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安徽財經大學作為安徽省重點建設的多科性高等財經院校,一直在探索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培養效果如何的路上前行著。《高校“四位一體”育人體係探索: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是安徽省重大教學研究項目“地方財經高校內涵式發展研究”和“基於‘三分’理念的財經類高校人纔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也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學術事務——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和《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學生事務——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姊妹篇的進一步凝練和提升,該書從高校人纔培養的理論、國內外高校育人體係的實踐經驗、安徽財經大學育人實踐的探索,構建瞭高校育人體係的基本框架,形成瞭獨特的“四位一體”育人體係。
內頁插圖
目錄
1 高校人纔培養概述
1.1 大學基本職能
1.2 大學的人纔培養
1.3 以學生為中心的人纔培養
2 國內外高校育人體係的經驗
2.1 國內高校的做法
2.2 國外高校的做法
2.3 國內外高校的經驗與啓示
3 高校“四位一體”育人體係構建: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
3.1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提齣的背景
3.2 “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體係概述
3.3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基本做法
4“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探索:知識探究
4.1 知識探究概述
4.2 高校大學生知識探究麵臨的問題
4.3 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知識探究的做法
4.4 高校大學生知識探究的經驗與啓示
5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探索:能力提升
5.1 能力提升概述
5.2 高校大學生能力提升麵臨的問題
5.3 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能力提升的做法
5.4 高校大學生能力提升的經驗與啓示
6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探索:素質培養
6.1 素質培養概述
6.2 高校大學生素質培養麵臨的問題
6.3 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素質培養的做法
6.4 高校大學生素質培養的經驗與啓示
7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探索:人格養成
7.1 人格養成概述
7.2 高校大學生人格養成麵臨的問題
7.3 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人格養成的做法
7.4 高校大學生人格養成的經驗與啓示
8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建設的實踐:以經貿類專業人纔培養為例
8.1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下的專業人纔培養概述
8.2 安徽財經大學“四位一體”經貿類專業人纔培養做法
8.3 經貿類專業人纔培養的思考
9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國際商務課程建設
9.1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課程建設概述
9.2 《國際商務》課程落實“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做法
9.3 《國際商務》課程建設的思考
10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社會實踐活動
10.1 社會實踐活動概述
10.2 社會實踐活動支持“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做法
10.3 社會實踐活動的思考
11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的學科競賽實踐
11.1 學科競賽概述
11.2 學科競賽促進“四位一體”育人體係建設的做法
11.3 學科競賽的思考
12 “四位一體”育人體係建設的學生社團組織
12.1 學生社團的概述
12.2 學生社團促進“四位一體”育人體係建設的做法
12.3 學生社團建設的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k
前言/序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實現瞭跨越式發展,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2004年,中國高等學校在校生突破2000萬人,高等教育規模全球第一,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大國。2010年《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的發布,標誌著中國高等教育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中國開始由高等教育大國嚮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然而,中國高等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傢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發展依然存在教育觀念相對落後、教學內容方法陳舊、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閤型人纔緊缺等問題。由此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新,特彆是圍繞立德樹人這一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進行著各自的探索和實踐。主要體現在:辦學定位、人纔培養理念、育人體係、專業設置與調整、大類招生與專業分流、課程建設、實驗實訓、創新創業、社會實踐、質量監控體係建設、專業評估與認證等,以及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參與民主管理、誌願服務、社團活動等。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齣:深化教育體製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纔培養體製,目的是提高人纔培養水平。黨的十九大報告指齣: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全麵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在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紮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的同時,突齣強調要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力求使立德樹人的方嚮性、民族性和時代性更加鮮明。2015年國務院齣颱《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將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閤改革的重要內容。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入、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顯然,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人纔培養創新的要求,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每一所高校都應該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探索具有學校特色的人纔培養模式和育人體係。
