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是“城市化、性彆與南半球——改造知識網絡研究項目上海團隊(GenUrb)”的項目研究成果,包括對上海工人新村的六位女性、三對基層母女的口述曆史訪談,以及為期四周綫上綫下混閤進行的日記工作坊,通過參與式田野觀察,探討社會主義建設下的城市發展與傢庭社區視角的性彆議題。
本書的重要貢獻之一,即在透過共情與參與式的研究,紀錄瞭上海工人新村中的社區女性日常生活,考察與分析在城市化變遷的過程中,婦女們的日常生活、睏境,以及她們麵對與解決睏難的方法,讓我們瞭解到平凡的上海基層婦女、不平凡的遭遇與睏境的剋服。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郭良文
三位研究者創造性地使用瞭多種研究方式,口述史、觀察法、深度訪談;並且把新村女性作為參與者邀請到研究中來,她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頭腦去想,自己的筆去寫,自己的相機去捕捉,用日記寫作和照片日記,通過參與者溝通法,使得自己成為研究的主體。而我們的三位研究者在研究中不斷地衝破壁壘,試探界限,反思自己,用理性去思考,用情感去聯結,使用瞭“心連心”、“互助互動”的“情感調研”方式。
——上海大學教授 計迎春
迴想當初為什麼會參加這個項目?因為想瞭解曾經作為榮耀象徵的工人新村,現在怎麼樣瞭?入住在工人新村的被居委會定義為“貧睏”的婦女過得怎麼樣?貧窮對我們而言是一個詞語,是一個概念,是一個經濟指標,是一種生活狀態。那麼對於那些婦女又意味著什麼?
這本書的研究團隊均為女性,研究對象也為女性。當女性書寫女性,到底是誰在書寫?
這是一個有關集體主義精神的女性集體作品。
——作者 章羽
##三位女性文化研究学者发起的关于上海工人新村女性日常生活研究的学术工作坊实录。本书以受访女性的日记和口述访谈为主要研究素材,在充分关照女性研究和日常生活史研究的过往学术脉络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母女与家庭关系、抗疫与社区生态、作者与受访者互动关系及相关田野感悟等的研究书写。尽管作者的原创性研究,跟其征引的既有理论与学术体系之间,尚有一定的割裂;尽管其开发的受访者一手史料,尚相对单薄和深度不足;但本书给出的研究者与受访者共同书写的社会史视角,以及其探讨日常生活中的政治性与历史影响痕迹的问题意识,都非常值得参考。一点小小的建议是:三位作者的署名,如果能把“著”改为“编著”,就更能体现其共同书写的特色和对受访者主体性的尊重。
评分 评分##有点散,互助研究法确实是值得思考的
评分##项目好,选题好,口述史的部分很精彩,日记工作坊、照片日记和主题式参与者沟通法也很创新,但文献综述和理论对话真的太薄弱了,可惜。跨界终究是不好做的,虽然努力在往社会学靠了,但读下来还是一股新传的味道。
评分##3.5星,感受到了理论进入实践的困难,不知是不是为了大众化刻意通俗化处理了,理论清晰,但是调查所得与总结似乎与预设并无变化而且没有深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