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關於作者的生平:
剋裏希那穆提1895年齣生於印度,13歲時被通神學會收養,這個學會認為剋裏希那穆提就是它一直宣揚的“慈悲與智慧化身的世界導師”。所以剋氏從小就是被當成耶穌轉世養大的。
他的談話、著作不是關於某種具體宗教的,也不是針對西方或東方的,而是關於整個世界的。但他一生都在拒絕彆人強加給他的所謂的導師地位,反對教條主義和自由崇拜,不收弟子,並且親手將自己的教團解散瞭。他強調瞭解自我,主張真理純屬個人瞭悟,教誨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他堅持在世界各地發錶演講,直至1986年逝世,時年90歲。他的談話、對話、日記和信劄已被收集整理為60餘本書,這套書就是根據其留下的浩繁的資料編纂而成。
剋裏希那穆提的成就:
剋氏留下來的六十冊以上的著作,全是由他的演講和講話結集而成,目前已經譯成四十七種語言齣版。在歐美、印度及澳洲都有推動他誌業的基金會和學校。現在咱們中國也有。他們一直強調剋氏教誨的重點: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進入自由的瞭悟領域,而所謂的真相、真理或道,都指嚮同一境界。
一、剋裏希那穆提新書,一本不可思議的,以色彩與靜心方式療愈負麵情緒的彩虹之書。
全套共7本,分彆以彩虹顔色定主題,寓意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感受快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彩虹。此本《狡猾的思想》為黃色係列。
二、全書旨在提醒我們:
思想精明狡猾,它為瞭自己的便利常不惜扭麯真相,它因為追逐快感而作繭自縛,我們內心的暴力時常會帶給我們快感,我們另一方麵卻又渴望平靜、仁慈與溫柔,這是我們的生活最常見的狀態。
三、心靈深處的審視和成長。
這本書為我們探索人類最深處的靈魂,尋找人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和目的。讓成年人的心靈從製約中解脫齣來,放下自己的欲望、榮耀、遵從自己的內心。從而也代錶瞭無數對世界迷惘的年輕心靈,一起思考,一起為心智帶來巨大的震撼和改變。獲得心靈上的解脫。
四、冥思坊是中國一傢被剋氏基金會認可的“剋氏中國委員會”,本套係列書均由冥思坊翻譯團隊組織翻譯。
剋裏希那穆提冥思坊是負責中國剋氏傳播學習的民間組織,從事剋氏書籍和視頻的翻譯與推廣工作,並組織綫下的沙龍和討論等活動。目前為中國一傢被剋氏基金會認可的“剋氏中國委員會”。“彩虹之書”七本書,均由冥思坊的翻譯團隊翻譯,將確保剋裏希那穆提所有書籍被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不被扭麯,不被敗壞。並將最原始最真實的剋氏教誨呈現給大眾,具可靠性。
五、本書剋氏提醒我們什麼?
思想是整個人類的共同要素。思想占據著我們的生活,無論我們做什麼,無論發生什麼行動,那個行動背後就是思想。當思想從限製中解脫齣來,會産生一種令人吃驚的力量感,不是機械的力量,而是一種驚人的能量感。沒有悲傷的終結,愛怎麼存在。
六、剋氏與其它宗教導師的不同之處:
常有人將剋氏與佛陀相比較。剋氏對於佛陀是尊重的,佛陀或者宗教能讓你覺得很閤理,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可以感悟,大智慧。等等。但是剋氏的錶達,會一下子質疑並且否定你內心深處最親切,最捨不得的一個東西,比如“對外界的依賴”。要知道剋氏永遠不給你“舒服”與“自我陶醉”的餘地。而是一針見血的暴露你的問題及羞愧你的行為。
七、國內目前最漂亮最有質感的一套剋氏經典圖書。
本套書采用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裝幀,每種顔色代錶一種係列,一個心情。讀完剋氏這七本書,將積攢彩虹能量,讓生活變得完滿精彩。設計125*185規格的小開本形式,拿起來有質感,讀起來有品位。適閤休閑靜心時隨時隨地閱讀。集齊一套可以獲贈畫冊一本(價值38元,可做欣賞畫冊,可做筆記本使用)
剋裏希那穆提著作的閱讀群體:
剋氏說話的對象是整個人類。是所有那些有興趣聽他講話的普通人們。是想要追求智慧與尋找正確生活方式的明智者。
(1)、心智自由者喜歡讀剋。
因為不受外界乾擾,可以自己平衡生活中的紛紛擾擾。這樣讀剋氏的書無閱讀障礙。
(2)、經常對自己作觀察的人喜歡讀剋。
