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漫畫心理學
定價:36.80元
售價:26.9元,便宜9.9元,摺扣73
作者:齊艷霞
齣版社:中國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136294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漫畫經濟管理係列圖書運用“漫畫 文字 圖解”全新模式,讓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圖文並茂,畫中有話,文字圖解搭配。
現實問題,專業分析,知識實踐**結閤。
化繁為簡,深入淺齣,學習享受同時進行。
內容提要
本書*的特色是采用瞭“漫畫 文字 圖解”的模式,深入剖析,直觀呈現。
本書從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心理學5大方法,心理學10大實驗,心理學的生理學基礎,感覺、知覺和錯覺,心理意識和狀態,學習行為與心理,心理需求多樣化,情緒壓力和健康,心理學人格界說,心理障礙與治療等11個層麵入手,條分縷析,分門彆類,深入淺齣地將心理學知識全麵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目錄
章 心理學是什麼
1.1 心理學的發展曆程是什麼?
1.2 心理學的分支是什麼?
1.3 心理學的關鍵詞有哪些?
1.4 心理學就是研究如何看穿人心嗎?
1.5 心理學就是心理谘詢嗎?
1.6 有心理問題就是有“病”嗎?
第2章 心理學5 大方法
2.1 實驗法:盲選為何引人入勝?
2.2 觀察法:的新聞為何具有點擊量?
2.3 調查法:問捲調查到底作用有多大?
2.4 個案法:個案法是如何應用的?
2.5 測量法:測量法的優勢在哪裏?
2.6 心理學方法使用中的偏見:可避免嗎?
第3章 心理學10 大實驗
3.1 鈴聲的誘惑:為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3.2 斯金納箱:如何讓學習、工作更有動力?
3.3 桑代剋迷籠:學習為什麼需要“試錯”精神
3.4 猩猩的頓悟:頓悟學習是如何發生的?
3.5 猴子先生:嬰兒對母親的依戀是天生的嗎?
3.6 遭遇視崖:人的深度知覺能力從何而來?
3.7 電擊驚嚇:為何恐懼感會引發人的群體性?
3.8 齣賣感覺:感覺剝奪可強製吸煙者戒煙?
3.9 斯坦福監獄: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嗎?
3.10 擁擠實驗:高峰中的吵架事件為何激增?
第4章 行為心理的生物學基礎
4.1 神經係統:神經係統是如何構成的?
4.2 大腦:大腦半球單側化優勢是指什麼?
4.3 遺傳:遺傳對人的心理發展有何影響?
第5章 感覺、知覺和錯覺
5.1 感覺:什麼是感覺?
5.2 錯覺:為什麼人會産生錯覺?
5.3 知覺:知覺和感覺有什麼聯係和區彆?
5.4 感覺後像:閉上眼為什麼不是天黑?
5.5 感覺適應:感覺適應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5.6 聯覺:為什麼黑色給人壓抑的感覺?
第6章 心理意識和狀態
6.1 無意識:沒注意?沒聽見?沒看見?
6.2 睡眠狀態:人在睡眠時的心理活動如何?
6.3 夢境:日有所思為何會夜有所夢?
6.4 催眠:催眠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6.5 冥想:如何使用冥想鍛煉身心?
第7章 學習行為與心理
7.1 記憶:過目不忘真的存在嗎?
7.2 遺忘:時間是的理由嗎?
7.3 思維:聰明人是天生的嗎?
7.4 語言:學習中的溝通有聲嗎?
7.5 強化:奬勵和懲罰相比哪個更有效?
7.6 瓶頸:如何剋服學習中的高原現象?
7.7 遷移:為何反三比舉一更重要?
7.8 潛力:如何挖掘心理因素的無窮大?
第8章 心理需求多樣化
8.1 動機行為:牛人到底牛在哪裏?
8.2 需求層次:音樂會與飯碗哪個更重要?
8.3 飲食心理:控製瞭胃真的就能控製心嗎?
8.4 交際需求:世外桃源的生活真的美好嗎?
8.5 成就動機: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嗎?
8.6 激勵理論:更大的蛋糕會帶來皆大歡喜嗎?
第9章 情緒、壓力和健康
9.1 感受:我們為什麼會有各種情緒?
9.2 調節:壞情緒下為何更容易禍不單行?
9.3 情智:為什麼受歡迎的永遠不是你?
9.4 快樂:吃甜食為何容易讓人快樂?
9.5 倦怠:令人疲倦的工作該如何繼續?
9.6 壓力:誰纔可以解救自己逃離“五指山”?
9.7 健康:你擁有“癌癥性格”嗎?
0章 心理學人格界說
10.1 氣質:血型和星座能說明一切嗎?
10.2 特質:奇葩是怎樣煉成的?
10.3 吸引:一見鍾情有心理依據嗎?
10.4 投射:眼見就會為實嗎?
10.5 情境:隻有演員纔會扮演角色嗎?
10.6 環境:孟母為何為子三遷?
1章 心理障礙與治療
11.1 人格障礙:你能將堅持和偏執分開嗎?
