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
| 中國反電信網絡詐騙藍皮書(2016) | ||
| 定價 | 89.0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4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産業發展戰略研究院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15451910 | |
第壹章 我國電信網絡詐騙基本情況1
1.1 電信網絡詐騙概述1
1.1.1 電信網絡詐騙的起源及定義1
1.1.2 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的基本現狀3
1.1.3 國內外反電信網絡詐騙研究綜述4
1.2 我國電信網絡詐騙十大典型案例23
1.2.1 冒充公檢法詐騙案23
1.2.2 代考、改分詐騙案24
1.2.3 網購退款詐騙案25
1.2.4 娛樂節目中奬詐騙案26
1.2.5 補助、救助、助學金詐騙案28
1.2.6 冒充好友詐騙案29
1.2.7 醫保、社保詐騙案30
1.2.8 釣魚網站詐騙案31
1.2.9 訂票詐騙案32
1.2.10 貸款詐騙案33
1.3 犯罪特點及主要手段34
1.3.1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主要特點34
1.3.2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主要手段38
1.4 受害群體特徵及犯罪重點地區42
1.5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專項行動45
1.5.1 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組織領導,治理工作成效顯著46
1.5.2 12321舉報中心積極配閤,受理和處置垃圾信息48
1.5.3 地方通信管理局重拳齣擊,建立反電信網絡詐騙平颱49
1.5.4 基礎運營商嚴格執行,治理工作嚮縱深展開53
1.5.5 專業智庫積極響應,做好支撐服務工作59
1.6 網絡輿情分析60
1.6.1 2011—2016年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輿情整體情況60
1.6.2 2016年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輿情整體分析61
1.6.3 網民群體畫像62
1.6.4 2016年電信網絡詐騙熱點新聞事件分析63
1.6.5 “徐玉玉事件”網絡輿情分析65
第二章 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成因68
2.1 轉型期中國社會結構失衡68
2.2 網絡環境中的個人信息泄露76
2.3 犯罪成本低,防控難度大78
2.4 相關單位主體責任有待加強80
2.5 群眾的防範意識普遍薄弱87
第三章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問題91
3.1 相關法律規定與適用92
3.2 亟須解決的法律問題104
3.2.1 定罪量刑標準有待進一步明確104
3.2.2 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係不健全105
3.2.3 相關主體法律責任難追究107
3.2.4 受害人權利救濟難實現112
3.2.5 司法地域管轄仍有待明確113
第四章 反電信網絡詐騙的對策研究115
4.1 製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115
4.1.1 亟須製定個人信息保護法115
4.1.2 製定專門的“信息通信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119
4.1.3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電信網絡詐騙”定罪121
4.1.4 將電信網絡詐騙罪單獨定罪124
4.1.5 完善電子證據的收集、認定規則133
4.1.6 及時返還和賠償受害人損失135
4.1.7 有效解決受害人救濟中的法律適用問題137
4.1.8 明確案件的管轄權137
4.2 建立跨界聯動的綜閤監管治理機製138
4.2.1 嚴格落實電話卡“實名製”138
4.2.2 整頓和規範重點電信業務144
4.2.3 嚴厲整治網絡改號146
4.2.4 強化電信技術規範和攔截147
4.2.5 嚴格銀行卡“實名製”150
4.2.6 嚴格管理和杜絕銀行卡濫發152
4.2.7 依法整治非法竊取銀行卡信息的犯罪活動154
4.2.8 銀行實施延遲支付製度155
4.2.9 完善銀行緊急止付製度157
4.2.10 嚴格落實銀行係統業務辦理記錄留存製度158
4.2.11 嚴格執行銀行業匯款轉賬潛在風險提醒告知製度158
4.2.12 銀行積極配閤公安部門實施涉案資金返還工作159
4.3 構建良性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機製160
4.4 構建國jia*級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平颱163
4.5 增設“國傢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周”165
附錄169
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169
六部委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172
銀監會、公安部關於印發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
還若乾規定的通知(銀監發〔2016〕41號)175
工信部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實施
意見(工信部網安函〔2016〕452號)180
工信部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打擊通訊信息詐騙相關工作的
通知(工信部網安函〔2015〕601號)191
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
通知(銀發〔2016〕261號)199
央行有關負責人就聯閤整治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專項行動答記
者問208
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
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乾問題的意見215
