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際反洗錢重要文獻選讀》是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編寫的《藍鷹叢書》的一本。編寫這套叢書,目的是為中心工作人員、人民銀行係統可疑交易報告員和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可疑交易信息員提供培訓教材。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的本質特徵是具有跨國性,隻有學習、瞭解和遵循國際有關規範,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協調與閤作,纔能有效地應對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的威脅和挑戰。正因為如此,我們精心選錄瞭當今主要國際反洗錢重要文獻的英文版並編輯成書,以期使讀者在深入學習和掌握這些重要文獻內容的同時,也能瞭解和掌握反洗錢領域的英語專業詞匯。我們還對超齣大學英語六級水平的難句和單詞以及有關專業術語和名詞做瞭比較詳細的注釋等內容。
作者簡介
Deborah Roth Ledley博士私人執業心理學傢,她目前就職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普利茅斯米廷兒童強迫癥與焦慮癥治療中心,曾發錶過有關社交焦慮癥、強迫癥和其他焦慮障礙的論文及書籍。
Brian P.Marx博士現任美國波士頓老兵醫療保健係統國傢創傷後應激障礙乾預中心的心理學傢,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他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與功能障礙的關係,識彆創傷後障礙的風險因素,發展針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簡易療法。
Richard G.Heimber9博士現任美國費城坦普爾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坦普爾大學成人焦慮診所主任。他是認知行為治療協會的前任主席,也是該協會雜誌《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的前任主編。他緻力於發展和評估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社交焦慮癥和廣泛性焦慮癥,並聲名遠揚。
目錄
第一章 認知行為治療過程介紹
作為治療師如何獲得信心
準備接診來訪者
認知一行為整閤:超越“黑匣子”
第二章 與來訪者的初次接觸
初次接觸
在等候室中
與來訪者在谘詢室中
個案概念化(迄今為止)
案例
第三章 評估過程
留意你的反應
評估目標
達到評估目標的工具
新手治療師常有的擔心
邁剋爾的評估會談
第四章 個案概念化和製訂治療計劃
個案概念化
個案概念化如何指導治療計劃
製訂治療計劃的最後兩個要點
第五章 嚮來訪者提供反饋與撰寫評估報告
迴顧來訪者的優勢
迴顧問題清單和診斷
分享個案概念化
迴顧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
邁剋爾的反饋會談
強調有關認知行為療法的常見問題
撰寫報告
第六章 開始認知行為治療過程
設置治療議程的重要性
首次治療性會談
再次迴顧邁剋爾的個案
在繼續之前:關於認知行為療法中
傢庭作業的一些注意事項
第七章 應對認知行為治療的初始挑戰
來訪者接觸認知行為療法時的挑戰
對同時服藥的來訪者的特殊考慮
特殊挑戰:與有自殺傾嚮的來訪者一起工作
評估自殺風險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和知識
影響治療的與治療師相關的妨礙
認知行為治療中文化因素的影響
治療關係中的人際睏境
第八章 接下來的會談: 教授核心技術
第三次治療性會談:介紹認知重建技術
……
第九章 處理治療中的不閤作
第十章 結束治療
第十一章 督導過程
結語 作為認知行為治療師的繼續成長
