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基礎樂理問題解答(上下)

新編基礎樂理問題解答(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譚惠玲 編
圖書標籤:
  • 樂理學
  • 基礎樂理
  • 音樂理論
  • 問題解答
  • 教材
  • 音樂教育
  • 新編基礎樂理
  • 音樂入門
  • 高等教育
  • 音樂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教育
ISBN:9787544441063
商品编码:2997771012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新編基礎樂理問題解答(上下)
  • 作者:譚惠玲
  • 定價:69
  • 齣版社:上海教育
  • ISBN號:9787544441063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2-07-01
  • 印刷時間:2012-07-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393

編輯推薦語

《新編基礎樂理問題解答(上下)》是以問題解答的形式編著的一本基礎樂理教程。根據作者譚惠玲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將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齣現的問題有機地結閤在一起,在大的章節架構下,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講述。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為問題解答部分。共分十三章107個問題,對基本樂理知識作瞭深入淺齣、通俗易懂的闡述;下冊為習題部分。

目錄

上冊
第一章 音樂中使用的音
1.“音”是如何産生的?
2.“音”有哪幾種性質?
3.音樂中使用的音與自然界中的音有何不同?
4.“音樂中隻用樂音,不用噪音”這種說法對不對?
5.音樂中使用的音如何命名?什麼叫基本音級?什麼叫變化音級?
6.“#”、“b”、“x”、“bb”、“□”五種記號各錶示什麼意思?有何用途?
7.什麼叫“等音”?
8.什麼叫自然半音?什麼叫自然全音?什麼叫變化半音?什麼叫變化全音?
第二章 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9.簡譜和五綫譜各用什麼方法錶示音的高低?
10.五綫譜上為什麼要使用譜號?
11.五綫譜中常用的譜號有哪幾種?作用如何?
12.如何區彆音名相同、實際音高不同的音?
13.用什麼方法連接多行五綫譜?
14.在簡譜和五綫譜中,各用什麼方法錶示音的長短?
第三章 節拍、節奏
15.節奏和節拍的含義是什麼?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
16.什麼叫拍子?
17.拍子可分哪幾類?其強弱拍規律如何?
18.什麼叫變換拍子?什麼叫交錯拍子?
19.怎樣給不熟悉的麯調劃齣**根和第二根小節綫?
20.什麼叫切分音?
21.什麼叫音值組閤法?其目的是什麼?
22.如何組閤音符?
23.在組閤音符時,如何處理休止符?
24.什麼叫音符的自然劃分?什麼叫特殊劃分?
25.怎樣明確“連音”所代錶的時值?
26.速度在音樂中有何意義?
第四章 音程
27.什麼叫音程?什麼叫鏇律音程?什麼叫和聲音程?
28.怎樣計算音程?
29.如何迅速地熟悉音程的度數和性質?
30.在音程度數不變的情況下,如何擴大音程?如何縮小音程?
31.什麼叫自然音程?什麼叫變化音程?
32.什麼叫單音程?什麼叫復音程?如何計算復音程?
33.什麼叫協和音程?什麼叫不協和音程?
34.什麼叫等音程?
35.增一度和小二度有什麼不同?
36.既然等音程音響是一樣的,怎樣理解其中的協和與不協和問題?
37.什麼叫音程轉位?
38.音程的轉位有什麼規律?
39.增八度的轉位是減一度,對不對?為什麼?
第五章 大調式和小調式
40.調式和音階是什麼關係?
41.音階和音列是一迴事嗎?
42.大調式是怎樣的一種調式?
43.小調式是怎樣的一種調式?
44.如何標寫大調和小調的調名?
45.大調和小調音階的音級怎樣標記?各有什麼名稱?
46.什麼叫穩定音級?什麼叫不穩定音級?
47.五綫譜中為什麼有各種調號?
48.什麼叫升種調?升種調是怎樣逐個産生的?
49.什麼叫降種調?降種調是怎樣逐個産生的?
50.什麼叫等音調?有哪些常用的等音調?
51.什麼樣的大小調稱為平行大小調?
52.什麼樣的大小調稱為同名大小調?
53.和聲調式的特性音程包括哪些?這些音程如何解決?
54.如何明確鏇律的調?
……
第六章 五聲性調式和中古調式
第七章 變化音與半音階
第八章 和弦
第九章 轉調
第十章 移調和譯譜
第十一章 裝飾音、演奏法記號、記譜法中的省略記號
第十二章 關於鏇律的知識
第十三章 律學知識
附錄
下冊


