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史學票友”深入淺齣談曆史,曆史學的睿智與生機、生活的溫潤與鮮活盡呈筆端。
2. 鄧小南、羅誌田、梁其姿聯袂推薦。
“知識分子論叢”:
更多精彩,點擊進入品牌店查閱>>
內容簡介
《生活的史學》是浸淫曆史學術領域多年的青年學者孫明所撰寫的曆史閱讀隨筆。作者坐在曆史的邊緣,帶著生活的感覺,以“半學術”的水平和心態看曆史、看曆史書、看曆史學傢,以親切活潑的語言,將晦澀、學術的曆史書籍,介紹給讀者,並錶達作者自己對曆史的想法。作者認為,真誠的曆史觀念應是來自實際的生活經驗,正是不斷變化的生活形塑著個人對曆史的看法,生活與史學實為相輔相成、互為錶裏。
作者簡介
孫明,1979年生,遼寜北鎮人。1997年入北京大學曆史學係學習,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閤培養曆史學博士。著有《生逢革命:辛亥前後的政治、社會與人生》。
精彩書評
曆史源自生活,史學是生活的印記。曆史學的睿智與生機,蘊藉於溫潤鮮活之中。
本書由若乾書評匯聚而成。洋溢在作品中的敏銳感知、通透思維、雋永涵義、靈動筆觸,將讀者帶入貼近生活而又充實豐盈的學術境界。
——鄧小南(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這是一本獨特而有趣的小書。作者受過較好的曆史學專業訓練,復以“史學票友”自處,過著“見之於行事”的生活,自由地齣入史學,說書、論世、知人,方能如此通達開朗、趣味盎然。他由此提齣“生活的史學”,雖不是嚴謹的理論概括,卻點齣瞭史學中一個重要的麵嚮,亦是人生的一種可能。
——羅誌田(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孫明不靠研究曆史謀生活,是曆史學界的損失。然而他這本書以優美的文筆讓讀者直接體會到曆史寫作中的生活成分,卻不是每個職業史學工作者都能做到的。
——梁其姿(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 目錄
生活的史學以及自序
※ 病痛,就在曆史裏
傳統的“通義”與今日之史學
從“史入武俠”到“武俠入史”
病痛,就在曆史裏
縮小曆史,以發現道德
拋卻“問題”,“復活”曆史
惡世界,亂作一團
通達的老人,偶閤的史學
曆史與戲劇之間的真實
※ 到曆史現場去
靠什麼“走齣中世紀”?
到曆史現場去
轉圖成史與史學新舊
“遊必有方”,還有點兒纍
“形容”曆史
經可以講
萬古江河流嚮何方
作為通識教材的通史書
※ 傳統究竟有幾重
明朝齣瞭什麼問題?
“啓濛”的山後風光
學術史:流變、迴歸與失憶
思想版圖的考索及其他
眼光居中,發現“聯係人物”
傳統究竟有幾重
老上海的前世“多元”
※ 知者是否自知
歐陽修與“君子之勇”
吾心也曾繁華
從“小儒”到“中等社會”
丁文江的“天時”
1946,尷尬的蔣廷黻
苦雨齋的溫暖和晦暗
知者是否自知
“無恒産而有恒心者唯士為能”——張芝聯先生的學術道路
帶走瞭一種學問和一派人生——閱讀記憶中的硃維錚先生
精彩書摘
惡世界,亂作一團
演到《兔》這一則,劉佩琦有點兒“滯”,倒是那個男旦,一頭一尾兩段《玉堂春》,透著股子邪性勁兒。“兩旁的刀斧手,嚇得我膽戰,心,又,寒。”
根據老捨先生的五個短篇小說改編的《老捨五則》問世後在香港藝術節首演,文學顧問舒乙,導演林兆華,主演劉佩琦,可說是一時之選。老捨會寫舊社會,他眼光毒,看在肯節兒上,能把百姓生活寫齣曆史來而又不顯得抽象、矯情,所以曆久彌新。就拿這次改編的五個短篇來說,《柳傢大院》寫傢庭,一百塊大洋“買”來的媳婦不忍公公、小姑子和丈夫的欺淩,懸梁自盡;《也是三角》也是寫傢庭,兩個拜把子逃兵決定組建傢庭,卻無錢各自娶妻,隻得閤娶一個,“小兩口”的事兒變成瞭“小三口”的事兒,兄弟情在欲望中掙紮;《斷魂槍》是市井傳奇,“五虎斷魂槍”隻能嫡傳,不教徒弟,遂以失傳告終;《上任》講官匪一傢,治安稽查官乃是由匪而來,黑白互補而又對峙;《兔》中的小陳要由票友“下海”成為職業男旦,周遭都是對他心存曖昧的男人,他把妹妹嫁給楚總長作九姨太換來開張的錢,楚總長卻更喜歡他。舊中國以“亂象”為基調,這些故事今天看來都是亂得可以的片斷。長輩和晚輩、男人和女人、官和匪、美和醜、善和惡,秩序讓位於現實,現實亂作一團。這戲看得我心寒,因為它們拼在一起,斷片而又互相說明著、隱喻著、留白著,終於使我對那段曆史的認識不安起來。
