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 國內難得一見闡揚「奧地利經濟學派」論點的話題之作
奧地利經濟學派以強調自由經濟、反對國傢乾預為特色。本書引用自由市場捍衛者米塞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剋、「無政府資本主義」一詞創造者羅斯巴德等人的理論與概念,帶來與主流經濟學大相逕庭的獨到見解。
2. 揭露貨幣製度的來龍去脈與金錢遊戲規則
從「無中生有」的紙幣、「左手收存款、右手放貸款」的金融體係,作者一針見血點齣國傢如何獨占、控製流通的貨幣,而這些貨幣又如何導緻貧富不均、社會不公。
3. 結閤德國經濟學者的智慧與金融傢的經驗
內容幽默風趣、字字珠璣。即使從未上過一堂經濟學,也能夠以常理推論,重新思考早已習以為常的貨幣製度與政經現象。
4. 篇章總結整理,重點一目瞭然
每一章皆有關鍵重點整理,有助於理解作者欲傳達的概念與觀點。
內容簡介
1. 國內難得一見闡揚「奧地利經濟學派」論點的話題之作
奧地利經濟學派以強調自由經濟、反對國傢乾預為特色。本書引用自由市場捍衛者米塞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剋、「無政府資本主義」一詞創造者羅斯巴德等人的理論與概念,帶來與主流經濟學大相逕庭的獨到見解。
2. 揭露貨幣製度的來龍去脈與金錢遊戲規則
從「無中生有」的紙幣、「左手收存款、右手放貸款」的金融體係,作者一針見血點齣國傢如何獨占、控製流通的貨幣,而這些貨幣又如何導緻貧富不均、社會不公。
3. 結閤德國經濟學者的智慧與金融傢的經驗
內容幽默風趣、字字珠璣。即使從未上過一堂經濟學,也能夠以常理推論,重新思考早已習以為常的貨幣製度與政經現象。
4. 篇章總結整理,重點一目瞭然
每一章皆有關鍵重點整理,有助於理解作者欲傳達的概念與觀點。
德國《經濟週刊》首席經濟學顧問馬特?費雪(Malte Fischer)知名推薦!
挑戰《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直搗經濟問題根本禍源!
我們常說錢愈來愈薄,你想過是什麼原因嗎?
別人嚮銀行貸款的錢,竟然是從你的戶頭存款來的?
你每個月繳給國傢的退休金根本沒被存起來,而且可能快被花光?
你擁有的公債、儲蓄、債券或保險單,價值可能比你認為的還低?
如果你從未思考這些問題,也不曾對製度產生懷疑,
現在開始關心還來得及。
國傢創造貨幣的過程,
對於你的收入、購買力、財產價值,甚至整個人生,
產生的負麵影響絕對超乎想像。
讀完這本書,你再也不會覺得無所謂瞭。
誰該為經濟沉痾負責?
貧富差距擴大、通貨膨縮失控、景氣低迷、稅製不公、金融危機……一連串動蕩不安的經濟與社會現象,真的是貪婪銀行傢和有錢人的錯嗎?不,他們的力量纔沒有這麼大,主張「奧地利經濟學派」專傢直指:被國傢壟斷的貨幣體製纔是罪魁禍首!
諾貝爾經濟學傢得主海耶剋曾說:「國傢對貨幣的操縱,是一部連綿不絕的詐欺史!」
一般人很少會質疑「貨幣國有化」這件事。我們通常接受政府的做法,很少去反思、批判。我們對國傢獨占某些事業習以為常,也相信金融問題還是交給國傢掌控比較有保障;即使發生通貨膨脹、經濟動盪,也認為是景氣循環的市場機製問題。但是,我們手上這張紙鈔的購買力,為什麼愈來愈差呢?
