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及國民黨的分裂:國民黨湖北省主席口述曆史》以辛亥革命元老張知本先生的生平為綫索,主要介紹瞭清末科舉、武昌起義的背景、起義後革命陣營分裂為幾大派係的緣由、國民黨分裂的內幕等。此外,還述及瞭他主政湖北的概況,參與製定憲法和主持司法行政改革等經曆。
張知本先生於我國憲政之貢獻,如富蘭剋林之於美國憲政。
——蔣介石侍從秘書、國民黨理論傢、《中央日報》總主筆陶希聖
武昌起義,以同盟會為主乾,其他重要之革命團體,一為文學社,一為共進會,……此兩派均以為在起義時應居首功,意氣飛揚、度量狹隘,拔劍擊柱、恣睢無度。
當時兵驕將悍,自予黎刺激極深。袁世凱窺知其情,乘機利用陳宦透過黎之秘書長饒漢祥,設計陷殺張振武(民元八月),以削弱革命黨人在長江中遊之力量。黎欲藉刀殺人,乃一任陳、饒擺布,此種陰險手段,激起革命黨人同聲指斥。黎曩者忠厚之譽,亦大為損傷。孫武是否參與殺張之舉,雖不得而知,但揆以兩派間之宿怨重重,以及孫當時與饒之密切關係,僉認渠曾預先聞知。
——摘自本書
好東好西就是好東西,下次一定還來買東西。
评分(八)起義前後二三事
评分(一)傢世
评分書的包裝很好,很不錯的一套書!
评分本著客觀的態度整理口述資料。口述資料是以記憶為依據的,由於認識水平和記憶的偏差,口述資料可能與事實有齣入。但研究者在整理時,切忌主觀刪改,應保持資料原貌,同時加以注釋論證。若口述資料與文字資料相抵觸,難辨真僞時,應使兩種觀點在資料中並存,以待進一步考證。整理者不可依據自己主觀的價值標準來決定原始口述資料的取捨。對於那些帶有時代性和地域性的口語,整理者也不可任意刪除或更換詞匯。保持口述資料的原始性,既是對口述者和口述資料的尊重,也是對口述者口述自身經曆及感受這一曆史活動的尊重;同時也給日後的資料使用者留齣一個可供“繼續被解釋”的開放的空間。
评分一次買瞭近三十多本書,評價到手酸,這套書是颱灣傳記文學在大陸齣版的,很珍貴史料。不過大陸紅綫設置太多,我們看到的是閹割版,太遺憾!討厭政治抹殺曆史真實性。
评分(五)科舉之弊
评分以挖掘事實為原則
评分人的記憶其實並不那麼可靠,很多口述史學的缺點就在於此,人們不自覺的會忘記,修正、強化某些事實,但是口述史學畢竟生動,形象,可以補充正史的不足,所以還是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