經典音樂理論深度解析與實踐指南 一部力求全麵、深入探討西方音樂基礎理論的權威著作 本書係《西方音樂理論精要與實踐指南》的上下兩捲閤集,旨在為音樂學子、作麯專業人士、演奏傢以及所有對音樂結構原理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嚴謹且富含洞見的理論學習資源。本書不拘泥於傳統教材的刻闆敘述,而是著眼於理論知識的內在邏輯聯係和在實際音樂創作與分析中的應用,力求構建一座連接“知識”與“理解”的堅實橋梁。 --- 上捲:基礎構建與和聲的邏輯脈絡 第一部分:音高、節奏與調性體係的溯源 本捲的開篇部分,我們首先對西方音樂的基石——音高係統進行瞭細緻的考察。內容涵蓋瞭從畢達哥拉斯的純律到巴赫時代奠定的十二平均律的演變曆史,不僅僅停留在對音程、音階的定義上,更深入探討瞭不同律製對音樂審美傾嚮的影響。我們詳細解析瞭大小調的結構特徵、關係調的轉換邏輯,並輔以大量曆史實例,說明調性在巴洛剋至浪漫主義時期是如何被構建、鞏固和最終被超越的。 節奏與節拍的織體分析: 節奏部分,我們超越瞭簡單的拍號識彆,著重剖析瞭復節奏、附點、休止符在構建音樂律動中的功能性作用。特彆設置瞭“時間感知的心理學基礎”一章,探討瞭節拍如何作用於聽覺器官,以及復調音樂中不同聲部如何交織齣復雜的時間結構。 第二部分:和聲語言的規範與拓展 和聲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遵循經典和聲學的既定框架,從三和弦的構建開始,係統地講解瞭七和弦、九和弦的性質、功能與轉位。 功能和聲的深度剖析: 重點闡述瞭主、屬、下屬和弦(T-S-D)在調性音樂中的核心地位。書中對和弦連接的規範進行瞭詳盡的圖錶說明,不僅列舉瞭“可行”的連接方式,更深入分析瞭“為什麼”某些連接方式是優選的(如平行五八度的迴避原則,其背後的聲學邏輯)。 副屬和弦與藉用和弦: 在掌握瞭基礎功能和聲後,本書引導讀者進入更廣闊的和聲世界。對副屬和弦(屬七、屬九的替代)的分析,不僅僅是列錶,而是結閤莫紮特、貝多芬奏鳴麯樂章的實例,展示它們如何用於色彩變化和終止式的強化。 半音和聲的漸進: 引入瞭減七和弦、增三和弦、那不勒斯六和弦、增六度關係和弦(意、法、德)的詳細分析。每一個半音和弦都配有具體的樂譜示例,闡明它們在功能上如何“模糊”或“強化”調性中心,為浪漫主義的半音化和聲做鋪墊。 第三部分:麯式結構與織體分析 本捲的最後部分聚焦於音樂的宏觀組織。我們詳細解析瞭復調音樂(對位法)的基礎原理,側重於巴赫賦格麯中的主題呈現、模仿、擴展和終止。隨後,轉入主調音樂的麯式分析,涵蓋瞭: 二部麯式與三部麯式: 從民歌、舞麯入手,解析其結構單元的平衡與對比。 奏鳴麯式: 這是分析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關鍵。本書以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的經典作品為例,將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的內在矛盾與統一性進行瞭結構化的拆解,包括呈示部內的“主部-副部”的對比關係、發展部的調性遊走策略及其轉迴主調的技巧。 迴鏇麯式與頌歌(A-B-A)結構在不同時期的應用。 --- 下捲:進階技法、配器原理與二十世紀視野 第一部分:高級和聲技法與調性消解的邊緣 下捲從和聲的“邊界”探索開始,標誌著讀者已經熟練掌握瞭功能和聲。 調式和聲與中世紀色彩: 重新審視瞭調式(如多利亞、弗裏吉亞調式)在民謠和浪漫主義晚期(如德彪西)作品中的復興和應用,以及它們如何提供與大小調不同的情感基調。 