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城力作:
這是阿城先生多年來對於中國古代文明的思考和研究之作,觀點令人震撼、耳目一新。首次從造型的獨特角度梳理上古文明的發展脈絡,還原齣兩韆多年來傳說中的河圖、洛書圖形和意義。
2、 印製精美典雅:
皮麵軟精裝,全彩內文,近四百幅彩色大圖,精彩再現古代中國文明的發展綫索。
3、 全新修訂:
此書自2014年6月齣版以來,三次印刷,每次都有內容及圖片的增刪和修改,這次推齣修訂本,是對前幾次修訂的總結,以期為讀者提供更加完善的版本。
《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修訂本)》是阿城新的學術隨筆集。
由當代天文考古學學術研究,從1985年安徽淩傢灘新石器時代遺址齣土的玉闆中,還原齣兩韆多年來傳說中的河圖、洛書圖形。
由此考證結果,循以田野考查,證明中國貴州苗族刺綉的圖型構成原理,完整保存瞭河圖、洛書的意義和造型。
此一原理,同樣保存在彝、瑤、僮、黎等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工藝造型中,唯不及苗族的完整。
再由民族遷徙的考古發掘、文獻勾沉研究證明,中國西南上述幾個少數民族是在新石器時代由中國東南地區遷徙到西南橫斷山脈地區,是中國古中原文化的幸運保存者,保存延續的時間長達近五韆年。
《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自上市以來,已經印刷三次,每次重印都有修訂,增加內容,替換圖片等。這次做一個修訂本,並且重新換封麵。
阿城,作傢、學者。代錶作有《棋王》《樹王》《孩子王》《威尼斯日記》《閑話閑說》《常識和通識》。
緣起
導讀
概說
洛書
河圖
天極
天極與龜
天極與蝴蝶
夏商周青銅器中的天極
渦紋、蟬紋
移形藉位
虎食人卣
屈原《九歌》
中國文明造型之源在天象
天極與先秦哲學
東亞文明的猜測
附錄
收藏者言 何海燕
九十年代末,李安拍《臥虎藏龍》,他有個颱灣編劇寫的本子,請我改改。我看瞭之後請教他為什麼要命名周潤發演的角色用的是玄牝劍法,他說這樣會覺得很玄呐。我講瞭玄牝的意思,他很吃驚,但也不想改。我說那就讓周潤發拿一把黑劍好瞭。
《老子》不是在給我們放四A 級影片,它是將玄牝比之於道,榖神不死,天地之根,玄牝當然是在上位。這樣的比喻,這樣的圖景,應該是殷乃至上溯到初民的母權社會的意涵吧?
《老子》齣現在諸侯爭霸的戰國,這樣來講哲學,有憂慮專製的現實性。上位,天,最高權力,陰,坤,應該是柔軟的,下降,像絲綢一樣隨下位的形而覆蓋。或者像水一樣,自己並沒有固定的形,隻是隨下位的形而已。下位,也就是地,陽,乾,應該是剛,上升,有自己的形,有創造力。這樣纔會形成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如果上位是剛,一塊鋼闆,落下來,下位就會都給砸平瞭,不是嗎?
《老子》是返迴式的覺醒。孔子是現世型覺醒,目標是自由狀態,隨心所欲不逾矩;《老子》的覺醒,同樣不語怪力亂神,隻講坤乾衝氣以為和。
原始儒傢和原始道傢,並不衝突,他們共同構成瞭中國在軸心期的覺醒,昭示我們子子孫孫。
聯想到殷《易》稱為“歸藏”,我們會不會說,一年始終,最後歸於鼕藏?
總之,從圖像上來看,卦象很像是測量的標格,它的最初應該是用規觀看測量日影的變化?後來又加入一些變化氣溫氣象的記錄?農耕社會對曆法的要求是嚴格的,不能以人的意誌而改變,不因人的外在感受而迷惑,例如,雖然天寒地凍,但是,立春瞭。這樣的態度,其實有科學態度的成分。
當然,我們從甲骨和青銅器上可以看到,商周時期刻劃的卦象是另外的樣子,多是“一”和“八”的樣子;又當然,卦從很早就用來測算吉凶命運,但這不是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程是圖像的分析。
《老子》的宇宙觀,與這個是有聯係的。
莊子呢,當然是道傢,與《老子》天道觀相一緻。《莊子?田子方》寫道,“至陰肅肅齣乎天,至陽赫赫發乎地”,同樣是天陰地陽,上坤下乾。但是莊子的人生觀和社會觀與《老子》不太一樣,重避世,重肉身保全。
這個意識,在魏晉時期有充分的體現,《世說新語》裏,嵇康等竹林七賢,還有大大小小的名士,無一不避,裝癲僧,玩兒怪誕,所謂名士風度。要知道,當時的那些名士,其實都是各級官員,隻有官員玩兒怪誕,纔是名士風度。寒士,不在職場的,再怎麼怪,對不起,不算風度,沒人理。我這條褲子有日子沒洗瞭,鬍子沒颳,名士風度?錯,我不在係統裏,也不是真教授,邋遢而已。現在如果一個外交部長齣席什麼儀式,敢赤腳穿皮鞋,纔叫名士風度,但敢嗎?
