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締造瞭哈佛

他締造瞭哈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亨利•詹姆斯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文版序
前 言
年表和家族成员
01 家庭背景
02 求学择业
03 初任教职
04 旅欧两年
05 就职麻省理工
06 提名哈佛校长
07 就职哈佛
08 学院改革
09 校长角色
10 什么是文科教育?
11 研究生院的建立
12 1880—1894 年书信
13 成长
14 最后的任职岁月
15 退休生活
16 1914—1920 年书信
17 落幕
附录 A 哈佛学院 1868—1869 学年秋季学期课程
附录 B 对 8 所学院的分析(1868—1870)
附录 C 哈佛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院比较
附录 D 艾略特任期内哈佛大学发展比较示意图
附录 E 艾略特撰写的题词
附录 F 五英尺书架
附录 G 艾略特获得的荣誉称号
附录 H 资料来源
附录 I 艾略特主要著述文献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查爾斯•W. 艾略特(Charles W. Eliot,1834—1926),哈佛大學第21任校長,曾任美國中等教育十人委員會主席、美國進步教育協會第一任名譽主席,美國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傢,被羅斯福總統譽為“共和國第一公民”。

自1869年上任,艾略特在哈佛大 學實施瞭一係列改革——主張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並重,積極倡導選修製,提高入學標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研究生教育,倡導學術自由……這些教育改革措施對美國教育界乃至整個人類教育的進步産生瞭深遠影響。在他的帶領下,哈佛大學從偏安一隅的傳統學院發展成為世界頂尖大學。

1909年從哈佛退休後,艾略特積極投身公共教育事業,並主編瞭聞名全球學術界的“哈佛經典”叢書,該叢書在五四時期即被鬍適、趙元任等人介紹引進中國,又稱“五尺叢書”。

本書詳述查爾斯•艾略特長達40年的哈佛校長生涯,介紹瞭傳主獨特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大學管理方麵的卓越貢獻,並從傢庭環境、學校教育、人生經曆等方麵剖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梳理齣艾略特極富人文關懷的教育思想及其形成過程。

▼媒體推薦

艾略特不僅影響瞭哈佛大學的一切,而且使哈佛成為美國一流大學。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沒有一所高校不受艾略特哈佛改革的深遠影響……在美國,沒有哪位教育傢、大學校長、教授、教師或助教沒有受到艾略特的直接影響。每一本教科書都按照他的標準修訂,每一名學生都能感受到他有形的影響。就偉人的胸襟和永恒成就而言,我們發現同時代的美國人中,沒人能與之匹敵。由於貢獻卓越,他和愛默生及林肯一同成為那個時代國傢的功臣。

——威廉•尼爾森(美國曆史學傢)

哈佛大學今天的輝煌源於曆史……其中又以查爾斯•威廉•艾略特的功績居首位。正是他的思想和實踐扭轉瞭哈佛大學的睏境,使其成功地從一所地區性院校成長為一所國傢性大學,為哈佛大學今後的國際教育界霸主地位奠定瞭基礎。我國“十二五”教育規劃綱要提齣要提升本科教育質量,建設若乾所世界一流大學,此時追溯世界一流大學哈佛大學的成長軌跡,研究其校長的本科教育思想和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汪霞(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用户评价

评分

##普利策奖传记文学 可惜个人对藤校 精英教育 没有特别的感受 毕竟乡村山野里走出来的人 另外相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女性人物传记 对男性的传记无感 偏见就是这样

评分

##安之若素的态度,永不停止的行动,坚定明确地目标---是猫大人应该慢慢自己找到的平衡点

评分

我认为,我在任何社会都看到一个高贵的人既有地位又有职责;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应畅饮美酒,乘坐舒适的马车,而应引导和充实芸芸大众的生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富有远见,潜心治学,锲而不舍,甘于奉献,怀念地位卑微的老友——默默地活出人生的精彩。 他们各人帮助邻舍,各人对弟兄说:壮胆吧! 富有教养和活力的智者是大众教育最得力的助手,一群精英思想家是民主精神的守护神。他们是虚荣和贪欲的天敌。大量才智平庸的人聚集在一起,也无法替代他们的位置。

评分

##教育的改革,目的是独立,自由,思考,发挥特长,选课系统,合适的教职员工薪水,多元化思想,强化思考模式。读书只寻找合适应用的理论,看到的,感知到的为洞察世事,健康,精神为人成长的基本基础。

评分

##“我不是从唯一神论信仰中找到灵感与力量,”晚年的艾略特这样说道,“而是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唯一神论,从小受到它的熏陶;……我天生就是一个唯一神论者。”the unitarian root of harvard

评分

##“然而,所有的班级都不按年级划分,课程就像旋转木马一样不断重复——据说这是为了阐明法律既无起点又无终点这条真理。”

评分

##普利策奖传记文学 可惜个人对藤校 精英教育 没有特别的感受 毕竟乡村山野里走出来的人 另外相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女性人物传记 对男性的传记无感 偏见就是这样

评分

##1.艾略特去欧洲游历的两年正是法国经历教育改革的中后期:1802-1887的八十多年出现十五套课程体系、相关法令政令不少于75份、出现了古典教育和为特定职业准备的专门教育二分体系。回国做哈佛校长后的一系列改革行为看上去受欧洲行很大启发。 2.不管是时间、精力、金钱,留有冗余才能产生进步和创新。 3.学校的确创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但身处其中能好好使用这一资源的人比例其实很低,更大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个较为平等宽松的交流平台。对比之下互联网时代的确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个人只要有足够强的驱动力,理论上是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导师交流的。关键是驱动力。

评分

##有大量史料,如果是用来研究艾略特是不错的。不过我更想看的是他对于哈佛的改革,这方面介绍的很少,不太满意。另外,这书很难读,总忍不住犯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