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液壓閥原理.使用與維護(D3版) | ||
| 作者: | 張利平 | 開本: | |
| YJ: | 128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5-01-01 |
| 書號: | 9787122206787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D1篇液壓閥概論
D1章液壓閥基礎知識
1.1液壓技術原理與液壓係統的組成
1.2液壓閥的功用及重要性
1.3液壓閥的基本結構原理
1.4液壓閥的分類
1.4.1根據功能及使用要求分類
1.4.2根據閥芯結構形式分類
1.4.3根據操縱方式分類
1.4.4根據安裝連接方式分類
1.5液壓閥的發展
1.6液壓閥圖形符號繪製及應用
1.6.1控製機構和常用控製閥圖形符號
1.6.2應用注意事項
1.7液壓閥的基本性能參數
1.7.1公稱壓力
1.7.2公稱流量與公稱通徑
1.8液壓閥的安裝麵和插裝閥閥孔規格代號
1.9對液壓閥的基本要求
D2章液壓閥中的共性問題
2.1液壓閥常用閥口的流量壓力特性
2.1.1常用閥口形式及其流量壓力特性通用公式
2.1.2圓柱滑閥的流量壓力特性
2.1.3錐閥的流量壓力特性
2.1.4節流阻尼孔的流量壓力特性
2.2液壓閥上的作用力
2.2.1液壓作用力
2.2.2液動力
2.2.3液壓側嚮力與摩擦力
2.2.4彈簧力、重力與慣性力
2.2.5液壓閥上的總作用力
2.3液壓閥的阻力控製原理
2.3.1液阻及其特性
2.3.2液橋及其特性
2.3.3動態液壓阻尼
2.4液壓閥的噪聲
2.4.1液壓閥噪聲及其測量
2.4.2液壓閥噪聲的誘因及其對策
2.5液壓閥的級間耦閤
2.6液壓閥的控製輸入裝置
2.6.1控製輸入裝置及其功用
2.6.2控製放大器
2.6.3電氣機械轉換器
2.7液壓閥製造工藝簡介
2.7.1液壓閥主要構件的材料
2.7.2液壓閥主要構件的加工工藝
2.7.3液壓閥的裝配工藝
D3章液壓閥産品係列概覽及常用液壓閥選型要點
3.1液壓閥産品係列總覽
3.2普通液壓閥産品係列概覽
3.3特殊液壓閥産品係列概覽
3.3.1多路閥
3.3.2疊加閥
3.3.3插裝閥
3.3.4電液伺服閥
3.3.5電液比例閥
3.3.6電液數字閥
3.3.7微型液壓閥主流産品係列概覽
3.3.8水壓控製閥主流産品係列概覽
3.4常用液壓閥選型要點
3.4.1選型的一般原則
3.4.2類型選擇
3.4.3公稱壓力與額定流量的選擇
3.4.4安裝連接方式的選擇
3.4.5操縱方式的選擇
3.4.6液壓工作介質的選擇
3.4.7經濟性及其他因素的選擇
3.4.8方嚮閥、流量閥與壓力閥選型一覽錶
D2篇普通液壓閥
D4章方嚮控製閥
4.1功用及分類
4.2普通單嚮閥
4.2.1主要作用
4.2.2工作原理
4.2.3典型結構
4.2.4主要性能
4.2.5使用要點
4.2.6故障診斷
4.3液控單嚮閥
4.3.1主要作用
4.3.2工作原理
4.3.3典型結構
4.3.4主要性能
4.3.5使用要點
4.3.6故障診斷
4.4充液閥
4.4.1主要作用
4.4.2工作原理
4.4.3典型結構
4.4.4主要性能
4.4.5使用要點
4.4.6故障診斷
4.5滑閥式換嚮閥
4.5.1主要作用
4.5.2工作原理
4.5.3操縱控製方式及工作位置的判定
4.5.4換嚮閥的機能
4.5.5典型結構
4.5.6換嚮閥閥芯的作用力
4.5.7主要性能
4.5.8使用要點
4.5.9故障診斷
4.6轉閥式換嚮閥
4.6.1主要作用
4.6.2工作原理
4.6.3典型結構
4.6.4使用要點
4.6.5主要性能與故障排除
4.7球閥式換嚮閥(電磁球閥)
4.7.1作用、特點與類型
4.7.2工作原理及典型結構
4.7.3使用要點
4.7.4其他
4.8截止閥
4.9壓力錶開關
4.9.1作用與分類
4.9.2典型結構及工作原理
4.9.3主要性能
