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以一種構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現代性焦慮為背景,中國“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種話語與實踐的糾纏混閤下,逐漸浮現。而作為對話的橋梁。翻譯無疑為探究這一生成過程提供瞭極佳的視角。作者通過考察各種文體、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並置、比較形象類型,對“傅彩雲”、“茶花女”、“蘇菲亞”及“羅蘭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産、流傳以至移植情況進行瞭有效的追蹤。這些經典“傳說”都將成為建構中國“新女性”的重要資源;而通過對它們的生動剖析,《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從整體上也構成瞭一個展示中西文化對撞、磨閤與再生,凸顯想象他者與自我再想象之復雜關係的精彩“傳說”。
##这本我看得有点稀里糊涂。感觉是有不少有趣的细节,但主题比较含糊。问了一些小的问题,但欠缺清晰的回答。理论方面写得很碎,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原文就如此,读着很玄乎
评分##2009-10
评分##2009-10
评分##这本倒很流畅,视角也不错···
评分三年前就讀過胡纓的文章,一直人和名字對不上號,原來是秋瑾紀錄片里出現的那位解說教授……譯者水平太差。讀過的譯本裡面最好的仍是李奭學譯的孫康宜的詞與文類研究。
评分##理论多,难为了译者。其对近代文学中的女性介绍奠定了后来“自杀时代”、“英雄时代”的基础。
评分##理论多,难为了译者。其对近代文学中的女性介绍奠定了后来“自杀时代”、“英雄时代”的基础。
评分##这本倒很流畅,视角也不错···
评分##理论多,难为了译者。其对近代文学中的女性介绍奠定了后来“自杀时代”、“英雄时代”的基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