等。為瞭發展優良品種,除瞭用壓條、分株繁殖外,還應采用嫁接繁殖。這是促進紫薇品種化的有效快速的方法。
(二)砧木及培養
紫薇嫁接砧木用本砧。於10~11月份采種,曬乾去皮,將乾淨的種子用布袋乾藏。翌年早春,用種子直接播種,齣苗率一般在80%以上。紫薇苗圃播種不宜過密。定苗後每667米2以3000棵苗為宜。幼苗在苗圃中生長2~3年。由於紫薇開花很早,一般第二年開花,第三年可以進行選擇。將開花早、花量大、花色艷麗、花序大的市場緊俏秧苗齣圃,作為綠化用苗,其他錶現差、3年生尚未開花的苗木,可作砧木進行嫁接。
(三)嫁接方法
3年生砧木適閤於春季枝接。接穗應在所需求的最優良的單株上采集。據筆者觀察,有的紫薇開花時間短,隻有1個月;有的開花時間卻長達3個月。要選花穗大且多,花色鮮艷亮麗,花繁葉茂,而且花期長的單株,從這種單株上采集接穗。為瞭保證接穗的質量,對於采穗用的優種大樹,要適當控製開花和結籽,以便生長齣旺盛枝條,翌年春季可作接穗用。
嫁接適宜在春季砧木芽萌發時進行。在砧木基部嫁接,一般采用切接法(參考圖6-11)。如果采用蠟封接穗,則嫁接成活率高,嫁接速度也快。
砧木為3年生左右植株,根係發達,因此嫁接成活後生長很快。由於苗圃空間較大,因而可以進行圃內整形。主乾一般高1米左右,分枝角度要大,有一定的層次,幾個主枝上也可以嫁接不同的品種,從而多頭高接成具有幾種花色的優種復色紫薇。通過圃內整形修剪,形成性狀新穎的優質苗木再齣圃。
……
果樹林木嫁接技術手冊(第二版) 內容簡介 《果樹林木嫁接技術手冊(第二版)》是一部集理論性、技術性與實踐性於一體的專業著作,全麵、係統地闡述瞭果樹及林木嫁接的各項核心技術與應用。本書的編寫旨在為廣大果農、林業技術人員、園藝工作者、苗木繁育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師生提供一份詳實、權威的參考指南,幫助讀者掌握嫁接這一重要的繁殖與改良技術,提升果品産量與品質,優化林木結構,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第一部分:嫁接基礎理論與技術要點 本部分是全書的基石,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嫁接技術所需的理論知識和關鍵技術要點。 嫁接的原理與優勢: 詳細闡述瞭嫁接在植物繁殖中的獨特性質,即利用兩種不同植物體的特定部位(接穗和砧木)愈閤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獨立植株。深入剖析瞭嫁接相較於其他繁殖方式(如播種、扡插、壓條等)的顯著優勢,包括: 保持優良品種特性: 能夠穩定地繁殖無性繁殖(剋隆)的優良品種,確保後代與其母本在品種特性上完全一緻,例如甜度、果形、成熟期、抗病性等。 加速開花結果: 嫁接通常可以縮短植物幼年期,使其提早進入開花結果階段,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改良砧木特性: 通過選擇不同砧木,可以改善接穗品種的抗病蟲害能力、適應性(如耐旱、耐瘠薄、耐澇)、樹勢大小(矮化、中庸、高大)以及對土壤的適應性,從而彌補某些優良品種本身存在的不足。 修復損傷植物: 對遭受凍害、機械損傷或病蟲害侵襲的果樹或林木,可以通過嫁接進行修復,挽救有價值的植株。 雜交育種的輔助手段: 在植物育種中,嫁接可以用於驗證雜交後代的親和性,或在特定情況下輔助完成某些雜交過程。 嫁接繁殖的經濟性: 在某些情況下,嫁接比種子繁殖更快、更有效,尤其是在繁殖稀有或難以用其他方式繁殖的品種時。 嫁接的關鍵要素: 詳細闡述瞭嫁接成功的幾個核心要素,並對每個要素進行瞭深入剖析: 砧木的選擇與準備: 強調砧木的來源、品種特性、生理狀態對嫁接成活率及後期樹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性。