4.9.4使用要點
4.9.5故障排除
4.10典型産品
4.10.1廣研GE係列中高壓方嚮閥
4.10.2聯閤設計係列方嚮閥
4.10.3榆次油研(YUKEN)係列方嚮閥
4.10.4引進威格士(VICKERS)技術係列方嚮閥
4.10.5引進力士樂(REXROTH)技術係列方嚮閥
4.10.6意大利阿托斯(ATOS)係列方嚮閥
4.10.7美國派剋(PARKER)係列方嚮閥
4.10.8北部精機係列方嚮閥
D5章壓力控製閥
5.1功用及分類
5.2溢流閥
5.2.1主要作用
5.2.2工作原理
5.2.3典型結構
5.2.4主要性能
5.2.5使用要點
5.2.6故障診斷
5.3減壓閥
5.3.1主要作用
5.3.2工作原理
5.3.3典型結構
5.3.4主要性能
5.3.5使用要點
5.3.6故障診斷
5.4順序閥
5.4.1主要作用
5.4.2工作原理
5.4.3典型結構
5.4.4主要性能
5.4.5使用要點
5.4.6故障診斷
5.5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的綜閤比較
5.6壓力繼電器
5.6.1主要作用
5.6.2典型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5.6.3主要性能
5.6.4使用要點
5.6.5故障診斷
5.7典型産品
5.7.1廣研GE係列壓力閥
5.7.2聯閤設計係列壓力閥
5.7.3榆次油研(YUKEN)係列壓力閥
5.7.4引進威格士(VICKERS)技術係列壓力閥
5.7.5引進力士樂(REXROTH)技術係列壓力閥
5.7.6意大利阿托斯(ATOS)係列壓力閥
5.7.7美國派剋(PARKER)係列壓力閥
5.7.8北部精機係列壓力閥
D6章流量控製閥
6.1功用及分類
6.2節流閥
6.2.1主要作用
6.2.2工作原理
6.2.3典型結構
6.2.4主要性能
6.2.5使用要點
6.2.6故障診斷
6.3調速閥
6.3.1主要作用
6.3.2工作原理
6.3.3典型結構
6.3.4主要性能
6.3.5使用要點
6.3.6故障診斷
6.4溢流節流閥
6.4.1主要作用
6.4.2工作原理
6.4.3典型結構
6.4.4主要性能
6.4.5使用要點
6.4.6故障診斷
6.5分流集流閥(同步閥)
6.5.1主要作用
6.5.2工作原理
6.5.3典型結構
6.5.4主要性能
6.5.5使用要點
6.5.6故障診斷
6.6典型産品
6.6.1廣研GE係列流量閥
6.6.2聯閤設計係列流量閥
6.6.3榆次油研(YUKEN)係列流量閥
6.6.4引進威格士(VICKERS)技術係列流量閥
6.6.5引進力士樂(REXROTH)技術係列流量閥
6.6.6意大利阿托斯(ATOS)係列流量閥
6.6.7美國派剋(PARKER)係列流量閥
6.6.8北部精機係列流量閥
6.6.9國産分流集流閥D3篇特殊液壓閥
D7章多路閥
7.1功用及分類
7.2工作原理與典型結構
7.2.1並聯、串聯、串並聯及復閤油路多路閥
7.2.2整體式多路換嚮閥
7.2.3分片式多路換嚮閥
7.3操縱控製方式及先導閥
7.3.1操縱控製方式
7.3.2先導閥
7.4位數、通路數與滑閥機能
7.4.1位數及通路數
7.4.2滑閥機能
7.5主要性能
7.6使用要點
7.6.1應用場閤
7.6.2注意事項
7.7故障診斷
7.8典型産品
7.8.1Z係列多路閥
7.8.2ZS係列多路閥
7.8.3ZFS係列多路閥
7.8.4D-32、D1-32型液壓比例操縱多路閥
7.8.5DCV係列多路閥
7.8.6BJS型減壓式比例先導閥
D8章疊加閥
8.1特點與分類
8.2工作原理及典型結構
8.2.1概述
8.2.2單功能疊加閥
8.2.3復閤功能疊加閥
8.3主要性能
8.4使用要點
8.4.1應用場閤
8.4.2注意事項
8.5故障診斷
8.6典型産品
8.6.1大連組閤所係列疊加閥
8.6.2榆次油研係列疊加閥
8.6.3引進力士樂技術係列疊加閥
8.6.4北部精機係列疊加閥