《柳傢大院》中,貧苦市民老王給洋人當花匠,就自認為是“文明人”,藉著自己的差事讓女兒二妞上學,二妞成瞭“文明”的學生後欺負起嫂嫂來更加理所應當。末瞭,算命先生將這傢庭的苦難和罪惡歸於“文明”。當新事物傳入中國終緻引發社會秩序的異動時,往往不是理想中“現代化”的“進步”,而是新舊因素在社會、思想乃至身份符號的多個層麵嫁接齣無窮多的麵相,權力從舊秩序中溢齣後的紊亂、競爭和怨恨如影隨形,痛楚遠多於歡欣。老王、二妞還是窮人,但街坊已經感覺大雜院擱不下他們這些“文明人”瞭。新靠山的倚恃加上舊倫理中“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傳統,媳婦的死成瞭時代之殤。但遇到親傢賠償的要求,老王一下子就被打迴原形,嫁禍鄰裏,還是“窮人肝火大”的做派。在新舊淆亂的時代中,到底是舊倫理藉著新權勢而放大,還是新權勢擊碎舊道德催生瞭畸變的人,難說清楚。從終點迴望,舊道德可曾真正有過效力,也是問題。
“遊兵散勇”是中國近代社會中最被汙名化的群體之一。翻遍瞭小說戲劇、曆史研究,也難看到同情的敘述。隻有在老捨的筆下,逃兵孫占元和馬得勝被賦予瞭人味兒。他們拿著不義之財,卻想過幾天正常日子。抱著這樣的夢想企圖由“兵”而“民”,又不過是平添瞭一個“小三口”的畸形傢庭。齣路難覓。尤老二不想當土匪瞭,想通過治安有功而鑽進“司令部”。官匪一傢,隻作道德評判還稍嫌簡單瞭些,當時的統治者確實無力另行籌建一支新的警察隊伍,“招安”或許是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的辦法。尤老二說走江湖最重要的不是槍、不是關係,是“分寸”,他給舊日的黑道朋友留有分寸,那些人也未必不投桃報李。再說,土匪想當警察,治安不成也沒有安然做戴紅頂子的土匪,而是辭官,尤老二也沒那麼十惡不赦。在這些逃兵、土匪身上,我們看到瞭舊社會的惡,也看到從社會正常秩序逸齣者迴歸秩序體係的艱難乃至無望,便又轉化為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歡和無奈。“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怕是還有一麵要說,“可恨人亦有可憐之情”。“今天的官未必不是今天的匪。”社會亂瞭,還有“正常”可言嗎?
規矩亂瞭,傢庭的規矩,黑道的規矩,票友的規矩,隻有改行經營客棧的沙子龍還恪守著本傢的規矩。他古闆,亦可謂敗傢,“斷魂槍”在他手裏果然斷魂,但他卻是整齣戲裏最“正派”的人。雖然不收徒弟,也還賞來者一頓爆肚馮,有禮數。隻是這規矩如此落寞,一段京鬍,滿場冷冷的月色。記得馮驥纔《神鞭》中的主人公最後練成瞭神槍手,顯示瞭中國人在技術上的通變。沙子龍不讓人振奮,但讓人同情,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間。他已點齣對洋槍洋炮挑戰下武術是否還有用的憂慮,“舊”有被“新”戰勝的,斷魂槍的“不傳”卻是按舊規矩行事的結果。對後一個層麵,我們的關注和瞭解似乎都少瞭一些。從走鏢到經營,沙子龍放棄瞭槍法,更是換瞭個活法,絕活的失傳是謀生途徑和生活方式的選擇,不是武林規矩自己說瞭算的。社會要變化,就不是在一個兩個點上,而是觸類旁通,藤蔓相連。
3月12日晚上的葵青劇院,彌漫、糾纏、籠罩著這些亂象,混著老北京的土話兒、糙話兒。地地道道的老舊,令人嘆為觀止。朋友驚呼不知道老捨還寫過這麼“亂”的東西,中場休息時前排的香港觀眾興奮地學習北京話的捲舌和兒化音。我也在想,這個兼有旗人“講究”和英倫紳士派頭的人,如何端詳他身邊的生活,留下瞭具有如此曆史記錄性、穿透力和復雜性的作品。惡世界,亂作一團,無論我們用哪一種利刃,似乎都切不開它。還不如放下理論和概念,專心揣摩這五個碎片和它們所自齣的一整個兒的社會。
2010年,香港
……
前言/序言
生活的史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