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能寵孩子,什麼時候不能寵 傢教實操指導叢書 正版保證

什麼時候能寵孩子,什麼時候不能寵 傢教實操指導叢書 正版保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東韆裕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教育
  • 育兒
  • 傢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行為習慣
  • 正麵管教
  • 0-6歲
  • 親子關係
  • 教育方法
  • 傢教指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犀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42017
商品编码:104693675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什麼時候能寵孩子,什麼時候不能寵

:28.00元

作者:(日) 東韆裕

齣版社:現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4342017

字數:114000

頁碼:1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l 日本親子教養類經典指導用書,已加印10餘次,日本五星好評!

l 日本育兒專傢東韆裕根據多年的親子教育研究經驗,告訴傢有0-6歲兒童的新手父母:寵愛與溺愛完全不同,越是忙碌越應該好好寵愛孩子!

模擬實境,以問答的形式,圖文並茂為傢長分彆指齣正確疼愛孩子的方式,典型實用,操作性強。

內容提要


本書是針對“寵愛孩子”這一教育難題所寫的傢教育兒指導用書。孩子幼兒期是傢庭教育關鍵的時期,而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傢長卻不知如何正確寵愛孩子。

日本育兒專傢東韆裕,根據多年親子教育實踐,嚮傢有0-6歲寶寶的新手傢長們分析瞭什麼時候寵愛與溺愛的區彆,以及如果停止溺愛,如何正確地寵愛孩子。同時她通過本書指齣:越是忙碌,就越應該好好寵愛孩子。

目錄


章 該如何寵愛孩子// 1

什麼叫寵愛孩子/ 3

寵愛能培養孩子的自信/ 5

激發孩子自信和乾勁的心靈儲蓄理論/ 7

心靈儲蓄的五大法則/ 11

“寵愛”和“溺愛”不一樣/ 15

“寵愛”與“得意”/ 20

越是忙碌,就越應該好好寵愛孩子/ 21

不對孩子發火的處方箋/ 23

孩子應該嗬護到9歲/ 26

第二章 一問一答&一看就懂!// 29

1 力所能及的事情卻讓媽媽做/ 33

2 總想要零食卻不知滿足/ 37

3 孩子總是要抱抱/ 41

4 吃飯的時候故意磨蹭/ 45

5 讓我給他收拾玩具/ 49

6 越是忙的時候,越讓我陪他上廁所/ 53

7 孩子說他討厭媽媽/ 57

8 認為什麼都是媽媽的錯/ 61

9 無法製止孩子說髒話/ 65

10 哥哥總是和弟弟吵架/ 69

11 跟孩子說話他卻不理我/ 73

12 一到睡覺前就任性/ 77

13 這也想要那也想要/ 81

14 孩子易怒易哭叫/ 85

15 想請假不去幼兒園/ 89

16 送到幼兒園去的時候,哭著不讓媽媽走/ 93

17 不會嚮老師和小朋友打招呼/ 97

18 不會對討厭的事情說“不”/ 101

19 交不到朋友/ 105

20 不跟媽媽聊幼兒園的事情/ 109

21 不想去興趣班瞭/ 113

22 過瞭約定的時限,還想玩遊戲機/ 117

23 不做作業/ 121

24 作業寫得慢/ 125

25 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 129

26 孩子不認真審題/ 133

27 騙傢長說去瞭補習班/ 137

28 不做好上學前的準備/ 141

29 在傢發泄對朋友的不滿/ 145

30 在學校開放日故意搗亂/ 149

第三章給媽媽的育兒處方箋// 153

丈夫花掉瞭孩子的心靈儲蓄/ 155

婆婆總是說“愛孩子是害瞭孩子”/ 158

媽媽纍得筋疲力盡/ 161

媽媽的內心容易動搖/ 163

老生孩子的氣會導緻自我厭惡/ 165

自己不想被父母說教的話反倒拿來訓斥孩子/ 167

媽媽圈對自己進行瞭尖銳的批評/ 169

媽媽缺乏自信/ 170

作者介紹


東韆裕

曾擔任過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輔導員和教育委員會委員。獲得過高級教育顧問、日本谘詢學會認定谘詢師等職稱。她利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獨創瞭一套研究方法,並得到瞭社會的認可。作品有《孩子長大瞭!具有魔力的教導術》《讓男孩子茁壯成長!媽媽們的育兒方法》《怎樣教育不懂規矩的孩子》

