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係列--種子學實驗指南(劉子凡) 9787122093127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係列--種子學實驗指南(劉子凡) 978712209312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子凡 著
圖書標籤:
  • 種子學
  • 生物技術
  • 生物科學
  • 實驗指南
  • 農業
  • 植物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劉子凡
  • 9787122093127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93127
商品编码:2966195936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係列--種子學實驗指南(劉子凡)

定價:18.00元

作者:劉子凡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220931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00kg

編輯推薦


本書凝聚瞭海南大學農學係種子學相關教師的智慧和心血,采納瞭多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融入瞭種子學實驗的**進展。
全書內容安排注重種子學知識的科學性和係統性,力求突齣重點,堅持理論聯係實踐,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實驗技能。具體內容涉及種子檢驗、種子組分、種子生理、種子貯藏、種子加工等技術,並在實驗後列齣注意事項,力求通俗易懂,使讀者容易理解和掌握,本書可作為農學類、林學類各專業本科生教材或種子基層單位和種子檢驗人員的參考書使用。

內容提要


種子學是農學類專業的專業課,由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組成,同時它也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課程。本書內容安排注重種子學知識的科學性和係統性,力求突齣重點,堅持理論聯係實踐,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實驗技能。本書共有三十八個實驗,二十二個附錶,具體涉及種子檢驗、種子組分、種子生理、種子貯藏、種子加工等技術,並在實驗後列齣注意事項,有助於讀者理解和掌握。
本書可作為農學類、林學類各專業本科生教材或種子基層單位和種子檢驗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實驗一 種子批的扡樣
實驗二 種子的淨度分析
實驗三 水稻品種純度檢驗
實驗四 玉米種子純度的生化鑒定
實驗五 軟X射綫檢測種子的蟲害
實驗六 種子含水量的測定
實驗七 種子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
實驗八 種子中澱粉含量的測定
實驗九 種子中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 種子中蛋白質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一 種子中蛋白質組分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二 種子中粗脂肪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三 種子中油脂酸價和碘價的測定
實驗十四 種子中維生素C(抗壞血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十五 種子的平衡水分的測定
實驗十六 種子大小及其散落性的測定
實驗十七 種子韆粒重的測定
實驗十八 種子容重及比重的測定
實驗十九 種子堆熱容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 電導法測定種子活力
實驗二十一 Na /K 比率測種子活力
實驗二十二 種子脫氫酶的測定(TTC法測種子活力)
實驗二十三 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二十四 ATP含量的測定
實驗二十五 幼苗分級法測種子的活力
實驗二十六 種子生活力的測定
實驗二十七 種子發芽試驗
實驗二十八 種子休眠特性及其破除
實驗二十九 種子消毒技術
實驗三十 吸濕迴乾處理促進種子萌發
實驗三十一 種子的超低溫貯藏
實驗三十二 種子呼吸強度測定
實驗三十三 澱粉酶活力的測定
實驗三十四 種子蛋白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三十五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測定
實驗三十六 過氧化氫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三十七 種子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三十八 羥自由基含量的測定
附錶
附錶1 農作物種子批的大重量和樣品小重量
附錶2 同一或不同實驗室內來自不同送驗樣品間淨度分析的容許差距
附錶3 同一或不同實驗室內進行第二次檢驗時,兩個不同送驗樣品間度分析的容許差距
附錶4 淨度分析與標準規定值比較的容許差距
附錶5 其他植物種子數目測定的容許差距
附錶6 其他植物種子數目測定的容許差距
附錶7 主要作物的淨種子鑒定標準(定義)
附錶8 農作物種子的發芽技術規定
附錶9 我國種子質量指標要求
附錶10 種子檢驗結果報告單
附錶11 不同溫度下不同濃度的無機酸産生的相對濕度
附錶12 不同溫度下各種飽和鹽溶液和的相對濕度
附錶13 種子堆溫度近似值(℃)檢查錶
附錶14 空氣飽和濕度錶
附錶15 農作物病原物緻死溫度錶
附錶16 種子處理的目的與方法的概括
附錶17 蔬菜種子浸種適宜溫度和時間
附錶18 常用緩衝液的配製
附錶19 用熒光法快速測定種子生活力的熒光描述
附錶20 農作物種子四唑染色技術規定
附錶21 幾種作物種子冷凍時含水量的臨界值
附錶22 幼苗鑒定標準
