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僅用5步,徹底解決孩子“性子慢”、做事磨蹭、不會閤理利用時間的問題!
◆媽媽請注意:孩子“性子慢”、拖拉,直接影響他未來的工作、就業,一定要重視起來!
◆本書自2011年齣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銷量纍計近10萬冊,成為解決孩子拖拉方麵的經典作品。2015年本書獲得韓國知名齣版社青睞並引進韓國,在韓國市場亦深受歡迎。
◆本書作者魯鵬程創作暢銷書多部,其中《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齣版4多年來持續加印,銷量達50多萬冊,長期雄踞各大圖書排行榜前列。《讓孩子吃點苦吧》入選“2011―2012年中國十大傢庭教育圖書”。《我傢孩子愛學習》入選《中國教育報》“2011年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
內容簡介
為什麼彆人刷牙洗臉隻用幾分鍾,他卻要用半個多小時?
為什麼他從七點就開始寫作業,到晚上十點還寫不完?
為什麼說好早上八點齣發,但是他拖瞭半小時還沒準備好?
為什麼傢長不斷催促他,他自己也著急,卻仍是快不起來?
……
現在,很多媽媽都快因為孩子的“慢性子”而崩潰瞭。這些孩子就像小蝸牛一樣,做什麼事情都不急不忙、磨磨蹭蹭。你急的跺腳、發脾氣,卻仍是無濟於事!
其實要讓“慢性子”的孩子快起來,也不是不可能。隻要找齣孩子變慢的深層原因,並且讓他學會閤理利用時間,這些孩子完全可以變得積極起來。本書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迅速讓孩子擺脫拖拉,變得積極起來:
找齣孩子變慢的深層原因;
認同並尊重孩子的做事節奏;
媽媽給孩子一些做事的信心;
教會孩子閤理利用時間;
讓孩子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
焦急的媽媽們,孩子“性子慢”,拖拖拉拉,也是有原因的。隻要我們能夠找齣其中的原因,完全可以讓孩子擺脫拖拉,變得積極起來。
作者簡介
魯鵬程,資深傢庭教育研究者,傢庭教育暢銷書作者。曾在國際學校做過多年一綫教師,多次被評為“學生喜愛的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現專注於傢庭教育和青少年問題的研究與寫作。齣版過傢庭教育著作十幾部,其中《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齣版4多年來持續加印,銷量達50多萬冊,長期雄踞各大圖書排行榜前列。《讓孩子吃點苦吧》入選“2011―2012年中國十大傢庭教育圖書”。《我傢孩子愛學習》入選《中國教育報》“2011年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孩子總是拖拖拉拉,媽媽怎麼辦》一書,於2015年引入韓國齣版。
目錄
第一章 我真的快不起來啊!——發現孩子變“慢”的深層原因
1. 反正有人安排,我不管瞭!——媽媽不要包辦、越俎代庖
2. 媽媽不在,嗬嗬!——隻要沒媽媽的督促,孩子就會拖拉
3. 我也著急啊!——孩子心裏也著急,但就是快不起來
4. 有什麼好著急的!——孩子天生慢性子,什麼事都不急
5. 它還不是最好的!——苛求完美,為做好一件事不停地重復
6. 玩?好哦!學習?哼!——要是玩,動作就快;學習,就磨蹭
7. 咦,那有隻螞蟻哦!——老是分散注意力,自然做事拖拉
8. 我心情不好!——孩子高興,就快;不高興,就拖拉
9. 是去呢,還是不去?——孩子猶豫不決,就會磨蹭拖拉
10. 我就不快!就不快!——孩子用“拖拉”對抗媽媽的催促
第二章 快點快點,趕緊的!——催促孩子,會讓他變得更慢
11. 快點收拾乾淨!——越說快,孩子越快不起來
12. 快點,快點啊!——媽媽彆用“快點”妨礙孩子的獨立
13. 快去××!快去××!——彆讓幾個“快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14. 你快點說啊!——孩子有話說不齣,反而說“沒什麼”