8.6.5意大利阿托斯(ATOS)係列疊加閥
8.6.6美國派剋(PARKER)係列疊加閥
D9章插裝閥
9.1分類與特點
9.2蓋闆式二通插裝閥
9.2.1工作原理
9.2.2主要構件功能
9.2.3典型組閤及應用迴路
9.2.4主要性能
9.2.5使用要點
9.2.6故障診斷
9.3螺紋式插裝閥
9.3.1特點與功能
9.3.2典型結構及其功能原理
9.3.3使用要點
9.4故障診斷
9.5典型産品
9.5.1Z係列二通插裝閥
9.5.2TJ係列二通插裝閥
9.5.3華德L係列二通插裝閥
9.5.4威格士(VIKERS)V係列螺紋式插裝閥
9.5.5意大利阿托斯(ATOS)LI係列模塊化(蓋闆式)插裝閥和螺紋式插裝閥
9.5.6美國派剋(PARKER)CE係列二通插裝閥
9.5.7F係列螺紋式插裝閥
D10章電液伺服控製閥
10.1功用與組成
10.1.1電液控製閥
10.1.2液壓伺服係統工作原理簡介
10.1.3電液伺服閥的功用與組成
10.2特點與分類
10.3液壓放大器
10.3.1先導級閥的結構形式及特點
10.3.2功率級主閥(滑閥)的結構形式及特點
10.4典型結構與工作原理
10.4.1單級電液伺服閥
10.4.2兩級電液伺服閥
10.4.3三級電液流量伺服閥
10.5主要性能
10.5.1靜態特性
10.5.2動態特性
10.6使用要點
10.6.1應用場閤
10.6.2電液伺服閥的選擇
10.6.3注意事項
10.7故障診斷
10.8典型産品
10.8.1兩級電液流量伺服閥
10.8.2三級電液流量伺服閥
10.8.3電液壓力伺服閥
D11章電液比例控製閥
11.1功用與組成
11.2特點與分類
11.3液壓放大器簡介
11.3.1先導級閥的結構形式及特點
11.3.2功率級主閥的結構形式及特點
11.4典型結構與工作原理
11.4.1電液比例壓力閥
11.4.2電液比例流量閥
11.4.3電液比例方嚮閥
11.4.4電液比例壓力流量復閤控製閥(PQ閥)
11.5主要性能
11.5.1靜態特性
11.5.2動態特性
11.6使用要點
11.6.1應用場閤
11.6.2電液比例閥的選擇
11.6.3注意事項
11.7故障診斷
11.8典型産品
D12章電液數字控製閥
12.1功用及分類
12.2基本原理
12.2.1增量式電液數字閥
12.2.2脈寬調製式快速開關閥
12.3典型結構與工作原理
12.3.1增量式電液數字閥
12.3.2脈寬調製式快速開關電液數字閥
12.4主要性能
12.4.1靜態特性
12.4.2動態特性
12.4.3性能比較
12.5使用要點
12.5.1應用場閤
12.5.2注意事項
12.6故障診斷
12.7典型産品(日産D係列增量式數字閥)
D13章微型液壓閥與水壓控製閥
13.1微型液壓閥
13.1.1特點類型
13.1.2典型結構性能
13.1.3使用維護與故障診斷
13.1.4典型産品
13.2水壓控製閥
13.2.1特點與分類
13.2.2典型結構性能
13.2.3使用維護與故障診斷
13.2.4典型産品
D4篇液壓控製閥組集成與液壓閥常用標準資料
D14章液壓控製閥組的集成
14.1液壓閥組及其集成方式概述
14.2液壓閥組無管集成的類型及特點
14.2.1闆式集成
14.2.2塊式集成
14.2.3疊加閥式集成
14.2.4插入式集成
14.2.5復閤式集成
14.3無管集成液壓閥組的設計要點
14.3.1一般設計流程
14.3.2油路塊(閥塊)設計的共性要求
14.3.3液壓控製閥組總裝圖的內容及要求
14.4液壓閥組塊式集成的設計要點
14.4.1分解液壓係統並繪製集成塊單元迴路圖
14.4.2集成塊的設計
14.4.3塊式集成液壓閥組總裝圖的繪製
14.4.4通用集成塊係列
14.5油路塊的CAD
D15章液壓閥常用標準資料
15.1基礎技術標準(摘錄)
15.1.1常用液壓氣動圖形符號
15.1.2流體傳動係統及元件公稱壓力係列(GB/T2346—2003)
15.1.3液壓元件螺紋連接油口形式和尺寸(GB/T2878—1993)
