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版)
定價:24.00元
作者:薑曉敏 著
齣版社:高等教育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040436662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律思想
節 從“天命”“天罰”到“以德配天”的神權法思想
一、夏、商時期的“天命”“天罰”思想
二、西周時期的“以德配天”思想
第二節 禮治與“明德慎罰”思想
一、西周的宗法“禮治”思想
二、周初的“明德慎罰”思想
第二章 先秦諸子的法律思想
節 儒傢的法律思想
一、儒傢及其代錶人物
二、儒傢的法律思想體係
第二節 墨傢的法律思想
一、“兼相愛,交相利”
二、“一同天下之義”
三、“以天為法”
第三節 道傢的法律思想
一、道傢及其代錶人物
二、道傢的法律思想
第四節 法傢的法律思想
一、法傢的代錶人物
二、法傢的法律思想體係
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法律思想
節 秦帝國統治集團的法律思想
一、“事皆決於法”的“法治”思想
二、“專任刑罰”“深督輕罪”的重刑主義
第二節 漢代的法律思想
一、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
二、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法律思想
節 玄學傢的法律思想
一、以道傢的自然觀來論證儒傢名教的閤理性
二、反對煩法酷刑、主張法令貴簡貴無
第二節 律學傢的法律思想
一、杜預的法律思想
二、張斐的法律思想
三、劉頌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隋唐時期的法律思想
節 《唐律疏議》中的法律思想
一、“德禮為本,刑罰為用”思想的法典化
二、“三綱”思想的法典化
三、“等級特權”思想的法典化
四、“輕刑慎罪”思想的法典化
第二節 正統法律思想的發展
一、韓愈對正統法律思想的發展
二、柳宗元對正統法律思想的批判
三、白居易對正統法律思想的發展
第六章 宋明時期的法律思想
節 王安石的法律思想
一、“三不足”的變法理論
二、主張“大明法度”“眾建賢纔”
第二節 硃熹的法律思想
一、“存天理、滅人欲”
二、“以嚴為本,而以寬濟之”
第三節 丘浚的法律思想
一、立法必須“應經閤義”,以“便民為本”
二、執法“必守之以信”,“以公理而滅私隋”
第七章 明末清初時期的法律思想
節 黃宗羲的法律思想
一、重構“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政治體製
二、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傢之法”
第二節 顧炎武與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一、顧炎武的法律思想
二、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第八章 近代的法律思想
節 開明派、農民革命派與洋務派的法律思想
一、早期開明派的法律思想
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三、洋務派的法律思想
第二節 瀋傢本的法律思想與清末的“禮法之爭”
一、瀋傢本的法律思想
二、清末的“禮法之爭”
第三節 資産階級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一、康有為的法律思想
二、梁啓超的法律思想
三、譚嗣同的法律思想
四、嚴復的法律思想
第四節 資産階級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一、孫中山的法律思想
二、章太炎的法律思想
內容提要
為幫助學生係統地掌握中國法律思想史的內容、特色與發展軌跡,領悟中國傳統法律觀的智慧與缺憾,提高國學及法學素養,本書在敘述風格上力求平實簡潔、通俗易懂。每章起首編寫瞭概括性的“本章引言”;章末附有歸納性的“本章小結”,並列有“本章思考題”,通過解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重要的知識內容。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初次接觸《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版)》這本書,它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種學術的莊重與曆史的厚度。作為一名對法學理論和曆史相結閤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全麵、深入的中國法律思想梳理的著作,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長久以來的一個重要空白。我被它所提齣的“力源”概念所吸引,這暗示著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曆史事件復述,更側重於探究那些驅動中國法律思想發展和演變的深層動力。從目錄的初步瀏覽來看,本書的編排非常清晰,從古代的樸素觀念到近現代的復雜轉型,都進行瞭係統的梳理。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對不同時期代錶性的法律思想流派,例如儒傢、法傢、道傢等在法律解釋和製度構建上的獨特貢獻,以及它們在曆史長河中如何相互作用、演變,並最終形塑瞭中國特有的法治文化進行深刻的剖析。我相信,通過這本書,我將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法律思想的內在邏輯和曆史演進規律。
评分我剛入手這本《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版)》不久,雖然還沒有來得及細讀,但初步的翻閱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功底。我特彆喜歡它在梳理曆史脈絡時,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能清晰地勾勒齣不同時期法律思想的核心觀點、代錶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傳承與演變關係。比如,我看到瞭書中對“法”的早期理解,從早期樸素的“禮法閤一”到後來集權統治下“嚴刑峻法”的傾嚮,再到近代對西方“依法治國”理念的藉鑒和本土化改造,每一個階段都似乎有著精彩的論述。我尤其期待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節點,例如秦朝統一六國後法傢思想的實踐,宋朝在法律解釋和司法實踐上的創新,以及晚清民國時期法律改革的復雜性等方麵的深入剖析。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國傢的法律思想,是理解其社會結構、政治體製乃至國民性格的一把鑰匙,而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正在引領我踏上一段充滿智慧和啓發的探索之旅。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雖然樸實,卻有一種低調的奢華感,深沉的色調和簡潔的字體,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學術著作。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製度和思想史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關於“禮”和“法”的辯證關係,以及不同朝代在法律製度上的側重點和創新。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係統地瞭解中國法律思想的發展曆程,比如從春鞦戰國的百傢爭鳴,到漢朝“獨尊儒術”後法律思想的演變,再到宋明時期律學的精進,以及清末民初在引進西方法律體係時所遇到的挑戰和融閤。我非常看重這本書的“第二版”這個標記,這通常意味著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更深入的研究、更細緻的校訂,甚至可能補充瞭新的研究成果和視角。這對於一個希望獲得最新、最準確信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見解,幫助我構建一個完整而立體的中國法律思想史框架。
评分這本書我當初買的時候,完全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力源圖書”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厚重感和力量感,讓人覺得內容一定非同一般,尤其是加上“中國法律思想史”這個精準的定位,我當時就覺得這絕對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本能夠深入瞭解中國古代乃至近代法律思想演變的權威著作。拿到書後,我先是翻閱瞭一下目錄,看到裏麵涵蓋瞭從先秦諸子百傢到明清法傢的發展脈絡,以及西方近代法律思想傳入中國後的碰撞與融閤,心裏就踏實瞭不少。我一直對中國的法治傳統和曆史進程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碎片化,要麼流於錶麵,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係。這本《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版)》似乎承諾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重要的是對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力求探究這些思想背後的邏輯、演變原因及其對後世的影響。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完,但僅從其結構和涵蓋的範圍來看,我就能預感到它將為我打開一扇通往中國法律思想深邃海洋的大門。
评分拿到《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二版)》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緻的裝幀所吸引。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製度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深入地梳理中國法律思想發展曆程的著作。這本書的書名精準地擊中瞭我的需求,它所涵蓋的“中國法律思想史”這一主題,對於理解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和發展軌跡至關重要。我翻閱瞭目錄,發現其內容相當宏大,從先秦時期的萌芽,到各朝代的演進,再到近代西方思想的衝擊與融閤,幾乎涵蓋瞭中國法律思想發展的全貌。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不同學派在法律思想上的貢獻,以及他們之間如何相互影響、相互批判,最終形成中國特有的法律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論述。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更是對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的呈現,它將引領我進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