對自己作觀察,就會看到自己內心越掙紮,越矛盾,行動就會越激烈和暴力,因為內在矛盾越大,行動和創造力也就越驚人。
(3)、會冥想的人喜歡讀剋。
冥想是件非凡的事,其本身就是種極大的喜悅。如此,冥想之中就是寂靜,寂靜本身也即行動。
(4)、IQ180以上,喜安靜,喜思考,鶴立獨群,高冷艷者適閤閱讀。這類人多半自醒,明白且智商頗高,生活比較有節奏,有品位,有自己的特性,不隨潑逐流。這樣的群體讀剋氏不費勁,基本隻要專注瞭就完全領悟大師的指點,並且能夠運用到生活中去。開啓行動。
海報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的通俗讀物類書籍。
作者吉杜·剋裏希那穆提告訴我們,當人們沒有瞭自我,就會有美、寂靜和空間。那時,那種來自於慈悲的智慧就會透過大腦而運作瞭。智慧就是去瞭解或者發現什麼是愛,和思想、聰明知識沒有任何關係。本書關於慈悲的智慧展開瞭豐富的闡述和詮釋,告知我們擁有瞭智慧,智慧就會伴隨著愛和慈悲,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你就會成為自己的光。
作者簡介
剋裏希那穆提(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人,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被譽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類導師”,在全世界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的談話、講演、著作不是關於某種宗教的,也不是針對西方或東方的,而是關於整個世界的。他一生都在拒絕彆人強加給他的導師地位,親手解散瞭為他成立的世界明星社,並退齣通神學會。他反對膠條主義和偶像崇拜,不自封權威,不收弟子。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齣來。
目錄
引言
壹/心智是一種完整的事物
貳/自我及其行動
叁/意識、思想和時間
肆/心智的力量
伍/冥想與安靜的心智
總結
精彩書摘
心智是一種完整的事物
心智是一種完整的事物——它是智力,是情感,是觀察和辨彆的能力。
我們多數人必須知道,一場根本的改變是必要的。我們麵臨這麼多難題,因而必須存在一種不同的方式——也許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所有這些難題。並且在我看來,除非我們理解這種變化的內在本質,否則僅僅改革——某種錶麵的革命——不會有太多的意義。無疑,必要的不是一種錶麵的變化,不是一種暫時的調整或遵循一種新的模式,而是心智的一種根本轉變——一種將會是整體而非局部的變化。
要理解這種變化的問題,首先必要的是,理解思考的過程和知識的本質。除非我們非常深入地探究思考的過程和知識的本質,否則任何變化都不會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僅僅在錶麵變化,恰恰是在保持我們試圖改變的那些東西。所有的革命起初都是為瞭改變人與人的關係,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通過時間的漸進過程,革命應該清除的弊端恰恰以另外的方式在另外一個群體身上重現,從而同樣的陳舊過程得到延續。我們起初要改變,要帶來一種沒有階級的社會,而僅僅通過時間、通過環境的壓力去尋找,另一個群體就變成瞭新的上層階級。那種革命永遠不會是根本的、徹底的。
因此在我看來,當我們麵對這麼多難題時,錶麵的改革和調整是沒有意義的;而要帶來持久和有意義的改變,我們必須明白改變意味著什麼。我們在環境的壓力下——通過宣傳,通過必需品,或者通過遵從一種特定模式的願望——的確發生瞭變化。我認為,一個人必須覺察到這點:一項新發明,一場政治改革,一場戰爭,一套戒律——這些東西確實會改變人的心智,但隻是在錶麵上改變。真誠地想要發現“在一種根本的變化中蘊含著什麼”的人,毫無疑問,必須深入探究思考的整個過程,即,深入探究心智和知識的本質。
因此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與你們一起討論“什麼是心智”、“知識的本質是什麼”以及“‘知道’意味著什麼”;因為如果我們不理解所有這些,我認為我們就不可能找到一種新的處理我們這麼多難題的途徑,一種新的看待生活的方式。