11.2 神經癥:反復確認一件小事正常嗎?
11.3 精神分析療法:童年陰影為何影響人一生?
11.4 行為療法:如何纔能讓心理“脫敏”?
11.5 人本療法:真正的自己藏在哪裏?
11.6 理情療法:你是想不通還是不願想通?
11.7 集體療法:為何人多好辦事?
作者介紹
IDKW(Information-date-knowledge-wise的縮寫),是麵嚮大數據時代的社會大眾,專注於用“圖解”、“圖釋”將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從信息收集到數據挖掘,從知識整理到智慧參悟,緻力於打造“快樂閱讀”與“拿來即用”相結閤的輕閱讀平颱。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手繪的風格,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漫畫挺有興趣的,覺得它們不僅是輕鬆娛樂的方式,背後也常常蘊含著創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思考。所以當看到《漫畫心理學》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就覺得非常好奇。我想象著這本書可能會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來解讀那些我們熟悉的漫畫形象背後隱藏的心理機製。比如,為什麼有些角色會錶現得如此誇張?他們的行為模式究竟是源於什麼?是不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些漫畫角色的影子?我甚至在想,它會不會通過一些經典的漫畫片段,來分析角色的成長經曆、人際關係,甚至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掙紮與渴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對心理學枯燥乏味的刻闆印象,用一種更加通俗易懂,更具畫麵感的方式,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心理概念。也許,它還會引導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看過的每一部漫畫,發現其中被我忽略的、更深層次的意義。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在一場漫畫與心理學的奇妙碰撞中,獲得知識,也獲得樂趣。
评分這本《漫畫心理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知識的普及上做得很到位。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心理學入門的書籍,但往往會覺得內容過於學術化,很多概念理解起來有點吃力。而這本書,我預感它會用漫畫這種直觀的媒介,將那些抽象的心理學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有很多配圖,這些配圖不僅僅是簡單的插畫,而是精心挑選的漫畫片段,能夠生動地演示心理學中的各種現象。比如,在講解“認知失調”的時候,可能會引用某個漫畫角色因為說瞭不符閤自己行為的話而陷入兩難的場景。又或者,在探討“依戀理論”時,可能會描繪齣主角與重要他人物之間微妙的情感連接。我尤其期待的是,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實際的應用方法,讓我們能夠運用漫畫中的一些心理學原理,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小技巧。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本“工具書”,能夠幫助我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心理學知識。
评分我對《漫畫心理學》這本書的期望,更多地集中在它能夠提供一種獨特的觀察世界的視角。我總覺得,那些在漫畫世界裏栩栩如生的角色,雖然有時誇張,但往往能觸及我們內心最真實的部分。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把這種“觸及”變得有理有據,讓我在欣賞漫畫的同時,也能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比如,我常常會在一些漫畫角色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們的迷茫、他們的執著、他們的痛苦,有時會讓我産生強烈的共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剖析這些共鳴背後的心理根源,讓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和行為模式。也許,它會告訴我,為什麼我會被某些類型的角色所吸引,為什麼我會對某些情節産生特彆強烈的情感波動。我希望它能成為一麵鏡子,通過漫畫這個載體,照見我內心深處不曾察覺的角落,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見真實的自己。
评分我一直認為,漫畫不僅僅是簡單的二維平麵圖畫,而是一個承載著豐富情感和復雜人性的微觀世界。這本書《漫畫心理學》,我預感它會深入挖掘漫畫世界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心理密碼。想象一下,一本能夠解析《灌籃高手》中櫻木花道那看似魯莽卻充滿自信的成長軌跡,或是《火影忍者》中鳴人經曆重重磨難卻始終不放棄的內心驅動力,該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希望這本書能用嚴謹的心理學理論,去解讀這些經典的漫畫情節和人物塑造。它可能不僅僅會停留在“這個角色很慘”或者“這個角色很勵誌”的層麵,而是會深入分析他們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比如,成長創傷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發展,集體認同感如何在團隊協作中發揮作用,又或者,如何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剋服恐懼。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專業的嚮導,帶領我走進漫畫的內心世界,去發現那些隱藏在畫麵背後的、更深刻的心理學智慧。
评分拿到《漫畫心理學》這本書,我最先想到的是它如何能連接起我熟悉的漫畫世界與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心理學領域。我個人覺得,很多人對心理學存在誤解,認為它高深莫測,遙不可及。而漫畫,則是一種普羅大眾都能輕鬆接受的藝術形式。這本書,我猜想它就巧妙地將這兩者結閤起來,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來普及心理學知識。我希望它會引用大量我耳熟能詳的漫畫作品,比如《海賊王》裏路飛的永不言棄,《進擊的巨人》裏艾倫的掙紮與覺醒,甚至是《哆啦A夢》裏大雄的依賴與成長。通過這些生動的故事,來闡釋諸如動機理論、防禦機製、認知偏差等等心理學概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産生“原來心理學就在我身邊”的頓悟感,甚至可能還會啓發我,用一種更加有趣味性的方式,去觀察和理解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和情感變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