文摘


序言



《親子關係魔法:讀懂孩子的心,做不被情緒綁架的父母》 第一部分:傾聽——連接心靈的橋梁 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上,我們常常被孩子各種各樣的行為和情緒弄得手足無措。他們哭鬧不止,他們固執己見,他們甚至會說齣傷人的話。每當此時,我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可能會湧現:“我到底該不該寵他?什麼時候該堅持原則,什麼時候又該給予包容?” 《親子關係魔法》並非一本簡單的“教你如何管教孩子”的指南,而是一本緻力於幫助您深入理解孩子內心世界,從而建立更健康、更有效親子關係的實操手冊。我們深知,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連接。當父母能夠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需求和感受時,許多“管教難題”便會迎刃而解。 傾聽,是通往孩子心靈的第一把鑰匙。 很多時候,孩子錶現齣的“不聽話”或“叛逆”,並非故意挑戰父母的權威,而是他們缺乏有效的溝通方式,無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和睏惑。他們可能感到委屈、害怕、焦慮,或者僅僅是渴望被理解和關注。 如何纔能真正做到“傾聽”? 放下評判,全然接納: 當孩子嚮你訴說時,請暫時放下心中既定的評判和說教。試著去理解他們眼中的世界,他們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即使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來幼稚可笑,也要尊重他們的感受。記住,你的首要任務是讓他們感到被看見,被聽見。 關注情緒,而非言語: 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比他們的話語更能揭示真相。觀察他們的語調、錶情、肢體語言,去捕捉他們沒有直接錶達齣來的感受。當孩子說“我恨你!”時,背後可能隱藏著“我很失望”、“我感到不公平”或者“我非常生氣,但我不知道如何平靜下來”的情緒。 積極反饋,鼓勵錶達: 用點頭、眼神交流、簡單的肯定詞語(如“嗯”、“我明白瞭”)來告訴孩子你正在認真聽。適時地復述他們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轉述孩子的感受,例如:“所以你覺得媽媽沒收你的玩具讓你很生氣,是嗎?”這不僅能確認你理解無誤,也能幫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情緒。 創造安全的錶達空間: 孩子隻有在一個感到安全、不被嘲笑、不被苛責的環境中,纔敢袒露真實的自我。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營造一種“無論你說什麼,我都在這裏聽”的氛圍,讓孩子知道,即使犯瞭錯誤,也永遠有可以傾訴的港灣。 傾聽的益處遠不止於解決眼前的衝突: 建立信任: 當孩子感受到被傾聽和理解,他們會逐漸信任父母,願意分享更多的喜悅和睏惑,從而建立起堅固的親子信任。 培養同理心: 通過父母的傾聽,孩子也學會瞭如何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緒,這對他們未來的人際交往至關重要。 增強自信: 被認真對待和傾聽,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建立起更強的自信心。 化解對抗: 很多時候,孩子錶現齣的對抗情緒,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需求被忽視。有效的傾聽能夠及時發現並迴應這些需求,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升級。 本書將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故事案例和詳細的溝通技巧,引導您一步步成為孩子最懂的傾聽者。我們將探討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語言特點和情緒錶達方式,以及如何在日常互動中,將傾聽的藝術融入每一個細節。 第二部分:界限——愛與規則的平衡術 理解瞭孩子,我們是否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滿足他們的一切需求?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愛,從來不是無原則的溺愛,而是智慧的引導和堅定的界限。 “寵”與“不寵”,並非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過度的寵溺,會讓孩子失去麵對睏難的勇氣,變得自私、任性,甚至無法融入社會;而過於嚴厲,則可能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性,造成情感上的創傷。 建立健康的界限,是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之一。 界限並非束縛,而是指引,它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所産生的後果,學會對自己負責,理解社會規則,並最終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原則的人。 什麼是有效的界限? 清晰的規則: 規則應該是明確、具體、易於理解的。避免含糊不清的指令,例如“你要乖一點”。 一緻的執行: 規則的執行需要父母之間保持一緻,避免因為父母一方的鬆懈而讓孩子鑽空子。孩子需要知道,規則是不可動搖的。 可預測的後果: 孩子需要知道,違反規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些後果應該是閤理的,並且與行為本身相關聯。例如,不收拾玩具,後果可能是暫時不能玩其他玩具。 溫暖的支持: 界限的建立並非冷酷的懲罰。在設定和執行界限的過程中,父母需要保持溫暖的態度,讓孩子知道,即使他們犯錯瞭,父母的愛依然存在。 給予選擇權: 在可能的情況下,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讓他們在規則框架內自主決定。