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麵嚮國傢自主創新的高新區轉型發展研究》以區域創新、集群演化、自組織等理論為支撐,在闡釋高新區轉型發展與國傢自主創新耦閤關係基礎上,尋找高新區轉型發展的理論淵源;根據高新區演化的階段劃分與動力機製,提齣我國高新區發展中的主要路徑偏差;運用戰略生態位管理理論構建由企業-産業-環境嵌套式目標細分架構;基於二象對偶論剖析高新區轉型發展基礎,並對我國56個高新區進行實證測算與聚類分析;結閤箭靶模型與聚類組閤值特徵,設計瞭我國高新區轉型發展的差異化路徑,並提齣瞭確保轉型發展路徑實現的內構保障體係與外建服務體係。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高新區概述 1
1.1 高新區的誕生與內涵剖析 1
1.1.1 新技術革命與高新區誕生 1
1.1.2 創新驅動下高新區內涵剖析 2
1.1.3 我國高新區的“特區”定位 5
1.2 我國高新區的成長曆程 6
1.2.1 基於時間序列的發展曆程 7
1.2.2 基於空間布局的發展曆程 9
1.3 高新區及相關研究 10
1.3.1 高新區産業集群成長研究 10
1.3.2 高新區創新體係建設研究 12
1.3.3 高新區“二次創業”研究 16
1.3.4 高新區轉型發展研究 17
1.3.5 高新區及相關研究評述 18
第2章 國傢自主創新與高新區轉型發展理論溯源 19
2.1 國傢自主創新與高新區轉型發展的內涵 19
2.1.1 國傢自主創新的概念及實現機製 19
2.1.2 高新區轉型發展的概念及理論構成 21
2.1.3 高新區轉型發展與國傢自主創新的耦閤關係 24
2.2 轉型理論與高新區發展 27
2.2.1 轉型理論的研究對象 27
2.2.2 轉型理論範式及核心問題 28
2.2.3 高新區發展中的轉型理論體現 29
2.3 演化理論與高新區發展 30
2.3.1 迴歸戰略與高新區發展 30
2.3.2 國傢階段演化與高新區發展 33
2.3.3 區域演化與高新區發展 35
2.4 自組織理論與高新區發展 36
2.4.1 係統自組織的涵義與特徵 36
2.4.2 自組織係統與高新區發展 37
2.4.3 高新區發展的自組織分析 37
第3章 高新區的階段演化與路徑偏差 40
3.1 高新區演化的階段界定及特徵 40
3.1.1 高新區相關因素的階段性 40
3.1.2 高新區演化的邏輯斯諦麯綫 43
3.1.3 高新區演化的階段及內涵 44
3.1.4 基於突變論的高新區階段轉換 47
3.1.5 高新區階段演化的典型特徵 49
3.2 高新區階段演化的動力機製 52
3.2.1 動力機製的概念與分類 52
3.2.2 高新區演化內源性動力 54
3.2.3 高新區演化外源性動力 57
3.3 世界典型園區的演化路徑及啓示 59
3.3.1 發達國傢的高新區:矽榖 60
3.3.2 新型工業化國傢的高新區:大德科技園 62
3.3.3 發展中國傢的高新區:班加羅爾科技園 63
3.3.4 世界典型園區演化路徑啓示 64
3.4 我國高新區演化的路徑偏差 66
3.4.1整體發展定位異化 67
3.4.2園區産業根植性弱 69
3.4.3創新空間粗放經營 70
3.4.4産業集聚兩極分化 71
3.4.5研發孵化功能弱化 72
第4章 高新區轉型發展目標細分與界麵障礙 74
4.1 轉型發展目標的確立原則與協調關係 74
4.1.1 轉型發展目標確立原則 74
4.1.2 目標確立中的關係協調 75
4.2 基於戰略生態位管理的轉型發展目標架構 76
4.2.1 戰略生態位管理理論概述 76
4.2.2 高新區轉型發展目標細分架構 77
4.3 高新區轉型發展目標的多級細分 79
4.3.1 基於優勢培育的企業轉型發展目標 79
4.3.2 基於兩權優化的産業轉型發展目標 81
4.3.3 基於空間改造的環境轉型發展目標 83
4.4 轉型發展目標實現的界麵障礙 86
4.4.1 既有發展路徑依賴 86
4.4.2 粗放管理體製慣性 87
4.4.3 價值鏈“低端鎖定” 88
4.4.4 “邊界陰影”束縛 88
第5章 高新區轉型發展基礎的雙維度評價 90
5.1 基於二象對偶的轉型發展基礎構成 90
5.1.1 二象對偶論的核心觀點 90
5.1.2 轉型發展基礎的二象對偶錶徵 91
5.2 基礎實象:創新體係成熟度評價體係 93
5.2.1 創新體係成熟度及其評價指標 93
5.2.2 創新體係成熟度評價模型構建思路 102
5.2.3 要素比較優勢的灰色關聯評價 103
5.2.4 體係成熟度的測算與閤成 106
5.3 基礎虛象:創新效率兩階段評價體係 108
5.3.1 創新效率及其評價指標 108
5.3.2 創新效率測度方法選取 111
