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清朝大曆史》現在書店裏有三類曆史書:一是曆史學的研究專著;二是曆史演義、曆史小說;三是大眾曆史。曆史研究著作屬於小眾曆史,閱讀麵很小,但是它很科學。曆史小說是娛樂化的産物,有些曆史的影子,但虛構成分太重,不能當曆史來看。大眾曆史比較客觀、通俗地嚮讀者介紹曆史,如《清朝大曆史》一書,寫齣瞭作者心中的真實曆史,兼顧瞭學術和通俗兩方麵,在清史研究方麵有很高地位。它既有一定的可讀性又比較符閤曆史原貌,其中還融入瞭作者對曆史、政治、權謀、人生的獨特感悟。
——王立群
內容簡介
《清朝大曆史》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時也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錶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實錄》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瞭清代曆史的諸多核心問題,對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瞭全麵的述評。全書結構嚴謹,評論精當,用詞古雅,引文考究,是研習清史者之入門必讀書。
作者簡介
孟森,字蒓孫,筆名心史,號陽湖孑遺。江蘇武進人,明清史學大師。早年畢業於江陰南菁書院,嗣留學於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歸國後,入鄭孝胥廣西兵備道幕府。後又齣任《東方雜誌》主編。1913年1月,當選國會眾議員,7月又被選為憲法起草委員。翌年11月,國會解散,逐漸淡齣政壇,專心明清史研究。1929年,受聘國立中央大學曆史係副教授。1931年,受聘國立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清初三大疑案考實》、《心史叢刊》、《明元清係通紀》、《明清史講義》等。
精彩書評
現在書店裏有三類曆史書:一是曆史學的研究專著;二是曆史演義、曆史小說;三是大眾曆史。曆史研究著作屬於小眾曆史,閱讀麵很小,但是它很科學。曆史小說是娛樂化的産物,有些曆史的影子,但虛構成分太重,不能當曆史來看。大眾曆史比較客觀、通俗地嚮讀者介紹曆史,如《清朝大曆史》一書,寫齣瞭作者心中的真實曆史,兼顧瞭學術和通俗兩方麵,在清史研究方麵有很高地位。它既有一定的可讀性又比較符閤曆史原貌,其中還融入瞭作者對曆史、政治、權謀、人生的獨特感悟。
——王立群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太祖三代:開國
第一節 馬背民族的崛起/4
第二節 太祖努爾哈赤的“七大恨”/8
第三節 壯誌未酬的太宗皇太極/13
第四節 父輩輝煌下的世祖順治/17
第五節 八旗製度應運而生/36
第二章 康熙大帝:鞏固國基
第一節 十四歲少年的政治手腕/55
第二節 三藩之亂/60
第三節 康熙妙取颱灣省/71
第四節 治民先要治河/76
第五節 濛古的綏服政策/79
第六節 清軍進藏/84
第七節 留頭還是留發/89
第八節 振興文教/97
第九節 韆古一帝的瑕疵/99
第三章 雍正乾隆:全盛
第一節 世宗雍正初政/117
第二節 雍正朝的製度革新/121
第三節 收復青海、喀木/135
第四節 再定西藏/141
第五節 力取北疆準噶爾/143
第六節 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155
第七節 雍正登基的血色權謀/170
第八節 雍乾時期的儒學/180
第四章 嘉慶道光:守文
第一節 乾隆禪位的真實原因/191
第二節 禍起三省苗/202
第三節 南方白蓮教起義/215
第四節 東南海患/226
第五節 京畿天理教叛亂/232
第六節 道光年間的改革/238
第七節 鴉片戰爭/255
第八節 鴉片戰爭前後/275
第五章 鹹豐同治:轉危為安
第一節 太平天國(上)/290
第二節 太平天國(中)/299
第三節 太平天國(下)/305
第四節 太平軍與清朝的興衰/315
第五節 撚軍起義/320
第六節 迴部紛爭再起/325
精彩書摘
自太祖以前,可紀之事,較前代帝王開國以前之祖宗功德可為獨多。 餘彆作《明元清係通紀》,成專書數十冊,今不復復述,述之自太祖始。 太祖自二十五歲以前,景祖、顯祖皆在,在父祖重蔭之下,無事可紀。《 實錄》載其不得於繼母等事,與創業無關,亦不述。景、顯二祖,本導明 總兵李成梁圖其同族建州右衛酋王杲、阿颱父子,而為成梁軍中所駢殺。 明人謂太祖以夷目餘孽,俘虜孤童,給役李成梁傢,成梁撫之有恩,故與 李氏有香火情。以今考之,不為無因,而亦不能盡確。如謂太祖為四歲孤 童,有弟舒爾哈亦更幼,皆由成梁長養,此則不確。二祖死後,太祖即與 尼堪外蘭尋仇,年歲相閤,斷不能於二祖既死,再由成梁撫之二十年,然 後長大稱兵。成梁之誅阿颱,在萬曆十一年,與《清實錄》相閤。不數年 間,明已假藉太祖,官以都督,寵之以龍虎將軍,亦與《清實錄》略同。 而《明實錄》皆有年歲可紀。故四歲孤童受撫於李成梁之說,實齣附會。 唯太祖始起,正為成梁衰暮之年,以敷衍悍酋,期保威名,以全晚節,但 得太祖錶示效順,即保奏給官,甚且棄地以餌之,為廷臣宋一韓等所糾, 按臣熊廷弼所勘,俱見《實錄》及諸臣章疏。又舒爾哈亦之女,有為成梁 予如柏妾者,太祖之求媚於成梁,自亦無所不至。皆見《明實錄》。 