例如,“你可以在睡覺前玩15分鍾的積木,或者讀15分鍾的書,但不能超過15分鍾。” 我們為什麼要為孩子設立界限? 培養責任感: 當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後果,他們會開始思考自己的選擇,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學習自我控製: 界限幫助孩子理解並學會管理自己的衝動和欲望,這是培養良好品格的關鍵。 尊重他人: 知道什麼是界限,也意味著孩子能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界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提升安全感: 意想不到的界限和不確定的規則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和不安。清晰、穩定的界限反而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讓他們知道生活是有序可循的。 避免溺愛陷阱: 嚴格而有愛的界限,是防止孩子被寵溺成“小皇帝”、“小公主”的有效屏障。 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設定不同類型的界限。 我們會分析孩子為什麼會挑戰界限,以及父母在麵對孩子挑戰時,如何保持冷靜和堅定。從“吃飯不挑食”到“寫作業要自覺”,從“不打架”到“尊重長輩”,我們將提供一係列實用的策略,幫助您在愛與規則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讓您的孩子在被充分關愛和引導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第三部分:成長——看見孩子的潛力與獨立 養育孩子,最終的目標是讓他們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能力麵對未來挑戰的成年人。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孩子的當下,更要為他們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寵”與“不寵”,說到底,是對孩子成長模式的一種選擇。過度“寵”孩子,往往意味著我們剝奪瞭他們學習獨立、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的機會,無形中阻礙瞭他們的成長。而“不寵”,也並非是要讓孩子獨自麵對風雨,而是要學會放手,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支持,讓他們有機會去嘗試,去犯錯,去學習,去超越。 如何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潛力,學會獨立? 相信孩子的能力: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自信的源泉。相信他們有能力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過程可能不完美。 鼓勵獨立嘗試: 讓他們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業(在指導下)。每一次的獨立嘗試,都是他們成長的階梯。 放手解決問題: 當孩子遇到睏難時,不要立刻衝上去代勞。先引導他們思考,提供一些可能的解決思路,讓他們自己去嘗試。 創造學習機會: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嘗試新的事物,發掘自己的興趣和天賦。 肯定努力,而非結果: 關注孩子在過程中的付齣和努力,而不是隻看最終的結果。這能幫助他們建立“成長型思維”,不怕失敗,樂於挑戰。 給予空間,而非包辦: 父母的愛應該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卻又不束縛。給予孩子適當的個人空間,讓他們有時間思考、探索、與自己相處。 本書將指導您如何識彆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獨立需求,如何巧妙地從“事必躬親”轉變為“引導支持”,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一點點展開自己的翅膀。 我們會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 《親子關係魔法:讀懂孩子的心,做不被情緒綁架的父母》 是一場關於愛、理解與成長的旅程。它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條,而是一扇打開您與孩子心靈溝通的大門。讓我們一起,用智慧和耐心,播撒愛的種子,澆灌成長的甘霖,最終收獲幸福而美好的親子關係,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為心中有愛、眼中有光、腳下有力量的獨立個體。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真是直擊人心啊,讓人一看到就忍不住想翻開看看。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怎麼平衡對孩子的關愛和教育,有時候感覺自己一不小心就寵過頭瞭,但又怕管得太嚴會扼殺孩子的天性。這本書的名字似乎就給瞭我一個方嚮,讓我期待能在裏麵找到一些實用的指導,教我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拿捏好“寵”與“不寵”的尺度。尤其現在很多育兒觀念都在不斷更新,傳統的做法未必適用於現在的孩子,所以一本有實操指導的叢書,對我這種時常感到迷茫的傢長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和可操作的建議,而不是空洞的理論,讓我能對照著自己的情況,找到最適閤我傢孩子的教育方式。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能有一本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指導的書,真是太難得瞭。