5.3.3 鏈式關聯DEA兩階段模型構建 112
5.4 轉型發展基礎實證測算與分析 114
5.4.1 轉型發展基礎測算對象選取 114
5.4.2 創新體係成熟度測算與分析 115
5.4.3 兩階段創新效率測算與分析 121
5.4.4 轉型發展基礎的聚類與分析 123
第6章 高新區轉型發展的差異化路徑設計 127
6.1 轉型發展路徑設計的依據與原則 127
6.1.1 路徑設計的“箭靶模型” 127
6.1.2 路徑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 128
6.1.3 路徑設計的相關說明 129
6.2 基於生態位拓展的優勢協作路徑 131
6.2.1 生態位拓展下的優勢協作路徑內涵 131
6.2.2 優勢協作路徑推進的控製節點 133
6.2.3 實例分析:包頭高新區的優勢協作路徑 134
6.3 基於産業鏈延展的特色聚焦路徑 137
6.3.1 産業鏈延展下的特色聚焦路徑內涵 137
6.3.2 産業特色聚焦路徑的實現形式 138
6.3.3 實例分析:泰州高新區的特色聚焦路徑 139
6.4 基於資源再開發的集約提效路徑 141
6.4.1 資源再開發下的集約提效路徑內涵 141
6.4.2 集約提效路徑的實現形式 142
6.4.3 實例分析:東湖高新區的集約提效路徑 142
6.5 基於高精尖引領的輻射聯動路徑 145
6.5.1 高精尖引領的輻射聯動路徑內涵 145
6.5.2 輻射聯動路徑推進的控製節點 147
6.5.3 實例分析:中關村的輻射聯動路徑 148
第7章 轉型發展路徑實現的配套體係建設 152
7.1 路徑實現的配套體係建設思路 152
7.2 路徑實現的四大內構保障體係 153
7.2.1 轉型意識推進體係 153
7.2.2 組織協調保障體係 155
7.2.3 科技孵化培育體係 158
7.2.4 成效考評管控體係 160
7.3 路徑實現的四大外建服務體係 162
7.3.1 創新資金融通體係 162
7.3.2 人纔服務保障體係 165
7.3.3 技術交互協作體係 166
7.3.4 政策法律支持體係 168
參考文獻 171
附錶 187
附錶1:“146+1”個國傢高新區名單 184
附錶2:轉型基礎評價指標標準化數據 188
附錶3:體係成熟度的灰色關聯測算值 207
前言/序言
古希臘辯證法奠基人赫拉剋利特有句名言“一切皆流”,雖然這句話在遙遠的古代是一種真知灼見,但它更適用於當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微電子、計算機、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為代錶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對世界科學、技術和生産領域産生重大影響,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在全球範圍內風起雲湧。為適應國際間經濟科技競爭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界、理論界廣泛關注如何發揮科學技術在發展生産力中的作用等深層次問題,並大力探索實施國傢“火炬計劃”。藉鑒西方科技園這一嶄新經濟科技發展形式,我國在部分有條件城市優先批復建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從此拉開瞭加快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序幕。
經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各地高新區尤其是國傢高新區成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一麵旗幟,實現瞭産業超常規發展,有效提升瞭區域科技實力乃至國傢自主創新能力。目前我國擁有“146+1”個國傢高新區,2015年全國高新區集聚高新技術企業31160傢,占全國上報統計總量的37.7%;實現全口徑生産總值8萬億元,占全國GDP的11.9%;實際創造就業崗位1719萬個;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發明專利162.3件;實現工業總産值和淨利潤分彆達18.6萬億元和1.6萬億元,平均利潤率和淨利潤率為19.8%和6.3%;齣口創匯4732.7億美元,占同期全國外貿齣口總額的20.8%,可見我國高新區在創新型國傢建設進程中做齣瞭巨大貢獻。
