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影響最為深遠的作品之一
清華曆史學者周思成精譯詳注本
無障礙領略哲學巨人的隱秘深意
詳解曆史的濫用,解構曆史與權威
看曆史如何帶我們麵對生活、思考未來
◎作品看點
★ 尼采早期代錶作,影響瞭一代知識人如何看曆史。《曆史對於人生的利弊》齣版於1874年,是尼采計劃撰寫 的係列短篇《不閤時宜的考察》第二篇,是除《悲劇的誕生》外影響最為深遠的作品。其中對於曆史學的批判性思考直接影響瞭福柯,使其力避傳統史學分析而另闢新的分析途徑,福柯一度自封為“尼采派”。美國思想史傢海登·懷特更是言必稱尼采,後現代史學傢的基本立場在相當程度上都源於尼采。
★ 1:2詳解細釋,青年曆史學者周思成精譯本。目前國內已有的四個德譯本和一個英譯本多沒有注釋或僅有少量注釋,而尼采在本書中使用瞭大量的典故、戲仿和反諷,寫作風格對公眾並不友好。鑒於此,青年曆史學者周思成在廣泛研究現有中譯本、法譯本、德文評注本以及尼采相關著作基礎上,對書中涉及的用典、知識背景等做瞭詳細注釋,帶領我們深入尼采思想的肌理。
★ 後現代史學先驅,揭示曆史的誤用與濫用。在19世紀這個被稱為“曆史學的世紀”,尼采對美化甚至虛構曆史的“紀念式曆史學”、將鮮活事物進行防腐處理的“好古式曆史學”以及將人引嚮虛無的“批判式曆史學”進行瞭強烈批判,詳解曆史感的泛濫對人造成的不良影響,主張曆史學應為生活服務,可謂強調主體和當下於曆史之意義的後現代史學先驅。
★ 一篇“不閤時宜”的考察,於自身中剋服時代。除瞭對曆史學的批判,尼采還將批判的矛頭指嚮德國語文學、黑格爾哲學、高等教育乃至整個德國文化,針砭時弊,直指時代的“曆史病”,即主張一切都必須從“曆史性”加以理解,在當時德意誌民族統一、樂觀主義與國傢主義呈一邊倒之時,提醒人們對閤時宜的東西保持清醒,這在今天恰是一種“閤乎時宜”的警示。
★ 在全球化媒體時代,用生命的透鏡看“曆史”。在今日全球化媒體時代,當曆史成瞭“即刻史”,不同媒體搶占曆史事件來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跟隨尼采思考曆史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麼:“曆史”要為人的生活開闢一條創造性的道路,讓人能夠迴答為什麼而生活,“用生命的透鏡看曆史”,而不是甘當模仿者。
★一切曆史都是未來史,去除好古或虛無,麵嚮未來生活。本書延續尼采一貫的風格,言詞犀利,不僅是當時的
“牛虻”,也是今日的“嘴替”。不存在客觀的曆史,判斷曆史好壞的標準隻有一個,那就是是否有利於人生,以此呼籲我們從曆史的重負中解放齣來,擺脫令人麻痹的教條式教育,麵嚮未來自由思考和行動,“把一切‘過去是如此’變為‘我要它如此的!’”。
◎內容簡介
《曆史對於人生的利弊》齣版於1874年,是尼采繼《悲劇的誕生》之後計劃撰寫的係列短篇《不閤時宜的考察》第二篇,也是他除《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論道德的譜係》之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
在19世紀這個被稱為“曆史學的世紀”,針對曆史感的泛濫,尼采在這篇“不閤時宜”之作中將批判的矛頭指嚮曆史學、語文學、黑格爾哲學、高等教育乃至文化等“時代性的、閤時宜的東西”,追問曆史學於我們人生的用途,強調主體和當下對於曆史的意義。這種視曆史學為一種富於創造性的策略的觀點,使之成為後現代史學的先驅。
青年曆史學者周思成在本書中以文本與注釋1:2的比例對文中涉及的大量曆史、哲學背景以及明典、暗典、隱喻、反諷等做瞭詳細的注釋,並撰寫瞭長篇導讀,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重新思考曆史於當下的意義。
◎圖書推薦
譯介塑造著原作在異文化語境裏的形象。尼采的《曆史對於人生的利弊》經周思成的譯注,不再古奧而疏離,更有青春新銳之氣,不再“不閤時宜”,反而顯得十分切近當下。
——劉北成(清華大學曆史係榮休教授)
這部尼采名作的新譯注本可謂意外地迴應瞭時代的呼聲。21世紀頭二十來年公眾對往昔異乎尋常的熱情,似乎貼近尼采所說的曆史感泛濫。此時重溫《曆史對於人生的利弊》就變得十分對癥:什麼樣的曆史最有益於我們的精神健康?怎樣避免成為陳腐曆史的囚徒?如何學會一邊曆史地思考過去一邊現實地創造未來?尼采在一個半世紀之前的深刻沉思召喚我們保持批判立場,傲然地不閤時宜,熱烈地擁抱生活,從而達至超越性的解放與自由。
——羅新(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尼采的曆史哲學思考,始自當年那位青年哲人對十九世紀德語世界“曆史熱”的猛烈批判。而青年史傢周思成在當下中國的“曆史熱”前,以廣博學養和曉暢文筆,重新譯注尼采這部“後現代史學”的先聲,又何嘗不是一次“不閤時宜的考察”?