書寫實驗報告的要求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現代植物生理學研究進展》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梳理瞭當代植物生理學領域的尖端研究成果與前沿方嚮,旨在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科研工作者以及對生命科學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部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學術參考資料。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分子到係統層麵的多個關鍵研究熱點,特彆側重於環境脅迫下的適應性機製、信號轉導網絡以及代謝途徑的調控研究。 本書共分為八大部分,共計二十章,力求涵蓋植物生理學研究的廣闊圖景。 第一部分:植物生命活動的基礎分子機製 本部分聚焦於構成生命活動基石的分子層麵過程。 第一章:光閤作用的最新解析:從結構到功能 詳細闡述瞭光閤係統中各個復閤體的原子分辨率結構,特彆是新型捕光色素蛋白(LHC)簇的調控機製。深入探討瞭光閤電子傳遞鏈中關鍵酶(如PSII修復循環中的D1蛋白周轉)的分子細節。引入瞭對C4和CAM植物光閤碳固定效率優化的新型策略研究,包括對PEPC酶的高效性改造。此外,還討論瞭在非最適光照條件下,光保護機製(如非光化學猝滅,NPQ)的快速動態響應模型。 第二章:氮素同化與礦質營養的跨膜信號網絡 著重介紹瞭植物如何精確感知和響應土壤中氮、磷、鉀等關鍵礦質元素的濃度變化。詳細分析瞭硝酸鹽轉運體(NRT)和磷酸鹽轉運體(PHO)傢族的基因調控網絡,特彆是夜間和白天的差異錶達。對根係分泌物(如有機酸和螯閤劑)在增強難溶性養分吸收中的作用進行瞭專題討論,並結閤同位素示蹤技術,追蹤瞭氮素在植物體內(從根部吸收至葉片蛋白質閤成)的代謝流嚮。 第二部分: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決定植物形態建成和生命周期進展的關鍵內在和外在因素。 第三章:植物激素的非經典信號轉導路徑 超越傳統的Receptor-Ligand模型,本章探討瞭生長素(Auxin)、赤黴素(GA)、細胞分裂素(CTK)等激素之間復雜的交叉互作網絡。重點分析瞭新型的激素信號抑製因子和激活因子,例如在細胞分裂素信號通路中新發現的轉錄因子傢族對莖尖分生組織維持的決定性作用。引入瞭對激素代謝酶(如PAO和GA2ox)的基因編輯研究,以模擬內源激素水平的精確調控。 第四章:發育可塑性與錶觀遺傳學調控 關注錶觀遺傳修飾(如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在塑造植物器官形態和應對環境變化中的作用。詳細介紹瞭不同發育階段(如幼苗期、營養生長期、開花期)啓動子區域的組蛋白乙酰化和H3K27me3標記的變化規律。通過比較不同品係間開花時間差異,闡釋瞭FLC等關鍵調控基因的染色質重塑過程。 第三部分:環境脅迫生理學與適應性 這是本書篇幅最為詳盡的部分,重點關注植物如何應對非生物脅迫,以確保農業生産的可持續性。 第五章:極端溫度脅迫下的分子響應與緩解策略 係統梳理瞭高溫和低溫對植物生理代謝造成的連鎖反應。高溫部分,重點分析瞭熱休剋蛋白(HSP)的分子伴侶功能,以及膜脂組成對維持膜穩定性的貢獻。低溫部分,闡述瞭抗凍蛋白(AFP)的低溫誘導機製,以及脫水/冷凍保護劑(如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積纍途徑。結閤基因錶達譜分析,指齣瞭抗逆性狀的關鍵基因位點。 第六章:乾旱與鹽漬脅迫下的水鹽平衡調控 深入探討瞭氣孔導度的精密控製機製,特彆是ABA信號通路在脅迫下的激活與反饋迴路。詳細描述瞭滲透調節物質(甜菜堿、脯氨酸)的閤成與轉運效率。針對鹽脅迫,重點分析瞭鈉離子(Na+)的隔離和排斥機製,包括SOS信號通路對NHX型液泡隔離泵的激活,以及根係對氯離子(Cl-)的耐受性調控。 第七章:重金屬汙染與氧化應激防禦體係 本章聚焦於鎘(Cd)、鉛(Pb)等重金屬脅迫下植物産生的毒害效應。詳細介紹瞭植物體內的解毒機製,包括金屬螯閤肽(如硫代榖胱甘肽)的閤成及其轉運至液泡的過程。著重分析瞭活性氧(ROS)的生成與清除係統(如SOD、CAT、APX),闡明瞭內源抗氧化網絡在維持細胞氧化還原穩態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部分:植物代謝工程與生物技術前沿 本部分展望瞭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改良植物性狀的研究方嚮。 第八章:次生代謝産物的生物閤成與調控 關注萜類、生物堿和黃酮類等次生代謝産物在植物抗逆和防禦中的作用。通過對關鍵閤成酶(如PAL、TPS)的基因過錶達研究,探討瞭提高藥用和食用價值化閤物産量的潛力。引入瞭代謝流分析(MFA)技術在優化次生代謝途徑中的應用。 第九章: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理性狀改良中的應用 評估瞭CRISPR/Cas9係統在精確改良光閤效率、根係構型和抗病性方麵的最新案例。討論瞭如何通過靶嚮調控關鍵轉錄因子或信號受體,實現對復雜生理性狀的“一站式”改造,並探討瞭基因編輯作物在監管和商業化應用中麵臨的挑戰。 總結與展望 全書綜閤運用瞭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和係統生物學的交叉研究方法,輔以大量最新的實驗數據和模型圖示,力求展現植物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本書不僅是研究生和科研人員的工具書,也是對生命科學前沿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探索植物生命奧秘的理想讀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近來,隨著我對作物遺傳改良和生物育種方嚮的深入瞭解,種子學作為其中的關鍵一環,其重要性愈發凸顯。因此,我對於一本能夠提供全麵、係統性實驗指導的書籍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推測,《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係列--種子學實驗指南(劉子凡)》這本書,大概率會囊括從種子鑒定、活力測定,到種子萌發調控、種子生物化學特性分析等一係列核心實驗內容。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現代生物技術在種子學研究中應用的介紹,比如是否會涉及基因槍轉化、CRISPR-Cas9技術在種子發育調控方麵的應用,亦或是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來解析種子發育的轉錄組或錶觀遺傳組學特徵。一本能夠緊跟時代步伐,融閤最新研究進展的實驗指南,將對我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希望這本書的實驗設計能夠具有一定的普適性,能夠適用於多種作物,並且在實驗操作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麵有充分的考量。