作為一名對社會議題頗為關注的讀者,我將這本書的標題視為一份沉甸甸的“診斷書”和“行動指南”。“中國反電信網絡詐騙藍皮書(2016)”預示著它將提供一個相對全麵的、具有年度視角的數據分析和現狀描述。我非常好奇,在2016年這一年,我國的電信網絡詐騙呈現齣怎樣的“基本情況”?是規模在擴大,還是手段在升級?是否存在某些新的詐騙類型開始嶄露頭角?“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這幾個字,則讓我對接下來的章節充滿瞭期待,它應該會深入剖析犯罪的運作模式,從犯罪團夥的組織結構,到他們的技術支撐,再到資金的流轉和洗白,甚至包括他們是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匿名性來逃避追捕的。而“打擊”二字,無疑是這本書的核心和亮點,我迫切地想瞭解,在這場與犯罪的較量中,我們究竟取得瞭哪些進展,又麵臨著哪些睏難。是否有新的法律法規齣颱?執法部門的協同作戰能力是否有所提升?高科技在打擊犯罪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瞭解我們國傢在維護公民財産安全方麵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评分這本書的問世,對於身處信息爆炸時代、卻又飽受電信網絡詐騙睏擾的我們而言,無疑是一束及時而重要的光。我迫切地想從這本書中窺見,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究竟有哪些不法分子在如何操縱著一張張欺騙的羅網,又是什麼樣的“黑手”在背後推動著這場規模日漸龐大的犯罪活動。它承諾瞭對我國電信網絡詐騙“基本情況”的梳理,這讓我充滿期待,希望能看到一個清晰的全景圖,瞭解詐騙的類型、手法、受害者群體特徵,甚至背後的利益鏈條。特彆是“打擊”二字,更是點燃瞭我內心深處的希望,我渴望瞭解政府和社會各界,是如何應對這場嚴峻挑戰的,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藉鑒,又麵臨著哪些亟待解決的難題。作為一名普通民眾,我常常感到無力和睏惑,不知道如何有效識彆和防範,更不知道當不幸遭遇詐騙時,應該如何維權。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實用的指導和建議,幫助我們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這便是我最為關心的部分。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數據的堆砌和現象的羅列,更能夠深入剖析犯罪的根源,揭示其社會經濟背景,從而為構建更安全的社會環境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恰逢其時,也正中我等深受電信網絡詐騙之擾的民眾下懷。當我看到“我國電信網絡詐騙基本情況”時,我腦海裏瞬間浮現齣那些層齣不窮的詐騙電話、短信,以及那些令人心痛的受害者案例,我希望能從書中得到一個係統、客觀的梳理,瞭解這些“基本情況”到底有多“基本”,又有多復雜。它是否能幫助我辨彆那些看似“高明”的騙局,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傢人?而“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這幾個字,則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緊張感,我知道,這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利益鏈條和復雜的犯罪網絡,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對這些犯罪行為的深刻剖析,瞭解它們的運作機製,以及那些隱藏在幕後的“黑手”。更關鍵的是,“打擊”二字,讓我看到瞭希望。我非常渴望瞭解,在與這場“看不見的戰爭”的鬥爭中,我們的國傢采取瞭哪些強有力的措施?是否有成功的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在技術、法律、社會協同等層麵,又有哪些創新和突破?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看到這場反詐鬥爭的艱難與輝煌,從而增強我們共同抵禦詐騙的信心和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直擊痛點,讓我迫切地想要一探究竟。當讀到“我國電信網絡詐騙基本情況”時,我腦海中立刻閃過無數個新聞報道和受害者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閤成一個清晰、全麵的圖景。它能否描繪齣2016年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的整體態勢,包括詐騙手法的演變、受害者群體畫像的細化,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灰色地帶”?“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這幾個字,更是勾起瞭我對犯罪背後復雜運作機製的好奇,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看到對詐騙團夥的組織架構、資金流轉、技術手段以及跨境犯罪等方麵的深入揭示,理解他們是如何利用技術和人性弱點來實施精準打擊的。而“打擊”二字,則是我閱讀這本書的最終動力,我希望能在這部分內容中,看到我國在遏製電信網絡詐騙方麵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顯著成效。包括法律法規的健全、執法部門的協同作戰、科技手段的創新應用,以及社會各界如何共同構建一道堅實的防綫。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些實用的防範知識,或者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場反詐鬥爭的意義,這讓我充滿期待。
评分翻開這本書,我期待的是一場關於電信網絡詐騙的深度“解剖”。“我國電信網絡詐騙基本情況”這幾個字,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畫麵:從海量的案件數據中提煉齣犯罪趨勢、地域分布,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詐騙手法的演變;深入探究受害者的畫像,瞭解他們為什麼會成為目標,是信息不對稱?是情感的弱點?還是認知上的盲區?同時,“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這幾個字,則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緊張感,它預示著一場與黑暗力量的正麵交鋒。我想瞭解那些令人發指的犯罪動機,那些精密設計的騙局是如何一步步誘導受害者走嚮絕境的。更重要的是,“打擊”二字,讓我看到瞭曙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國傢在打擊此類犯罪方麵所做的努力,包括法律法規的完善、執法部門的行動、技術手段的應用,以及國際閤作等。我想知道,我們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我們的反擊又有多有效。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成功案例,或者揭示一些在打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思考,那將是對我們普通人最大的慰藉和鼓舞,讓我們對維護自身財産安全充滿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