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突齣課程“體驗性教學”特點,運用心理學、團體動力學的理論為基礎,通過精心設計的團體心理小組活動,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和感悟,並且結閤相關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使得學生將課堂上的學習體驗內化為個人的心理知識,提高適應社會生活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迅速,本課程承擔2016年江西省教育改革課題中的一項研究,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教學改革,結閤“綫上+綫下”教學,“本校+跨校”在綫學習交流的模式。為瞭提升本課程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內涵質量,教材組已經將《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中的十章內容的教學PPT、教學微視頻和章節測試題上傳至網上雲課堂。學習愛好者可以掃描《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中的二維碼進行自主學習,並通過平颱論壇進行交流。
《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精選心理素質、環境適應、自我成長、學習適應、人際交往、情緒控製、挫摺應對、人格完善、愛情心理、網絡心理、心理谘詢以及生命感恩等十二個主題,內容既涉及如何解決高職院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際問題、挫摺問題、學習問題等現實心理問題,同時又涉及如自我意識的成長、健康使用網絡和個性完善等發展性心理問題。
《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遵循“一看、二說、三聽、四做、五想”的認識邏輯(一看——心理故事;二說——心理論壇;三聽——心理知識;四做——心理活動;五想——心理成長),將教材內容進行瞭有效的劃分,每一章分為結構閤理、層次遞進的各小節,每一個小節由五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與部分間相互關聯,相互補充。每一個章節的內容設計既體現瞭體驗式教學的指導思想,又嚴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在邏輯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彼此銜接,成為係統化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成長和發展的教育內容。
此教材在學習內容和方法上體現瞭學做一體的思想,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老師課程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學生課後自學使用,還可以作為團體心理訓練開展的指導教材。
目錄
第一章 心理素質訓練
第一節 心理素質教育
心理故事——一隻蒼蠅引發的悲劇
心理論壇——為什麼叫我“吝嗇鬼”?
心理知識——心理素質教育
心理活動——換個角度看問題
心理成長——電影《阿甘正傳》賞析
第二節 心理訓練
心理故事——畫傢的怒和喜
心理論壇——護蛋行動的啓示
心理知識——心理訓練
心理活動——規則的意義
心理成長——發現成長中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團體心理訓練
心理故事——國王的寜靜
心理論壇——情境應對思考
心理知識——團體心理訓練
心理活動——緣分組閤
心理成長——個性名片,
第二章 環境適應訓練
第一節 新環境的特點
心理故事——美洲鷹的成長
心理論壇——想傢的日子
心理知識——新環境的特點
心理活動——滾雪球
心理成長——時代的變化
第二節 常見環境適應問題
心理故事——位置
心理論壇——小李的轉變
心理知識——常見環境適應問題
心理活動——心理適應能力測試
心理成長——訪問陌生人
第三節 環境適應的心理調控
心理故事——一粒種子的信念
心理論壇——新環境的睏惑
心理知識——環境適應的心理調控
心理活動——環境適應思考等
心理成長——電影《緻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賞析
第三章 自我成長訓練
第一節 自我意識
心理故事——信念的力量
心理論壇——斯芬剋斯之謎
心理知識——自我意識
心理活動-10個我
心理成長——認識自我的技巧
第二節 自我接納
心理故事——小男孩與石頭
心理論壇——“犧牲”的代價
心理知識——自我接納
心理活動——我的橘子等
心理成長——天生我材等
第三節 自我完善
心理故事——斷臂鋼琴師
……
第四章 學習適應訓練
第五章 人際交往訓練
精彩書摘
《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
要減輕或避免網購成癮最關鍵的在於轉移注意力。上網購物一族可以在購買商品時,稍作遲疑,多問自己幾句“是不是真的需要?”“買瞭之後會用得上嗎?”等問題。如果發現依然控製不住自己的時候,可以約上三五知已一同外齣散散心,或參加如讀書會、健身鍛煉等修身養性的活動,以此減少上網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五)網絡拖延癥
看著學習、工作任務就心煩,能拖一秒是一秒,總感覺自己很忙,但其實沒有可忙之處,期限到來前,心裏雖然很焦慮,但總想“再等一下”。打開電腦,泡上一杯咖啡,看一下人人網的轉帖,在好友的新狀態和新日誌下麵留一圈言,順便開始在人人網上版聊,然後在Google閱讀器裏掃掉最近的更新,上微博看看有沒有好玩的段子,打開豆瓣電颱,再翻一下歪酷好友們的博客,最後去開心農場偷菜收菜,去開心餐廳做菜,再強迫性地統統刷新好幾遍。學習、工作還沒開始,半天就過去瞭。
像小周這樣的人日常生活大多離不開電腦,每天的工作幾乎都是從啓動電腦、登錄網絡開始,常常被網絡信息“誘惑”,從而把該做的工作推後、拖延。網絡具有信息量龐大、更新換代快、沒有時間限製、可供消遣娛樂或打發時間的特點,所以它也成為“拖延癥”的罪魁禍首之一。
伴隨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花在網絡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而人們的注意力極容易被網絡分散,部分人的拖延癥便由此而生,即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做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嚮。這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行為,而網絡正是這些人逃避任務的藉口。
(六)網絡恐懼癥
大學新生特彆是來自經濟落後地區的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互聯網或接觸很少。當他們進入大學麵對色彩斑斕的網絡界麵,看到層齣不窮的各種網絡書籍、電腦軟件,瞧著周圍的同學熟練地使用電腦,自由地瀏覽、聊天時,一部分學生感到害怕和迷茫,怕自己學不好計算機而被他人嘲笑為無能,由此産生對網絡的畏懼感。另外,一些對網絡比較熟悉的大學生對網絡的畏懼主要是害怕跟不上網絡的快速發展,怕掌握不瞭新的網絡技術而被淘汰。
(七)網絡孤獨癥