當萬曆四十六年以前,太祖雖已極狡展,然朝有嚴命,即陽示觳觫遵 守,中朝猶視為屬夷首鼠常態。雖朝鮮來報建酋已立國僭號,亦不欲先詰 ,以為小醜戲侮,見怪不怪,可以瞭事。太祖亦倏進倏退,可伸可屈,深 中明季苟且之隙。僭號在萬曆四十四年丙辰,至四十六年戊午四月十三日 壬寅,以七大恨告天。(七大恨原文今不見,並非《實錄》所載之文。今 北京大學史料室存有天聰四年正月日印刷黃榜,為再度入關復述戊午七恨 之文,事實頗有不同,當尚是戊午原狀。事隔十三年,對明之心理尚未變 ,且明邊內外耳目相接,所需此榜文之效用,尚未悟其無謂,故有復述榜 發之舉。可信其正是原文;縱有改竄,必最相近。《實錄》之始修,已在 天聰九年,時已覺榜示七恨之徒揚己醜,特史中不能不存一告天事實,乃 改竄以錄之。故有《實錄》以後,即是改本。餘彆有文考之,於此不復述 。)襲破撫順,守將遊擊李永芳叛降。繼又破清河。於是為公然犯順,對 明稱兵之始。 明年,萬曆四十七年,即太祖稱天命之四年,明發大軍分四路討建州 ,用楊鎬為經略。鎬固承平時科目庸材,李成梁已前死,鎬等方倚李氏餘 威以自壯,固為敵人所嗤。命將調發,期日道路,盡泄於敵,太祖得設伏 以待,盡覆其師。師號稱四十餘萬,並調朝鮮兵為助。明四路將帥,忠勇 驍健者皆殉,劉蜒、杜鬆,世尤惜之,坐為經略非人所誤。獨李如楨遲遲 不進,聞敗,全師而還。鎬之私李,李之通敵,益為世口實,是敗也,天 下震動,明乃用前巡按熊廷弼代鎬,太祖遂斂兵不動,間以零騎掠邊,如 嚮來之草竊故技。廷弼方規畫大舉,事未集而中朝群議其老師怯戰,排擊 之使去。廷弼身捍大敵,相持年餘,朝廷不以未有喪失為功,而以不急撻 伐為罪,於廷弼所圖製勝方略,亦漠然不知且不問,以袁應泰代之。太祖 知新經略易與,又大入邊。天啓元年(天命六年)三月十三日取‘瀋陽, 二十一日即取遼陽。袁應泰自焚死。中朝又大震,復起熊廷弼而斥前之攻 廷弼者。而太祖則已由故居赫圖阿喇移遼陽,謂之遷都,一改其寇鈔齣入 ,飽即揚去之故態矣。P8-9
前言/序言
前 言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為辛亥革命後政府所修。若以革命為易代之限,則《清史稿》與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後同為民國,而政府之遞嬗,意義有不盡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為後一期政府之所暫禁。今猶在審查中,卒濛弛禁與否也不可知。要之,吾輩今日之講清史,猶未能認《清史稿》為勒定之正史也。則於史學上,無一定之史書可作根據。但論史之原理,一朝之經過,是否有為修正史之價值?能統一國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權,能綿曆年歲,則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義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謂清不當有史,但未認《清史稿》即為《清史》。然則於清一代史料之正確者,懸設一正史之位置處之,史料極富。《清史稿》為排比已有具體之一大件,亦應在懸設正史之位置中,參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齣於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構成, 聞野記,間資參考,非作史之所應專據也。
清之於史,自代明以來,未嘗一日不踐有史之係統。中國史之係統,乃國傢將行一事,其動機已入史,決不待事成之後,乃由史傢描寫之。描寫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觀,若在發動之初,由需要而動議,由動議而取決,由取決而施行,曆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動至確定,一一留其蛻化之痕跡,則雖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僞之彆有關係者外,國事之現象,如攝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組織,清代明時未嘗間斷,故有史之
係統未嘗差池。民國代清,獨未嘗留意此事,及今而始議保管檔案。保管檔案,乃抱殘守缺之事,非生枝發葉,移步換形,而皆使之莫可逃遁之事也。中國有史之係統,嚴正完美,實超乎萬國之上。由科鈔而史書,由史書而日錄,而起居注,而絲綸簿,清代又有軍機處檔。具此底本,再加種種之纂修,《實錄》又為其扼要,分之而為本紀,為列傳,為方略,為各誌各錶,史已大備。易代後就而裁定,其為史館自定者無幾矣。《清史稿》即就此取材,故大緻當作《清史》規範。而其原件之存在,因印刷之發達,流布尤多。故以此大宗史料歸納之為《清史》。而此《清史》之在史學上位置,必成正史,則無可糾駁矣。
近日淺學之士,承革命時期之態度,對清或作仇敵之詞。既認為仇敵,即無代為修史之任務。若已認為應代修史,即認為現代所繼承之前代,尊重現代,必並不厭薄於所繼承之代,而後覺承統之有自。清一代文治武功,幅員人纔,皆有可觀。明初代元,以鬍俗為厭,天下既定,即錶章元世祖之治,惜其子孫不能遵守。後代於前代,評量政治之得失,以為法戒,乃所以為史學。故史學上之清史,自當占中國纍朝史中較盛之一朝,不應故為貶抑,自失學者態度。
清朝大曆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