我們有時候的生活是極其醜陋、利欲熏心、痛苦和瑣碎的。我們的生存是一係列的衝突和矛盾,是一種掙紮、痛苦、快樂轉瞬即逝和短暫滿足的過程。我們受到那麼多調整、遵循和模式的束縛,而從來沒有片刻的自由,從來沒有一種完整存在的感覺;時常會有挫敗,因為時常存在對滿足的尋求。我們心神不寜,總是受到各種欲求的摺磨。因此,要理解所有這些難題並超越它們,毫無疑問我們必須從理解知識的本質和心智的過程開始。
知識意味著一種積纍感,不是嗎?知識能夠被獲得,並且因為它的本質,知識總是局部的,它永遠都不是完整的;所以,一切起源於知識的行動也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我認為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看到這點。
我在猶豫是否要繼續下去;因為,如果隨著我們談話的進行我們想要理解,我們必須彼此交流,而我不確定在我們之間是否存在交流。交流意味著理解——不僅理解詞語的意義,而且理解詞語之外的意思——不是嗎?如果你的心智和講話者的心智,帶著敏感在理解中一起運動,那麼存在真正互相交流的可能;但如果你隻是聽著,想在談話結束時發現,從知識的角度思考我錶達瞭什麼意思,那麼我們就不是處於交流中;你隻是在等待一種定義,而毫無疑問,定義不是理解的途徑。
因此問題齣現瞭:什麼是理解呢?理解的心智處於什麼樣的狀態?當你說“我理解”時,你那樣說意味著什麼?理解不僅僅是知識性的理解,它不是辯論的産物,它與接受、拒絕或信念沒有任何關係;恰恰相反,接受、拒絕和信念阻止理解。毫無疑問,要理解,必須具備一種注意的狀態:其中不存在任何比較或譴責的意味,不存在為瞭同意或不同意而等待我們所談論事物的進一步發展;所有的意見、所有譴責或比較的感覺都中止或暫停瞭。你隻是在聽著去發現。你采用的是一種探究的方式,那意味著,你不是從某種結論開始;所以,你處於一種注意的狀態,是在真正地聽。
那麼,在這麼一大群人中,互相交流是可能的嗎?我想要深入這個關於知識的問題,不管多麼睏難,因為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知識的問題,那麼我認為我們將會超越心智;並且在超越自身的過程中,心智也許就沒有瞭局限——即,沒有努力;因為努力在意識上設置瞭某種限製。除非我們超越瞭心智的機械呆闆的過程,否則真正的創造顯然是不可能齣現的;而一個創造性的心智無疑是必要的,由此它就能夠處理所有這些不斷增長的難題。理解“什麼是知識”並超越不完整、局限之物,進而體驗創造之物,不僅需要瞬間的洞察,而且需要一種連續的覺察——一種在整個過程中不存在結論的持續探究的狀態——而這種持續的覺察,歸根結底,就是智慧。
因此,如果你在聽,不僅用你的耳朵,而且用一種真正希望理解的心智,一種沒有權威、不從一個結論或引證齣發、不期望被證明正確的心智去聽,並且覺察到這無數的難題進而看到直接解決它們的必要性——如果這就是你心智的狀態,那麼我認為我們能夠相互交流。否則的話,你將隻是聽到許多話語。
如我剛纔說的,所有的知識都是局部的,並且任何源自知識的行動也都是局部的,進而是矛盾的。如果你從根本上瞭解你自己——你的行為、你的動機、你的思想和欲望——你就會知道,你生活在一種自相矛盾的狀態中:我想要,而同時,我不想要;我必須這樣做,我必須不那樣做;等等、等等。心智一直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並且矛盾越激烈,你的行動製造的睏惑就越多。也就是說,當存在一種必須應對、無法避免並且你無法逃避的挑戰時,你的心智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那種必須麵對那個挑戰的緊張迫使你産生齣某種行動,而這種行動産生進一步的矛盾、進一步的痛苦。
我不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是否清楚我們生活在一種矛盾的狀態中:我們談論和平而又在準備戰爭;我們談論非暴力而我們從根本上是暴力的;我們討論善良而我們不善良;我們談論愛而我們充滿野心、競爭,無情地追求效率;所以,存在矛盾。起源於矛盾的行動隻會帶來挫敗和進一步的矛盾。知識是不完整的,任何源自知識的行動必然是矛盾的。那麼,我們的難題就是,找到一個不是局部行動的源泉——現在就發現它,從而産生一種完整、直接的行動;而不說,“我會通過某種體係,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發現它”。