附錄一 認知行為治療推薦閱讀材料
附錄二 期刊、網站及其他資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做好準備 當來訪者來與治療師談論非常私人的問題時,他們通常是很焦慮的。 盡可能保持平靜的谘詢氣氛的是我們的職責。但這並不容易,因為在你第 一次與來訪者見麵時,有大量的事項需要準備。你需要來訪者的基本信息( 很可能是你在第一次電話中收集的)、準備需要填寫的所有錶格(如同意書) 、《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所需的錶格、測評工具、筆及一個提醒時 間的手錶或鬧鍾。有些時候,還需要為谘詢準備錄像或錄音。如果你是在 一間跟許多治療師共用的辦公室裏接待來訪者,而且不是所有的物品都在 手邊時,要準備好它們就更難瞭。不斷地齣入辦公室或治療室,拿紙、工 具或其他物品會讓來訪者覺得你沒條理並且不專業。 做好準備的關鍵在於給自己留夠充足的時間。如果你在上午9點要見第 一個來訪者,並已知曉需要和其他治療師共用一間辦公室,那麼記得早到 半小時。拿齣一些時間確保已經準備好瞭所有需要的物品,而且辦公室也 已經整齊乾淨。如果是在你自己的辦公室見來訪者,準備好所有需要的物 品,並同樣的,確保工作環境整潔且已清除瞭與任何來訪者相關的信息(比 如電話留言、記錄等)。如果來訪者一進入你的辦公室就很輕易地看到有其 他來訪者名字的文件隨便地放在桌上,他們很自然地會懷疑你的保密承諾 。 在來訪者到達之前,最後一個要準備的是——穿著。在選擇穿著時, 需要考慮以下事項。提供心理治療的診所是專業場所,就像醫生或牙醫的 辦公室一樣。這些年來一些新治療師會穿著像準備要去酒吧或去度假的衣 服來工作,而這並不閤適,可能讓來訪者懷疑他的治療師是否成熟及是否 認真。以下是一些需要考慮的一般準則:女治療師應避免穿低胸上衣、短 裙或緊身衣。一些衣著選擇可能會令來訪者不安。比如,一位尋求社交焦 慮癥治療的男士,他與有魅力的女性交流時有睏難,就可能會因穿著暴露 的治療師而感到緊張。類似的,一個患進食障礙的女性可能因她的治療師 穿緊身衣凸顯身材而感到不適。女士同樣需要注意避免很突齣的妝容、叮 當作響的首飾或穿著露齣塗色腳趾的鞋。盡管以上穿著都是外齣度過一個 晴朗夏日的絕佳選擇,但它們可能會使本來就因第一次見麵而很緊張的來 訪者更加不能集中精力於心理健康治療師。男士的穿著通常較少有爭議, 但也值得一提。男士應注意讓自己穿得更專業,可以穿有領襯衫(通常可以 加一條領帶)、齊展的褲子(不是牛仔褲)、短襪及正式的鞋(而非運動鞋或 涼鞋)。 留意關注的焦點 在第一次當麵交流中進入具體的內容之前,需要考慮關注焦點的問題 。在與來訪者的所有交流之中,包括測評或治療會談,我們的注意力都應 集中在來訪者身上。人們在焦慮時,會傾嚮於隻注意到自己,想著“我現 在說得對嗎”,“來訪者能發現我從沒有接觸過這個嗎”,“我是不是在 診斷訪談中的最後一部分忘記瞭一個問題”。從某種程度而言,我們需要 關注這些內容,以確保實現會談的目標。然而,過度關注與來訪者相處的 方式可能是有害的,這可能會讓你錯過來訪者正在說的內容,甚至可能讓 你忘記要問的重要問題。 與來訪者互動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將注意力集中於來訪者。我們 應該注意他們所說的,以及通過肢體語言和麵部錶情交流的內容。這種水 平的注意會讓治療師在會談中發現相關信息,而這些信息正是診斷與開始 概念化個案所需的。 雖然有以上這些需要多關注來訪者的時間,但也會有時間讓治療師更 多地關注自己。在督導中,你完全可以討論在與來訪者互動時自己的想法 。讓新手治療師看(或聽)自己治療的磁帶,並發現其想要改變的做法也是 非常有用的。比如,你可能會看到你自己是任務導嚮的,而沒有對來訪者 運用共情。這些知識在未來的治療互動中都是有用的。 在等候室中 通常我們第一次麵對麵接觸來訪者是在等候室。與來訪者打招呼時, 需要注意讓他們放鬆,同時注意保密。當接待員為來訪者登記並讓其進入 時,最好問他哪一位是你的來訪者;然後走嚮這個人,介紹你自己,歡迎 他來到診所,並陪伴他來到你的辦公室。如果必須在等候室叫齣來訪者的 名字,隻稱呼名而不說齣其姓會保護來訪者的隱私。 與來訪者在谘詢室中 在初次會談的最初幾分鍾,最先齣現在你腦中的應該是社交禮儀。這 似乎是愚蠢的建議——畢竟,我們有許多事情要做。然而我們經常直入主 題,隻想著完成任務,卻忘記瞭嚮來訪者打招呼、歡迎他們來到診所及介 紹自己。最初的這幾分鍾會帶來巨大的不同,包括建立關係、讓來訪者感 到輕鬆及讓其感到我們關注作為個體的他們,而不是作為癥狀集閤體的他 們。P27-29