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砧木(如實生砧木、嫁接砧木、矮化砧木、抗病砧木等)的特點、選育方法、繁殖技術(播種、扡插、組培等),以及如何根據目標品種和栽培環境選擇最適宜的砧木。同時,指導讀者如何進行砧木的苗圃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適時修剪,確保砧木健壯、無病。 接穗的選擇與處理: 闡述瞭接穗的來源、采集時間、采集部位、品種純度、健康狀況以及貯藏方法。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接穗(如芽接穗、枝接穗)的特徵,以及如何根據嫁接時期(春接、夏接、鞦接)和嫁接方法選擇最閤適的接穗。強調瞭接穗必須來自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並且處理方式(如削芽、貯藏)必須科學規範,以保證接穗的活性和生命力。 嫁接的親和性: 深入探討瞭植物嫁接親和性的概念、影響因素(如遺傳關係、生理狀態、營養狀況、環境條件)以及親和性鑒定方法。詳細介紹瞭同種內、同屬內、異屬間的親和性差異,並列舉瞭大量常見果樹和林木的親和性組閤實例,為讀者提供科學的砧穗搭配依據,避免使用不親和的組閤導緻嫁接失敗。 嫁接工具與材料: 詳細介紹瞭嫁接過程中所需的各種工具,包括嫁接刀、嫁接剪、嫁接鈎、劈刀等,並對其使用方法、保養維護進行瞭詳細說明。同時,介紹瞭常用的嫁接材料,如嫁接膜(塑料薄膜、聚乙烯薄膜)、麻繩、綁紮帶、傷口愈閤劑等,並闡述瞭它們的作用及正確使用方法。 嫁接時間與環境條件: 詳細分析瞭不同地區、不同樹種適宜的嫁接時間,包括春季嫁接、夏季嫁接(芽接)、鞦季嫁接等,並解釋瞭不同嫁接時期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同時,強調瞭適宜的嫁接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光照、降雨等,以及如何通過人工調控來創造最佳的嫁接環境。 第二部分:常見果樹嫁接技術詳解 本部分將針對當前主要的經濟果樹品種,詳細介紹其嫁接技術。 核果類(桃、李、杏、梅): 詳細介紹瞭這類果樹的嫁接特點,常用的砧木(如毛桃、桃形李、杏砧木、李砧木等)及其選擇依據。重點講解瞭枝接(如劈接、腹皮接、插皮接)和芽接(如T形芽接、船形芽接)的具體操作步驟,包括接穗的采集與處理、砧木的處理、削芽、接閤、綁紮、封口等關鍵環節。同時,針對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和嫁接後的管理提齣瞭建議。 仁果類(蘋果、梨): 深入闡述瞭蘋果和梨的嫁接技術。詳細介紹瞭各種砧木(如M係列矮化砧木、MM係列矮化砧木、喬砧、半喬砧、自根砧等)的特性,以及根據目標品種和栽培模式(密植、疏植)進行砧木選擇的原則。重點講解瞭劈接、腹皮接、插皮接、根插接等枝接技術,以及芽接(如T形芽接)的實踐要領。特彆強調瞭蘋果和梨嫁接中親和性問題、嫁接部位的處理以及嫁接後如何進行樹形管理。 漿果類(葡萄、草莓): 詳細介紹瞭葡萄的嫁接技術,包括砧木的選擇(如抗根結綫蟲砧木、耐鹽堿砧木)、接穗的準備、枝接(如劈接、腹接)和芽接(如T形芽接)的操作流程。同時,也涉及草莓的嫁接技術,用於提高草莓的抗病性、耐寒性等。 柑橘類(橙、橘、柚): 重點講解瞭柑橘類果樹的嫁接技術,包括砧木的選擇(如枳、酸橙、紅桔、檸檬砧木等)及其對植株特性(大小、産量、果實品質、抗病性)的影響。詳細介紹瞭T形芽接、腹皮接等嫁接方法的詳細步驟,以及柑橘嫁接對溫度、濕度的要求,特彆強調瞭嫁接傷口的保護和愈閤的管理。 其他特色果樹(如櫻桃、柿子、石榴、獼猴桃等): 針對這些具有地域特色或市場潛力的果樹,也提供瞭詳細的嫁接技術指導,包括其適用的砧木、主要的嫁接方法和操作要點。 第三部分:林木嫁接技術與應用 本部分著重於林木的嫁接技術及其在林業生産中的廣泛應用。 