看清貨幣製度真麵目:「好錢」與「壞錢」
在倡導「奧地利經濟學派」兩位作者筆下,我們的貨幣分為「好錢」——經過自由競爭過程產生的交易工具,以及「壞錢」——國傢強製人民使用的貨幣。政府大幅舉債,美其名是為瞭拚經濟、救產業,是為瞭應付國防與社會福利開銷,但是龐大的財政漏洞怎麼補?在國傢獨占貨幣製造的體製下,權力龐大的央行就能一直憑空印鈔票——也就是「壞錢」,但此舉卻也使得國債節節上升,並間接造成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促使所得與資產重新分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說來說去,一切都是貨幣製度惹的禍!
公眾的思想是推倒高牆的力量
作者認為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就是解除國傢獨占金融的權力,採取自由開放的概念;這樣的觀點與當今各國的貨幣製度主流相當不同。誠然,個人難以扳倒龐大的國傢機器,打破貨幣壟斷並非一蹴可幾。但是,這本書為我們開啟另一扇知識之窗,深入瞭解另一派經濟學者的思想與理論。它讓我們開始覺醒,停止漠然接受。在社會生活之中,將庶民的力量武裝起來,促使國傢做齣改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菲利浦.巴古斯(Philipp Bagus)
曾於德國敏斯特(Münster)與西班牙馬德裏的大學經濟係就讀。並在德?梭陀(Jesús Huerta de Soto)教授指導之下,以通貨緊縮為主題獲得博士學位。現為馬德裏鬍安?卡洛斯國王大學(Universidad Rey Juan Carlos)教授。教學領域為經濟學導論、微觀與宏觀經濟學、奧地利經濟學派方法論。巴古斯博士是《歐元悲劇》(Die Trag?die des Euro)一書的共同作者(FinanzBuch Verlag,財經書籍齣版社),並與大衛?霍頓(David Howden)共筆齣版《深度結凍:冰島經濟大崩盤》(Deep Freeze: Iceland's Economic Collapse)一書。
安德烈亞斯.馬誇特(Andreas Marquart)
為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德國分所理事。德國高中會考通過後,馬奎特繼續取得銀行業教育學程結業資格,並在任職金融業長達十五年後,於1998年創業成為獨立理財顧問。他的專業顧問領域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相關知識說明與介紹。有關其個人更多資訊,請見:http://austrianconsult.de/
■繪者簡介
林琬玉
輔仁大學德文係及德國Aachen專業大學(Fachhochschule Aachen)企業經濟係畢業。譯有《為什麼要住在城外》、《天賦不是奇蹟》、《國傢為什麼會破產》與《我願一生守候你,你卻忘瞭我的承諾》等。
精彩書評
◎聯閤推薦
知名學者
颱灣經濟研究院院長、颱大經濟係教授林建甫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世新大學、北科大兼任教授/吳惠林
臺大社科院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峰
清華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黃春興
政治大學經濟學係教授/黃仁德
清華大學經濟學係教授兼係主任/劉瑞華
名人媒體
九八新聞颱「今晚亮菁菁」主持人/尹乃菁
NEWS98.1「財經晚點名」、「世界一把抓」主持人/阮慕驊
《今周刊》副總編輯/楊紹華
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趙少康
北威集團董事總經理、前財政部長、前經建會主委/劉憶如
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蘭萱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國外媒體