15.1.4液壓元件通用技術條件(GB/T7935—1987)
15.2液壓閥安裝麵和插裝閥插裝孔
15.2.1液壓傳動閥安裝麵和插裝閥閥孔的標識代號(GB/T14043—2005)
15.2.2四油口闆式液壓方嚮控製閥安裝麵(GB/T2514—1993)
15.2.3液壓傳動帶補償的流量控製閥安裝麵(GB/T8098—2003)
15.2.4液壓溢流閥安裝麵(GB/T8101—2002)
15.2.5液壓傳動減壓閥、順序閥、卸荷閥、節流閥和單嚮閥安裝麵(GB/T8100—2006)
15.2.6液壓疊加閥安裝麵(GB/T8099—1987)
15.2.7四油口和五油口液壓伺服閥安裝麵(GB/T17487—1998)
15.2.8二通插裝式液壓閥安裝連接尺寸(GB/T2877—1981)
15.2.9液壓二通、三通、四通螺紋式插裝閥插裝孔(JB/T5963—2004)
15.3液壓閥的試驗
15.3.1方嚮控製閥試驗方法(GB/T8106—1987)
15.3.2流量控製閥試驗方法(GB/T8104—1987)
15.3.3壓力控製閥試驗方法(GB/T8105—1987)
15.3.4液壓閥壓差流量特性試驗方法(GB/T8107—1987)
參考文獻
分隔: 剛拿到這本《液壓閥原理.使用與維護(第3版)》,就被它厚實的封麵和滿滿的知識感吸引瞭。我是一名剛入職不久的設備維護工程師,液壓係統對我來說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尤其是那些各種形態各異的液壓閥,簡直就是“黑箱”。之前也嘗試過網上找些資料,但碎片化且不夠係統,總是看得雲裏霧裏。這本《液壓閥原理.使用與維護(第3版)》真是及時雨!我翻看瞭目錄,從最基礎的液壓傳動原理講起,到各種閥的結構、工作方式,再到實際應用中的故障診斷和維護技巧,邏輯非常清晰。特彆是關於“使用與維護”的部分,我想這對於我這樣一綫的操作人員來說,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詳細講解一些常見閥門的拆卸、清潔、密封件的更換以及常見故障的判斷依據,比如閥芯卡死的錶現、泄壓閥失靈的原因等等。如果書中配有足夠多的清晰圖例和實際案例分析,那對我們這些需要動手解決問題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對書中關於“第3版”的更新內容也充滿好奇,希望它能涵蓋一些近幾年液壓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或者對一些老舊型號的閥給齣更現代化的維護建議。總的來說,這本書從理論到實踐,仿佛一條完整的脈絡,希望能幫助我真正理解液壓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會用”的層麵。
评分我對液壓技術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實現精確控製和高效能的液壓元件。這本書《液壓閥原理.使用與維護(第3版)》的名字聽起來就很吸引人,因為它不僅涵蓋瞭“原理”,還強調瞭“使用與維護”,這錶明它試圖提供一個全麵而實用的視角。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使用”的部分。在我看來,理解液壓閥的工作原理固然重要,但如何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選擇最閤適的液壓閥,並將其正確地集成到係統中,是更加考驗功力的部分。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液壓閥(如電液比例閥、伺服閥、邏輯閥等)的性能指標,以及這些指標與實際工況的匹配關係。例如,在需要快速響應的場閤,應該選擇哪種類型的閥?在對精度要求極高的係統中,又該如何考慮閥門的滯環、死區等問題?此外,“維護”部分同樣不可或缺。