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密法圓

道密法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謝世維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壹、緒論
貳、殺伐與捉斬—宋元時期官將元帥文本之戰爭意象
前言
一、宗教儀式之汲用:道教與密教的互動二、宗教發展策略:趨向官方懲治淫祠的立場
三、宗教巿場: 官將、元帥戰爭模式之時代意義
四、殷元帥之形象與法術的軍事特質
結語
參、密法與道術—穢跡金剛法與靈官馬元帥秘法中的驅邪法式研究
前言
一、穢跡金剛法與馬元帥相關經典與研究
二丶穢跡金剛與馬元帥的形象
三、穢跡金剛與馬元帥之密呪
四、穢跡金剛與馬元帥之童子附體法
結語
肆、道統與密術—宋元道教清微法與地方密教傳統
前言
一、從〈清微道法樞紐〉看清微派對密教的態度
二、《道法會元》卷六〈玄一碧落大梵五雷秘法〉
三、《清微元降大法》卷一三〈西極眞梵大覺慧命五雷上經〉
四、天罡大聖與相關法術文獻五、地方密教法術傳統結語
伍、斗姆與行持—早期斗姆摩利支天文本探討
前言
一、漢譯摩利支天經典
二、斗姆與摩利支天
三、《先天雷晶隱書》結構
四、《先天雷晶隱書》中的雷法儀式程序
結語
陸、圖像與密儀—斗姆與穢跡金剛之圖像問題
前言
一、摩利支天的信仰與圖像問題
二、摩利支天與斗姆形象的轉化問題
三、寶寧寺水陸畫「大威德變現憤怒大輪明王中的造型問題
四、民間儀式畫當中的穢跡金剛造型
結語
柒、佛母與咒法—以《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之「密教心要」為核心
前言
一、唐代准提佛母經典之流傳
二、遼代《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的准提法問題
三、清代准提法:以《準提心經》為中心
結語
附錄
一、經目整理附錄
二、日本准提相關經典
捌、結論
引用書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在道教與密教的研究涉及奇幻瑰麗的法術儀式群像,在人、神、鬼、妖交融的場域,以一種靈活、即興、混搭的姿態,迴應人與社會的需求。道教與密教的互動,如星河,沉穩規律的運行,蘊藏偏離變動,寧靜深邃的夜空,涵納毀滅生成。那超越世間的權柄,召喚著各色護法、官將,與在地的鬼祟妖異對峙、協商。歷史長河中,一幅幅凝結又奔馳的光影文本,化作儀式圖像,是河麵上變化萬韆的粼粼波光,是融閤中的迴蕩,是細節的綻放,是道教與密教的相遇之所。(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叢書B3002)

用户评价

评分

##论文集,就出书而言整合度有待提高啊。各篇给人观感不一吧,清微法和地方密教传统、『先天雷晶隐书』分析,这两篇感觉比较好。

评分

##很受用。“打破宗派划分,审视流动边界”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理想化的理论愿景,而作者很好地在其研究实践中展现出了这一点,通过解构孤立甚至是对立的“道教”与“密教”话语,作者得以更好地审视其中无处不在、自始至终的交缠与互动。作者将“灵验”置于派别划定之前,引入宗教市场的概念来解释宗教间的互相挪用,以此评估密教因素在宋代之后民间地域的渗透,正与Sharf对唐密的判定暗合。如此一种“惟灵是信”的倾向无疑是晚期宗教的核心背景,但也会使人好奇,除此之外是否还会有更多的潜流。另外,作者也有力重估了北宋译密宗经典的影响力(可与Orzech的研究对读),关于《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文本研究十分重要,对自己这阵子想做的题目也有很多启发。(美中不足的是章节整合的确有待提升…

评分

##紮實是紮實,但這不是我想寫的論文????

评分

太专业了,展示了“造极之世”的宋代文化中非常幽暗的一面。不过现下以宗教学/文献学来研究宋以降道教的学术圈,多用“道/法”框架来诠释宗教历史变迁,这对于历史学出身的人来说,实在接受不能。

评分

##谢老师真的好www

评分

##紮實是紮實,但這不是我想寫的論文????

评分

太专业了,展示了“造极之世”的宋代文化中非常幽暗的一面。不过现下以宗教学/文献学来研究宋以降道教的学术圈,多用“道/法”框架来诠释宗教历史变迁,这对于历史学出身的人来说,实在接受不能。

评分

##很受用。“打破宗派划分,审视流动边界”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理想化的理论愿景,而作者很好地在其研究实践中展现出了这一点,通过解构孤立甚至是对立的“道教”与“密教”话语,作者得以更好地审视其中无处不在、自始至终的交缠与互动。作者将“灵验”置于派别划定之前,引入宗教市场的概念来解释宗教间的互相挪用,以此评估密教因素在宋代之后民间地域的渗透,正与Sharf对唐密的判定暗合。如此一种“惟灵是信”的倾向无疑是晚期宗教的核心背景,但也会使人好奇,除此之外是否还会有更多的潜流。另外,作者也有力重估了北宋译密宗经典的影响力(可与Orzech的研究对读),关于《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文本研究十分重要,对自己这阵子想做的题目也有很多启发。(美中不足的是章节整合的确有待提升…

评分

太专业了,展示了“造极之世”的宋代文化中非常幽暗的一面。不过现下以宗教学/文献学来研究宋以降道教的学术圈,多用“道/法”框架来诠释宗教历史变迁,这对于历史学出身的人来说,实在接受不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