嵇康知道隨時有性命之虞,於是賣呆打鐵,結果還是被殺頭。殺頭之前,露相瞭,彈瞭一麯《廣陵散》。《廣陵散》是講聶政刺俠纍或說刺韓王的故事,嵇康彈完後,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琴麯怎麼會絕呢?意思是說,俠義精神再也沒有瞭。
……
緣起
這本書的內容之所以被齣版,是很偶然的。
好像是2005 年,劉小東和喻紅讓我去他們的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的三畫室給本科進入畢業創作的學生講講。結果講瞭一個星期,講綫。後來陸續還有各種講,講來講去,2009 年的時候,由美院的造型學院聘我做他們的客座。造型學院是老美院的部分,也就是油畫、雕塑、版畫幾個洋畫係統,再加上壁畫係。客座常常有外國人做,我是中國人,沒有什麼麻煩,而且身處體製之外,也不需備講義之類。每學期講五個星期,而且研究生們希望晚飯後開課,不纍正好。講什麼呢?講造型史和色彩。
這個內容的緣起要再往前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颱北幫侯孝賢導演做一些電影的顧問事情,其間得識長澍的謝屏漢先生。交往聊天之中,謝屏漢問起我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我說可以弄下中國造型的來龍去脈啊,於是畫瞭一個錶格,將各種造型的關係勾連瞭一下。不料謝屏漢是認真的。首先的一項是文字的造型,當然這得感謝祖先創造瞭象形文字,結果是唐諾汪洋恣肆的那本《文字的故事》。之後的進程被我拖纍瞭。所以後來在美院開造型史的課,內容無非就是上個世紀的那張錶,謝屏漢說錶已經作為公司資産存到保險櫃裏瞭。不過一說到史,說到體係,麻煩就很大,大到你還要不要做。我采取的是,必也正名乎的事由彆人去做,我先講我的意思。這個意思講齣一些來瞭,於是就有瞭這本書和之後的書。幾年下來,學生反應尚可,蹭聽的教師課後反應興奮,類似的私人講座反應有些興奮,我自己呢,覺得還蠻有一點意思。
要提醒注意的是,授課前我並無講義,因為內容早已爛熟於心,隻是費力於尋找相關圖片,這當然要感謝謝東明先生的容忍與大度。及至齣書,亦是按授課錄音和校外同類講座的錄音,棄重取簡整理齣文字,所以雖然有關學術,但無論文標準體例。講述中枝蔓叢生,離題韆裏,亦是講座時氣氛、議論、質疑所緻,隻是將離題萬裏的刪除。
藉此機會,要感謝的是何海燕女士,她讓我對她多年收集的苗族服飾進行掃描和拍照,用到課室的放映與釋讀,及此次齣版。她對資料信息的記錄非常重要,等同田野考察。再要感謝的是由旭女士慨然拆開自己購買的十六巨冊《中國青銅器全集》,以利我對圖片重新排序。本書中的重要例證後(司)母戊鼎耳外側找不到圖片,由旭為我到國傢博物館去拍攝,其間得到王春元先生聯係安排關係,感謝感謝。同樣地是馬保平先生為我聯係保利藝術博物館的關係,使我藉到其青銅藏品的反轉片和到館內拍攝青銅器的細部,大大超齣我的奢望,感謝感謝。由於此書源於授課,講述造型,圖片是比對結論的關鍵,有時甚至意義大於講述,不講自明,因此在書的編排上成為殊例,即圖片就是講述。由此要感謝康康初期對巨量的數碼圖片的整理和頁麵排列處理,此工作煩瑣重復枯燥,非八零後一般青年人能夠忍耐。此書責任編輯硃玲女士本可略去感謝,因為一切勞苦均在其職責之內,就像舊式煉鋼工人不可抱怨車間溫度過高,但此書的編輯形式為殊例,審查通稿不能循序完成,其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在此特殊
感謝。由此也感謝中華書局的容忍和大度。
2013年7月北京
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次閱讀體驗,我會選擇“拓展”。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增加,更是思維維度的拓展。書中對於“秩序”和“變動”在早期模型中如何被同時錶達的論述,尤其發人深省。它提醒我們,古人對世界的理解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和辯證。很多現代人將古代思想簡單地標簽化,但這本書卻在細微之處展現瞭那種內在的張力與平衡。我閤上書捲後,腦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而是一種全新的框架——一個關於人類如何通過造型和符號來構建初始秩序的宏大圖景。這種內化的結構性理解,纔是這本書最寶貴的饋贈。它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理解東方哲學底層邏輯的一扇門,讓人對文化傳承的韌性有瞭更深層次的敬意。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類主題抱持著一絲疑慮,擔心會陷入繁復的圖解和晦澀的術語泥潭。然而,這本書的齣色之處恰恰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溝通古代智慧與現代思維的橋梁。作者巧妙地運用瞭現代學術領域的概念,比如係統論、信息論的某些思想,來重新審視那些古老的圖式。這種跨學科的對話,使得原本沉睡在古籍中的智慧重新煥發齣活力。閱讀時,我經常會停下來,對照著文中的圖錶反復揣摩,試圖在腦海中重現作者的推演過程。那些關於“天人閤一”理念在早期圖譜中的具體體現,被分析得入木三分,遠超我此前對這一概念的膚淺理解。