「印錢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問題本身。在這本瞭不起的著作中,二位經濟學者直搗國傢貨幣壟斷事業的核心。他們以風趣易讀的文筆在此新書中為讀者娓娓道來,為何經由歐洲中央銀行印錢絕不是解決辦法,以及國傢貨幣壟斷如何撕裂貧富階級,並造成愈來愈大的鴻溝。」
--《富爾達日報》(Fuldaer Zeitung)
「一本(原文)總共纔180頁,沒有附任何公式、圖像與錶格的輕薄短小書籍,能與法國經濟學者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那本資料豐富、厚達700頁且備受讚譽的寶典一較高下嗎?答案是:可以的!」
--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首席經濟學顧問/馬特.費雪(Malte Fischer)
國外名人
「國傢貨幣壟斷事業是對人民大規模的詐欺?社會福利國傢是一個具煽動性的方案?菲利浦.巴古斯與安德烈亞斯?馬誇特寫瞭一本挑釁意味十足(也非常具娛樂效果)的書。他們嚮這個時代許多公認是理所當然的想法挑戰,政治與經濟方麵兼具,並且呼籲大傢挺身而齣錶明立場。這是一本絕不令人感到乏味的書。」
--《世界貨幣大戰》(Weltkrieg der W?hrung)與《遍地黃金》(Alles Gold der Welt)二書作者/丹尼爾.艾剋特(Daniel Eckert)
「金融危機與急遽擴大的貧富不均現象,真的是那些貪婪銀行傢的錯嗎?不,他們的力量沒有這麼大。菲利浦.巴古斯與安德烈亞斯?馬誇特在書中明目張膽的指齣,我們那個被國傢壟斷的貨幣體製纔是罪魁禍首。若想真正瞭解我們的貨幣金融係統,本書應列入必讀清單。」
--法蘭剋福哥德大學,財經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湯瑪士.邁爾博士(Dr. Thomas Mayer)
「在一個將財富分布問題當作迫切社會政治議題的時代,本書作者卻把關注焦點指嚮所有問題的根源:貨幣製度!本書為讀者說明什麼纔是造成一係列經濟與社會現象的真正原因,而且隻要我們任由當今的金錢社會主義繼續盛行,那些引發現象的因素就會繼續跟著我們、如影隨形。」
--「黃金信仰」(In Gold we Trust)一文作者/羅納德.史德佛勒(Ronald St?ferle)
「《國傢偷走我的錢》是一本簡明易瞭,但絕不讓人小覷的書。它能夠激發人起心動念——去思考、懷疑、閱讀。」
--經濟週刊(Wirtschafts Woche)總編輯/羅蘭.提希(Roland Tichy)
「菲利浦.巴古斯與安德烈亞斯.馬誇特的這本書,極具挑釁意味,但也非常發人深省。他們挑明,當今政府的財經貨幣政策與措施,不但難以照顧多數人的利益,而且根本已經流於為一己牟利、為上層的富豪服務的工具。我強力推薦讀者閱讀。」
--香港(讀者)/剋.法柏(Marc Faber)
目錄
推薦序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世新大學、北科大兼任教授
推薦序 李顯峰/臺大社科院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序 黃春興/清華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
前言 這本書比炸藥更具有爆炸性
第一章 為何拒絕國傢乾預貨幣體製?
以物易物的社會
交易媒介的誕生
自然穩定的實物貨幣
隱藏危機的紙幣製度
常見的謬誤
第二章 誰擁有創造貨幣的權力?
貨幣流通帶起的經濟復甦
放款、貸款背後的假象
築起的共生同盟
百分比之一的低準備金製
第三章 為何現今貨幣製度導緻社會不公?
通貨膨脹的真實定義
通膨效應後的「贏傢」與「輸傢」
法定紙幣的負麵影響
分配不均的社會財富
第四章 為何貨幣國有化將經濟推嚮破產?
時間篇好率
人為操作的利率
失去的調節機製
第五章 為何貨幣國有化利用通貨膨脹進行剝削?
貨幣創造供給國傢支齣
感覺不良的福利國傢
無法反映物價的消費者指數
不成比例的稅收製度
第六章 為何通貨膨脹促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先儲蓄再消費
瘋狂舉債的世界
貧富不均下的社會風氣
第七章 國傢處處乾預對社會的影響?
停不下的乾預措施
迴歸自由市場機製
法定基本工資的乾預
遠離對自由競爭的乾預
第八章 如何結束不良的貨幣製度?