液壓係統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閥門的健康狀況。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故障排除指南,比如如何通過觀察閥門的異常聲音、溫度、壓力波動來初步判斷故障類型,以及針對不同故障,有哪些有效的維修方法。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液壓油汙染對閥門影響的分析,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過濾和維護來保持液壓油清潔,那就更好瞭。
评分我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液壓係統設計師,平時工作接觸的液壓閥種類繁多,從最簡單的方嚮控製閥、壓力控製閥,到復雜的伺服閥、比例閥,都需要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纔能更好地進行係統集成和優化。之前也看過不少關於液壓閥的書籍,但往往側重於某一方麵,要麼過於偏重理論推導,要麼過於簡略。這本《液壓閥原理.使用與維護(第3版)》在我看來,最大的亮點或許在於其“原理.使用與維護”的完整性。我希望它能在原理部分,不僅僅是描述閥的功能,更能深入剖析其內部的流體動力學特性,比如閥芯與閥體之間的節流效應,以及不同結構形式(如滑閥、轉閥、疊加式等)對流量、壓力控製精度和響應速度的影響。在“使用”方麵,我期待它能提供更具指導性的選型原則,比如在特定流量、壓力、清潔度要求下,如何權衡不同閥門類型的優劣;在“維護”方麵,我希望它能超越簡單的拆卸清洗,深入講解閥門失效模式的機理,以及如何通過預防性維護來延長閥門壽命,並降低係統故障率。如果書中能加入一些關於閥門疲勞壽命、磨損機理的分析,或者對一些特定應用場景(如工程機械、機床、注塑機等)下的閥門選型和維護經驗進行總結,那將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實用價值。
评分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更多的是被“第3版”這個字眼吸引。我個人對液壓領域有一定研究,手頭也收集瞭不少關於液壓元件的書籍,但很多都是比較陳舊的版本,內容更新不夠及時,一些新興的液壓技術和控製方式往往無法涵蓋。液壓技術發展很快,尤其是在自動化和精密控製領域,新型的電液比例閥、伺服閥,以及相關的集成化、模塊化設計,都對傳統的液壓理論和維護方法提齣瞭新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液壓閥原理.使用與維護(第3版)》能夠在這些方麵有所突破。例如,在原理部分,是否能更深入地探討現代液壓控製係統的動態特性,以及如何通過液壓閥的設計和選型來優化係統的響應速度和穩定性?在維護方麵,是否能介紹一些先進的在綫監測技術,以及如何利用數字化工具來輔助液壓閥的故障診斷?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一些高壓、高溫、或是在特殊工況下使用的液壓閥的講解,這些往往是傳統教材中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如果書中能夠結閤一些工業現場的實際數據和案例,對不同類型液壓閥的優缺點、適用範圍進行對比分析,並提供一些優化選型和設計的指導性建議,那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都會大大提升。期待它能成為我書架上的一本常備參考書,幫助我跟上液壓技術發展的步伐。
评分收到!以下是為您的圖書《液壓閥原理.使用與維護(第3版)》創作的五段不同風格、不同角度的讀者評價,每段約300字,避免瞭AI痕跡,並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