前言/序言
在心理谘詢與治療各流派中,認知行為療法被認為是唯一循證的心理 谘詢治療方法。經過半個世紀三個階段的發展,近20多年來,認知行為療 法已經成為非常有影響力的主流治療學派。 在我國,有相當一部人稱自己是認知行為治療師,認為認知行為療法 很簡單,僅是挑戰“認知錯誤”。但隨著認知行為療法的正式開展(以2008 年3月我國第一屆認知行為療法大會的召開為標誌),這種認識逐漸被接受 係統學習和培訓的渴望所取代。在學習和培訓材料中,首要的是引進好的 書籍。 在美國學習認知行為療法的3年中,我有些心得和體會,並一直在留意 好的書籍、好的培訓師,想逐步引進給我國的認知行為療法愛好者。這本 書就是我在美國時看到的其中的一本,幾乎所有的學生和各種受訓者人手 一本,我自己也購買瞭本書的第一版。 在此,我很想將這本實用易懂、操作性強的書介紹給廣大讀者。這本 書最大的特點是:(1)實用性強。它詳細介紹瞭從第一次接電話預約至最後 結束治療的整個過程中,有哪些重要步驟,每一步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 作為認知行為治療師應該怎樣做。因此,讀者按照書中的內容和步驟即可 開展治療。(2)針對新手治療師。它詳細介紹瞭在接電話之前所需的理論儲 備、心理準備,在治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導緻這些問題的可能原因 及應對方案。本書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治療師在手把手地陪伴著讀者 一步步前進,直至讀者掌握瞭實踐應用的精髓。對於認知行為療法的新手 治療師和想把認知行為療法融入自己已有治療體係的治療師來說,本書是 不可或缺的資料。 全書共有11章,圍繞著認知行為療法的整個實踐過程而展開。針對新 手治療師,第一章首先介紹瞭認知行為療法的預備知識,包括如何做好心 理治療的準備、認知行為療法的原理及核心、預計會有的睏難等。按照實 踐治療的開展,接下來的章節相應地介紹瞭與來訪者的初次接觸、評估、 個案概念化、治療計劃、反饋與評估報告等準備內容,以及開始正式治療 、處理治療中齣現的睏難,直至最後結束治療的整個過程。此外,本書還 特彆安排瞭第十一章有關“督導過程”的內容,將督導視為培養認知行為 療法治療師不可缺少並且大有助益的一環。最後,本書在結語中為感興趣 的人提供瞭有關認知行為治療師繼續成長的具體建議,很有操作性,是對 新手治療師非常有用的信息。 本書的翻譯全部由我的碩博士研究生完成。在翻譯前,我們首先對翻 譯風格以及用詞等方麵進行瞭統一。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定期在我的認知 行為療法實務例會上報告翻譯的進展,並進行相互審校,結閤認知行為療 法的學習一起討論翻譯過程中的問題。整個翻譯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 程,大傢感到很有收獲,也希望可以將這個學習的過程和收獲帶給本書的 讀者。各章具體的翻譯執筆情況為:第一章,趙麗娜;第二章,李毅飛; 第三章,唐譚、賀婷婷;第四章,黃山;第五章,唐蘇勤;第六章,王辰 怡;第七章,張怡;第八章,趙麗娜;第九章,李毅飛;第十章,陶璿; 第十一章,孫淩。初譯稿完成後,李毅飛承擔瞭全書的統稿與校對工作, 並由我進行瞭最後審校。學生們為本書的翻譯定稿付齣瞭巨大心血。在此 ,對他們及在本書翻譯過程中提供瞭支持與幫助的各位老師和同學錶達深 深的謝意。 盡管力求完美,但由於能力和水平有限,譯作中難免有錯誤和不當之 處,敬請各位專傢和讀者批評指正,我的郵箱是:wjphh@bnu.edu.cn,希 望得到您的反饋。 王建平 2011年10月於北京師範大學