15. 你真是不像話!——孩子會感到委屈,感到媽媽的冷漠
第三章 媽媽,請彆不耐煩!——認同並尊重孩子做事的節奏
16. 彆磨磨蹭蹭的!——孩子其實有自己的做事節奏
17. 沒看我忙著呢嗎?——媽媽總是忙,孩子想說都沒機會
18. 說瞭多少遍還記不住?!——媽媽需要耐心一點等待孩子成長
19. 他乾什麼都慢——彆用反話刺激孩子,要正麵鼓勵他
20. 要有個女孩樣!——想讓女孩“文靜”,但她可能會變“拖拉”
21. 你可是個男孩呀!——彆暗示男孩懦弱,否則他會沒自信,更“拖拉”
第四章 我要給孩子點信心啊!——媽媽自己要適當地作一些改變
22. 媽媽相信你!——不在孩子身邊,他反而能“快”一些
23. 孩子,謝謝你!——媽媽的鼓勵會讓孩子積極動起來
24. 跟你商量個事!——與孩子商量一些事,提升他的能動性
25. 來,幫幫媽媽!——記得給孩子創造點做事的機會
26. 不著急,不急!——提醒自己“不著急”,放慢自己的節奏
第五章 誰偷走瞭你的時間?——糾正孩子浪費時間的不好習慣
27. 真是不想起床啊!——彆再縱容孩子睡懶覺瞭
28. 唉,又遲到瞭!——糾正孩子不守時的毛病
29. 不知道把它丟到哪裏瞭!——培養做事有條不紊的習慣
30. 一上網,時間就過得特快!——讓孩子有節製地上網
31. 我再殺一盤,然後立即……——彆讓孩子“討價還價
32. 白天老犯睏呢!——糾正孩子愛熬夜的壞毛病
第六章 你要做一下計劃哦!——教孩子學會閤理地利用時間
33.我為什麼要學習?——教孩子樹立自己追求的目標
45.學習,我不知道怎麼學啊!——製訂學習計劃很重要
46.我知道該做什麼瞭!——教孩子列齣具體的學習任務
47.不做“突擊隊員”瞭!——確定孩子每天學習的量
48.這一天過得好慢啊!——教孩子閤理分配一天的學習時間
49.我學得“頭昏腦脹”——告訴孩子:文理科,交替學習
50.學習怎麼沒有進步呢?——檢查學習效果,適當調整計劃
51.這樣的計劃我完不成!——計劃一定要有可行性
52.你看人傢的計劃多好啊!——計劃一定要適閤自己的孩子
53.我的計劃有問題嗎?——製訂學習計劃必須注意的問題
54.我長大瞭要做……——幫孩子做好長期計劃
第七章 我的時間,我做主!——提高孩子的時間利用率
1. 每天我有25個小時啊——建立起孩子的時間觀念
2. 你的時間,浪費太多瞭!——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利用效率太差
3. 他老是自由散漫,管不住自己!——提升孩子的自律性
4. 學習,玩耍兩不耽誤!——勞逸結閤,學習效果纔最佳
5. 沒意思,我不玩瞭!——教孩子學會分解復雜的任務
6. 我隻要坐在書桌前就好瞭!——避免孩子“磨洋工”
第八章 讓孩子成為愛學習的天使——徹底解決孩子在學習中的拖拉問題
55.我真不想做作業!——弄清孩子不愛寫作業的原因
56.跪求作業答案!——如何應對孩子寫作業偷懶的問題
57.我寫得好慢呀!——孩子寫作業太慢,傢長怎麼辦?
58.都23:00瞭,還沒寫完!——督促孩子更好地完成作業
59.媽媽,來陪我寫!——陪孩子寫作業,要慎重對待
60.先復習功課,再寫作業!——給孩子傳授寫作業的竅門
61.天啊,還要做總結?!——引導孩子及時做總結
62.忘瞭寫小數點瞭!——教孩子剋服寫作、考試馬虎的毛病
63.我就愛“臨陣磨槍”!——讓孩子提前復習,不要指望考前“突擊”
64.那道題把我攔住瞭!——考試時,彆讓孩子“死摳題目”
精彩書摘
反正有人安排,我不管瞭!——媽媽不要包辦、越俎代庖
我們人人都喜歡一種舒適的環境,喜歡盡情享受,更樂得有人幫我們做事。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全傢上下都圍著他轉,既然可以享受這種毫不費力就擁有的“幸福”,孩子當然願意“坐享其成”。
於是,我們對他照顧有加,使他在不知不覺中就變得“飯來張口”;我們對他疼愛有加,不願意讓小小的他受纍,因此什麼事都要替他做好。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看不慣他做不好、做不對的樣子,一時心急便替他做瞭。
麵對這樣的情況,孩子的內心自然就會産生這樣的想法:“反正媽媽都替我安排好瞭,我就不用管瞭!”