它不是在歌頌過去,而是在理性地解剖過去,挖掘其具有普適性的結構原理。整本書讀下來,收獲的不僅是對古代知識的瞭解,更是對人類認知發展史的一種深層體悟。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值得稱贊,它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兼顧瞭閱讀的舒適度。特彆是一些關鍵圖例的放大和對照處理,非常人性化,大大降低瞭閱讀理解的難度。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處理某些爭議性觀點時所展現齣的學術擔當。他沒有迴避那些學界尚未解決的難題,而是坦誠地展示瞭證據的局限性,並提齣瞭自己基於現有材料的最優解釋。這種透明的論證過程,極大地提升瞭讀者對作品的信任感。與其說這是一部結論性的著作,不如說它是一部精彩的“研究過程展示”。它引導我們看到,真正的學術探索是充滿麯摺和不斷修正的,而非一蹴而就的完美陳述。這種對求真精神的展現,本身就是對讀者最好的教育。我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基於這種嚴謹態度進行的研究。
评分這本探討古代圖譜與文明起源的著作,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作者在開篇就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將我們帶入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深刻哲思的上古時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萬物初開、秩序萌芽的洪荒之際,感受到瞭先民們試圖理解天地運行規律的強烈衝動。書中對於早期符號係統的梳理,尤其是一些看似簡單的幾何圖形,如何演化為復雜的宇宙模型和治理藍圖,描述得極為細緻入微。不同於許多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作者的文筆流暢且富有畫麵感,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古老學問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其思路的推進。特彆是對某些關鍵概念的引入和闡釋,總能找到一個絕佳的切入點,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整個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考古之旅,讓人對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有瞭更直觀、更具象的認識。那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論證方式,極大地增強瞭說服力,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往下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妙的推斷。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展現齣一種老派的嚴謹和匠心。它不像當代很多流行的快餐式讀物那樣追求即時滿足感,而是要求讀者投入相當的耐心去品味其中的細節。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相關文獻的引用和比對,顯示齣作者深厚的文獻功底。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那些模棱兩可的曆史節點時的審慎態度,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將多種可能性並置,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這種剋製的學術姿態,在如今這個崇尚“定論”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強大的分析工具和觀察視角,讓讀者自己去構建理解的路徑。讀完後,我發現自己對許多傳統文化符號的解讀方式都發生瞭微妙的轉變,不再停留在錶麵化的認知,而是開始探究其背後的邏輯結構和文化意圖。這纔是真正的好書,它改變瞭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僅僅提供信息。
评分很棒的书。师父让买嘀嘿嘿
评分这是一个讲课记录
评分布鲁克林咯摸摸可口可乐里
评分这是本了解中国文明起源的好书,尤其对远古时代的传说和巜山海经》之谜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评分还没有看,应该不错~~~~
评分囤一批,外包装大有改观,最近书都完好
评分好。。。。。。。。。。。。
评分书非常不错,京东活动拿下!
评分京东对书籍的包装越来越差了,很多书都是适合收藏的,结果包装破破烂烂 到手的时候已经惨不忍睹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