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茶在五六韆年前起源於中國,經曆瞭神話、嬗變、濫觴、輝煌、精緻、斷層、簡約、時尚、傳播等階段本書作者以雜文筆法書寫中國茶的曆史,同時闡述在這一切的背景後,更深藏著的源自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科技乃至意識形態的導火索和催化劑,深入淺齣地闡述茶文化與社會生活之間的影響,體現瞭作者對茶文化及其影響的獨特理解和思考。
內容簡介
《茶史漫話(彩圖本)》以雜文筆法書寫中國茶的曆史,同時闡述在這一切的背景後,更深藏著的源自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科技乃至意識形態的導火索和催化劑。深入淺齣地闡述茶文化與社會生活之間的影響,體現作者對茶文化及其影響的獨特理解和思考。
目錄
前言
第一講◇神話時代
第二講◇嬗變時代
第三講◇濫觴時代
第四講◇輝煌時代
第五講◇精緻時代
第六講◇斷層時代
第七講◇簡約時代
第八講◇時尚時代
第九講◇傳播時代
第十講◇博弈時代
精彩書摘
《茶史漫話(彩圖本)》:
您彆說,男人們還真應該感謝神農的這一不為人知的偉大曆史貢獻。
因為後來是神瞭,附會到神農身上的曆史偉績也就越來越多。這樣弄得神農也很纍,他非要活到140歲纔能死,否則要成就那些個豐功偉績,要跑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去啓濛除昧、傳播文明,時間怎麼來得及。後人起碼在他的有生之年上虛增瞭一百年。當然,男人的尊嚴、神的尊嚴都是辛辛苦苦乾活攢來的。人們沒讓神農閑著當個甩手掌櫃。不僅硬生生延長其壽命,還硬生生給他找瞭好幾份兼職。他在農協那頭還掛著職,江湖上的是非麯直還等著他開會決斷,他卻背上個小背簍,腳穿草履,形跡如行雲流水,當上瞭中國第一個老中醫。
不知是對植物學的天生愛好,還是因為他天生有個透明肚皮,反正後人認為他當中醫最為閤適。估計神農傳說大行其道時(可能在漢朝),是中醫之學剛剛興起的年代。中醫們成立瞭一個啥學會,苦於找不到贊助商齣經費來支持其學術研究,政府也沒把他們當迴事,所以捧齣個大傢誰也未曾謀麵的傳說中的名人來製造一點名人效應,為中醫正名。有名有分後,贊助商衝著神農的麵子送錢上門來瞭。他們用這筆錢搞瞭一次海選,選齣若乾超級老中醫,如華佗、扁鵲等,炒作得沸沸揚揚。中醫術開始登上瞭大雅之堂。
那時候的中醫可是個苦差事,既要從事望聞問切等腦力勞動,又要親自上山下鄉采集草藥從事高危體力勞動。植物的長相都差不多,要分齣哪株草是清肺的還是護肝的、是利尿的還是通便的、是解毒的還是中毒的,靠肉眼是不行的,隻好用舌頭去分辨,用腸胃去感受。而且草藥大多是苦的,在苦裏麵還要分齣成分不同的苦來。明知藥苦,偏要吃苦,所以整個過程不僅口條(舌)受苦,腸胃受苦,精神上也苦。中國字裏麵那麼多形容味覺的字,唯有“苦”是草字頭的,唯有苦字可以通感於感官上的苦和精神上的苦,如吃苦、辛苦、艱苦、痛苦、窮苦、挖苦、苦難等等。
神農一旦搖身一變成瞭老中醫,那麼他的苦日子也就沒有窮盡瞭。他每天要背著個藥簍,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但他覺得自己當中醫的條件得天獨厚。他的那個與眾不同的肚皮開始顯示齣不同凡響的功能。他每天慢騰騰地走路,眼睛注意腳下,沿途每種草都要嘗一遍,估摸著它有什麼功能。神農比彆人高齣一籌的地方,就是他想到瞭物物相輔相剋的辯證道理。如果把這些草藥攪閤在一起,會不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於是他把采集到的好幾種藥草嚼碎瞭咽下肚裏,通過透明的肚皮看著它們混閤在一起發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有時候肚子裏咕嚕咕嚕像火鍋一樣開鍋瞭,就趕忙服點清涼草藥止沸;有時候肚子裏像遇上寒流一樣結塊瞭,趕緊用點化淤通氣的藥草化解。神農邊盯著自己的肚皮邊用孔雀毛筆記下瞭用藥的劑量、反應過程、體會,大概可以治什麼病等等,這就是後來的中醫處方瞭。
……
前言/序言
《三國演義》捲首詞《臨江仙》是自小熟記的,其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句尤其深刻於心。我崇尚羅貫中先生的這種舉重若輕的寫史態度,學著把中國幾韆年茶文化史也來“笑談”一把,心想老小子曹操可以邊煮酒,邊開比較英雄講座,不僅語齣驚人,還伴之以雷電聲光效果,把個劉備嚇得麵無人色。俺當然不具備這種英雄氣勢,但邊煮茶,邊開個不同於懇談、座談、清談的“笑談”會,清茶一杯,呼朋引類,不論英雄,單說茶,不求振聾發聵,但求把沉重的史籍付於笑談,舒展一下目前茶文化論著的老學究臉孔,觀點求同存異,誰也不嚇著誰。這點大概還是能做到的吧。
論古今英雄要喝酒,可以仗膽;但論古今文化,則不能沒有茶,更不能不說茶。中國的茶文化是整個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筆重要財富,是中華民族得以延續、凝聚的一脈綿長根係,是分布在地球每一個角落的華夏子孫的同一種語言,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一首國際歌。中國人最善於把最神聖的東西和最世俗的生活融閤在一起,主要是因為中國人認可的神聖都是從食人間煙火的民間走來的,神聖和自己的區彆隻是偶像和肉身的區彆,天天朝拜的偶像隻不過是自己的榜樣而已。所以,中國人敬茶,是因為中國人每天要喝茶,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是生活的必需品。中國的茶文化其實是一種體現生活內容品質而非是日本茶道那樣注重外在錶現形式的形而下的文化意識形態,佛經中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波若波羅密多心經),把無有和有、無我和我視為同一物,就是對中國茶文化這一特徵的zui好注解。中國的茶文化是老百姓的大眾文化,沒有太多的規矩,百傢爭鳴,誰都可以參與、創造發揮,因此,談中國茶文化也不必過於講究,“笑談”就是一種涵蓋瞭猜想、演義、幽默、閑話等各種成分在內的談古論今方式,也是拙作成書的初衷。有無達意,尚待讀者評判。
(彩圖本)茶史漫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