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衝突和適應》作者史維東以江西省為研究對象,擷取瞭“教案”這一晚清中國社會最為敏感而且頻繁發生的事件與關注重點,並針對以往研究者注重城市“教案”研究而忽略鄉村地區的不足,對基督教在中國鄉村地區的生存、發展及其在地方衝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鄉村教案的本質內容等作瞭深入細緻的描繪和透徹分析,尤其是通過對《教務教案檔》中材料的梳理,揭示江西市鎮和鄉村天主教徒與非天主教徒之間豐富多變的的各種關係,努力還原一個處於內外交睏、社會動蕩中的晚清地方社會。作者通過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分析,得齣與以往研究者截然不同的結論,城市中的“教案”大都由地方精英主導,但在鄉村地區絕大部分所謂的“教案”和基督教本身沒有太大關係,而個人或傢庭糾紛、貧睏以及日常的疏遠也成為衝突的緣由;基督教徒並未脫離地方社會而聚居,江西鄉村地區的天主教徒恰恰是仍然融入其生活的地方社會的;引起民教衝突的原因是普遍存在於中國鄉村的日常矛盾,而並非宗教問題;而且這些鄉村衝突最終大部分都得到和平解決。《中國鄉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衝突和適應》中對清末江西地方社會生活多有鮮活描繪,讀來饒有趣味。
##书想表达的是文化适应比冲突更具有张力,但废了更多的笔墨从反面讲,或许正面写适应的史料实在不好找到。总的来说论证清楚,不过感觉可以更短些。
评分##春节几天假期读完的。不需要太多的脑力,事实罗列得线条清晰,结论也自然而然。有趣的一本书。近代中国本就混乱,然而当时的人们反倒清楚得很,一切从生活出发。整合了所有人的共同需求与利益(欲望)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中国。
评分##在南京先锋书店买了一本,聊做纪念。 看完没有惊喜。本书标题可以直接改为“1860-1900年江西省教案资料选编”。
评分##3-3.5 只能算一篇尚可的论文,不能说是一本不错的著作,没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虽然书名中国乡村的基督教,但对基督教和宗族的论述都只是寥寥,所涉及的大部分档案也有只论不证的嫌疑。 但是不得不说,教案本身是有趣的,宗教成为一种筹码,一种“凭借”,一种“武器”,中国乡村的宗教似乎没有太多的内生性,这本该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可惜作者似乎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时又太注重档案,档案之外的论述似乎也不够详细,对当时中国整体历史背景、乡村的宗族社会,以及一种可能存在的整体价值观(此处我也是存疑的,顺口胡诌)也论述不详。对于情感的论述也不够详细。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强烈的浅尝辄止的感觉,不知道是因为删节还是因为什么原因,只能说有趣之余深度不足,可惜可惜
评分81。基本就是教案档江西资料集,自己的东西很少。另外,作者的史料分析解释角度奇怪,似乎只是为了回应当时新教对天主教的两大指控,素质恶劣,自成一体。后者由于人数,必然不可能。前者,作者自己连篇累牍的写出了干预司法的传教士,居然还同时得出了,这不是由于宗教起因的冲突的结论。最后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会大量吸引伪教徒。这种研究的价值到底在何处,很难体认
评分##比较有意思的关于基督教和天主教(主要是天主教)在地方社会的互动,传教士的研究可以借鉴这个历史。教案这个东西确实不能唯冲突论。
评分##基督教的在地适应性是个很有趣的课题,尤其是在近代史的背景下,由于外来神职人员的存在,使得“教”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国”的意味,因而教民的身份应是极其特殊的。不过在广大的乡土世界,教内外的民众共同分享着同样的生存空间,也最终塑造了乡村基督教的面貌。而在城者则与之不同,这或许与城乡的国家控制程度差异相关。
评分##比较有意思的关于基督教和天主教(主要是天主教)在地方社会的互动,传教士的研究可以借鉴这个历史。教案这个东西确实不能唯冲突论。
评分##书名仿佛平平无奇,看了豆瓣评论还以为只是堆砌史料写成的,读了以后反而不这么认为,且感到这个研究非常有意思。从乡村这一视角出发,确实能看到基督教在晚清中国的不同面相——基督教被乡村社会所接纳、包容,在很长时间内相处融洽,甚至在九都出现蜜月期。能发掘这一侧面很难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