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10天塑造孩子學習力-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學得更好
定價:38.00元
作者:科恩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2263865
字數:
頁碼:21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8-16歲孩子傢長。
10天時間,幫你實: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找迴對知識的渴望
◆豐富孩子學習的內容
◆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氛圍
◆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改掉孩子馬虎的毛病
◆讓孩子遠離拖延
◆開啓孩子的創新思維
◆提高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效率
◆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學習
◆教會孩子整閤自己的時間
......
內容提要
學習力是孩子未來的競爭力!改變你的學習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氛圍塑造
孩子在父親和母親的潛移默化中成長,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會跟著學什麼樣。所以,好的學習氛圍是孩子提高學習力的開端。
★快樂引導
聰明孩子未必愛學習,成績不好;淘氣的孩子未必不愛學習,成績不不好。讓孩子愛上學習,纔是關鍵。
★激勵訓練
人的內心本質的願望是希望得到贊美,好孩子是“誇”齣來的,通過激勵,讓孩子收獲自信。
★習慣矯正
孩子學習中的壞習慣就像一根小苗,越早發現,越早矯正,纔越容易。
★專注訓練
及時修正孩子的注意力,養成專注的習慣,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一生。
★方法製勝
學習並不是單純的記憶知識,而是要幫助孩子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要知道,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掌握的方法,會讓他們一生都受益。
★效率學習
效率就是在同樣的時間裏,掌握更多的知識,完成更多的學習內容。沒有效率,孩子的學習力無法得到提升。
★遠離粗心
小時候常常粗心的孩子,長大後都會遇到各種問題,隻有從小幫他們培養細緻與專注的品質,遠離粗心,纔是父母需要做的事。
目錄
天 氛圍塑造: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1
1 耳濡目染,讓傢充滿學習的氛圍/2
2 用父母自己的進取心影響孩子/5
3 陪伴是好的教育,跟孩子一起學習/8
4 不要視玩耍為學習的天敵/10
5 遊戲也能提高學習能力/13
6 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傢庭環境/16
第2天 快樂引導:讓孩子自己愛上學習/19
1 糾正孩子的心態,學習是為瞭什麼/20
2 每個孩子都能愛上學習/22
3 成績是學齣來的,不是逼齣來的/25
4 選擇好書,讓孩子愛上閱讀/28
5 把孩子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31
6 厭學的情緒是如何産生的/33
7 讓孩子的天賦在興趣中得到培養/36
8 引入遊戲教育法,讓孩子邊玩邊學/40
第3天 激勵法則:重塑孩子學習的自信心/42
1 賞識孩子,從多角度激勵/43
2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彆人比較/46
3 讓孩子獲取自信/49
4 及時錶揚孩子的每次進步/52
5 真誠贊美孩子,而不是敷衍/55
6 彆讓“笨”字奪走孩子的自信/57
7 及時提齣意見,讓孩子自信而不自大/60
第4天 矯正習慣:幫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問題/63
1 孩子學習中的問題多是習慣的纍積/64
2 鞭策孩子,調動孩子的積極性/67
3 幫助孩子攻剋他的弱項/70
4 不懂裝懂的“乖孩子”要警惕/72
5 刻苦勤奮,成績來不得半點偷懶/74
6 教孩子調控自己的大腦,時刻保證狀態佳/77
7 掌握用腦的佳時間/81
8 不能縱容孩子的半途而廢/84
第5天 方法製勝:教知識不如教給孩子方法/87
1 學會一個方法勝過背下一本書/88
2 學習技巧,甚至比知識更實用/90
3 趣味學習法,讓孩子遠離枯燥/93
4 鼓勵孩子參加學科競賽/96
5 參加學習小組,和同齡人一起進步/98
6 沒有好隻有優,發現孩子的“學習優勢”/100
7 讓孩子感受目標的重要性/104
8 和孩子一起製訂閤適的學習計劃/106
第6天 開啓思維:引導孩子掌握思考的技巧/110
1 思考的步是提問,鼓勵孩子多問/111
2 認真迴答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114
3 引導孩子多提問和質疑/117
4 留齣空間,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119
5 不要用大人的思維左右孩子/122
6 用發散思維解放孩子的頭腦/126
7 鼓勵孩子進行逆嚮思考/129
8 類比思維幫孩子找到未知的捷徑/132
第7天 效率練習: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135
1 幫孩子樹立起時間觀念/136
2 與孩子一起做時間錶,安排好作息/138
3 分清輕重緩急,優化事序,有選擇地學習/141
4 “帕纍托定律”的啓示,80%的時間該用在哪裏/144
5 讓孩子利用好零碎時間/147
6 學會自律,狙擊“時間殺手”/150
7 對乾擾說“不”,嚴格掌控自己的時間/153
8 讓孩子養成“日事日清”的習慣/156
第8天 遠離粗心:幫助孩子學會仔細和專注/160
1 專心緻誌,是學習紮實的鑰匙/161
2 遠離三心二意,讓孩子學會自我控製/164
3 掌握高效記憶策略,幫孩子提高注意力/167
4 教會孩子培養專注力的方法/170
5 抓住學習關鍵環節,集中力量解決重點/173
第9天 抓住效率:讓孩子在學校收獲更多/178
1 課前預習和練習是的習慣/179
2 嚮課上時間要效率/182
3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如何解決/186
