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醫學心理學
定價:32.00元
作者:林國君
齣版社:西安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605593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書名:醫學心理學
定價:32元
作者:林國君 編
齣版社:西安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60559391
字數:360000
頁碼:23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最近翻閱瞭一本名為《醫學心理學》的書,但讀完後,我感覺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並非我原先預期的那樣,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類行為在特定情境下(比如疾病、創傷)如何被理解和迴應的指南,而不是一本傳統意義上探討疾病分類、診斷標準那樣厚重的醫學教科書。書中有很多關於心理韌性、應對機製的討論,這倒是挺吸引我的。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慢性病患者心理調適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心理療法,而是深入剖析瞭患者在麵對長期病痛時可能經曆的情緒波動,比如否認、憤怒、抑鬱,以及如何逐步接受並重建生活意義。這種細膩的描繪讓我感同身受,也學到瞭很多如何支持身邊有類似經曆的朋友的方法。此外,書中還提到瞭關於醫患溝通的技巧,這一點非常實用,它強調瞭同理心和有效傾聽的重要性,並提供瞭一些具體的對話範例,這對於任何從事服務行業或需要與人深度交流的人來說,都極具價值。雖然我期待的“醫學”部分似乎更多體現在對“人心”的洞察上,但這種跨界的視角也提供瞭新的思考維度。
评分坦白說,《醫學心理學》這本書的取嚮與我原先想象的有些齣入。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側重於描述各種醫學心理疾病的成因、診斷和治療原則的專業書籍。然而,它更像是一本探討“健康”與“心理”之間關係的讀物。書中對“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闡述讓我耳目一新。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的建議,而是深入分析瞭諸如決策疲勞、拖延癥、不良的習慣模式等心理因素是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我們的健康。例如,關於“習慣的心理學”的章節,詳細解析瞭習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過心理學原理來改變不健康的習慣,建立積極的生活方式。這對於我這樣常常在健康目標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也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改進思路。書中還探討瞭社會支持係統對個體健康的影響,強調瞭人際關係、社區歸屬感等非藥物因素在維護身心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這讓我重新審視瞭“孤獨感”對健康的潛在危害。
评分初讀《醫學心理學》,我本以為會看到很多關於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介紹,或者詳細的診斷流程。然而,這本書的內容遠比我設想的要更具人文關懷和應用導嚮。它更側重於探討心理因素如何影響生理健康,以及在麵對疾病時,個體的心理狀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書中對“心身疾病”的闡釋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並非簡單地將生理疾病歸咎於心理,而是揭示瞭兩者之間錯綜復雜、相互作用的關係。例如,書中詳細分析瞭長期的壓力、焦慮是如何通過神經內分泌係統對人體免疫力、心血管功能産生負麵影響的,這讓我對“情緒是病”有瞭更直觀的理解。另外,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討論也相當深入,作者通過真實案例,生動地展現瞭戰爭、事故等創傷經曆對個體心理造成的長遠影響,並介紹瞭創傷治療的一些核心理念和方法。雖然書中並未提供詳盡的治療方案,但它成功地讓我認識到,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石。
评分當拿起《醫學心理學》這本書時,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和區分各種心理疾病,並瞭解其醫學治療方法的權威指南。然而,這本書的內容似乎更偏嚮於探索“情緒”和“行為”在我們的生理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沒有提供復雜的醫學術語或診斷編碼,而是以一種更為人性化的方式,講述瞭心理狀態如何悄悄影響我們的身體。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壓力管理”的章節。它沒有簡單地告訴我們要“放鬆”,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類型的壓力源,以及個體對壓力的感知和應對方式的差異。書中提供瞭一些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技巧,比如重新評估負麵想法,發展更具建設性的應對策略,這讓我意識到,壓力並非不可戰勝,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此外,書中對“健康信念”的討論也很有啓發性。它探討瞭人們對於疾病、治療和健康的不同信念是如何影響他們的行為和康復過程的。瞭解這些潛在的心理動力,對於促進有效的醫患溝通和提高治療依從性,都具有重要意義。
评分在我翻閱《醫學心理學》時,我並沒有找到期待中關於具體疾病癥狀、診斷指標或是藥物治療的信息。這本書的內容更像是在探索人類情感、認知與身體健康之間微妙而深刻的聯係。它將焦點放在瞭“人”身上,而非僅僅是“病”。其中關於“積極心理學”在疾病康復中的應用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並沒有迴避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挑戰,而是著重於挖掘和培養患者內在的優勢、希望和韌性。書中提供瞭一些簡單易行的練習,旨在幫助讀者提升幸福感、增強應對睏難的能力,這讓我意識到,即使在疾病麵前,我們依然擁有選擇積極麵對的可能。此外,書中關於臨終關懷的章節也讓我深受觸動。它沒有探討醫學上的安寜療護技術,而是從心理層麵齣發,關注臨終者的尊嚴、情感需求以及與親人的連接,試圖幫助他們平靜地麵對生命的終點。這種對生命末端的溫柔凝視,給予瞭我很多關於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