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

壇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惠能 著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前言 / 陈兵 / 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行由第一 / 4
般若第二 / 47
疑问第三 / 79
定慧第四 / 94
坐禅第五 / 104
忏悔第六 / 107
机缘第七 / 124
顿渐第八 / 177
护法第九 / 201
付嘱第十 / 210
附录一跋 / 宗宝 / 248
附录二六祖能禅师碑铭 / 王维 / 251
附录三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 柳宗元 / 272
附录四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 / 刘禹锡 / 276
附录五历朝崇奉事迹 / 278
附录六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本六祖坛经新校 / 279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丁福保為著名佛教居士,以弘揚佛法、流通佛經為誌,並修證有成。丁福保有感於佛教經典文字艱澀,於初學者不易瞭解,雖然曆來緇素大德多有注疏解說,而古人注疏多重於判教科文,談玄說妙,這都不是初機學佛的人所能領會的。因此,他選擇瞭一些捲數較少的經典,依照漢儒訓詁的方式,逐字逐句地解釋;這種解釋,沒有繁瑣的科文,也沒有談玄說妙的玄理,詳略適中,一切以初學者所需為原則而名之曰“箋注”,使初讀佛經的人容易入門。 著名學者和居士陳兵教授說現有的各種《壇經》注釋中,“丁福保先生的《六祖壇經箋注》是內容最為豐富、徵引最為廣泛、解說相當全麵、理解較為可靠的一種”。

用户评价

评分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明心見性,多为上乘根器,曠劫熏習累生修行之人接引法門。知易行難,道阻且躋,漸修漸行,阿彌陀佛。

评分

##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

评分

##与《金刚经》合读,一气贯通。

评分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明心見性,多为上乘根器,曠劫熏習累生修行之人接引法門。知易行難,道阻且躋,漸修漸行,阿彌陀佛。

评分

##1、在第13节慧能宣称定慧体一不二,定是慧体,而慧是定用。这一节的佛教教义无疑是认为凡人皆有佛性,只要人能做到内求于心,不为外惑,便能达到顿悟。就定是本性的运作和修习而言,定和慧是一回事。因此,慧能力主定在于慧,慧寓于定。他断言两者并非其中之一导致另一个,只要心口均善,内外一种,则定与慧便合而为一。2、第14节慧能着重对修习,即执着于达到本心进行了批判。本心要求摆脱执着,专注于无差别的境界,从而领会万物归一,即万物本性无有差别,修习本性上升到这一境界便是一行三昧,即悟解到法界一相的虚静境界。但这种境界并非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排除心中杂念、面壁坐禅。这样做只是摆脱自心的感觉,而这和只要心摆脱万物获得自由便畅通无碍之道实相殊异。3、不为心中之念所扰是为无念,无念方可悟到本性、菩提。

评分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评分

##5.0。学习了一遍王德峰教授的课,功德无量。

评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性之佛才是真佛。

评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全书精髓,我所领悟到的就是“不二法门”。世上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抵牾,更多的是并行不悖,存而不论。人不能被抽象出来的二元对立概念绑架了对真实世界的感知,陷入无尽的斗争之中去。 Never go into a war, especially with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to survive.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