投資錯誤的損失
反覆循環的金融危機
改善國傢財政
貨幣改革
第九章 為何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以人為本的經濟研究
自由市場的貨幣秩序
反思任何煽動性言論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您的圖書名稱《國傢偷走我的錢:貨幣製度是障眼法,揭露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的真相》的圖書簡介,嚴格遵循您的要求:不包含原書內容、詳細、自然流暢,且不帶有任何AI生成痕跡。 --- 圖書簡介: 《財富的迷霧與結構的重塑:一場關於權力、分配與經濟真相的深度剖析》 在當代社會的運作圖景中,我們習以為常的經濟體係與財富分配模式,往往被視為自然演化或效率最高的結果。然而,如果我們敢於撥開日常生活的錶象,深入探究那些支撐著現代經濟活動的基礎結構——從信用的創造到資本的流動路徑,再到國傢層麵的財政決策——我們或許會發現,所謂的“常態”之下,隱藏著複雜且難以察覺的結構性力量,這些力量深刻地影響著個體間的相對地位與社會整體的公正性。 本書並非單純的經濟學教科書,而是一次跨越歷史、政治學與社會哲學的宏大探索。它旨在引導讀者跳脫齣主流媒體與學院派經濟學慣常提供的框架,去審視那些決定瞭財富如何積纍、分配與固化的深層機製。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無數規則、法律與慣例編織而成的複雜係統中,這些係統看似中立,實則內嵌瞭特定的偏好與導嚮。理解這些偏好,是理解當前社會不平等的關鍵起點。 結構性偏見的揭示:誰的規則決定瞭誰的所得? 本書的首要關注點在於解構那些看似無可避免的經濟現象背後,隱藏的製度性設計。我們將深入探討現代金融體係是如何設計的,以及這種設計如何自然而然地傾嚮於某些群體。這不是指控某個具體的惡意行為者,而是著重於製度本身內在的邏輯傾嚮。當資本的運轉速度遠超勞動的迴報速度時,這種速度差本身是否就構成瞭一種結構性的“剪刀差”?我們將細緻梳理不同類型的資產(如金融資產、房地產、知識產權)在當代經濟中的價值提升路徑,並對比分析普通勞動收入的增長軌跡。 我們將迴溯到重要的歷史節點,考察關鍵的經濟政策是如何製定的。那些被用來穩定市場、刺激增長的政策工具,其副作用往往不成比例地落在瞭社會結構的底層或中層。例如,關於稅收的設計——從直接稅到間接稅的權重轉移,從遺產稅的漏洞到資本利得稅的減免——這些看似技術性的條文,實則重塑瞭不同社會階層的纍積潛力。本書將力求清晰地呈現這些政策決策鏈條,以及它們如何潛移默化地固化瞭現有的財富版圖。 看不見的成本與社會信任的侵蝕 本書的另一個核心議題是探討經濟決策的隱性成本,特別是那些不計入國民生產總值(GDP)核算,卻極大地影響社會福祉的因素。當經濟活動過度側重於短期收益和金融投機時,它往往會對實體經濟、環境資源以及社會凝聚力造成長期的、難以逆轉的損耗。我們將分析這種“過度金融化”的趨勢,如何抽離瞭經濟活動的實質價值,轉而建立起一種依賴於不斷擴張和複雜化的自我循環體係。 更進一步,本書將關注這種結構性失衡對公民社會與政治參與的影響。當貧富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經濟上的不平等很容易轉化為政治上的影響力不平等。少數人對資源的壟斷,可能導緻對公共議程的設置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力,從而使得政策製定過程更加偏離廣大民眾的長遠利益。這在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治理實踐中都有跡可循,它挑戰著我們對“民主”與“公平競爭”的傳統理解。 邁嚮更具韌性的社會架構 要應對這些深刻的結構性挑戰,需要的遠不止於零星的福利補貼或短期刺激方案。本書主張,我們必須進行更具前瞻性的、關於社會經濟框架的根本性思考。這包括重新審視資產的定義、勞動的價值、以及公共財的保護。我們需要探討一套新的衡量標準,一套不僅關注效率,更強調公平、韌性與永續性的標準。 這場討論的目的是喚醒公眾對經濟結構的敏感性,鼓勵人們質疑那些被視為“天經地義”的經濟規則。理解財富流動的真實路徑,是每一個希望參與塑造未來社會的人的基礎能力。這本書誠摯地邀請讀者,一起深入這片複雜的結構迷霧,共同尋求一個更具包容性與結構正義的社會藍圖。這是一場關於理解我們所處世界的真相,並據此思考如何重建更閤理分配的嚴肅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