《心之羅盤:探索認知行為療法的實踐指南》 在人生的航行中,我們時常會遇到迷霧籠罩的時刻,那些揮之不去的焦慮、難以擺脫的抑鬱,抑或是生活中那些令人沮喪的睏境,都可能讓我們感到迷失方嚮。我們渴望找到一條清晰的路徑,引領我們穿越內心的風暴,抵達平靜與力量的彼岸。《心之羅盤:探索認知行為療法的實踐指南》正是這樣一本為您量身打造的航海圖,它將帶您深入瞭解一個強大而實用的心理學工具——認知行為療法(CBT),並教會您如何將這些智慧融入日常,成為自己內心世界的掌舵者。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著作的概括性描述,而是聚焦於認知行為療法這一廣闊而深刻的理論體係及其豐富的實踐應用。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層層遞進,為您揭示CBT的核心原理,幫助您理解思想、情緒與行為之間錯綜復雜卻又清晰可見的聯係。您將瞭解到,我們並非被動地承受著外部事件的影響,而是我們對這些事件的“解讀”——我們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瞭我們的感受和行為。 第一部分:認知行為療法的基石——理解你的內心地圖 首先,我們將一起繪製一張屬於您自己的“內心地圖”。這並非一張地理意義上的地圖,而是關於您思維模式、情緒反應和行為習慣的深刻洞察。 核心概念解析: 我們將詳細闡釋CBT的幾個關鍵概念,如“自動思維”、“認知偏差”、“核心信念”和“情境信念”。您將學會識彆那些在不經意間冒齣的、常常是負麵的、不準確的想法——它們就是“自動思維”。例如,當您在社交場閤感到不自在時,一個自動思維可能是“我一定說瞭什麼蠢話,大傢都在看我”。接著,我們會探討常見的“認知偏差”,這些係統性的思維錯誤,如同扭麯的放大鏡,讓我們對現實産生不真實的負麵認知。比如,“災難化思維”會讓您將一件小事想象成一場災難;“非黑即白思維”則讓您隻能看到事情的兩個極端,缺乏中間地帶。 信念的層級: 更進一步,我們將深入探究“核心信念”和“情境信念”。核心信念是我們對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根本性看法,通常在我們童年時期形成,如“我不夠好”、“世界是危險的”或“我無法被愛”。這些深層的信念會像地基一樣,支撐起我們對各種情境的看法(情境信念)。例如,一個“我不夠好”的核心信念,可能會導緻在工作中形成“我永遠達不到老闆的要求”的情境信念,進而引發“我必須拼盡全力纔能勉強閤格”的焦慮感。理解這些信念的層級,是改變的起點。 情緒與行為的聯動: 您將清晰地看到,一個特定的想法如何觸發特定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又如何驅使您采取某種行為。例如,“我一定會被拒絕”的想法(認知)可能引發恐懼(情緒),這種恐懼可能導緻您迴避社交活動(行為)。反之,如果我們能改變想法,情緒和行為也隨之改變。這本書將為您提供工具,讓您能有意識地觀察和理解這種聯動機製。 第二部分:實踐的利器——CBT的核心技術與應用 掌握瞭CBT的基石,我們將進入其豐富多樣的實踐層麵。本書將為您提供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技術,幫助您主動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改善情緒和行為。 認知重構(Cognitive Restructuring): 這是CBT中最核心的技術之一。您將學習如何像一位偵探一樣,審視自己的自動思維和認知偏差。我們會提供詳細的步驟,指導您識彆不準確或不閤理的想法,然後挑戰它們,用更現實、更平衡的觀點取而代之。這包括: 識彆和分類想法: 學習記錄自己的想法,並嘗試將其歸類到不同的認知偏差中。 尋找證據: 針對不準確的想法,尋找支持和反對它的證據。通常我們會發現,支持負麵想法的證據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少。 生成替代性想法: 根據證據,創造齣更現實、更有益的替代性想法。 評估替代性想法: 檢驗新的想法是否更閤理,並感受其帶來的情緒變化。 行為實驗(Behavioral Experiments): 想法會影響行為,但行為同樣可以反過來驗證或挑戰我們的想法。您將學會設計和執行“行為實驗”,主動去嘗試那些您因為恐懼或負麵想法而迴避的活動。例如,如果您害怕在公共場閤發言,一個行為實驗可能是先在朋友麵前發言,然後是小型會議,逐步挑戰您的“我一定會搞砸”的想法。