高新區作為我國承載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在當下以“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為核心的改革攻堅期發揮著關鍵作用,不僅成為促進科技與經濟無縫對接的核心載體,更在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中先行示範。麵對我國第三次大轉型的新要求與新挑戰,高新區品牌優勢缺乏、業態低端徘徊、空間粗放經營等弊端日益凸顯,這些問題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大連高新區調研時就強調“高新區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術,要體現高新含量,不能搞粗放經營、什麼‘菜’都裝進高新區的筐子裏”;李剋強總理在2014年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和2015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反復指齣要辦好國傢高新區,在更大範圍、更多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因此,由增量布局嚮提質增效轉變已成為我國高新區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而國傢自主創新導嚮下的轉型發展則是完成這一時代使命的最佳途徑。
以推動高新區順利實現轉型發展為研究目標,本書針對“為何轉”、“嚮哪轉”、“怎麼轉”等關鍵問題,從高新區轉型發展與國傢自主創新的耦閤關係齣發,依據高新區階段演化的理論與實踐規律剖析我國高新區演化的路徑偏差,運用戰略生態位管理理論提齣由企業一産業一環境組成的細分目標架構,運用二象對偶論構建由“狀態”維的體係成熟度和“過程”維的創新效率組成的雙維度評價體係,並結閤細分目標和轉型基礎評價結果,設計差異化的高新區轉型發展路徑和配套體係,從而豐富與完善瞭現有創新集群發展的理論體係。本書研究屬於區域經濟、産業經濟、集聚經濟、創新管理等多學科的交叉集成領域,綜閤運用瞭階段演化、生態位、自組織、二象對偶等理論知識,體現瞭高新區理論研究未來的發展趨勢,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意義。在實踐層麵,國傢穩步推進創新驅動下“經濟升級版”的打造,這使得許多高新區已經逼近亟須轉型的關鍵當口,必須在認清自身轉型優勢與障礙的基礎上,尋找恰當的轉型發展路徑,並且國傢相關部門應積極提供全麵的配套服務體係。
基於此,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麵上,針對高新區轉型發展的理論淵源、階段演化及路徑偏差、目標細分與界麵障礙、轉型基礎評價與轉型路徑設計等問題展開係統研究,以期為我國高新區厘清轉型狀態和確定轉型路徑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本書是發展經濟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管理科學、公共政策學等專業學生理想的閱讀教材,也是區域、産業、科技等創新管理方嚮師生的參考資料;是國傢、地方黨政、園區管委會負責人,城市規劃、科技計劃、環境建設等部門公務員,以及有誌於地方行政管理的中青年、關心高新區發展的企事業單位研究人員可藉鑒的書籍。
本書撰寫過程中,由鬍樹華教授統籌,牟仁艷副教授指導,解佳龍執筆,獲得瞭研究課題組王利軍、劉振元、雷殷等成員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本書獲得瞭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麵嚮國傢自主創新的高新區轉型發展研究”(編號:2015127)、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麵嚮係統效能的國傢高新區創新脆弱性作用機理與優化調控”(編號:71602192)、中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編號:cs016008)的資助,在此錶示感謝!
不妥和錯誤之處,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解佳龍
2015年10月於南湖畔
麵嚮國傢自主創新的高新區轉型發展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