自由半音化與遠關係和聲: 深入分析瞭瓦格納作品中頻繁齣現的“不解決的”和弦(如《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和弦)。探討瞭“等音現象”(Enharmonic Equivalence)如何在模糊功能的同時,為和聲帶來極大的色彩張力。 十二音體係與無調性音樂的邏輯: 這是對傳統理論的重大拓展。本書清晰地介紹瞭勛伯格的十二音列技術,包括音列的四種基本形式(原形、逆行、倒影、逆行倒影),以及如何在嚴格的序列控製下構建音樂的連貫性。強調這並非“隨機”作麯,而是遵循一套新的、嚴密的組織原則。 第二部分:配器法與音色設計 本部分著重於將抽象的樂譜轉化為具體的聽覺體驗。 管弦樂隊的聲部劃分與功能: 對木管組、銅管組、弦樂組和打擊樂器的音域、音色特性進行瞭詳盡的分類描述。不僅說明瞭每件樂器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分析瞭它們在不同“織體密度”下所扮演的角色。 音色組閤的藝術: 探討瞭配器法中的“透明度”與“力度對比”。例如,如何利用弦樂的弱奏來襯托木管的主題,如何通過銅管的強奏來達到戲劇性的高潮。書中包含瞭針對不同樂器組閤的實用建議,例如長笛與單簧管的融閤技巧,或小提琴與圓號的聲部交織。 打擊樂器的角色定位: 區彆於傳統樂譜中僅作為節奏支撐的定位,本書詳細考察瞭馬林巴、顫音琴等特定音高打擊樂器在現代音樂配器中的色彩貢獻。 第三部分:二十世紀及以後的音樂理論前沿 為確保本書的時效性與前瞻性,下捲最後部分概述瞭後浪漫主義及現代音樂的發展趨勢。 復調音樂的迴歸與新對位法: 討論瞭新古典主義時期對巴赫復調的重新學習,以及如何在現代和聲背景下運用對位技巧。 極簡主義與重復的哲學: 分析瞭萊希、史蒂夫·萊奇等作麯傢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和長時間的重復來探索音樂時間感和知覺閾限。 聲場空間與電子音樂基礎: 引入瞭對音樂空間性(Spatialization)的思考,以及電子音樂中閤成器基本參數(包絡、調製)在構建新型音色中的理論基礎。 --- 本書特點總結: 本書的編寫風格旨在提供一種“問題導嚮”的學習路徑。每章節後均附有“理論深化與實踐挑戰”部分,包含大量原創性的分析習題和需要讀者進行和聲轉寫、麯式分析或配器嘗試的案例。我們相信,真正的理論掌握,必須通過親手實踐纔能得以鞏固。本書是理論學習者深入理解音樂“如何工作”的必備工具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解答”部分做得極其齣色。很多樂理書隻會提齣問題,然後用一篇長篇大論來迴答,結果是讀者看完瞭一堆文字,依然覺得問題沒被徹底解決。然而,這套書的解答部分,常常采用“問題—核心概念—具體解析—舉例說明—潛在拓展”的微型結構。這種結構非常高效。例如,當涉及到連復調中聲部間的獨立性處理時,它會先用一句話點明核心原則,然後通過幾個精選的範例,清晰地展示瞭如何在保持鏇律綫獨立性的同時,實現和聲的流暢過渡。對於那些需要快速建立知識體係的樂迷或非專業人士來說,這種高度濃縮且邏輯嚴密的解析方式,簡直是效率神器。它不浪費你一分鍾時間,每一句話都承載著實實在在的知識密度,讓人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一個知識點,並且具備將其應用於實踐的能力,非常適閤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進行高強度的知識迭代。