评分

作為一名懷揣著對植物生命奧秘無限好奇心的初學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真正能引領我入門的實驗指南。當我在書店的架子上看到這本《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係列--種子學實驗指南(劉子凡)》時,心中湧起瞭一絲期待,這似乎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寶藏。雖然我尚未親手翻閱,但僅僅是書名中的“種子學”三個字,就足以激起我對微觀世界裏生命萌發的無限遐想。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那些沉睡在泥土中的小精靈,在適宜的條件下,是如何破繭而齣,展現齣頑強的生命力。我憧憬著,這本書中是否會詳盡地描繪齣種子萌發過程中那些神奇的化學變化和生理機製,是否會教會我如何觀察和記錄這些過程,讓我能親手見證生命的奇跡。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嚴謹的實驗態度,為我未來在生物科學領域的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堅信,一本好的實驗指南,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點燃求知欲的火種,是激發創造力的源泉。我期待著,這本指南能成為我探索種子科學的忠實夥伴,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驚喜和發現的新世界。

评分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尋求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牢固生物學實驗技能的優質教學資源。當我看到《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係列--種子學實驗指南(劉子凡)》時,我立刻想到這或許是一本能夠點亮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科學探究精神的理想教材。我設想,這本書的編寫思路,應該是從基礎的觀察和測量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種子這一微小生命體的復雜性。我期待書中能夠設計齣一些趣味性強、易於操作的實驗,比如觀察不同環境下種子的發芽率差異,或者利用顯微鏡觀察種子內部結構的奧秘。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融入一些引導學生思考的環節,鼓勵他們提齣自己的假設,並設計實驗來驗證。對於我而言,一本優秀的實驗指南,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提升我在植物生物技術領域實踐技能的書籍,以期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能夠更加得心應手。當我留意到這本《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係列--種子學實驗指南(劉子凡)》時,一種職業性的敏銳讓我覺得它可能蘊含著我所需要的實用價值。我設想,一本優秀的種子學實驗指南,其內容必然涵蓋從基礎的種子形態學觀察,到更深入的種子萌發調控機製的研究,再到可能涉及到的種子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等多個方麵。我尤其關注其中是否會有關於不同環境因子(如光照、溫度、濕度)對種子萌發影響的實驗設計,以及如何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例如分子生物學技術)來解析種子發育和萌發的分子調控網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細的操作步驟、清晰的實驗圖示,以及對實驗結果的深入解讀,幫助我理解理論知識背後的科學原理,並能獨立完成相關的實驗項目。對於我而言,一本能夠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的實驗指南,將是無價之寶,能夠極大地促進我的科研能力和學術進步。

评分

作為一個在植物學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研究者,我深知紮實的實驗基礎對於理解和解決復雜生物學問題的重要性。當我看到《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係列--種子學實驗指南(劉子凡)》時,我腦海中立刻閃過無數與種子相關的經典實驗和前沿研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的實驗方法,能夠涵蓋種子休眠的解除、胚胎發育的觀察、抗逆基因的篩選與驗證,甚至可能包含一些與種質資源保存和利用相關的實驗技術。我更期待書中能夠對一些關鍵實驗的原理進行深入剖析,解釋為什麼特定的試劑、條件或設備能夠産生預期的結果,並對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和注意事項。一個好的實驗指南,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批判性思維,引導他們思考實驗設計的優劣,並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展示如何將基礎實驗方法應用於解決實際的育種難題或生態環境問題,那將是對我極大的啓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