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媽媽,怎麼陪您也不夠
定價:60.00元
作者:郭睿 王嚮葵
齣版社:中國和平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37081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作者結婚25年來,每年春節都帶著兒子迴到鄉下和老人一起過年。清明節、端午節、中鞦節、國慶節、母親生日,一傢人都能迴到老人身邊團聚,平日裏遇到應急的事,也都迴到父母身邊及時處理,盡其所能,照料好父母,讓父母在鄉村過得開心快樂。
人世間,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作者這樣常迴傢看看,讓父母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不然,“百善孝為先”,具有傳統敬老美德的中國人為什麼要把孝敬父母作為強製性規定寫入法律呢。新法中提齣“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傢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的規定。新法中的“傢庭成員”,主要指老人的子女和孫子女、外孫子女。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想從子女那裏獲得的不是物質和金錢,而是親情。“常迴傢看看”的規定,目的是為瞭引導傢庭成員關注老人們的精神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變得日益迫切。該新法的實施,說明法律正在順應這種文明發展的要求。正如作者在書稿中體現的主題,陪護好父母,兒女怎麼做都不為過!因為,陪護好父母,也就是陪護好將老的自己!
內容提要
郭睿母親因患嚴重的腹膜炎與腸梗阻,生命病危。作者迅速將母親從鄉下接到武漢救治,母親在中南醫院住院瞭37天。37個日夜,作者沒有請護工,也沒有請保姆,自己休假和請假,日夜精心地照料著母親。正是因為夫妻倆日日夜夜精心地陪護,母親的情緒一直很安定,能積極配閤醫生治療,與其他患者相比,其康復速度之快有目共睹。母親齣院後,又在傢精心調養瞭21天,讓母親康復得越來越好。
本文為作者在陪護母親時每天記錄的日記選編。
目錄
作者介紹
郭睿,夫,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大彆山南麓,武漢大學中文係畢業,研究生學曆。先後在湖北省文聯、共青團湖北省委、湖北省委政法委工作,曆任編輯、記者、副總編輯、副主任、省領導秘書、處長等職。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湖北省作傢協會會員。
王嚮葵,妻,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大彆山南麓,武漢大學法律係畢業,研究生學曆。先後在湖北省糧食局直屬單位、湖北日報社、湖北法製報社、湖北知音傳媒集團工作,曆任工程師、記者、編輯。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湖北省作傢協會會員。
夫妻二人熱愛文學,多年來,一直堅持文藝創作,先後在光明日報、法製日報、中國青年報、湖北日報、知音、傢庭、中國婦女、中國故事等報刊上發錶長篇通訊、散文、小說、紀實文學、報告文學等作品共300餘萬字,多篇作品被《文摘報》《報刊文摘》《青年博覽》等報刊轉載,並有多篇作品獲得奬勵。2001年齣版紀實文集《隱情》(18萬字,江蘇文藝齣版社)、2004年齣版長篇小說《私情》(24萬字,江蘇文藝齣版社)。2013年齣版長篇青春勵誌小說《因為愛情》(百萬字,長江文藝齣版社齣版)。2013年10月齣版紀實文集《拯救姐妹》(25萬字,武漢大學齣版社齣版)。紀實作品《女警官的真情故事》改編拍攝18集電視連續劇《愛是一個美麗的錯》。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彆緻,它似乎沒有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綫性敘事主軸,更像是一組圍繞著核心主題精心編排的交響樂章。每一個章節或者每一篇小的單元,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音符或樂章,它們各自有著鮮明的色彩和情緒,但組閤在一起時,卻又完美地服務於整體想要傳達的宏大主題。我喜歡這種跳躍式的敘事帶來的探索感,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把你帶到哪個時空片段。這種非綫性的結構反而更貼閤我們真實記憶的運作方式——記憶本身就是碎片化的,充滿瞭迴溯和聯想。這種結構上的創新,使得即便是涉及嚴肅主題,閱讀過程也充滿瞭驚喜和發現的樂趣,它成功地避開瞭傳統敘事可能帶來的沉悶和拖遝,保持瞭閱讀始終如一的活力與新鮮感。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封麵,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溫暖而厚重的感覺。我特彆喜歡它封麵上使用的那種柔和的色調,像是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老舊木地闆上的顔色,一下子就讓人心神安定下來。內頁的紙張質量也齣乎意料的好,字跡清晰,墨色飽滿,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而且排版非常人性化,留白恰到好處,讓閱讀的節奏感很舒服,不像有些書那樣密密麻麻讓人喘不過氣。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僅僅是看著那些精心挑選的字體和版式,就感覺作者在製作這本書時傾注瞭多少心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用心打磨的工藝品。我把這本書放在床頭櫃上,每次睡前都會忍不住去觸摸一下它的封麵,那種觸感和視覺上的愉悅感,讓閱讀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在我看來,已經超越瞭一本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個收藏品,讓人願意珍藏。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太迷人瞭,它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和畫麵感,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壁爐邊緩緩講述他一生的故事。作者對詞匯的運用極其精準,時而用詞古樸典雅,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時而又忽然跳脫齣來,用非常現代和貼近生活的比喻來形容那些復雜的情感,這種交織讓文本産生瞭奇妙的張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人物內心掙紮時的那種剋製與爆發力。他從不把話說滿,總是留下一大片的空白讓讀者自己去填補想象,這種“留白”的藝術處理,讓讀者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參與到故事的構建中來。每一次重讀,我都能發現之前因為注意力集中在情節而忽略掉的那些埋藏在句子深處的韻味和深意。這是一種需要細細品味的文字,絕不適閤囫圇吞棗。
评分坦白說,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它會是一本過於煽情或者說教的作品,畢竟“情感”主題的書籍很容易落入俗套。然而,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預期。它的情感錶達非常內斂和剋製,作者似乎更傾嚮於用場景和細節來烘托氣氛,而不是直接用大段的抒情文字來轟炸讀者的情緒。比如,書中對某個特定季節光影變化的描繪,那種細膩到令人心顫的筆觸,反而比直接描述“悲傷”或“思念”要有效得多。它營造齣一種氛圍,讓讀者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由內而外地被觸動。這種高超的敘事技巧,讓整本書充滿瞭高級感和持久的閱讀價值。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消品”,更像是一杯需要時間發酵的好茶,越品越有滋味,後勁十足。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裏不斷迴蕩著那些關於時間流逝和生命韌性的哲學思考。它並沒有直接提供任何所謂的“標準答案”或者僵硬的教條,反而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最容易被忽視的情感角落。我常常在想,我們這一代人,在追求效率和物質豐富的道路上,是不是不小心把一些更本質的東西遺漏瞭?這本書裏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它用一種近乎散文詩的筆觸,描繪瞭生活中那些極其細微的瞬間——可能是一次不經意的對視,也可能是一段被遺忘的童年鏇律。這些碎片化的記憶和感悟,被作者串聯起來,形成瞭一種強大的情感共振。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對“陪伴”這個詞的理解有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它不再是簡單的物理存在,而是一種深層次的精神連接和無言的理解。我花瞭很長時間隻是坐著,消化這種沉甸甸的溫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