通過親身體驗,您會獲得新的信息,從而修正過度的擔憂。 問題解決技巧(Problem-Solving Skills):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而CBT也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方法來應對。您將學習如何清晰地界定問題,頭腦風暴可能的解決方案,評估不同方案的優缺點,選擇最佳方案並製定執行計劃,最後進行評估。這套方法能幫助您從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解決,增強掌控感。 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 對於一些特定的恐懼癥或焦慮癥,如社交焦慮、特定恐懼等,暴露療法是極其有效的。本書將介紹暴露療法的基本原則,如係統性脫敏和想象暴露,幫助您理解如何循序漸進地、安全地麵對您所害怕的事物,逐漸降低其對您的影響。 正念與冥想(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 CBT也整閤瞭正念的理念,幫助我們培養當下覺察的能力,不帶評判地觀察自己的思緒和感受。您將瞭解如何通過簡單的正念練習,更好地與自己的內心相處,減少被負麵想法捲入的程度。 第三部分:CBT在不同生活領域的應用——點亮你的現實人生 《心之羅盤》的價值不僅在於理論和技術的傳授,更在於將其與您的實際生活緊密結閤。我們將探討CBT在應對各種常見睏境時的應用,為您提供具體的指導。 應對焦慮與壓力: 您將學習如何識彆焦慮的根源,並通過認知重構和放鬆技巧來管理過度的擔憂。我們會提供應對考試焦慮、工作壓力、社交焦慮等具體場景的策略。 走齣抑鬱的陰影: 麵對抑鬱情緒時,CBT能夠幫助您挑戰那些導緻負麵情緒的核心信念和自動思維,重新找迴生活的動力和希望。您將學習如何識彆和打破“習得性無助”的循環,重新激活積極的行為模式。 改善人際關係: 許多人際關係的睏擾源於溝通中的誤解和負麵想法。CBT可以幫助您理解他人的行為,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以及如何識彆和處理衝突。 提升自我價值感: 長期存在的“我不夠好”的感覺,可以通過CBT來有效地改善。您將學習如何挑戰自我批評,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成就,建立更健康、更積極的自我認知。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無論是戒煙、規律運動還是改善睡眠,CBT都提供瞭有效的工具來幫助您識彆阻礙改變的思維模式,並製定可行的計劃。 本書的獨特性與價值 《心之羅盤:探索認知行為療法的實踐指南》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實踐導嚮和易於理解。我們避免使用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力求用清晰、生動的語言來解釋復雜的心理學概念。書中將穿插大量的真實案例和思考練習,鼓勵讀者主動參與,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切實的行動。 您將獲得: 一份清晰的心理學工具箱: 掌握一套實用的方法,隨時隨地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心理睏擾。 對自我更深刻的理解: 洞悉自己思維模式的運作方式,認識到情緒和行為的根源。 提升心理韌性: 學習如何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挫摺和挑戰,變得更加堅強。 賦能於行動: 從被動接受命運,轉變為主動塑造自己的人生,成為自己內心世界的真正掌控者。 無論您是希望提升個人幸福感,解決特定的心理睏擾,還是對心理學充滿好奇,《心之羅盤》都將是您探索內心世界、實現積極改變的忠實夥伴。它不是一種速成的靈丹妙藥,而是一種賦能的旅程,邀請您一步步地,用智慧和勇氣,點亮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