4 鼓勵孩子成為課堂提問高手/189
5 要經常總結,建立學習的“檢修站”/192
0天 培養心態:不要讓孩子輸在考試的心理上/196
1 正確認識孩子的“考試焦慮”/197
2 不要對孩子的分數錶示齣“過分關注”/200
3 讓孩子明白,努力的過程同樣重要/203
4 把懼考心理驅逐齣孩子的心靈/205
5 教孩子輕鬆化解考試壓力/208
6 如何讓試捲上的錯誤變得有價值/211
作者介紹
科恩,傢庭教育專傢,哈佛教育研究者,對哈佛傢庭教育方法、濛颱梭利教育方法有豐富的研究,同時為世界各地的傢庭提供教育解決方案。
文摘
序言
從實用工具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也是極高的。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可以嵌入日常生活的“工具箱”。我最喜歡的是附錄中的那張“學習動力自檢錶”。那張錶設計得非常巧妙,它把學習的動力分解成瞭動機、專注、執行和反思四個維度,並且為每個維度提供瞭具體的“高分”和“低分”錶現。我讓孩子自己填瞭一次,結果他自己都驚訝地發現,自己在“動機”上得分很高,但在“執行”上卻總是卡住。這種自我診斷的過程,比我直接告訴他“你就是不夠專心”要有效得多。通過這個工具,我們得以有針對性地去調整傢庭學習環境和作息安排。這本書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之強,讓我覺得它不是一本隻看一遍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常備工具書”。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個人化,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傢腔調。作者似乎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非常坦誠地分享瞭自己和孩子在學習道路上經曆的陣痛、誤區以及最終的頓悟。這種真誠感是AI或一般套路化的教育讀物所不具備的。我尤其被其中一則關於“拖延癥的本質是選擇睏難”的小故事所打動。作者詳細描述瞭她如何引導孩子從“今天必須完成所有作業”的巨大壓力中解脫齣來,轉而專注於“此刻我能做的最小行動”——比如,隻是把書本攤開。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基於生活實際的解決方案,讓我覺得書中的每一個建議都像是從我自傢的客廳裏産生的。它讓我意識到,教育孩子愛上學習,有時需要的不是更嚴格的監督,而是更細膩的共情和更巧妙的引導策略。
评分我最近剛好在糾結我傢老二的學習態度問題,他聰明是聰明,但就是缺乏那種主動鑽研的勁頭,做作業總是拖拉敷衍。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理解瞭“被動學習”和“主動建構”之間的巨大鴻溝。書中沒有給齣什麼一刀切的“快速見效”的方法,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動力係統的底層邏輯。我尤其對關於“心流體驗在日常學習中的植入”那一章印象深刻。它沒有泛泛而談“要找到興趣”,而是具體指導瞭傢長如何通過調整任務的難度梯度、即時反饋機製以及提供適度的掌控感,來將原本枯燥的知識點轉化為孩子可以掌控的“小遊戲”。我迴傢後立刻嘗試瞭書中提到的“五分鍾挑戰法”,針對他最抗拒的數學應用題,設定瞭一個超短時限,結果孩子竟然主動要求再做幾道,那種興奮感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這本書更像是一本“賦能手冊”,它教我們如何成為環境的設計師,而不是知識的填鴨者。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用心瞭,封麵那種啞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下子就給人一種“這不是一本普通的育兒書”的感覺。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的那種剋製和留白,不像有些教育類書籍恨不得把每個角落都塞滿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錶,讀起來非常纍。這本書的章節劃分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絲毫不費力。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引入新概念時,經常會穿插一些非常精美的插畫或者圖解,這些圖畫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精準地輔助理解瞭那些抽象的心理學或教育學理論。比如,講解“內驅力構建模型”那部分,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能量迴路”的比喻,配圖是一個簡單的流程圖,一下子就把我這個非專業人士給說通瞭。我感覺作者在內容組織上花瞭大量心血,讓知識的獲取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這種注重閱讀體驗的細節處理,體現瞭作者對讀者的尊重,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评分作為一名資深教師,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真正觸動學生內在機製的教育理念。市麵上很多“學習力”書籍往往停留在口號層麵,比如“培養毅力”、“激發潛能”,聽起來很熱血,但操作性不強。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踏實和具有實證基礎的。它引用瞭大量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和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但闡述方式非常接地氣,避免瞭晦澀的術語堆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失敗容忍度”和“成長型思維”時所展現的辯證性。書中強調,建立強大的學習力,首先要建立一個安全的“試錯空間”,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結果。這對我啓發很大,讓我反思瞭自己在課堂上無意中對高標準結果的強調,可能正在無形中扼殺瞭學生的探索欲。這本書更像是提供瞭一套係統的、可驗證的“思維框架”,幫助我們從根本上重塑對“學習”這件事的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