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娜·阿倫特移居美國後的著作中,隨處可見基督教哲學傢奧古斯丁思想的影響。本書在阿倫特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是阿倫特早期及後期與奧古斯丁之間持續的思想對話;這部早期作品在阿倫特思想建構中的重要性不容低估,她日後所達成的獨創性思想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根源。編者J.V.斯考特和J.C.斯塔剋在阿倫特本人修訂版的基礎上,為這本書提供瞭精心的導讀和研究文本,構成一部非常完備的學術著作。
##用奥古斯丁来讨论“人如何在世”的问题,中间的许多论述仿佛乱箭往我这方扎。
评分 评分##奥古斯丁写道:「谁渴求在他自身之外的东西,谁就从自身中被放逐。」这种自失(self-1oss)产生于好奇,一种奇特地被世事吸引而忘我的「眼目情欲」。眼目情欲只想知道世上的事,其目的既非为了反思自身,也丝毫不是为了寻求任何别的愉悦。
评分##以现象学的方式对奥古斯丁进行诠释,问题在于奥古斯丁不同的“爱”之间的张力。爱是一种渴求,是指向被渴望之物的意向性活动,对象也决定了爱的种类。贪爱是对世界被造物的爱,圣爱是对造物主的爱,因此人必须抵抗世界,并在对死亡的恐惧中意向作为永恒的造物主;而圣爱也会折返到爱者本身,因此爱者“自身成为一个问题”,从而引导爱者回忆自己的开端(引出人的“诞生性”),并且在开端处同样发现作为永恒的造物主,由此圣爱因其意向的、作为双重“之前”的造物主而成为永恒的、合适的爱,而记忆作为将过去和未来衔接的能力使得双重“之前”的发现得以可能。由此“邻人之爱”不是世界中的他人,而是在同为亚当后人这一历史事件的关联中(即同作为有罪的人)爱上帝所爱,这样的爱又引导他人朝向圣爱。最后返回世界的人们以其圣爱和邻人之爱建立新社会。
评分 评分##掠读
评分##本书是汉娜·阿伦特在海德堡大学的博士论文,期望过高,内容一般。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