長期以來,安徽財經大學十分重視全麵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對深化教育領域綜閤改革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人纔培養這一中心任務,不斷深化改革和開拓創新,初步形成瞭“以學生為中心”的“知識探究、能力提升、素質培養、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育人體係。這一體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實現“三個結閤”,即堅持將育人體係建設與學生發展需求相結閤,彰顯學生個性和自然稟賦,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人纔;堅持將育人體係建設與社會需求相結閤,整閤優化校內外資源,培養社會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將育人體係建設與學科專業建設相結閤,學科專業建設要圍繞育人體係,育人體係要落實於學科專業建設。總之,通過“四位一體”育人體係完善,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會育人”的大格局,使人纔培養工作更加係統化、規範化、科學化,以知識學習和探究為基礎,促進學生能力、素質、人格的協同發展,實現高層次應用型人纔培養目標。
育纔之道: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視野 一、 時代呼喚與改革浪潮 高等教育,作為國傢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其育人質量與模式直接關係到民族的未來。放眼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更加高效、更有針對性的育人路徑。特彆是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社會對人纔的需求呈現齣多樣化、高端化、復閤化的特點。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在應對這些挑戰時,顯得力不從心。如何培養齣適應時代發展、具備創新能力、具備社會責任感的閤格人纔,已成為擺在每一個高等教育機構麵前的重大課題。 在中國,高等教育正經曆著深刻的變革。國傢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不斷推齣各項政策,引導高校提升教育質量,深化人纔培養模式改革。從“雙一流”建設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的建設,再到産教融閤、科教融匯的提齣,都體現瞭國傢對高等教育發展方嚮的清晰指引和對育人創新的殷切期望。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探索和構建更加科學、係統、多元的高等教育育人體係,已成為緊迫而又必要的任務。 二、 育人體係的內涵與構建 “育人體係”並非一個孤立的概念,它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涵蓋瞭高等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人格養成等一係列活動的係統設計。一個完備的育人體係,應當具備以下幾個關鍵維度: 1. 知識體係的建構與更新: 這不僅是指課程設置的科學性與前沿性,更包括知識傳授方式的創新。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引導學生掌握獲取、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如何打破學科壁壘,實現知識的融通與整閤?如何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融入教學內容?這些都需要精心的設計和持續的優化。 2. 能力培養的維度拓展: 現代社會對人纔的能力要求是全方位的。除瞭專業知識和技能,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錶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都應被納入能力培養的範疇。這意味著教學方法需要從傳統的“講授式”嚮“探究式”、“項目式”、“問題導嚮式”轉變。 3. 價值塑造的深度融入: 人纔的培養不僅是“技能的復製”,更是“人格的塑造”。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如何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這是育人體係中最具戰略意義的部分。 4. 人格養成的全麵關懷: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復雜的身心過程。一個完善的育人體係,應關注學生的全麵發展,包括他們的心理健康、身心健康、藝術修養、審美情趣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這需要學校在學生管理、心理輔導、課外活動、生涯規劃等方麵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導。 構建一個有效的育人體係,絕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對高等教育的本質有深刻的理解,對人纔培養的目標有清晰的定位,並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不斷進行反思和調整。 三、 協同育人:凝聚多方閤力 在探索高等教育育人體係的過程中,“協同育人”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關鍵詞。它強調的是,人纔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學校單方麵的努力,而需要匯聚多方力量,形成閤力。 1. 學校內部的協同: 這包括瞭不同職能部門(教務、學工、科研、就業等)的協同,不同學科、不同學院之間的協同,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同。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閤作者。學生也應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和建設者。 2. 傢庭與學校的協同: 傢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傢庭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深遠影響。學校應積極與傢庭溝通,建立有效的傢校聯係機製,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3. 社會與學校的協同: 廣闊的社會是人纔成長的大熔爐。高校需要與企業、政府、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建立緊密的閤作關係。通過聯閤培養、實習實踐、項目閤作、成果轉化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鍛煉成長,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並為社會輸送急需的高素質人纔。這種産教融閤、科教融匯的模式,不僅提升瞭人纔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為高校的發展注入瞭新的活力。 4. 校友的參與: 成功的校友是學校的寶貴財富。他們不僅是學校聲譽的代錶,更是學生寶貴的榜樣和人生導師。鼓勵校友迴饋母校,參與到學生的教育和指導中來,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實際的幫助。 四、 育人模式的創新與探索 麵對新形勢、新要求,高等教育育人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這包括但不限於: 1. 個性化與分層化培養: 認識到每個學生的獨特性,設計更加靈活的課程體係、學業路徑和評價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通過輔導員製度、導師製、學業指導等,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業和生涯規劃。 2. 實踐導嚮與創新創業教育: 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閤,大力發展實驗教學、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3. 信息化與智能化賦能: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綫上綫下相結閤的混閤式教學模式。開發智能化教學平颱,實現精準教學、個性化輔導和學習成效的有效評估。 4. 國際化視野的拓展: 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項目,學習跨文化知識,培養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使之能夠適應全球化競爭的環境。 5. 終身學習理念的培育: 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為他們未來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實現持續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五、 結語 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它需要教育者、學生、傢庭、社會乃至國傢各方麵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構建一個科學、係統、富有活力的育人體係,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通過不斷地實踐、反思與創新,我們必將走齣一條更具中國特色、更符閤時代要求的高等教育發展之路,為社會培養齣更多德纔兼備、能擔大任的優秀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