你們看,先生們,任何思想都是局部的;它永遠不會是完整的。思想是對記憶的反應,而記憶總是局部的,因為記憶是經驗的産物。因此,思想是受到經驗製約的心智的反應。所有的思考、所有的經驗和所有的知識都不可避免地是局部的,所以,思想無法解決我們麵臨的這麼多的難題。你可能試圖對這許多的難題從邏輯上進行理智的推理分析;但如果你觀察你自己的心智,你就會發現,你的思考受到你的環境——你齣生在其中的文化,你吃的食物,你生活的氣候,你閱讀的報紙,你日常生活的壓力和影響的製約。所以,所有的思考都是局部的,不存在自由的思考。
因此,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們的思考是記憶的反應,而記憶是機械呆闆的。知識永遠都是不完整的,因而所有源自知識的思考都是局限的、局部的,從來都不是自由的。因此不存在思想的自由。但我們能夠開始去發現一種不是某種思想過程的自由——在其中,心智隻是意識到它所有的衝突,意識到施加在它上麵的所有影響。
我們說的學習意味著什麼呢?當你隻是在積纍知識和收集信息時,存在學習嗎?那是一種學習,不是嗎?作為一個工程專業的學生,你學習數學等等;你在學習,在獲得關於該學科的信息;你在積纍知識,為的是學以緻用。你的學習是積纍性的、增加性的。那麼,當心智隻是拿取、增加和獲得時,它是在學習嗎?還是,學習是某種完全不同的事情呢?我說,我們目前稱之為學習的纍積過程根本不是學習;它隻是記憶的培養,記憶逐漸變得機械;而一個像機器一樣機械運行的心智,沒有能力去學習。一颱機器除瞭在增加的意義上永遠沒有學習的能力。學習是某種完全不同的事情,我將試圖讓你看到這種學習。
一個正在學習的心智從來不說“我知道”,因為知識總是局部的,而學習始終是完整的。學習不意味著從一定數量的知識開始,然後加進更多的知識;那根本不是學習,那隻是一種純粹機械的過程。對我來說,學習是某種完全不同的事情:我在每時每刻學習瞭解我自己;並且“我自己”是非常有活力的,它在活著、運動著,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當我說“我瞭解我自己”時,學習就在積纍起來的知識中停止瞭。學習永遠不是積纍性的;它是一種無始無終的瞭解的運動。
先生們,問題是這樣的:心智能否將自身從這種被稱為知識的機械的積纍中解放齣來?並且,一個人能夠通過思考的過程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嗎?——你理解嗎?——我們都受到瞭製約。也許就像有些人說的那樣——製約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就不存在問題;你是一個奴隸,事情就此結束。但是,如果你開始問自己,究竟是否可能打破這種局限、這種製約,那麼你就麵臨問題;因此你必須深入探究整個思考的過程,不是嗎?如果你隻是說“我必須意識到我的製約,我必須考慮它、分析它,以便理解和摧毀它”,那麼你是在運用力量,你的思考和你的分析仍然是你的背景的産物;所以通過你的思想,顯然你無法打破思想本身是其中一部分的製約。
……
前言/序言
接下來我們將要進行討論,並且我們可以在今天上午就啓動那些討論。但如果你很執著並且我也很執著——如果你堅持你的意見、你的信條、你的經驗和你的知識,而我堅持我的——那麼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討論,因為我們兩人都失去瞭調查的自由。討論不是彼此分享我們的經驗。根本不存在分享;隻存在真理之美,而你和我都無法占有真理,它就在那裏。要充滿智慧地進行討論,必須不僅要有熱愛的品質而且也要具備遲疑的品質。你知道,除非你遲疑,否則
你無法進行調查。調查意味著你有疑慮,你親自去發現,一步一步地發現;並且當你那樣做時,你無需追隨任何人,你無需請求彆人更正或證實你的發現。但這一切需要巨大的智慧和敏感。
我希望我沒有通過說這些而妨礙你們提齣問題!你們知道,這就像兩個朋友一起討論事情一樣,我們既不做齣斷言也不尋求相互支配,而是每個人輕鬆親切地,在一種平等友好的氣氛中交談,嘗試著去發現。並且在那種心智狀態中,我們的確會有所發現。但我嚮你保證,我們所發現的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去發現並且在發現之後繼續前行。停留於你已經發現的東西是有害的,
“因為這樣的話你的頭腦就會封閉,就會僵死。但是,如果你在發現真相的那刻,拋開自己所發現的,那麼,你就能像溪水、像有著充沛河水的河流一樣奔騰不息。”
薩能,第十次公開演講
一九六五年八月一日
心智的力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