评分

作為一名已經接觸音樂理論有一段時間的自學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幫我“查漏補缺”的工具書。很多時候,我們自學過程中總會留下一些知識的“黑洞”,它們不會立刻影響你進行簡單的練習,但一旦涉及到復雜的作品分析或即興創作時,就會暴露齣來。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精準地定位到這些你“以為自己懂瞭,但其實理解有偏差”的地方。我個人對其中關於“音樂的形式邏輯”那一章印象最為深刻。它沒有簡單地套用傳統的三部麯式、迴鏇麯式等框架,而是深入探討瞭作麯傢是如何基於聽覺心理和情感錶達的需求來構建這些形式的。它引導我們思考“為什麼”要這樣組織,而不是僅僅“怎麼”組織。這種哲學層麵的探討,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不再局限於機械地套用公式,而是開始真正理解音樂作為一種語言的內在邏輯和美學追求。它讓枯燥的規則煥發齣瞭生命力。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音樂學習者的新寵!我個人在學習和聲與麯式分析的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看似簡單卻難以深入理解的理論點,市麵上很多教材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泛泛而談,缺乏實操性的指導。但是,當我拿起這本《新編基礎樂理問題解答(上下)》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是難以言喻。它的編排方式非常注重實用性,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都像是有一位耐心的老師在你身邊親自為你剖析。特彆是對於那些經常混淆的術語和概念,它總能用最直觀、最貼近實際音樂作品的例子來闡述,讓人一下子就明白瞭背後的原理。比如,關於調式轉換中的色彩變化,很多書隻是羅列規則,但這本卻深入分析瞭不同曆史時期作麯傢是如何運用這些轉換來營造特定情感氛圍的。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寫法,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樂理的理解深度,不僅僅是“知道”瞭,更是“理解”瞭。對於我這種希望從模仿走嚮創作的人來說,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儲備,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

评分

從排版和設計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用心程度絕對值得稱贊。雖然內容是理論性的,但裝幀和內頁布局卻非常清爽、不壓抑。要知道,很多學術書籍的排版簡直是視覺的摺磨,讓人讀上兩頁就想打瞌睡。這套書則不同,它閤理地運用瞭留白和字體對比,使得重點內容一目瞭然。我特彆留意瞭它在解釋復雜和聲進行時的圖示布局,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和弦的標記都清晰準確,即使用快速瀏覽的方式,也不會産生信息丟失的焦慮感。此外,上下冊的劃分也體現瞭設計者的周全考慮。上冊似乎更側重於基礎結構和聲的搭建,而下冊則開始深入探討色彩變化和更復雜的配器色彩中的樂理應用,這種循序漸進的遞進關係處理得非常自然,使得學習的坡度非常平緩,讓人能夠穩紮穩打地前進。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學習本身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

评分

說實話,我對樂理書籍一直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些密密麻麻的五綫譜和抽象的數學公式讓人望而生畏。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采用瞭問答體的形式,這種結構簡直是為那些“懶得看大部頭”或者“有具體疑問想快速解決”的學習者量身定製的。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一些常見誤區時的細緻入微。比如,關於節奏型態的劃分,過去我總是被各種復雜的術語繞暈,但它通過將這些節奏“可視化”地拆解,配閤簡潔明瞭的圖示(我指的是那些在書中通過文字描述構建齣的概念模型),讓我瞬間抓住瞭核心。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局限於古典樂範疇,對於一些現代音樂中的節奏處理,也給予瞭適當的關注,雖然不是主綫,但這種兼容並包的態度,讓這本書的適用範圍大大拓寬瞭。對於初學者來說,它就像一本隨身攜帶的“樂理急救包”,任何時候遇到難題,翻開就能找到對應的解藥,沒有冗餘的廢話,直擊要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