——梁文道(作傢、媒體人)
##阅读体验不错,要注意做笔记,文献典故要查字典,少点文言句式更好
评分##历史主义不是带着历史眼光去看当代的问题,不是把历史作为今天的参照,而是指一种“历史病”(a historical disease),即被过去和有关过去的知识和教养所拖累,失去了生活的活力、意志、决断和冒险精神。历史主义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时间的一种机械的理解,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一种时间、自然、机械的流程。积累、进步、将来总比现在好、现在总比过去好、人应该越来越聪明的概念,都有一种机械的对时间的信心。尼采反对的当然不是历史学科和历史性知识本身,而是现代性文化的理性化、专业化、繁复化表象下面的苍白和虚无;他担心的是那些“把历史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人”“绝不能自己做出历史事件”;他看到的现代性的“个人变得萎缩、不足,不能自信……沉没在向外不生作用的学来的事物与不能成为生活的教训堆积在一起的垃圾里。”
评分##死去的回忆突然开始攻击我
评分##死去的回忆突然开始攻击我
评分##历史主义不是带着历史眼光去看当代的问题,不是把历史作为今天的参照,而是指一种“历史病”(a historical disease),即被过去和有关过去的知识和教养所拖累,失去了生活的活力、意志、决断和冒险精神。历史主义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时间的一种机械的理解,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一种时间、自然、机械的流程。积累、进步、将来总比现在好、现在总比过去好、人应该越来越聪明的概念,都有一种机械的对时间的信心。尼采反对的当然不是历史学科和历史性知识本身,而是现代性文化的理性化、专业化、繁复化表象下面的苍白和虚无;他担心的是那些“把历史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人”“绝不能自己做出历史事件”;他看到的现代性的“个人变得萎缩、不足,不能自信……沉没在向外不生作用的学来的事物与不能成为生活的教训堆积在一起的垃圾里。”
评分周思成在中国史研究和世界史翻译上双向发育。《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或为尼采对语文学界碌碌诸公的一种答复。书中批判的纪念式历史学、好古式历史学,书中讥讽的猎奇的观光客或苛细的考据家等,皆有意无意地针对当时语文学研究的流弊。尼采不仅批判语文学,还批判更广泛意义上的历史学。19世纪首先是历史学的世纪,历史学成为所有其他科学之首。人们历史地看待一切事物,历史学和古典语文学地位骤升,成为高等教育和初级教育的主干课程。历史学第一次被置于哲学之上。此种趋向在德国尤其得到集中体现和重大发展,可是,尼采偏要在历史学的时代作为历史学的批判者出现。后来,他还在自传中颇为自得地回顾,当时自已就敢于将:这个世纪引为骄傲的历史意义,首次被认作病态的,被认作沉沦的典型标志,是一种历史病。尼采确实如他所言,只攻击胜利的东西。
评分##每次读尼采都能被他字里行间的肆意撞飞自己的脑袋,这次也一样。幸好周思成老师的译注着实让理解过程顺畅了许多,也落地了许多。都说历史使人明智,但真正能够让你变得明智的其实是你对待历史的态度本身。我在想泽连斯基如果能读到这本书,不知道是否会转换一下如今这鬼打墙般的思考方式?也不会了。历史再惨痛,人都会以为自己是能够从惨烈的历史中幸存下来的那一个。
评分##经典!
评分##我认为,从五个方面看,一个时代过度眷顾历史学,会不利于乃至危害生活:因为这种过度,产生了刚才讨论过的内在和外在的截然对立,个性遭到了削弱,因为这种过度,一个时代陷入了幻觉,自认为具有最稀有的德性、正义,并在程度上超越一切其他时代;因为这种过度,民族的本能受到了损害,阻碍了整体以及个体生长成熟;因为这种过度,那种无论何时都有害的信仰,即信仰人类的老年,甘作古人的后嗣(Spatling)和模仿者(Epigone),已经生根发芽;因为这种过度,一个时代陷入了自我嘲讽的危险情调,再进一步陷人了愈加危险的犬儒主义情调—一然而,在这种情调下,这个时代愈来愈老向一种聪明的利己主义实践,生命力由此而萎靡,最终遭到摧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