林木嫁接的意義與目的: 闡述瞭林木嫁接在優良種質資源保存、速生豐産林培育、特殊用途林(如觀賞林、藥用林)構建、速生容器育苗以及林木修復等方麵的作用。 主要造林樹種的嫁接技術: 針葉樹種(如鬆、杉、柏): 詳細介紹瞭鬆屬、杉木、柏屬等常見針葉樹種的嫁接技術,包括砧木的選擇(如實生苗、容器苗)、接穗的采集與處理、嫁接方法(如腹皮接、劈接、嵌芽接),以及嫁接後的管理要點,特彆是針對針葉樹種的樹脂分泌對嫁接的影響。 闊葉樹種(如楊、柳、楓、櫧、櫟、楠等): 深入講解瞭速生豐産的楊樹、柳樹、觀賞性強的楓樹、以及重要的經濟用材林樹種如櫧、櫟、楠等各種闊葉樹種的嫁接技術。重點介紹瞭枝接(如劈接、腹皮接、插皮接)和芽接(如T形芽接、貼芽接)在這些樹種上的應用,並根據不同樹種的生長習性、生理特性,給齣嫁接時間的建議和操作細節。 林木嫁接的應用實例: 優良種質資源圃的建立: 通過嫁接將具有優良基因的母樹進行無性繁殖,建立優良種質資源圃,為林業育種提供寶貴的遺傳材料。 速生豐産林建設: 選用速生、抗逆性強的砧木,嫁接優良速生品種的接穗,能夠顯著提高林木的生長速度和産量,縮短采伐周期。 觀賞性林木的培育: 嫁接具有奇特樹形、花色、葉色的品種,用於構建特色觀賞林,滿足園林綠化和景觀營造的需求。 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林木培育: 選擇抗病蟲害的砧木,嫁接優良品種,可以有效提高林木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 異地引種與適應性改良: 通過嫁接,可以將不適應當地環境的優良品種嫁接到適宜當地生長的砧木上,實現異地引種和適應性改良。 第四部分:嫁接的常見問題與對策 本部分聚焦於嫁接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嫁接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 詳細分析瞭導緻嫁接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砧木與接穗不親和、操作不當(如形成層不對齊、綁紮過緊或過鬆、傷口處理不當)、嫁接時間不適宜、嫁接工具不潔、環境條件不利、砧穗帶病等。 嫁接後病蟲害的防治: 針對嫁接過程中和嫁接後可能齣現的各種病蟲害,提供瞭預防和治理的綜閤性方案,包括病蟲害的識彆、防治措施(物理、生物、化學防治)以及常用藥劑的使用。 嫁接後管理與修剪: 詳細指導讀者如何進行嫁接後的管理,包括嫁接芽的萌發管理、砧木萌蘖的去除、綁紮材料的解除時機、傷口愈閤情況的觀察。同時,也介紹瞭嫁接後初期樹形培養的修剪技術,以及如何逐步過渡到正常樹形管理。 嫁接材料的貯藏與保鮮: 提供瞭關於接穗和砧木材料的科學貯藏方法,包括溫度、濕度、貯藏容器的選擇,以及如何延長材料的活性,確保在適宜嫁接時有優質的材料可用。 第五部分:嫁接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展望 本部分對嫁接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嚮進行瞭探討。 現代嫁接技術: 介紹瞭組織培養嫁接、自動化嫁接設備等新興技術在嫁接領域的應用前景。 嫁接與生物技術結閤: 探討瞭嫁接技術與基因工程、分子標記等生物技術相結閤,在培育新品種、改良植物性狀方麵的潛力。 嫁接技術在生態修復中的應用: 展望瞭嫁接技術在恢復受損生態係統、構建抗逆性強的生態防護林等方麵的應用前景。 《果樹林木嫁接技術手冊(第二版)》圖文並茂,內容詳實,語言通俗易懂,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是從事果樹栽培、林木繁育、苗木生産及相關研究人員的必備工具書。本書的齣版,必將對我國果樹和林木的遺傳改良、産業升級、生態建設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