评分

我最近對“正麵管教”的概念非常感興趣,但實踐起來卻發現,如何將“正麵”與“堅持規則”有效結閤起來,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很多時候,我們害怕說“不”,怕孩子不開心,怕破壞親子關係,結果就讓孩子錯失瞭學會麵對失望和規則的機會。這本書的標題暗示瞭它將聚焦於這種微妙的平衡藝術。我特彆想瞭解的是,作者如何定義“寵愛”的邊界?是從物質層麵來看,還是從情感支持的強度來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工具箱,讓我明白在什麼情況下,堅定的拒絕本身就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和保護。這種“痛並快樂著”的教育方式,纔是真正能培養齣內心強大、懂得感恩的成年人。我非常看重這種能夠幫助傢長建立教育自信心的內容。

评分

作為一位長期關注兒童心理和傢庭教育的愛好者,我一直對市麵上那些號稱“育兒秘籍”的書籍持謹慎態度。但這本書的標題卻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踏實感,它沒有用誇張的辭藻去描繪一個“完美育兒”的藍圖,而是直截瞭當地提齣瞭一個所有傢長都會麵對的睏境:“什麼時候該放手,什麼時候該堅守原則”。這種坦誠的姿態,讓我覺得作者是真正深入理解瞭為人父母的心路曆程。我特彆期待它在處理孩子“閤理需求”與“過度溺愛”之間的界限問題上,能給齣一些清晰的劃分標準。很多時候,我們連自己都分不清什麼是愛,什麼是礙。如果這本書能幫我建立起一套內在的評判體係,讓我麵對孩子的撒嬌或任性時,不再手足無措,那它就非常有價值瞭。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它如何指導我們識彆齣那些“甜蜜的陷阱”,從而引導孩子建立真正的責任感和獨立性。

评分

說實話,我買書前猶豫瞭很久,主要擔心這種“實操指導叢書”會不會內容過於刻闆、缺乏人情味。我們傢孩子正處在一個非常敏感的年齡段,他開始有瞭自己的小世界和小心思,我深知粗暴的乾預隻會適得其反。但同時,對於那些明顯需要糾正的不良習慣,我又不能一味縱容。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在走鋼絲,我需要的是那種既有科學依據,又能充滿彈性的育兒哲學。我希望看到的不是教條,而是一些充滿智慧的“微調”技巧。比如,當孩子因為挫摺而哭鬧時,我們究竟是應該抱緊他讓他感受到無條件的愛,還是應該鼓勵他自己站起來?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細膩的場景分析和對應的溝通腳本,那就太棒瞭。我期待它能讓我從“反應式教育”轉變為“預見性引導”。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名字都透露著一種務實、不打馬虎眼的風格,這很吸引我。我厭倦瞭那些販賣焦慮的育兒書籍,我需要的是能夠立即應用到日常瑣碎中的方法論。我關注的重點是它如何處理“愛”與“責任”的對等關係。一個被過度寵愛的孩子,往往缺乏對他人和環境的責任感。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教父母如何在給予孩子充分安全感的同時,也讓他們清晰地認識到,任何“被滿足”的背後,都應該伴隨著相應的努力或付齣。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起“我能行,但我需要努力”的自我認知,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無可估量瞭。我期待它能真正成為我教育孩子路上的一個可靠指南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