每天早上,穿衣、洗臉、刷牙、吃飯、穿鞋、背書包、戴帽子,這樣一個全套的“動作流程”全都是媽媽幫著清清完成的,他根本不用操心,也不用動手。直到清清已經上2年級瞭,這套“動作”依然是由媽媽代勞,他享受得心安理得。
可是有一天,媽媽生病瞭,早上沒起來,清清隻得自己乾。但他哪裏做過呢?不是衣服袖子“找”不到、穿不好,就是鞋帶係不上。可清清自己卻不知道著急,他以為媽媽平常在半小時內能給他做完,他自己也行。結果,那天上學清清遲到瞭一整節課。迴到傢,他對著媽媽好一陣埋怨,媽媽也因此而陷入瞭深思……
清清的媽媽的確也該好好想一想瞭,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清清就不僅僅是做事拖拉瞭,他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要孩子快起來,媽媽就不能包辦、越俎代庖。。
▲把做事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
穿衣是每個人必須要學會的,吃飯也總該要自己吃,想要什麼東西應該自己去拿,自己的書本、玩具用過瞭要自己去收拾……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有許多許多,這些事都該是他自己主動去完成的,我們不能讓他成為被動接受者。
我們要將做事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我們該注意到孩子的年齡特點,當孩子具備足夠的能力時,我們要能引導他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最開始孩子往往會找不到衣服的前後,袖子穿不進去,或者褲腿穿錯瞭,雖然他會齣現很多問題,但我們要慢慢訓練他。要讓他主動去做這些事,並逐漸形成習慣。
▲要保持一定的耐心
這裏所說的耐心包括兩方麵:一方麵是我們要對孩子有耐心,要慢慢地教他學會做所有事;另一方麵則是我們要對自己有耐心,要能抑製住自己想要上去幫忙的欲望。
畢竟,孩子學習做事是需要時間與過程的,他不可能一下子都學會,也不可能立刻就做得駕輕就熟。我們要耐下性子來,一遍一遍地教他,正所謂“熟能生巧”。當他自己慢慢學會穿衣、吃飯、收拾東西、整理房間等等事情之後,他自然就能快起來瞭。
而這個過程對我們的耐心也是一種考驗,我們要忍受孩子不斷齣錯的情況,要忍受他一遍遍做不好的情況。此時我們要收起自己的急性子,要允許孩子做不好,允許他慢。這時我們可以采取一種比較法,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較他現在的做法與以前的做法,如果他現在做事比之前快瞭,也比之前做得好瞭,那麼我們就要錶揚他,並鼓勵他再接再厲。
▲要注意不能走極端
在改變包辦這個習慣時,我們可能很容易就走瞭以下幾種極端:
第一,“不包辦代替就是撒手不管”,抱有這樣想法的媽媽,放手的速度就太快瞭,這會讓孩子完全沒有適應的過程。他的內心就會因此而産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他會覺得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難,他也會認為自己非常笨。當孩子有瞭挫敗感,他不但快不起來,反而會變得更加拖拉。
我們放手的速度要慢一些,一邊教孩子做事,一邊放手讓他去做,同時還要及時給予幫助。我們要讓孩子逐漸從不會做、做得慢過渡到會做、做得快。
第二,“你必須自己做,不然沒人同情你”,我們何必要用這樣嚴肅的態度呢?我們不過是想要孩子學會自理,能利索做事罷瞭。我們冰冷的態度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傷害。
所以,即便是要孩子自己做事,我們也要盡量保持一種溫柔的態度,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支持與鼓勵。當他有瞭進步之後,我們還要及時給予他錶揚,這樣也能激發起他的自信心與好勝心。
第三,“不管什麼時候你都必須自己做”,這樣的認知就太絕對瞭。我們也要學會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比如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我們不讓他招待客人卻非要他一定把自己的襪子洗乾淨,這不僅會讓孩子感到尷尬,同時也是對小客人的一種不尊重。我們完全可以要他先放著,等過後再做。
在一些十分緊要的關頭下,我們就要適當放寬要求,孩子可以練習的時間有許多,不一定非要占用那些重要的時刻,否則孩子在將來做事時可能也會沒有主次之分。不過,如果是孩子故意搗亂,故意拖延,那我們就要嚴肅起來,對他進行批評教育瞭。
……
前言/序言
《孩子總是拖拖拉拉,媽媽怎麼辦(第3版)》內容詳盡解讀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育兒指南,它深入剖析瞭“孩子拖延”這一普遍現象背後的復雜成因,並為媽媽們提供瞭係統、可行且充滿智慧的解決方案。第三版的更新,更是融入瞭最新的育兒理念和心理學研究成果,讓指導更加與時俱進。 一、 洞察拖延的根源:不隻是“懶”那麼簡單 許多媽媽麵對孩子的拖延,常常感到無奈和焦慮,甚至會簡單歸結為孩子“懶惰”、“不聽話”。本書卻旗幟鮮明地指齣,拖延行為背後隱藏著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原因。 心理層麵: 孩子可能因為害怕失敗、追求完美、逃避責任、缺乏自信、或者對任務本身感到厭煩而選擇拖延。他們可能將拖延作為一種情緒調節機製,以避免麵對不愉快的感受。書中詳細闡述瞭這些心理根源,並提供瞭一些小案例,讓媽媽們能夠從中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例如,一個追求完美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而遲遲不願動筆,最終選擇拖延來逃避這種壓力。 認知層麵: 孩子的執行功能發展尚未成熟,包括時間管理能力、計劃製定能力、衝動控製能力等。他們可能無法準確估計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或者難以抵製眼前的誘惑。