一些大學生由於性格內嚮、自卑,不願意或不善於與他人交往,青睞於網上交往這種匿名、隱匿性彆和身份的形式,希望通過上網獲取大量信息,通過網上娛樂、網上人際交往來提高或改變自己。他們常嚮網友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排解憂慮,這使他們覺得心情得到瞭一定的放鬆。從網友那裏得到瞭一定的心理支持,可迴到現實生活中後他們發現自己麵對的依然是四壁空空的孤獨,上網不但未能解除孤獨,甚至加重瞭原有的孤獨感。
網絡孤獨癥是指過分關注人機對話,淡化瞭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交往,遠離周圍的夥伴,變得越來越孤僻。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不願錶露自己的情感,也不願意接受他人情感的錶露,網絡使他們對現實産生某種疏遠感、淡漠感,甚至不信任感,使他們變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談。網絡使一些大學生成瞭“孤獨的電腦人”。
美國一項網上調查顯示,每周上網時間5小時的網民已經成為輕度的“網絡偏執狂”,他們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時間與傢人和親友相聚,甚至連看電視的時間都大大減少。主持這項調查的斯坦福大學科學傢諾曼·尼說:“人們在網上待的時間越長,他們在現實中與人打交道的機會就越少。”人的交際能力、社會生存能力便會因此而下降,這種對現實社會生活的不適應反過來又會刺激人更加依賴網絡而尋求心理的平衡,因此引發惡性循環,久而久之便會引發網絡孤獨的心理障礙。
在網絡上形成的同伴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弱聯係”。網絡好友難解“近渴”,因為大傢來自天南地北,隻有上綫纔能聯係,很難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甚至産生低落、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所以,人們更需要從現實生活中獲得有效、親密的同伴關係。
小明每天上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QQ,不過對於一個成熟的網民而言並不是要通過QQ找到友情、愛情,而隻是習慣性地掛著,看到每一個熟悉而閃亮的頭像,就會感覺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電腦那頭也許有一個和自己心情一樣的人。如今人們聯係的方式很多,最初的書信也逐漸被電子郵件取代,QQ作為一種既快捷、成本又比較低的通信方式,已然被大多數網民所接受。小明每天看著大傢的簽名,看著大傢空間的更新,用這種方式默默地關注著大傢,長此以往就會感覺到每個簽名背後仿佛都有一段心緒,而他也僅僅隻是看著對方的QQ卻無隻言片語。
三、網絡心理問題的危害
(一)阻礙學業完成
有報道稱在某大學退學、試讀和留級的237名學生中,約有80%是因為各種類型的網絡依賴而延誤瞭正常的學習,荒廢瞭學業。
(二)危害身體健康
過度依賴網絡會引起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癥狀。網絡依賴患者還會齣現視力下降、肩背肌肉勞損、生物鍾紊亂、睡眠障礙、食欲減退、體能下降、免疫功能減退、精神運動性遲緩或易激動等情況,注意力、穩定性、反應能力均明顯下降。
(三)對心理狀況和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
花費過多的時間上網導緻産生社會孤獨感和焦慮感。社交麵變窄,人際關係冷漠,與真實的人際關係隔絕,非正當交往機會增多。
……
前言/序言
根據教育部於2011年下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5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定位明確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結閤我校對高技術人纔綜閤素質培養的要求,我們編寫瞭這本在知識的難易程度、能力培養的綜閤性及實用性上都與高職院校大學生培養目標和市場人纔需求相適應的教材。
本教材突齣課程“體驗性教學”特點,運用心理學、團體動力學的理論為基礎,通過精心設計的團體心理小組活動,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和感悟,並且結閤相關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使得學生將課堂上的學習體驗內化為個人的心理知識,提高適應社會生活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迅速,本課程承擔2016年江西省教育改革課題中的一項研究,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教學改革,結閤“綫上+綫下”教學,“本校+跨校”在綫學習交流的模式。為瞭提升本課程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內涵質量,教材組已經將本教材中的十章內容的教學PPT、教學微視頻和章節測試題上傳至網上雲課堂。學習愛好者可以掃描本書中的二維碼進行自主學習,並通過平颱論壇進行交流。
本書精選心理素質、環境適應、自我成長、學習適應、人際交往、情緒控製、挫摺應對、人格完善、愛情心理、網絡心理、心理谘詢以及生命感恩等十二個主題,內容既涉及如何解決高職院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際問題、挫摺問題、學習問題等現實心理問題,同時又涉及如自我意識的成長、健康使用網絡和個性完善等發展性心理問題。
本書遵循“一看、二說、三聽、四做、五想”的認識邏輯(一看——心理故事;二說——心理論壇;三聽——心理知識;四做——心理活動;五想——心理成長),將教材內容進行瞭有效的劃分,每一章分為結構閤理、層次遞進的各小節,每一個小節由五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與部分間相互關聯,相互補充。每一個章節的內容設計既體現瞭體驗式教學的指導思想,又嚴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在邏輯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彼此銜接,成為係統化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成長和發展的教育內容。
此教材在學習內容和方法上體現瞭學做一體的思想,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老師課程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學生課後自學使用,還可以作為團體心理訓練開展的指導教材。
本教材由九江職業技術學院諶海燕教授任主編,陳誌平老師任副主編,各章的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十章由諶海燕編寫;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和第十一章由陳誌平編寫;第十二章由程江編寫;硃元璐負責全書插圖與各章習題編製工作。最後全書由諶海燕統稿、修改,由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李宏主任擔任主審。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瞭國內同類教材和許多學者專傢的著作及研究成果,在此對原作者錶示衷心感謝!本書編寫時間倉促,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專傢同仁批評指正。
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