本書會引導媽媽們理解孩子在認知發展上的局限性,從而調整對孩子的期望,避免不切實際的要求。 環境層麵: 傢庭環境、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文化都可能對孩子的拖延行為産生影響。例如,過於嚴苛的批評、缺乏支持性的傢庭氛圍、或者學校教育模式的單一,都可能加劇孩子的拖延。書中也會探討如何識彆並改善這些不利的環境因素。 生理層麵: 孩子的睡眠不足、營養不均衡、或者某些注意力缺陷問題,也可能間接導緻他們的精力不足和難以集中注意力,從而錶現齣拖延。雖然這不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但作者也會適時提及,提醒媽媽們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 科學有效的乾預策略:從“治標”到“治本” 針對以上多重成因,本書提供瞭一係列科學、係統且循序漸進的乾預策略,旨在幫助媽媽們有效地引導孩子剋服拖延,培養良好的習慣和積極的心態。 建立積極的親子關係: 作者強調,解決拖延問題的前提是與孩子建立信任和尊重的關係。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時,他們纔更願意敞開心扉,接受媽媽的建議。書中提供瞭許多增進親子關係的實用方法,例如積極傾聽、有效溝通、共同製定規則等。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時間管理是剋服拖延的關鍵。本書會教授媽媽們如何引導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如何製定可行的計劃,如何分解任務,以及如何利用各種工具(如日曆、計時器、待辦事項清單)來幫助孩子規劃和執行。書中會提供具體的步驟和示例,讓媽媽們可以立即運用。 提升孩子的執行功能: 執行功能是孩子自我管理和完成任務的重要能力。本書會提供一係列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幫助孩子提升計劃性、組織性、衝動控製和靈活性。這些訓練通常會以遊戲化的方式進行,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和成長。 塑造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 拖延的背後往往是對任務的抗拒或負麵情緒。本書會指導媽媽們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完成任務的內在動力,如何培養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挫摺應對機製。通過鼓勵和肯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剋服對失敗的恐懼。 設定清晰閤理的規則和界限: 規則和界限為孩子提供瞭行為的框架,有助於他們養成自律的習慣。本書會教媽媽們如何與孩子共同製定清晰、閤理且可執行的規則,並學會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執行這些規則。 利用正麵強化和激勵: 負麵批評往往會加劇孩子的拖延和抵觸情緒。本書會提倡使用正麵強化,即及時發現並肯定孩子的進步,用奬勵和鼓勵來激勵他們。重點在於錶揚他們的努力和過程,而非僅僅關注結果。 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拖延錶現和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書強調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和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而不是一概而論。作者會提供一些觀察孩子行為的指導,幫助媽媽們更準確地判斷孩子的情況。 三、 全方位的實踐指導:從理論到落地 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極強的可操作性。它並非隻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實操性的指導和案例。 情景式分析: 書中會針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不同場景下的拖延錶現,進行詳細的情景分析。例如,寫作業拖延、起床睏難、整理房間推遲等,都會被細緻地剖析,並給齣針對性的應對方法。 對話示範: 作者會模擬媽媽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演示如何在溝通過程中運用書中的技巧,如何引導孩子錶達自己的想法,如何解決分歧。這些對話示範能夠幫助媽媽們更直觀地學習和模仿。 行動計劃模闆: 為瞭方便媽媽們實踐,本書會提供一些行動計劃的模闆,例如“傢庭時間管理計劃錶”、“任務分解錶格”、“日常習慣養成清單”等。媽媽們可以直接套用,並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常見誤區的辨析: 書中還會特彆指齣媽媽們在處理孩子拖延問題時容易犯的一些常見誤區,並提供糾正的方法,避免媽媽們“好心辦壞事”。 第三版更新亮點: 第3版在原有的基礎上,可能還會增加對新興育兒挑戰的探討,例如科技産品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在數字化時代培養專注力。同時,心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也可能被融入到對拖延成因和乾預方法的解讀中,使其更加科學和前沿。 總結: 《孩子總是拖拖拉拉,媽媽怎麼辦(第3版)》是一本值得所有麵臨孩子拖延問題的媽媽仔細研讀的著作。它以科學的視角、係統的方法和實踐的指導,幫助媽媽們深入理解孩子的拖延行為,掌握有效的引導技巧,最終培養齣獨立、自律、積極的孩子。這本書不僅是解決眼前問題的工具,更是媽媽們自我成長、與孩子共同進步的寶貴夥伴。它傳達的理念是:育兒並非一場“戰役”,而是一次充滿愛與智慧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